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每个人在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一些事情让他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或心理上的困惑,我们把这种常见的、人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会自动解决或缓解的一系列问题称为“心理不适应”。
大学生常常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情感的挫折产生困惑,有时陷入难过、悲伤、愤怒、无助的情绪。
心理不适应类问题的主要症状集中在情绪的不良状态,一般不良情绪不超过两个星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性问题。
Ø新生不适应
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有的学生来到这个新的环境后,会发现原先的预期与现实的大学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有的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有的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有的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有的因地域差异而觉得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有的面对内容丰富的大学社团活动不知如何选择,有的在完成进大学的目标后暂时丧失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总之,由于个体适应能力的差异,其中一些大学新生会出现因环境变化而造成的适应困难,进而情绪低落,出现心理问题。
新生的适应问题若未得到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网络成瘾等等。
班级可组织新生适应方面的心理讲座,并多组织集体活动,给同学创造表达内在情绪的机会,同时建议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Ø情感问题
爱情是最娇艳也是最刺手的玫瑰花。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没有准备,难以承受。
另外,在大学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学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了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于是形成心理落差,情绪不稳定。
有的失恋后长时间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整个人萎靡不振,甚至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严重的情感失落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诱因之一,必须加以重视。
班级可以组织一些爱情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或活动,鼓励同学多参加社团活动或班级工作,避免陷入单向的两人世界。
若同学遇到情感困扰,建议其不妨与辅导员或心理老师谈谈,帮助同学从恋爱中成长。
Ø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心理咨询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之一(其它两项是情感困惑和学业问题)。
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导致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
外地生源的学生由于不懂上海话,加上有些学生会持有“上海人排外”的想法,造成他们与上海生源的学生无法很好相处,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陷入孤独境地。
班级可组织一些以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技巧和能力的活动。
对于因人际交往问题产生较严重情绪困扰的学生,应建议其找心理辅导老师谈谈。
Ø学业问题
大学是高中生向往、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放弃许多兴趣爱好甘于在题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
进大学后部分学生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的优势,废寝忘食,
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自己学一些社会急需课程,再加上英语、计算机等各种证书的考试使他们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
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除了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由老师或家长强行代办之外,大学录取时进行专业调剂也让他们无法就读自己所喜欢的专业。
一些学生们在原先所读中学都非常优秀,但是一进大学就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彼此实力相当,甚至发现自己的英语和计算机都不如其他同学,一贯优越感的丧失也使得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而与此同时,又有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因而即使感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
学业受挫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沮丧等情绪,若不能适时解决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班级可开展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的活动,也可推荐同学寻求心理老师的建议。
Ø职业发展和择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
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这一变化对受“进入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就可以端铁饭碗吃皇粮”的传统观念影响,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
一些学生的专业、兴趣、就业目的、性格特点间的冲突,让他们产生矛盾的心理。
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了解自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高职业技能、掌握就业信息,寻求心理老师帮助,能缓解职业发展和择业带来的心理困扰。
二、心理障碍
如果某些同学长时间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或是出现一些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情绪与行为表现,如临近考试就特别焦虑,总是发挥失常;学习上出现困难却并非因为不努力;上网时间越来越长,逐渐不受控制等等;对于一些出现典型症状的同学,如害怕见人,害怕特定场合或人;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的重复行为与反复出现的想法;连续两个星期以上失眠或嗜睡;人际交往中出现严重的问题等,以至于这些同学的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可以直接向该同学了解具体情况,帮助其缓解情绪压力或立即建议该同学去做心理咨询。
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
Ø焦虑症
该症状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生理症状。
并且,焦虑情绪并非由实际的威胁或危险所引起,他们的紧张不安和恐慌程度与现实处境很不相称。
考试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焦虑表现。
Ø强迫症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自发的重复行为或想法,但又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控制,同时伴随有痛苦的情绪体验,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强迫症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
患者常常自己极其痛苦,却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严重的强迫症需要专业的治疗(包括服药精神类药物),有时暂时的休学甚至退学治疗也是有必要的。
Ø恐惧症
主要表现为对某特殊物体、活动或情景产生持续的和不合理的恐惧,患者常不得不回避其害怕的对象或情景,恐惧时常伴有头晕、晕倒、心悸、心慌、颤慄、出汗等生理现象;患者对恐惧的对象或情景极力回避,虽然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
在学校中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比较大的是社交恐惧,当事人对与人或与某些人(比如异性)交往感到恐惧,但又希望能与之交往或不得不与之交往,所以为此烦恼不已。
不过,恐惧症是心理治疗效果比较好的心理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士咨询或治疗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Ø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由过度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
主要表现为:互联网使用成为生活的中心;
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而不能自控。
停止或减少互联网的使用会导致无聊、抑郁、气氛等负面情绪。
他们常常使用互联网来逃避现实问题,他们的人际关系、工作职业常常因此遭到破坏。
严重的网络成瘾往往会导致当事人学习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退学。
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及其家庭往往会构成很大的打击。
Ø饮食障碍
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者。
30岁以后发病罕见。
约1/3患者起病前轻度肥胖。
以故意节制适量为主要症状。
进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
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暴食相交替。
患者通常体重减轻,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消瘦程度;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减轻体重。
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毛发呈脱发样、浮肿、低血压、低体温、心动过缓,可伴有强迫状及抑郁情绪。
很多患有厌食症的学生
拒绝承认有病,不愿意配合诊治,尤其是不承认体重过轻和进食过少是病态,患者就诊的原因常为生理功能的紊乱。
多数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基本正常。
有暴食现象的学生常常难以控制地进食,短时间内摄取大量食物,他们自感异常,心中有着难言的痛苦。
如果确认是饮食障碍,轻微的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处理,严重的最好送专业的医疗机构处理,因为严重的饮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有可能因生理衰竭而死亡!所以,对于过度轻瘦或短期内体重骤降的同学需要多加留意。
Ø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伴有头疼、失眠等症状。
该症状的主要表现有:①容易疲劳;
②容易兴奋;③睡眠障碍;④情绪障碍;⑤紧张性疼痛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心理调适或药物治疗是可以选择的改善方式。
三、精神疾病
如果你发现你的同学长时间情绪低落、对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生活失去兴趣、常常莫名其妙的哭泣、性格变得极其内向,或者出现幻觉和妄想,情感反应倒错、冷漠或是异常,言语中表现出思维的混乱,建议尽快与老师联系,并推荐同学及早去精神卫生机构诊断、治疗。
Ø精神分裂症
主要症状表现包括:
①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等,即对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产生感知觉,同时对
现实真相缺乏认识和辨别力。
②妄想:编造事实,产生不真实的想法,比如无端怀疑别人要害自己、觉得自己
是某个权威人物或与之有关系、无端认定某个异性喜欢自己等。
对现实真相缺乏认识和辨别能力。
③联想障碍: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
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④情感障碍: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⑤意志活动减退: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
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等。
对于精神分裂症及时送精神卫生中心治疗是最佳对策。
如果发现你的同学有以上症状,请及时联系辅导员或心理老师。
Ø抑郁症
主要症状包括抑郁心境,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中的4条,并且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即被诊断为抑郁症:
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退;
⑨性欲减退。
据估计抑郁自杀约构成所有自杀的1/2-1/3,长期追踪抑郁病人自杀身亡者约为15%-25%。
如果情况严重,必须严加注意,以免自杀情况发生。
对于抑郁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都会有帮助。
Ø躁狂症
主要症状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言语动作增多,病人表现出语量增多、语速加快、神情亢奋,但是情绪反应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此外,联想过程明显加快,改念接踵而至,说话声大量多,滔滔不绝。
因注意力分散,话题常随境转移,可出现观念飘忽,音联意联现象。
病人常有“脑子开了窍”、“变聪明了”、“舌头跟思想赛跑”的体验。
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
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神从未如此充沛。
才思敏捷,一目十行。
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
对于躁狂症及时送精神卫生中心治疗是最佳对策。
及时的药物治疗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告知辅导员,或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5522 更新
时间:2010-4-12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
大学是激荡青春的地方,在这片沃土上,人们已习惯了岁月如歌、青春如画的美丽境界。
而往往忽视了校园还是一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带。
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激起大学生心灵的“震荡”;
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对成才标准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天的“天之骄子”们正面临着学习、生活中的多重压力和挫折——独立、竞争、适应,让他们生出一种断奶的躁动,经历着成长的失落、社交的困惑、过度的学业压力、家庭困境、就业压力、情感迷失等等心理困境。
因而,有人把处于这种心理焦虑状况下的
当代大学生戏谑为“天之焦子”。
一、青年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1.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
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青年追求自我完善的意向会在心目中逐渐形成一个“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青年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愿望,因此不可避免地包含进了自我美化的内容,而同真正“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
在调查中发现,有78.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
而一旦当这些“理想我”的目标受挫,只留下一个理想幻灭的“现实我”时,就会产生失望、羞愧和痛苦的消极体验,感到自卑、气馁而对自我丧失信心。
如“我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天无所事事,真的对自己很失望,很恨自己,我怎么是一这样的一个人……”。
二是独立自尊与受人管教的矛盾。
青年学生的自尊心强,独立性强,凡事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不愿意被别人指手划脚,随意摆布。
因此,表现为人们所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如“我也知道老师、父母都是为我好,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要与他们作对”。
2.无法承受学业之重
在调研中发现,在影响大学生情绪波动的因素中,有48.4%的学生把学习压力排在了第一位。
“每到考试前,我就紧张,心燥,失虑,一上考场我就拉肚子……”,一位女大学生如是说。
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
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感到难以适应,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有些同学生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
3.对就业的焦虑
目前,在大学生中流传“毕业即失业”的悲观论调。
在调查中有41%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有28.9的大学生“还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
据统计近几年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部分毕业生面对人才市场感到困惹,对求
职过程、择业过程产生种种矛盾心态,感到迷茫和困惑;许多学生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4.人际困惑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有那么多不如意,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当代大学生在高中期间与社会接触不多,进入大学后,人际关系问题几乎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调查中,有37.6%的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感到困惑”。
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
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交往嫉妒、自卑、社交恐惧等问题纷至沓来;于是,高傲、自卑、孤独、无聊、无望、恐惧等心理体验频频光顾。
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5.情与性的困惑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大学生是青春焕发的群体,又是处于性活跃期的群体。
大学生私自校外租房同居、某大学一男生宿集体嫖娼、某大学两女大学生在歌舞厅当“三陪女”被公安机关抓获……诸如此类的大学生性越轨事件在各大高校均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而青年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经济上并不独立,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因此,过早的性行为经历、畸形的性爱、早孕,均对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据调查,约1/4的男生和1/2的女生事发当时即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如愤怒、羞耻、不洁等;12.5%的男生和28.8%的女生在事隔多年后心理上仍然留有阴影;“我不再是姑娘了”、“我为他奉献了一切,他应该心里只有我”、“她是我的人了,这下可以松口气了”等等。
婚前性行为后,青年大学生经常出现懊悔、负罪感、出现负面自我评价,或怀疑对方的品质、指责对方等;怕怀孕和人流的痛苦、怕处分、怕婚姻不再有选择;怕事情暴露,担心自己和对方的未来。
6.面对繁华物质世界的失落
调查中发现,贫苦也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对四川省四所高校的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有51.4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经济较好的同学抑郁平均数为38.46,而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1.52,可见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
“我为何不出生在豪
门”、“勤奋学习不如别人有个好爸爸”……面对高档物质享受的无奈,他们发出如此感慨。
其实,今日的大学生明显带有相对贫困的性质。
客观地讲,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容易忍耐,但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构成更为复杂的心理压力。
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心理压力来自于经济上的困难,他们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情感体验丰富多彩,区别在于他们的种种需要都罩着经济困难的阴影。
实际存在的经济压力与由于未能正确认识甚至部分夸大的其他方面的一些困难,使一些贫困大学生长期处于抑郁和焦虑的矛盾心理状态下。
7.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缺失
现代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如宿舍中的“夜文化”、抽烟、喝洒、打扑克、打麻将、通宵上网……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到心理康。
一位即将退学的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说:“大学里,我们有了最大的自由去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
谈恋爱、成天上网、游玩、赌博、喝得醉眼朦胧……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角落,好像什么也不是,好像又什么也是,觉得整个人都很颓废、惰性,慢慢地成绩开始下降……”。
所谓“习与性成”,就是指长期的某种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习焉不察”,则是指习惯干某事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而“习非成是”则是指把错误当成正确的,于是“积习难改”,从而给大学生带来诸多麻烦和不良的心理体验,甚至使一些青年走上歧途。
二、青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与调控
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探索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五级联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形成从学生骨干、辅导员到院系、部门、学生的快速危机反应体系,开设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正确总结和处理受危机影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完善大学生心理疾患预防和危机干预工作体系。
创新辅导内容及方式;运用先进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开展集体辅导为主导、个别辅导相补充的辅导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