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裂谷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黄金:卡林型金矿再定义
卡林型金矿的再定义周余国 1,2刘继顺 1 欧阳玉飞 1 何兆波 3 高启芝2(1.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长沙 410083;2.云南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队,昆明 652100;3。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215)摘要:本文介绍了卡林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及不同学者在卡林型金矿认识上的差异,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分析这些认识上的差异,结合自身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多年来的找矿实践和思考,本文认为:1、对卡林型金矿应“只求同”(要求其最基本的表面的特征相同或相似),“须存异”(容矿岩石、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等有所不同),卡林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一种成因类型;2、判别卡林型金矿的标准有四:①金呈(超)微细粒存在于不同的容矿岩石中,②容矿岩石构造以浸染状为主,③成因上只能统一于中低温热液成矿,④区带上集中分布;3、依据四条标准,将卡林型金矿定义为区带上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
4、金与砷锑汞等元素的组合关系,一方面受控于元素自身地球化学性质,另一方面受控于物质来源,金与砷、锑、汞等的组合关系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从元素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成矿系列的角度看,砷、锑、汞(金)等元素的异常既可能直接指示金、锑、汞等中低温矿种,又可能是其它中高温矿种的间接指示。
(审稿认为摘要稍长:拟删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72032)作者简介:周余国,男,1967年生,云南镇雄人,中南大学博士,主要从事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地质研究。
Email:yngoldman@关键词:卡林型金矿,判别标准,再定义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发现卡林型金矿以来,我国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川陕甘“金三角”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发现数百个矿床表征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相同或相似的同类型金矿,随着卡林型金矿找矿的不断突破和科研的不断深入,卡林型金矿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称谓和认识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分析这些认识上的差异,结合自身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多年来的找矿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不判别卡林型金矿的四条标准,并重新给出了卡林型金矿的定义。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1)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一昌都一兰坪一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前者出露于点苍山西坡,以变粒岩、片麻岩夹大理岩为主,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特点与哀牢山群极似,获有1754一199lMa (锆石U —Pb表面年龄) 及2003.8—2037.1 Ma (锆石U—Pb谐和年龄) 等数据,也与哀牢山群接近,故亦属下元古界;后者即点苍山东坡的一套片岩、大理岩,变质程度稍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普遍糜棱岩化,而实为一颇具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所获年龄数据一般偏新,工作者暂将之归人中元古界。
新疆北山裂谷西段红十井金矿地质特征
发 育 。褶 皱 以北 东 东 向紧 密 线 状 为 主 , 红 十井 大 断 东 东 向展 布 的 重力 布 格异 常梯 级带 。红 十井 金 矿 位 裂、 平 梁 子 大 断 裂 及 白地 洼 一 淤 泥河 大 断 裂 为 本 区 于 南重 力布 格异 常带 。 . 2 . 2航 磁 异 常特征 最 大 的 区域性 大断 裂 , 呈 北东 东 向横 贯 全 区 , 构成 区 1 域 构造格 架 ( 图1 ) 。 航 空磁 力 异 常显 示 , 在大 片 的低 负背 景场 上 , 围
2 0 1 4 正
1 . 1 . 1 地 层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l 7
片理化 、 糜棱岩化发育 。该断裂主要活动在华力西
研 究 区地 层 划 分属 塔 里 木板 块 南疆 地 层 大 区 中 中晚期 , 具有重要的控矿作 用 , 在其构造带 内 , 已发
南天 山 一 北 山地层 区红柳 园地层分 区印尼喀拉地层 现石 门金铜 矿 、 平 梁 子金 矿 、 白石 滩金 矿 及 盐滩 铜 矿 小区、 塔 里 木 盆 地 地 层 分 区若 羌 地层 小 区 。 区 内地 等 矿点 。
4、Ap 6 一l 、 Ap 7 —1 、 Ap 2 0 —1 、 Ap 2 1 —1 、 Ap 2 2、 A p 2 3、 矿 带 上 的导 矿 、 控 矿构 造 , 该 断 裂表 现 为数 条 断 层组 Ap
白地 洼 一淤 泥 河 深 断 裂 : 区 内 出露 长 度 约 1 0 0 绕 高 重 力异 常 周 边 有 N E E向或 近 E W 向 的局 部 磁 异
k m, 断裂 破 碎 带 宽 约 1 k m, 形 成 时 代 为华 力 西 中期 , 常 。磁异 常 大 多是 正 异 常 , 少数 负 异 常 , 红 十井 金 矿 切割深度较大 , 是 一 条具 有 长期 活动 特 点 的超 壳 断 位 于负 磁异 常 区。
攀西裂谷内陆盆地自由热对流应力分析及盆地沉降
攀西裂谷内陆盆地自由热对流应力分析及盆地沉降
尹福光
【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年(卷),期】2003(023)004
【摘要】康滇地区裂谷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形成这种地堑地垒的格局有多种解释,以传统的地质力学分析为主.笔者借以热力学的自由热对流原理来加以论述:攀西巨厚的火山岩体在下覆异常地幔热作用下,发生自由热对流,引起热量散失,使地壳沉降与隆起不均衡,生成地堑地垒的格局.自由对流单元的侧向迁移,使盆地形成非对称性.【总页数】5页(P79-83)
【作者】尹福光
【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
【相关文献】
1.羌塘盆地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演化——来自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的证据 [J], 李学仁;王剑;万友利
2.盆地下部的自由热对流与沉降作用的关系 [J], 吴洪峰;李玉梅
3.水文条件对内陆裂谷盆地的石油生成影响:理论及在莱因地堑中的应用 [J], Perso.,M;杨久西
4.东亚松辽和阿穆尔-结雅内陆裂谷盆地的特征比较[J], Г.Л.Кириллова;李寿田
5.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变质基底中的油气前景——以辽河裂谷盆地基底变质岩潜山内
幕油藏勘探为例 [J], 廖兴明;刘宝鸿;廖光明;廖晓蓉;李理;陈昌;白东昆;宁海翔;吴昊;王睿;宇振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北山裂谷西段坡一镍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新疆北山裂谷西段坡一镍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作者:贾金典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7期[摘要]坡一镍矿床为北山裂谷带内一处超大型镍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北山裂谷带内。
通过研究区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等综合分析,初步建立了“坡一镍矿床”找矿模式,并确定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在北山裂谷一带寻找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有关的铜镍矿床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北山裂谷;坡一镍矿床;成因类型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033-01坡一岩体于20世纪80年代未发现,20世纪90年代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对该岩体进行了预-普查工作,在岩体中发现了坡一镍矿,近年来通过地质工作的大力投入,查明了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和赋存规律,达到了超大型镍矿床。
1.区域地质坡一镍矿位于北山裂谷带西段的一处低洼之地,北山裂谷带由于长时间的拉张—汇聚—固结—重新活化—封闭等阶段[1],区内褶皱、断裂构造极为发育,酸性-超基性岩体大面积分布,为深部矿浆提供了热液通道和储矿空间。
研究区内区域性大断裂有三条,北部为红柳河-依格孜塔格大断裂,控制着笔架山-磁海一带的铁、铜、镍矿;中部为白地洼-淤泥河大断裂,控制着坡北一带的铜、镍矿,南部为红十井-茅头山大断裂,控制着红十井-白山一带的金矿。
研究区内分南北两个重力布格异常带,北带为大片相对平缓的高布格重力异常区,坡北含铜镍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位于梯级带的北部边缘。
研究区内与Cu、Co、Ni、Cr、Fe等元素有关的综合异常多与华力西中期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相吻合。
以铜、镍为主的综合异常有10余个,异常元素组合复杂,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分带清楚。
主成矿元素Cu、Co、Ni含量高。
因此,坡北-笔架山一带是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最为集中地带,是寻找Cu、Ni、Au等矿产的有利地带。
2.矿体地质2.1 坡一杂岩体特征坡一基性-超基性杂岩体长2.8千米,平均宽2.4千米,面积约6.72平方千米。
桂西地区重力场小波多重分解及地质意义
第 3 卷第 5期 1
20 07年 1 0月
物
探
与
化
探
V 13 , o 5 o. 1 N .
0e .. 0 t 2 07
GE HYS CAL & GE OP I OCHE C P ORAT 0 MI AL EX L 1 N
桂 西 地 区重力 场 小 波 多 重 分 解 及 地 质 意 义
A: g 的尺 度大 于 A 一 个 阶次 , 霍 面起 伏 对 应 的 g 莫
△(, = 4 , +∑O " g y A(y ) f ) T+∑D +
s 1 s=1
不均 匀体 是 盘 形 的 , 平 尺 度 一 般 远 大 于 其 深 度 , 水 A, g 的尺 度至 少 比 A :大 一 个 阶 次 。 因此 , 可 能 g 有
∑ 2 C. g 0. ^, 1 ^
d
d
,
= ∑ g-I m 0. km 2C. 1 h 2 ^, 2 1 ^
m2 =
∑ g-l m 0. kr 2C. 1a 2 ^ , 2g 1 ^
是进行地球物理数值分析 的有效工具 , 利用小波变
换 的上述 特 点 , 对重 力 场进行 划 分 , 可 以得 到各 种 便 尺 度意义 下 的异 常分解 。
黎海龙 , 朱国器
( 西地 球 物理勘 察 院 , 西 柳州 5 5 0 ) 广 广 4 0 5
摘 要: 重力场包含 了各种密度 不均匀体的叠加效应 。为 了更好地划分 重力 异常 , 尝试利用具有 多尺度分 析功能 的
小 波分析进行重力场的分离 。通过对桂西地 区重力 场进行 小波 多重分解 , 离 出埋 藏较 浅 、 度较 小的源体 和埋 分 尺 藏较深 、 尺度较大 的源体 , 反映 了不 同深度 和尺度 地质体密度 的不均匀性 , 较好地 圈定 了构造 盆地 、 部隐伏 岩体 , 深
桂西裂谷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在 区域负 磁场 背景 上 于裂谷 主 轴地 带 出现局 部正 的
磁异常带 。如攀西古裂谷 , 其东西两侧为负磁场 , 裂 谷带 内出现场值升高 , 以多条南北 、 北西 、 北东 向的 磁异 常带 及南 北 向 的磁力 正异 常 区的展 布 为特 征 。
世 界 上 的许 多 裂 谷 , 根 据地 球 物 理 方 法确 定 是 的 。因此 , 我们从 已有 的重磁 资料 出发 , 桂西 裂谷 对
进 行探 讨 。
2 桂西裂谷 的地质 特征
桂 西在 上古 生代 晚泥 盆世 前 为一相 对稳 定 的浅 海 台地 , 沉积 了较 稳 定 而 岩 性 比较单 一 的浅 海 碳 酸 盐 地层 , 仅局 部地 方存 在 凹槽 。 晚泥盆 世后 , 浅水 从 台地 、 台沟并 存转 变 为深 水盆 地沉 积 , 晚二 叠世 地壳 发 生大 规模 张裂 , 幔物 质上 涌 , 地 有大 量基 性岩 浆侵
朱 国器, 黎海龙
( 西地球 物理 勘察 院 , 西 柳 州 广 广 550 ) 40 5
摘 要 : 已有 的重 力资料出发 , 从 结合 其他 地球物理及地质资料 对桂西 裂谷进行 了探讨 。该 区重力在 区域负 布格重 力背景上叠加有局部重力高带 , 并与深源磁场 相对 磁力 高带 吻合 , 与大陆 型裂谷 的重 、 磁特 征相似 , 论证 了桂 西裂
收 稿 日期 :0 7—0 2 20 4— 7
层 状 基 性 岩 ( 水 玄 武 岩 ) 中 夹 细 碧 岩 和 硅 质 泥 深 , 岩 。在层 状基 性 岩之 上 为 基 性 火 山碎 屑 沉 积 岩 、 沉 凝 灰 岩 的巨厚 堆 积 , 远离 喷溢 口的位 置 , 是 巨厚 稍 则
南海北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结构
南海北部地球物理特征及地壳结构
赵岩;Sekine,M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
【年(卷),期】1996(015)002
【摘要】为了研究南海地壳结构,中国和日本合作在南海北部首次进行了以炸药为震源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
经初步分析其地壳结构主要特征为:南海北部地壳分为沉积层、上地壳层、中地壳层及下地壳层。
大陆架及上陆坡地壳厚度大、稳定。
下陆坡地壳厚度除中地壳外,其他壳层厚度减薄且不稳定。
深海盆地壳分3层,厚度虽薄但相对稳定,其底部缺失7.3km·s^-1的高速层。
测区内地壳总厚度:陆壳26-30km,过渡壳13-22km,洋壳
【总页数】8页(P37-44)
【作者】赵岩;Sekine,M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3.2
【相关文献】
1.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的地球物理特征 [J], 马玉波;吴时国;张功成;王大伟;董冬冬;米立军
2.南海西北部与红河地区地球物理场及其地壳深部结构特征 [J], 江为为;宋海斌;胥颐
3.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J], 王平;夏戡原;黄慈
流
4.南海中部地球物理特征与地壳结构 [J], 方迎尧;周伏洪;王懋基
5.南海东北部陆缘地壳结构特征及下地壳高速层成因 [J], 李海龙; 吴招才; 许明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西北地区近期重力与地壳形变综合分析
产生相应的重力变化。近期,桂西北地区 地 壳 形 变 异 常 分 析 表 明:天 峨—南 丹—环 江 一 带 是 重 力 异
常变化梯度带,亦是水平形变面压缩过渡 带,同 时 也 是 莫 霍 面 等 深 线 显 著 变 化 地 段、ML30地 震 围 空区、异常低 b值区。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仍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第 41卷 第 4期 2019年 8月
地 震 地 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9.04.008
Vol.41,No.4 Aug.,2019
桂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区近期重力与地壳形变综合分析
文 翔 周 斌 史水平 覃 坚 李家宁 何 衍 阎春恒 罗远鹏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南宁 530022)
摘 要 文中利用桂西北地区 2014—2018年流动重 力 与 2015—2017年 GPS观 测 资 料,结 合 区 域
地质构造环境和区内发生的南丹 MS40地震震例,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地 壳 水 平 运 动 的 时 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区域 重 力 场 变 化、地 壳 水 平 形 变、地 质 构 造 和 地 震 活 动
间分布形态与活动断裂密切相关。累积重力变化等值线走向总体上沿 南 丹 -河 池 断 裂、河 池 -宜 州 断
裂分布,断裂带两侧重力变化差异较大,且梯度带 影 响 区 域 较 宽。形 变 场 空 间 分 布 总 体 上 存 在 较 明
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天峨—南丹—环江一带处于 重 力 变 化 高 梯 度 带、水 平 形 变 面 压 缩 过 渡 带,且 位
关 键 词 桂 西 北 地 区 重 力 变 化 GPS 构 造 活 动 地 震 危 险 性
北美陆中裂谷系的地震反射,重力和磁力资料的解释
北美陆中裂谷系的地震反射,重力和磁力资料的解释Chan.,VW;张留琴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译丛》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中元古代陆中裂谷系是北美主要构造特征之一。
在900~1200百万年期间的热构造事件,引起伴有镁铁质火山作用和深成作用的地壳拉伸,在发育了裂谷系之后,为碎屑沉积期。
与裂谷有关的岩石同周围地壳的物理性质上的强烈差异造成了明显的重力和磁力异常(图1)。
【总页数】9页(P51-59)
【作者】Chan.,VW;张留琴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8
【相关文献】
1.下辽河裂谷型断陷盆地基底的重力解释方法 [J], 张建中;戴云;钟本善
2.南极罗斯海裂谷系的构造,地质演化及其与北美盆—岭区,东非裂谷系的对比 [J], Tesse.,F;吴友能
3.北美中大陆裂谷系的一些特征 [J], 李上森
4.用钻井和地震资料配合磁力资料对基底作综合解释 [J], Ku,JC;曹健
5.根据北海北部地区重力资料和深地震反射资料求得的莫霍面的比较 [J], Klaus Holliger;Simon L.Klemperer;林云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中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控盆断裂特征及遥感解译
桂中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控盆断裂特征及遥感解译张明华【摘要】桂中晚古生代盆地生、储、盖层发育完整,油气显示广泛分布,是具有较好成藏前景的含油气盆地.通过区域资料分析、野外地质调查及遥感构造解译分析发现,桂中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发展与演化受多条断裂构造的制约,主要的控盆断裂有宜州-东泉(柳州)弧形断裂带、永福-来宾断裂带、南丹-都安-马山断裂带、桐木-东乡断裂带、大明山-来宾-象州隐伏断裂带等,这些断裂带受基底构造和不同块体作用及不同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在盆地演化过程过程中表现各自不同的特征.【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27)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控盆断裂;遥感解译;桂中【作者】张明华【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3;P627广西桂中地区晚古生代泥盆纪地层非常发育,烃源岩有机质丰富,储集层类型多样,生物礁分布广泛[1-3],泥盆纪沉积盆地后又被石炭系、二叠系及中、下三叠统沉积覆盖埋藏,具有较好的生、储、盖层条件.对桂中地区开展地质研究的单位较多,但研究内容多以岩相古地理和矿床为主[4-7],地质构造研究较少且限于盆地外围[8,9].受当时构造及成藏理论的局限,前人对桂中盆地构造的认识停留在“广西山字型构造”这一传统的地质力学观念上,对盆地构造控藏体系未作系统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盆地演化起主导作用的盆地断裂体系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笔者参与了大港油田分公司的“桂中地区成藏地质研究”项目,在综合分析、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及TM影像遥感解译分析,对桂中晚古生代盆地的控盆断裂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1 盆地地质构造桂中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是建筑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之上的一个陆内张裂盆地,发育了泥盆系到三叠系的盖层沉积,受强烈的印支运动影响,盆地于印支期褶皱回返,后期又遭受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的多期构造改造.1.1 基底构造桂中盆地中未见基底岩系出露,根据航磁、重力及爆破地震所获数据,桂中地壳属陆壳型性质[10],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在浅变质褶皱基底下应存在深变质结晶基底[11,12].广西中部莫霍面在东西方向上发育比较明显的次级构造,桂中地区正好处在柳州-来宾幔坪(隆)区的中央部位.桂中地壳基底为许多断裂所切割,这些不同方向的断裂组成了桂中地区基底构造的基本格架,在柳州-太平地震剖面上显示,前泥盆系基底呈阶梯状向南下降,断陷最深的部位与地表近东西向的河池-宜州-东泉断裂带对应.柳州爆破地震还发现,在桂东北、桂东南地区及柳州一带深部地壳存在低速层,推测为基底与盖层、上下地壳之间拆离滑脱形成的韧性剪切带或糜棱岩带[10].1.2 盖层构造桂中地区从晚古生代开始进入盖层发育阶段,受特提斯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古亚洲构造域和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共同作用,在盆地盖层中形成了著名的广西构造结,即所谓的“广西山字形构造”,使得盖层构造十分复杂,其中,印支运动奠定了盆地构造的基本轮廓,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变形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盆地盖层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褶皱轴向以北北东向、南北向、北北西向为主,平面上组成串珠状、雁列式等组合型式,背斜以短轴及箱状为主,形态宽缓,规模较大,盆地北部多形成隔档式褶皱,南部以复式褶皱 (复背斜)为主,而盆地边部受周边块体的挤压或逆冲作用,多发育不对称的斜歪褶皱,甚至倒转褶皱.断裂构造主要为北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及东西向,盆地周边发育长期活动的区域性深大断裂,而盆地中部腹地断裂构造相对较简单,多以发育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位移不明显的网格状共轭断裂 (或区域性大型节理)为特征.1.3 基底构造与盖层构造的关系桂中晚古生代盆地基底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发育及盖层的构造格局.一方面,基底构造控制了盆地的沉积格局和地层分布,而且,盆地基底断裂活动控制了盆地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的差异.另一方面,基底构造控制了盖层的构造特征,桂中幔隆区(桂中盆地区)在印支期造山及后期变形过程中变形总体较弱,以发育宽缓的褶皱为主要特征,局部出现基底与盖层之间拆离、滑脱,在岩石圈深部形成低速层及顺层的韧性剪切带,表层形成隔槽式褶皱,盆地中腹以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种呈“X”型的断层或节理为特征.而在桂中幔隆区与周边幔凹区的交接带 (盆地边缘)为莫霍面陡变带,发育了宜州-东泉 (柳州)深断裂带、桐木-东乡深断裂带、大新-忻城深断裂带等,在盆地造山期构造活动及变形较强,出现强烈的挤压及逆冲构造特征,发育密集的线状断裂及褶皱带、强烈的弧形挤压构造带,而燕山期、喜山期后期构造改造中也出现较明显的继承性断裂活动.2 断裂构造图像增强由于遥感对断裂构造解译分析具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桂中地区的125/43、125/44两幅TM影像进行断裂构造的分析研究,先用1∶10万地形图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及辐射校正,并对两幅TM影像进行数字镶嵌,生成研究全区的遥感影像图.图像增强处理先用对比度拉伸和均衡化处理,调整图像亮度值的范围及分布形态,然后选择对碳酸盐岩地层、构造、含水性反映较好的TM7图像进行边缘增强及高通滤波处理,增强断裂构造的线性影像特征,再根据桂中地区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地层、地形起伏不大、植被发育程度中等、断裂构造部分为隐伏性质的特点,用上述处理的TM7影像与TM4、TM1进行假彩色合成,断裂构造的光谱特征及空间结构特征得到较清楚显示.3 控盆断裂特征及遥感解译分析通过从色调 (彩)变化、水系网异常、构造地貌、综合景观及地质-地貌综合标志等方面对桂中地区断裂构造进行综合解译,并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发现,控制桂中晚古生代盆地发育的断裂主要为盆地北部的宜州-东泉 (柳州)断裂带;东部的永福-来宾断裂带、桐木-东乡断裂带;西部的大新-忻城断裂带、河池-都安断裂带;中部的大明山-来宾-象州隐伏断裂带等(图1).这些断裂带对桂中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沉积相和古地理、构造变形及岩浆活动等有显著的控制作用.3.1 永福-来宾断裂带永福-来宾断裂带在盆地东侧沿永福、柳州、来宾一线呈北北东向延伸,控制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地球物理上表现为重力及航磁异常带,是一条规模巨大的、长期活动的基底断裂.该断裂带在柳州东侧表现为密集的断裂挤压破碎带和紧密狭长的褶皱[13],来宾东侧的来宾向斜北西翼由于断裂活动发生倒转.在TM遥感影像上表现为比较显目的宽约十几公里、斜穿盆地东侧的线状影像异常带,断层崖、线状沟谷、角状水系等构造地貌特征清楚,沿断裂带发育大型古滑坡 (图2).3.2 宜州-东泉 (柳州)弧形断裂带宜州-东泉断裂带沿河池、宜州、柳州北边的东泉、到鹿寨呈近东西向展布,是所谓“广西山字形构造”的前弧部分[14,15],是桂中盆地与江南古陆西南缘的桂北古隆起的分界断裂,断裂带南北两侧的基底构造及地壳演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印支期表现为强烈的挤压逆冲性质,燕山期又表现出张性特征,沿断裂带形成一系列中生代断陷盆地.地表出现密集的叠瓦状逆冲断层,线状不对称紧闭褶皱、倒转褶皱,主干断裂为弧形构造带中部的长达数百公里断层面向南或南西倾斜、倾角低缓的甲伴岭区域性断裂带[13],东部出现若干分支,组成宽数公里的断裂破碎带.TM影像上,宽约20 km的近东西向呈弧形的密集的线状影纹十分清楚,逆冲断层形成的弧线形的断层崖、陡坎及线状的沟谷也非常清楚,沿边界断裂带发育一系列滑坡体,总体上表现为由南向北逆冲的构造格局 (图3).图1 晚古生代盆地控盆断裂空间分布示意图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basin-controlling faults of basin at Neopaleozoic1—宜州-东泉断裂带;2—桐木-东乡断裂带;3—永福-来宾断裂带;4—大明山-来宾-象州断裂带;5—大新-忻城断裂带;6—拉仁-百旺-乔贤断裂带;7—南丹-都安-马山断裂带图2 柳州东侧永福-来宾断裂带TM影像Fig.2 TM image of Yongfu-Laibin fault zone at east of Liuzhou City图3 宜州东侧宜州-东泉弧形构造带TM影像Fig.3 TM image of Yizhou-Dongquan tectonic zone at east of Yizhou City3.3 大新-忻城断裂带大新-忻城断裂带位于盆地中西侧,由大新经大明山、忻城、融水至三江一带展布,桂中地区表现为沿福田—加仁 (忻城)—乔贤形成近南北向、向西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地球物理上表现为带状的磁异常及重力场差异分界线,地表由一系列断层面倾向南东东或北西西的逆冲断层和轴面倾向北西或南东的不对称线状褶皱构造组成[14].断裂带北段有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及中基性火山岩发育,该断裂切割深度大,具岩石圈断裂性质,黄启勋等[10]认为该断裂带为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在广西的分界线.TM遥感影像为一条浅色调的弧形影像带,断裂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十分明显,线状展布的断层陡崖、角状水系及凹地也清晰可见 (图4).图4 大新-忻城断裂带TM影像Fig.4 TM image of Daxin-Xincheng fault zone3.4 大明山-来宾-象州断裂带大明山-来宾-象州断裂带是展布于盆地中部的一条呈北东东向展布的半隐伏断裂带,根据航磁资料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断裂带南北两侧的深部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存在明显差异,该断裂带也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地震带,据史料记载,自后汉以来发生过地震50多次,并伴有热矿泉、温泉及天然泉水分布.断裂带两侧盖层构造特征及中新生代盆地的发育特征明显不同,陈凌云等[16]根据近年来1∶5万区调及地球物理资料认为该断裂带是扬子板块与南华活动带分界线.该断裂带TM影像较清楚,总体表现为一条色调深浅不同的线状影像界面,在大明山北西端、象州一带线状展布的断层崖十分清楚并控制河流的发育,断裂带中部在来宾一带明显切割泥盆系地层 (图5),沿断裂带分布了众多的湖泊、水库和积水洼地,在中、新生代该断裂带还有较明显的活动,使中生代盆地中岩层发生了明显的错动.图5 来宾西侧大明山-来宾-象州断裂带TM影像Fig.5 TM image of Damingshan-Laibin-Xiangzhou fault zone at west of Laibin County3.5 桐木-东乡断裂带桐木-东乡断裂带位于桂中盆地东部边缘,主干断裂从桐木西经妙皇、东乡到大瑶山西侧通挽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地球物理上表现为明显的北北东向的航磁、重力异常带,是一条控制盆地发育的具有多期活动的区域性断裂带,断裂带北段产状东倾,具逆冲性质,断裂带中南段断层面向西倾,表现出正断层性质,后期又具有明显的左行平移剪切特征[15].在TM影像上,线状山脊、沟谷、断层崖等构造地貌特征十分显目(图6).3.6 南丹-都安-马山断裂带南丹-都安-马山断裂带从南丹经都安、马山延至大明山西南侧后成为隐伏断裂,是桂中晚古生代沉积盆地与桂西拗陷的分界断裂,该断裂呈北西向展布,在都安一带分枝为多条平行的断裂带,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基底断裂,控制三叠系地层沉积和白垩系盆地及第四系的分布,燕山期沿断裂带有岩浆活动[17].TM图像上表现为清晰的线性影像,到大明山西南侧后,表现为色调异常界面和洪积扇、断层三角面的线状排列.图6 桂中盆地东部泥盆系中的线状断裂带TM影像Fig.6 TM image of linear fault zone of east part of Guizhong basin in Devonian3.7 拉仁-百旺-乔贤断裂带该断裂带呈北西向从乔贤 (塘红)经百旺、拉仁、龙头延伸到河池一带,断裂带的南东端为大新-忻城断裂带切割,北西端与宜州-东泉弧形断裂带的西翼交汇到一起,该断裂带晚古生代具有同沉积断裂性质,控制了二叠纪地层的沉积和展布,燕山期又表现为明显的走滑剪切特征,沿断裂带发育中生代小型走滑拉分或断陷盆地,TM图像上表现为浅的线状色调异常带.4 结论受特提斯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古亚洲构造域的共同作用,及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多期的地壳运动的影响,桂中晚古生代盆地控盆断裂特征较复杂,在盆地不同部位控盆断裂特征和变形样式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断裂带对桂中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沉积相和构造古地理、基底和盖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等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方面的区域资料综合分析,结合遥感解译分析认为主要的控盆断裂为宜州-东泉 (柳州)断裂带、永福-来宾断裂带、桐木-东乡断裂带、大新-忻城断裂带、河池-都安断裂带、大明山-来宾-象州隐伏断裂带等.TM图像遥感构造解译分析显示,桂中晚古生代盆地控盆断裂具有较清楚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大多表现出线状或弧形的构造地貌和水系异常,断层崖、断层三角面、角状水系、串珠状的湖泊洼地、山体或地层的错移等特征较清楚,部分断裂具有较明显的线状色调异常带或色调异常界面,对隐伏断裂如大明山-来宾-象州断裂带等也有较清楚的显示.【相关文献】[1]周怀玲,张振贤.广西二叠纪生物礁的特征和分布规律[J]. 广西地质,1995,8(2):19-29. [2]殷德伟,李孝全,张继淹.广西南丹县六寨泥盆纪生物礁[J].中国区域地质,1989(3):217-225.[3]廖宗廷,李光明.巴力-龙头山生物礁古油气藏的特征及成因[J].同济大学学报,1999,27(1):92-95.[4]王根发,黄凤鸣,黄乃和,等.桂中合山-来宾地区上二叠统合山组层序地层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1997,19(4):348-353.[5]邵龙义,张鹏飞.广西来宾-合山一带晚二叠世海底扇浊积岩相[J].古地理学报,1999,1(1):20-31.[6]阎明,刘英俊,马东升.桂北地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16(2):110-118.[7]郭福祥.广西内生有色贵金属大地构造成矿单元[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4,15(4):328-337.[8]梁金城,彭淑兰,陈懋弘,等.广西凭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及意义[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16(4):329-337.[9]曾崇义.桂东大瑶山隆起区深部构造特征与金矿成矿作用的关系[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16(3):245-251.[10]黄启勋.广西若干重大基础地质特征[J].广西地质,2000,13(3):3-12.[11]袁忠信,张宗清.南岭花岗岩类岩石Sm、Nd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探讨[J].地质论评,1992,38(1):1-15.[12]郭福祥.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几点认识[J].广西地质,1994,7(1):1-13.[13]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柳州幅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书[R].桂林: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1971.[14]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宜山幅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书[R].桂林: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1970.[15]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来宾幅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书[R].桂林: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1970.[16]陈凌云,张忠伟.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南华活动带在广西境内分界线的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03(12):18-19.[17]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上林幅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书[R].桂林: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1972.。
南海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基底断裂体系研究
南海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基底断裂体系研究
宋海斌;郝天珧;江为为;丘学林;胥颐;刘建华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02(17)1
【摘要】南海海域主体可划分为南海北缘、中西沙、南沙、南海海盆四块 ,各块具有明显不同的重磁场特征 .反演得到的莫霍面总体趋势由陆向洋抬升 ,反映陆壳、拉伸陆壳、过渡壳、洋壳的分布 .东沙高磁异常含一定的高频成份 ,与新生代玄武岩及中生代岩浆岩有关 ,而其低频成份可能反映了发育的下地壳高速层 .南海海域断裂极为发育 ,可分为北东向断裂组、东西向断裂组、北西向断裂组和南北向断裂组 .南海北缘、南缘均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与北西向张剪性、剪性断裂为主要格架 ,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构造格局 .
【总页数】11页(P24-34)
【关键词】南海;地球物理场;莫霍面;基底断裂;玄武岩;岩浆岩
【作者】宋海斌;郝天珧;江为为;丘学林;胥颐;刘建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8
【相关文献】
1.基于地球物理场特征对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南口—宁河段构造体系的研究 [J], 王茜;徐新学;陈宇坤;张林峰;郑国磊;袁航
2.南海磁性基底分布特征的地球物理研究 [J], 郝天珧;徐亚;赵百民;张永军;彭利丽
3.南海西缘断裂带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构构造地质意义 [J], 林长松;高金耀;赵俐红;赵建如
4.天津市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基底构造研究 [J], 李世斌;马为;徐新学;郑国磊;王茜;李建超;袁航
5.阿尔金断裂带东北段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兼与李占奎同志商榷“真正的阿尔金断裂” [J], 李百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西洞弄地区基性岩蚀变类型及分布特征
桂西洞弄地区基性岩蚀变类型及分布特征摘要:洞弄地区出露基性岩主要为辉绿岩,少量辉长辉绿岩。
岩体经历有绿泥石化、斜黝帘石化、次闪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作用。
绿泥石化分两期,早期表现为交代暗色矿物形成团块状,晚期分布在靠近地表附近岩石中,呈零散状。
斜黝帘石化表现为交代辉绿岩中斜长石。
次闪石化表现为交代普通辉石形成的透闪石,或者与绿泥石一起产出的透闪石、阳起石。
绢云母化主要交代辉长辉绿岩中的斜长石。
碳酸盐化主要分布在靠近地表附近,有呈脉状及矿物假晶状产出。
关键词:辉绿岩;蚀变作用;绿泥石化;斜黝帘石洞弄基性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百色市,属于与云南省东部的接壤地区。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1],处于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导致了构造的复杂性,它们联合控制了本区构造演化、发展及构造形迹展布特征。
近年来,众多学者在桂西基性岩出露的地区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学及年代学等方面研究[2-5],但该区岩体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蚀变作用交代,本研究着重于岩体的蚀变矿物种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便给深入探讨成矿特征及演化机制提供依据。
1.地质概况洞弄位于广西西部,隶属位于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处于右江盆地内。
研究区内出露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总体以三叠系为主,且发育较为齐全[6]。
泥盆系—二叠系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碎屑岩相沉积;三叠系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和桂西洞弄辉绿岩主要为印支期基性侵入岩,分布于者仙—阳圩一带(图1),平面上总体呈“扫帚状”展布。
岩体大部分呈不规则状,走向大致北西向。
辉绿岩侵入体多数呈岩床产出,岩墙、岩株次之。
岩床者均呈“厚层块状”、似“层状”夹于中晚泥盆世—晚二叠世各地层中,层厚一般3m~10m,厚者30m至上百米,微小角度近顺层延伸[7]。
2.基性岩类型及原始矿物组成此次研究以洞弄基性岩浆岩体为对象,分别采集了100余个岩石样品。
华南及其相邻边缘海域一些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证据_郝天珧
第17卷 第1期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Vol.17 No.1 2002年3月(13~23) PROG RESS IN GEOPHYSICS March 2002华南及其相邻边缘海域一些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证据郝天珧 刘建华 宋海斌 胥 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 要] 通过对华南及其相邻的边缘海域的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利用水平方向导数、小波变换及典型剖面反演的共同结果,在研究区中分辨出方向各异的主要断裂共39条.根据重磁异常特征并结合层析成像结果分析了研究区内断裂的分布与延伸,特别对红河断裂带等重要断裂进行了重点讨论,并探讨了它们的延伸及与周边各地质单元之间的关系.[关键词] 华南及相邻边缘海域;断裂;地球物理证据[中图分类号] P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2903(2002)01-0013-110 引 言华南及其相邻的边缘海域位于欧亚、菲律宾和印度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地质面貌和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是研究中国大陆及中国边缘海形成演化的重要窗口.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造山带中的中生代构造和新生代构造均从红河口入海,经南海北部海域,穿过海南岛一带向NE方向延伸[1],因而引发了特提斯与太平洋板块运动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研究与讨论.本文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南海的一部分和部分东海.在此范围内,西太平洋花边构造发生一个巨大的转折(东海为NE向,在台湾附近转为近EW向,然后又转为NE向),三大板块的作用形迹十分清晰.区域内一些重要断裂的分布与延伸与该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构造体系、基底性质及深部界面的起伏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研究边缘海岩石层结构和形成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磁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根据重磁异常特征和部分层析成像结果分析研究区内断裂的分布与延伸,进而探讨它们与周边各地质单元之间的关系.1 重磁数据的处理与信息提取采用的布格重力数据为经过墨卡托投影转换和抽稀所得到的20×20km的网格化数据(原始数据点距为10×10km),编制成中国边缘海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图(图1)作为基础图件.经过解析延拓、任意水平方向导数、正则化滤波分场处理、小波变换等,得到不同尺度重力场及有关断裂的信息.磁力数据是根据中国大陆磁力异常图、南海磁力异常图和中国北方海域磁力异常图经过墨卡托投影转换和抽稀所得到的20×20km的网格化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磁力异常图作为研究的基础图件(图2).经过与地质资料对比分析,选择典型剖面,以地震资料建立初始模型,对该剖面进行重力、磁力正反演迭代拟合,最终得到各模块的密[收稿日期] 2001-12-13; [修回日期] 2002-01-20.[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1)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209-2).[作者简介] 郝天珧,女,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海陆油气盆地综合地球物理研究.(Email:tyhao@)度、磁化率参数及分布.结合地震资料,作为认识研究区深部结构与断裂带延伸情况的参考.数据除常规处理外,主要采用正则化滤波、磁异常总梯度模计算、小波分析等方法.2 研究区的断裂研究2.1 断裂异常的提取图1 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图Fig .1 Bougeur gravity map of researchregion图2 研究区磁力异常图Fig .2 M agnetic map of research region ·14·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17卷研究断裂体系除了方向导数、解析延拓等常用的方法外,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方法在近年来因在去噪、提高分辨率、奇性检测和信号增强等方面的重要贡献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地壳结构和断裂体系的研究中[2]①.本文对布格重力异常、磁力异常数据进行各种处理,通过解释深部、浅部不同层次的异常,提取断裂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参照研究区前人研究结果[3—14]②③④⑤,对区内一些较大型断裂的延伸和与周边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讨论,以便对该区的地质单元分布和断裂在海区的延伸情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⑥.图3 研究区布格重力数据135°水平方向导数结果Fig .3 Result of horizontal direction derivative (135°)of gravity data图3和图4是布格重力数据和磁力数据135°的水平方向导数结果图.图5是布格重力数据垂直梯度分布阴影图,图6是研究区莫霍深度分布图.通过各种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相关的地震资料,提取线性异常,并利用水平方向导数、小波变换及典型剖面反演的共同结果⑥,分辨出方向各异的主要断裂共39条(图7).图中可见:NE 向断裂为区内最主要分布方向.从统计结果看,NE —NNE 方向占46%,为本区的优势构造方向.2.2 研究区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分布表1给出了研究区内39条断裂中一些主要断裂带的名称、位置、分布和地球物理场特征.重点讨论红河断裂带、冲绳海槽盆地西缘断裂带和扬子与华南的结合带.2.2.1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重要的断裂带.作为欧亚与印支板块的边界结合带,多年来倍受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断裂带进行了观测和研究.如认为它在历史上曾经是一条规模巨大的左行走滑断裂[7].也有从地形、地球物理证据角度论证它在海区的延伸问题[15].从重磁数据和处理结果来看,该断裂带为一系列明显的重磁异常.在重力图上,该断裂在陆区·15·1期 郝天珧 等:华南及其相邻边缘海域一些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证据 ①②③④⑤⑥郝天珧,王君恒,姚长利,等.中国边缘海重点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深部结构的综合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刘光鼎,王谦身,吴向红,等.东海盆地分析和演化及其与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94.刘光鼎,江为为,郝天珧,等.中国主要盆地地球物理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98.刘光鼎,郝天珧,武传真,等.中国东部盆地地质结构机器与油气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95.宋海斌.南海基底构造格架及张裂大陆边缘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98.管志宁,郝天珧,张明华,等.区域地球物理战役详查-综合地球物理探测隐伏矿研究.中国地质大学,1998.并不明显,仅仅所起局部异常沿NW 向发生小的转折.这主要是由于十万大山走向的影响而造成的.但在小波转换结果图上有所反映⑥.特别是进入海区后,该断裂带的北侧,优势等值线延伸方向为NE 向,南侧则转变为近SN 和NNW 向.在重力垂直梯度图和0°方向导数阴影图上都有迹象表明它穿越了其它构造线⑥.磁力异常图上,它表现为一系列的零值图4 研究区磁力数据135°水平方向导数图Fig .4 Result of horizontal direction derivative (135°)of magneticdata图5 研究区布格重力值垂直梯度图Fig .5 Gravity vertical gradient result map·16·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17卷图6 研究区莫霍深度分布图Fig .6 Bistribution of Moho depth in researchregion图7 研究区断裂分布图Fig .7 Distribution of main faults in research region线的延伸方向.基本上在其南侧为负异常,北侧为正异常.莫霍深度分布图上,该断裂带在海南岛的西部和南部,沿断裂带等值线做NW 向的延伸.一直可以追索到15°N 附近.有与中沙南断裂带相连的趋势.在莫霍深度分布图上,沿该断裂,原来沿NE 向分布的等值线突然转为NW 向分布,发生很明显的方向折转.推断中沙南断裂带应是红河断裂的东延部分.特别·17·1期 郝天珧 等:华南及其相邻边缘海域一些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证据 是沿断裂带有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分布,还有蛇绿岩套、混杂岩、花岗岩、强动力变质岩分布,表明这是一条压剪性、长期活动的断裂,而且延伸进入了南海并向东南方向继续延伸.2.2.2 冲绳海槽盆地西缘断裂带是一条切割深度很大的断裂带.它沿冲绳海槽盆地的西缘向南延伸.走向NE,即而近E W,然后再转为NE,一直到达台湾都兰以东海面,呈弧型,总延伸长度上千公里,是东海断裂体系中的一条重要构造.在重力场上表现为密集的梯度带,向上延拓后仍然十分清晰.在水平方向导数结果图上为线形异常.垂直梯度的结果也很清楚.磁力数据在该断裂通过地区虽然不全,但在有数据的部位,这条弯曲的弧型构造十分清晰.该地区的三维地震速度成像结果也反映出在琉球岛弧处出现了两条俯冲高速带⑦,其中的一条对应于冲绳海槽盆地西缘断裂带.从层析成像结果的剖面上看出这条构造带的深度在北侧大于南侧,同时剖面上呈弧状.这与重磁的结果是一致的.表1 研究区一些主要断裂的地球物理场特征Table1 Geophysical field feature of main faults in research region 断 裂 名 称断裂编号与位置地 球 物 理 场 特 征南澳断裂带1.NE-NEE向分布.长度大于500km在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分布.在重力异常图上表现为异常梯度带.磁力异常则是一系列的小型异常成定向排列.这一线温泉呈现带状,地震活动活跃.莲花山断裂带2.NE-NNE向.从杭州一带向丽水、南平、大埔一线延伸.重力异常垂直梯度图上表现的较为清晰,特别是在上延一定高度之后,线性异常表现的更为明显.磁力异常图上比较凌乱.这一带有大量的温泉分布,地震活跃.合浦断裂带5.NNE向延伸.自江西的乐安一带南延到广东的合浦一带,然后转为NE向延伸.全长达上千km.位于重力异常的梯度带或等值线的转折处.方向导数的阴影图上为线性异常.磁性异常为一系列小型圈闭成NE向定向排列.在方向导数的成像结果图上,该断裂两侧的局部异常圈闭的连通受到构造带的阻隔.特别是垂直梯度结果的阴影图上,这条断裂带的延伸十分稳定,连续性好.在上延5km之后,异常延伸方向很清晰.断裂具有一定的深度.红河断裂8.走向NW.延伸1100km,宽约20~50km.沿元江、红河展布,向东南经莺歌海进入南海.入海后一直向东,可能与35号的中沙南断裂相连接.为一系列明显的重磁异常.在重力图上,进入海区后,该断裂带的北侧,优势等值线延伸方向为NE向,但在其南侧,则转变为近SN和NN W向.在重力垂直梯度和方向导数阴影图上都有迹象表明它穿越了其它的构造线.这是一条压剪性、长期活动的断裂.是华南块体与印支块体的缝合线.磁力异常图上,它表现为一系列的零值线的延伸方向.基本上在其南侧为负异常,北侧为正异常.莫霍深度分布图上,该断裂带在海南岛的西部和南部,沿断裂带等值线做NW向的拉长.一直可以追索到15°N附近.有与中沙南断裂带相连的趋势.沿断裂带有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分布,还有蛇绿岩套、混杂岩、花岗岩、强动力变质岩分布.·18·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17卷⑦刘建华,胥颐,等.中国边缘海及其相邻陆区岩石层结构特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续表断 裂 名 称断裂编号与位置地 球 物 理 场 特 征东南沿海构造带10.北起台湾海峡,以NE向延伸至海南岛的万宁一带.在万宁一带与九所-陵水断裂带相交.重力异常为密集的带状异常.延拓的结果为密集的梯度带.异常值在0~20mGal左右.在垂直梯度和水平方向导数阴影图中为明显的线形异常带.连续性好.磁力异常图上,该构造带阻隔了一系列小型异常圈闭的贯通.磁性异常为一系列小型的异常成串珠状定向排列.延拓的结果是小型圈闭的梯度带连线位置与该断裂带十分吻合.特别是在135°水平方向导数结果图上,该断裂带的延伸踪迹十分清晰.稳定性好.南宁-郴州-上饶-江山绍兴断裂带12.为NE向延伸的断裂带,东段是著名的江绍断裂,向西南过武夷山的北侧朝郴洲方向延伸.郴洲之后继续向西南,过大瑶山南端一直向十万大山附近展布.后与红河断裂相交汇.成为华南块体与扬子块体的分界.重力异常图上表现为沿重力梯度带的边缘延伸.与-40~-60mGal的等值线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在垂直梯度阴影图上和方向导数结果图上行迹较为明显,还阻断了一些其他的构造线.磁异常表现为宽缓的磁力异常和密集的小型磁异常圈闭的分界线.在断裂的西北侧,异常的优势方向不清,宽缓平滑;在其东南侧则表现为一系列密集的小型圈闭,成串珠状NE优势方向分布.断裂两侧异常面貌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在135°水平方向导数结果图上表现的最为清晰.可以清晰地看到断裂的延伸.江绍断裂带的两侧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异.它的西北地区地震波速度明显低于断裂带东南的闽西南地区[5].在屯溪-温州的重力实测剖面上,江绍断裂带穿过的位置是明显的梯度带,梯度值在龙游-西口一带为1~1.5mGal.扬子块体部分,重力异常起伏变化较多、变化幅度也较大.而华南块体部分,重力场起伏变化较小和较为低缓[16].冲绳海槽盆地东缘断裂带13.位于冲绳海槽盆地的东缘,呈NE向延伸.北起北纬30°,东经130°附近,南界可达绿岛以东海面.布格重力异常为连续的带状异常.延拓后为明显的梯度带.90°水平方向导数结果图上为连续性很好的异常带⑥.磁力异常只有冲绳岛以北地区有数据存在,为断续的串珠状小型异常沿NE向展布.冲绳海槽盆地西缘断裂带14.沿冲绳海槽盆地的西缘向南延伸.走向NE,即而近EW,然后再转为NE,一直可以到达台湾都兰以东海面,呈弧型.总延伸长度上千km.在重力场上为密集的梯度带,向上延拓后仍然十分清晰.在方向导数结果图上为线性异常.垂直梯度的结果虽然不如方向导数结果清晰,但也可以追索到它的存在⑥.磁力数据在该断裂通过地区虽然不全,但是无论是上延的结果图上,还是在水平方向导数结果图上都可以在有数据的部位发现它的存在.这条弯曲的弧型构造十分清晰.琉球海沟构造带15.基本沿琉球海沟分布.向北越出研究区的北界,继续以NNE向向北延伸.向南逐渐转为NE、NEE向,一直延伸到东经123°、北纬23°附近.是块体的结合带.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是一条十分明显的梯度带.等值线十分密集,在200~350mGal之间变化.走向NE向.向北延伸越出了研究区的边界.向南接近台湾岛附近时,等值线开始出现弯曲,逐渐向近EW向和NEE向转变.在上延20、30km的结果图上,仍然可以找到这条异常梯度带的存在⑥.它表明,这是一条切割很深的构造,引起异常的地质体来自于深部.在水平方向导数图象上,它是一条明显的梯度带.在垂直梯度图上,它是延伸方向清晰的线性异常带.特别是垂直梯度结果,该线形构造所反映的异常稳定,成像清晰,不为别的异常干扰.小波在专换结果直至3阶⑥,仍然十分清晰.·19·1期 郝天珧 等:华南及其相邻边缘海域一些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证据 续表断 裂 名 称断裂编号与位置地 球 物 理 场 特 征红水河断裂带20.断续延伸很长的NW向的断裂.自广东的茂名附近基本沿红水河向NW方向延伸,一直可以追索到贵州声的安顺一带.在布格重力异常上不很突出.只有在水平方向导数阴影图上才可以发现它断续延伸的踪迹⑥.磁异常为一系列小型异常圈闭的分界线,在其西南为负异常,在其东北为正异常.磁异常的水平方向导数结果阴影图上可以看到一系列NE 向延伸的线性异常在本断裂带处出现了错动.玉里断裂带22.在台湾岛的东海岸附近,近SN 向延伸.这是在重力异常上比较明显的的一条异常梯度带.NNE -近SN 向延伸,垂直梯度结果为线性异常带.中建岛断裂带25.在中建岛附近以NW向向永乐群岛的西南方向延伸.沿该断裂带,是磁力异常的正负交界带,异常沿该构造带呈现局部的沿N W 方向延长,与断裂带的延伸方向一致.特别是在磁力135°的水平方向导数图象上,这条断裂位于一个明显的分界带上.在它NE 方向,磁异常为一系列的小型的局部圈闭异常,在它SW方向,磁异常表现为宽缓的大面积异常,断裂两侧的磁场面貌有很大的区别;重力异常特征上也有反映.九龙江断裂带26.自台湾岛的鹅銮鼻一带向厦门延伸,然后沿九龙江继续延伸.NW -NWW .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NE 向延伸的等值线的突然折断.135°的方向导数结果上则表现为错断了一系列NE 向延伸的构造带.磁异常在东南沿海一带十分清晰,方向导数结果也同样表现为NE 向构造带的错动和扭断.西沙海槽南断裂34.近EW 向分布.分布于西沙海槽的南缘.东部可达双峰海山附近.全长近300km .倾向向北,对新生代裂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重磁数据反映的都很明显.延拓后的结果和方向导数结构都清晰地勾画出该断裂的存在.中沙南断裂35.NW 向的断裂.沿中沙群岛的南缘分布一直延伸到西沙群岛的南部海域,似与红河断裂贯通.主要反映在135°的磁异常水平方向导数图象上.十分明显.在阴影图上也很清晰.在莫霍深度分布图上,沿该断裂,原来沿NE 向分布的等值线突然转为NW 向分布,发生很明显的方向折转.推断该断裂带应是红河断裂的东延部分.马尼拉海沟断裂38.近SN 向的弧型断裂.北起台湾南部海域,过北吕宋海槽的西部,沿马尼拉海沟延伸,向南穿越了研究区南界.密集的重力异常梯度带.延拓图和方向导数结果图上都很明显.磁异常135°方向导数结果图象上可以看到该断裂的弯曲延伸情况和它读一些局部异常的错动.阴影图反映的更加明显.在莫霍深度分布图上也是地壳厚度发生急剧变化的梯度带.吕宋海槽断裂40.主要沿西吕宋海槽的延伸方向分布.南界也穿出了本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SN 向的线性异常.方向导数的阴影结果为延伸稳定的线形异常.磁异常结果表现为NE 向的异常被错断.2.2.3 江绍断裂带.在中国华南东部地区,存在有若干条平行作NE 向分布的断裂带.江绍断裂带是其中最重要的断裂构造之一.它是扬子与华南块体的结合带,这一点无论从地质还·20·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17卷是地球物理证据上,认识都较一致.东南岩石圈的测量结果也证实,江山—绍兴带有明显的异常[5,16].但该带向西的延伸情况,有许多种认识.张文佑先生等认为是沿绍兴—江山,铅山—宜春,雪峰山—九万大山东南侧的岩石圈断裂为界[17];刘光鼎先生等则认为以绍兴—江山—上饶—吉安—郴州—梧州一线为界[1].任纪舜等提出的分界线在局部地段向北有所弯曲[18].本文提出的划分界限基本与文献[1]的划分界限相一致,但对郴州以西南部分的界限进行了补充.认为:郴州西南应沿十万大山一线向西南方向延伸,直至与红河断裂带相交汇.该断裂带在重力异常图上表现为沿重力梯度带的边缘延伸.与-40~-60mGal 的等值线延伸方向基本一致.在垂直梯度阴影图上和方向导数结果图上形迹更为明显,还阻断了其它一些构造线的延伸.磁异常特征为宽缓的磁力异常和密集的小型磁异常圈闭的分界线.在断裂的西北侧,异常的优势方向不清,宽缓平滑;在其东南侧则表现为一系列密集的小型圈闭,成串珠状NE 优势方向分布.断裂两侧异常面貌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在135°、90°水平方向导数结果图上表现的最为清晰.可以清晰地看到断裂的延伸.江绍断裂带的两侧存在明显的速度差异.它在西北地区的地震波速度明显低于断裂带东南的闽西南地区[5].在屯溪—温州的重力实测剖面上,江绍断裂带穿过的位置是明显的梯度带,梯度值在龙游—西口一带为1~1.5m Gal (图8).扬子块体部分,重力异常起伏变化较多、变化幅度也较大.而华南块体部分,重力场起伏变化较小和较为低缓[16].图8 屯溪—温州重力剖面上反映的江绍断裂带Fig .8 Jiangshao fault belt in Tunxi -wenzhou gravity profile3 结 论3.1 华南及其相邻的边缘海区的断裂以NE -NNE 向为优势方向.大部分断裂的延伸长度很大,很多有迭加的现象,是多次活动的产物.3.2 红河断裂带进入海区后的确向东南方向继续延伸,在海区可以发现重磁异常的证据.·21·1期 郝天珧 等:华南及其相邻边缘海域一些重要断裂的地球物理证据 断裂带两侧重磁场特征的差异表明它们应分属于不同的地质单元.断裂经过海南岛南部之后,与中沙南断裂带相连的迹象很明显,因而推断中沙南断裂带是红河断裂东延的一部分.如果该推断正确的话,红河断裂不但入海延伸到15°N附近,而且还保持原由的方向继续向东南方向延伸.在中央海盆的南部,也应该发现它的踪迹.3.3 层析成像结果表明的琉球岛弧双高速带中靠近西侧的一条与重磁异常反映的线形异常位置一致,应是冲绳海槽盆地西缘断裂带的反映.断裂带的切割深度较大,有的部位可达近200km,但在不同的位置切割深度有所变化.断裂带的倾角从北到南也很不一致,反映出凸凹不平的断面特征.3.4 重磁异常反映了江绍断裂向西沿上饶—郴州—南宁(十万大山)继续延伸的证据.这条断裂应是扬子块体与华南块体的分界线.分界线两侧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有很大差异.致谢:本文得到刘光鼎院士的热情指教,王谦身研究员为本文提供了屯溪-温州的重力观测数据,杨文采研究员、侯遵泽教授无偿提供了小波变换程序,向他们表示真诚的谢意!参考文献[1] 刘光鼎主编.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2] 杨文采,施志群,侯遵泽,程振炎.离散小波变换与重力多种分解[J].地球物理学报,2001,44(4):805~811.[3] 陈邦彦,王公念.南海北部陆缘的重力边缘效应[A].见:地球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八十年代中国地球物理学进展-纪念傅承义教授八十寿辰[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4] 金祥龙,高金耀.西太平洋卫星测高重力场与地球动力学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21(1),1~6.[5] 刘建华,吴华,刘福田.华南及其海域三维速度分布特征与岩石层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6,39(4):483~492.[6] 赵金海.海洋地壳结构探测技术在东海的试验[J].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1年年刊,2001,193.[7] 任纪舜,金小赤.红河断裂的新观察[J].地质论评,1996,42(5):439~442.[8] 范小林,殷勇.华南地区地壳波速结构的构造地质意义[J].华南地震,1991,11(4):1~6.[9] 姚伯初,曹维军,陈艺中,等.南海北部陆缘东部的地壳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1994,37(1):27~35. [10] Allen T Chen,Yos io Nakamura.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the eas tern offshore region of s outhern Taiwan bas ed onOBS data[J].TAO.1998,9(3):409~424.[11] 杨金玉,张训华,王修田.利用重磁计算南海海盆中部地壳结构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21(1):45~50.[12] Dennis E.Hayes,Sus an Spangl er Niss en,Peter Buhl,etal.,Throughgoing crus tal faults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 heir role in crus tal extension[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 earch,1995,100(B11),22435~22446.[13] Sus an Spangler Nis sen,Dennis E Hayes,Yao Bochu,etal.Gravity,heat flow,and seis mic cons traints on the pro-ces ses of crus tal extens ion: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China Sea.J 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95,100(B11):22447~22483.[14] Susan Spangler Niss en,Dennis E.Hayes,Peter Buhl,etal.Deep penetration s eis mic s oundings acros s the northern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 earch,1995,100(B11),22407~22433.[15] 万玲,吴能友.红河断裂带在南海海域的延伸[J].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01年年刊.2001,196.[16] 王谦身,江为为,周文虎,等.屯溪-温州地区的重力场特征和岩石圈结构与构造[A].见:李继亮主编:东南大陆岩石圈结构与地质演化[C].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17] 张文佑,等.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8] 任纪舜,牛宝贵,和政军,等.中国东部的构造格局和动力演化[J].地学研究.1996,29:43~55.·22·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17卷。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 (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前者出露于点苍山西坡,以变粒岩、片麻岩夹大理岩为主,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特点与哀牢山群极似,获有1754一199lMa (锆石U—Pb表面年龄) 及2003.8—2037.1 Ma (锆石U—Pb谐和年龄) 等数据,也与哀牢山群接近,故亦属下元古界;后者即点苍山东坡的一套片岩、大理岩,变质程度稍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普遍糜棱岩化,而实为一颇具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所获年龄数据一般偏新,工作者暂将之归人中元古界。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_脉_的地震成因解释
乔秀夫等: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 C脉 D的地震成因解释
">A
图!
广西凌云中二叠统灰岩墙素描及成因解释
#$%& " ’()*+, -. /$001) 2)34$56 1$4)7*-6) 0$()7 $6 8$6%9:6, ;:56%<$
面方向的移动,向下移动的液化沉积物流借助上 覆巨厚的茅口组沉积物压力而贯入下伏上泥盆统 灰岩的裂隙中。桂西北茅口组软沉积物厚度达 由不同岩性组成, 液化沉积物流向下移 =>>?@>> 4, 动贯入上泥盆统灰岩时应是从茅口组底层向上层依 次贯入的,因而形成茅口组岩墙内部不同岩性之间 的直立界面 (条带构造) , 可称为液化沉积物流动层。 图"可作为沉积灰岩墙地震成因的诠释。 茅口组灰岩 墙中虽然承受由上覆沉积物重力引起的压应力 (!") ,但由于受到已固结泥盆系灰岩的限制仍然保
方向是受到上覆及周边围岩压力,产生向沉积物底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 ; +&&!#!+#!( 基金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部 “九五” 攀登专项 (批准号 0(# 专 #&, ) 。 作者简介: 乔秀夫, 男, 研究员, 从事灾变事件地层与层序地层研究。 !0%& 年生,
第 !" 卷 第 ! 期
/’0] 软沉积物中则应形成液化碳酸盐岩脉[(’., ; 另一个
[+’%]
的反映是不同的。 硬岩层受到地震波影响后, 表现为脆性变形, 如 断裂等, 甚至形成张开裂缝 。未固结的软沉积物 在遭受地震波影响时则发生液化作用。现代含水的 软沉积物是由松散的沙粒与水组成的复合体系。沙 粒靠粒间摩擦力维持本身的稳定与承受压力。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及密度变化引起的不同波长重力异常叠加的结 果。上延 5 0 、 1 0 0k m后, 局部异常消失, 主要突出了 6 莫霍面的变化。根据广西东部人工地震测深的 2 个点莫霍面深度值, 采取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系 数, 得到使用布格异常值计算莫霍面深度的计算公 式。利用 公 式 求 得 莫 霍 面 埋 深 在 南 宁 附 近 约 3 2 , 向西呈斜坡状加深, 至西林处约为 4 3k m 。根据 k m 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及莫霍面的起伏变化, 该区深部 构造总体反映为幔坡区, 进一步可划分为右江( 西 林—隆安) 幔凸区, 那坡—大新和乐业—都安幔凹 ) 。 区( 图3 世界上许多裂谷的形成, 是由于地幔上隆, 使地 壳拉张、 变薄。重力场反映桂西地区上地幔沿右江 5k m垂向二次 有一北西向隆起带。根据重力上延 1 导数, 推测深部紧靠地幔凸起的边缘南北两侧有 2 个隐伏花岗岩基带展布, 南带有西大明山、 泗城岭、 德保等花岗岩基, 北带有者徕、 隆或、 凌云、 巴马、 安 宁、 弄仲、 大明山、 昆仑关等隐伏花岗岩基。与航磁 推断的浅部隐伏花岗岩体的分布基本一致。说明地
·4 3 3 ·
的壳断裂发育, 壳断裂切至莫氏面, 断裂两侧各界面 有明显的断距( 约 3~ 5k m ) , 密度界面呈台阶式上 升。断裂构造为陡倾产状, 并控制着裂谷东西两侧 的发育和展布。沿南北方向的深部密度界面, 在向 西陡倾斜的背景上显示为北西向条带状展布和波状 起伏特征, 相对起伏高差 2~ 4k m , 深部构造面的起 伏, 伴随着一组北西向断裂的发育, 并控制着裂谷南 北两侧的发展, 断裂浅部产状较陡, 深部变缓, 断面 向南西倾。从重力异常通过小波分析处理后的不同 阶次异常特征来看, 随着阶次升高, 分离的异常中有 向南西偏移的趋势特征及从南西向北东推履的异常 特征( 可能是印支板块碰撞时期, 越北古陆向北东 俯冲) ; 同时在长期的活动中, 深部岩浆沿界面的深 大断裂向上侵位, 或是由于深部热液作用, 沿断裂带 发育幔源型、 壳源重溶型花岗岩带, 在那坡凹陷区形 成了较大范围的花岗岩化带( 或混合岩化作用) , 局 部有岩浆岩向上侵位, 这已从地表出露的钦甲岩体 及西大明山岩体得到证实。前人在该区的地温测量 中, 也圈定了明显的地温异常。 5 . 2 裂谷的成因 裂谷的形成与区内一组近南北向和一组北西向 的深大断裂关系密切, 这 2组深大断裂为阶梯状正 断层组成, 在长期的构造活动中, 局部区域地壳的升
1 ] 为右江再生地槽 [ 。
局部重力高异常。美国密歇根中大陆型裂谷, 在剩 余布格异常图上, 中部重力高被周围的重力低所封 闭, 该大陆型裂谷的一个分支是用重力辨认出来的。 目前, 在该裂谷已开展了铜、 镍、 铂、 钯以及油气的资 源勘查计划。 裂谷区的磁场特征较为复杂。大陆型裂谷一般 在区域负磁场背景上于裂谷主轴地带出现局部正的 磁异常带。如攀西古裂谷, 其东西两侧为负磁场, 裂 谷带内出现场值升高, 以多条南北、 北西、 北东向的 磁异常带及南北向的磁力正异常区的展布为特征。
5 成果分析
桂西裂谷区域位于华南板块和扬子板块接触带 西南端, 具有特殊的成因及构造活动特征。 5 . 1 ( 重力场反映的) 深部构造特征 区域场宏观上为一宽大的梯度带, 属中国大兴 安岭—武陵山北北东向巨型重力梯度带的南西段, 是陡梯度带的局部膨胀部位, 膨胀区与桂西裂谷范 围大致相对应, 重力反映的壳层构造特征, 为西侧低 0k m( 见图 3 ) 。近南北走向 东侧高, 两端差距约 1
k m 。在总体为区域重力负异常背景上, 可进一步划 分为 3个区。
图1 桂西重力异常示意
( 1 ) 西林—隆安鼻状重力高带, 分布于西林— 德保—天等—隆安—武鸣—巴马—凌云—隆林所圈 范围, 呈北西向, 往北西方向延出贵州和云南省, 长 4 0 0k m以上。该重力高带向上延拓 1 5k m 后基本 保持原有面貌, 上延 5 0k m时重力异常消失, 重力高 带更清晰明显; 上延 1 0 0k m 时重力高带仍存在, 表 明其与深部密度变化有关。 2 ) 那坡—大新重力低带, 位于上述重力高带 ( 的南侧, 东部走向东西, 向西转为北西向。上延 1 5 k m及其垂向二次导数, 表明该带由西大明山、 德保、 0 、 1 0 0k m 的二次 泗城岭等重力低异常组成, 上延 5 导数异常仍存在明显的重力低带。 3 ) 乐业—都安重力低带, 位于西林—隆安重 ( 力高带的北侧, 分布在乐业—凌云—巴马—马山— 都安—南丹一带的范围内, 走向北西。上延 1 5k m 垂向二次导数( 图2 ) 在该带内出现 9处比较明显的 局部负异常, 上延 5 0 、 1 0 0k m , 局部重力低异常虽然 消失, 但重力低带仍然存在。 上述重力异常特征, 是该区地壳内部及上地幔
收稿日期: 2 0 0 7- 0 4- 2 7
5期
朱国器等: 桂西裂谷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4 3 1 ·
上二叠统为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底部有沼泽相的泥 岩、 炭质泥岩、 铝土矿、 黄铁矿、 无烟煤透镜体。 2 . 2 岩浆岩特征 在裂谷区内以基性岩为主, 超基性岩和中性岩 较少。有基性岩、 少量安山岩和石英安山岩侵入和 海底喷溢, 多呈层状, 下部有岩墙侵入体, 裂谷边缘 台地内有花岗岩基和隐伏花岗岩体。岩浆岩活动的 时代, 主要有晚泥盆世榴江期和晚二叠世两期。裂 谷区内晚泥盆世榴江期岩浆岩为强碱性橄榄玄武 岩; 晚二叠世基性岩以碱性和钙碱性辉绿岩为主。
世界上的许多裂谷, 是根据地球物理方法确定 的。因此, 我们从已有的重磁资料出发, 对桂西裂谷 进行探讨。
2 桂西裂谷的地质特征
桂西在上古生代晚泥盆世前为一相对稳定的浅 海台地, 沉积了较稳定而岩性比较单一的浅海碳酸 盐地层, 仅局部地方存在凹槽。晚泥盆世后, 从浅水 台地、 台沟并存转变为深水盆地沉积, 晚二叠世地壳 发生大规模张裂, 地幔物质上涌, 有大量基性岩浆侵 入和喷溢, 至三叠纪则发育复理石巨厚沉积。 2 . 1 岩相特征 裂谷区内, 从上泥盆统榴江组至下二叠统, 以浅 水硅质岩夹灰岩为特征, 初期裂谷区内的榴江组夹 有辉绿岩, 地层厚度较小并缺失不全。从上二叠统 3层 开始, 在裂谷内形成大量的辉绿岩墙和上覆 1~ 层状基性岩 ( 深水玄武岩) , 中夹细碧岩和硅 质 泥 岩。在层状基性岩之上为基性火山碎屑沉积岩、 沉 凝灰岩的巨厚堆积, 稍远离喷溢口的位置, 则是巨厚 的基性碎屑岩为主的火山碎屑沉积岩, 如隆林含山 剖面所见, 这代表裂谷内以基性岩及其喷溢物为主 体的深水沉积物。在裂谷边缘台地、 古岛上的海湾,
·4 3 2 ·
物 探 与 化 探
3 1卷
1 —正等值线; 2 —负等值线; 3 —零等值线, 4 —重力高; 5 —重力低
图2 桂西重力异常上延 1 5k m 垂向二阶导数平面
坡磁力低带, 北面是乐业—东兰磁力低带, 被推断为 反映深磁源层, 显示了沿右江呈北西向相对凸起带, 南北侧则为相对凹陷带。这与重力的地质意义相 似。 4 . 2 地温 百色—田东第三系煤田测井发现有地温梯度 异常。 地 温 梯 度 一 般 为2 5~4 0 ℃/ k m, 高者达 4 8~ 5 8 . 3℃ / k m , 远高于正常地温梯度 2 2℃ / k m 。 7 , 亦比区外正常值 2 上二叠统镜煤反射率高达 5~ 大得多。以上资料表明桂西北地区具有比区外正常 地热梯度高得多的异常热源。这个异常热源可能与 裂谷区地幔热对流或深部岩浆热有关。
图3 桂西莫霍面深度推断
4 . 3 地震 该区近 代 浅 源 地 震 活 跃, 地震活动带位于西 林—隆安幔隆带上, 震源深度 2 0~ 2 5k m , 与裂谷区 地震活动规律相似。
幔物质上涌过程中带来热量, 使其边缘物质加温重 熔, 形成隐伏花岗岩体。 总之, 重力信息反映该区存在地幔凸起带。在 区域负重力异常的背景上, 出现局部重力高带, 这与 一般大陆裂谷的重力异常特征一致。该重力高带可 能与裂谷作用有关。
1 大陆型裂谷带的一般地球物理特征
近代板块学确立以后, 裂谷研究越来越受到地 学界和地球物理学家的重视。国际上按深部构造特 征和地球物理的性质将裂谷分为大洋型、 大陆型、 陆 郯 间型和大陆边缘型 4类。中国已确定的裂谷中, 庐裂谷、 攀西古裂谷等属大陆型裂谷。 裂谷作用是使地壳变薄, 地幔上隆。各种类型 裂谷带的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极大。大陆型裂谷重力 异常一般是在区域负布格重力异常背景上于轴部出 现重力低或重力高。出现局部重力低可能是裂谷两 肩之间形成断陷, 断陷盆地内充填了各种低密度的 松散沉积物, 断陷的深度也较大; 出现局部的重力高 可能是地幔上隆, 地壳变薄所造成。我国的攀西裂 由北向南出现一系列 谷, 在区域重力负异常背景上,
第 3 1卷第 5期 2 0 0 7年 1 0月
物 探 与 化 探
G E O P H Y S I C A L&G E O C H E M I C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
V o l . 3 1 , N o . 5 O c t . , 2 0 0 7
桂西裂谷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4 其他地球物理特征
4 . 1 航磁 前面已提到, Z 也是具 Δ ⊥ 深部磁场与重力相似, 有东高 西 低 的 变 化 趋 势。沿 右 江 两 侧, 北侧以凌 云—巴马一线以南, 南侧以那坡—崇左以北为界, 在 此带范围内磁场为相对的磁力高带; 在其南面是那
5期
朱国器等: 桂西裂谷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降不均匀性伴随着深部岩浆的侵入和喷发, 为裂谷 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源。 从地质构造运动的研究成果中可看出, 东吴运 动是强烈的区域性升降运动, 波及整个华南板块, 在 桂西地区引起的强烈抬升, 伴有强烈拉张作用, 这可 能与太平洋板块( 印支板块) 向华南板块碰撞加强 的结果有关, 在重力反映向西陡倾的密度界面上, 地 壳被拉开, 形成南北主裂谷带。此外, 北西向地幔隆 起和壳层波状起伏, 叠加形成了北西向的裂谷, 同时 伴随着大规模的岩浆上涌, 充填裂谷底部, 重力反映 存在明显的低密度层, 裂谷两侧存在着明显的断裂 落差。 在深部构造界面和浅部加里东构造界面对比中 可见存在着明显的镜向关系, 这与该区特有的地质 构造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综合重力推断成果和地质资料, 编制了一条横 穿研究区的构造剖面模型( 图4 ) , 宏观地反映了桂 西地区的地壳结构和构造特征。 综上所述, 桂西裂谷系主轴位于西林—德保— 天等—隆安—巴马—凌云—隆林所圈范围, 走向北 西, 北东侧以南丹—宾阳断裂为界, 南东侧以凭祥— 大黎断裂为界, 南西侧止于那坡断裂。从沉积岩相、 岩浆活动特征分析, 应属于华力西—印支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