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学生名字及教案名称登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学年贵阳学院全院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
中文系教学资料登记表
语文微格提问技能教案
1、
2、
中文系07汉语言文学本科1班杨芸芸微格教案
一、《看云识天气》导入
师:《三国》里有“草船借箭”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诸葛亮借着大雾和风力利用稻草人成功向敌军借了十万只箭。
在古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同学们猜一下诸葛亮是怎么样预知天气的呢?
生:、、、、、、
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他就是通过观察星象来预知天气的。
同学们如果没有天气预报,你们有什么秘诀能预知天气吗?
生:(预想回答)燕子低飞,会下雨。
鱼跃出水面,会下雨。
早晨见蜘蛛网上有水滴,会放晴。
早晨的雨,容易停。
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秘诀,老师也知道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看云识天气。
同学们想知道怎么样看云识天气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看看如何看云识天气。
二、《项链》导入
同学们知道项链是什么吗?项链就是挂在脖子上的一种修饰品,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漂亮、愉悦。
项链有很多种,石头的、美玉的、金的、银的、宝石的、钻石的,可以一文不值,也可以价值连城。
但其实一条项链真正的价值是在它本身包含的意义,如果超出自己的能力而过分地追求项链的价值,就变成了虚荣,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也使项链失去原本存在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项链》这篇课文,看看这条项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3、
年级:__中文系07级汉本(1)班________科目:____语文_____ 课题:____看云识天气____主讲人: _______覃娅娟____
4、
科目语文授课对象初一学生课题天上的街市主讲人中文系系07汉本(1)班姓名严
5、微格教学教案
科目语文授课对象初一学生课题天上的街市主讲人中文系系07汉本(1)班姓名
6、语文微格教育教案
年级:七年级
课题:《木兰诗》 科目:语文 主讲人:周悟维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了中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以花木兰的行为过程为线索,记叙了替父从军——集市备物——战事艰险——辞官还家——陪伴父母的整个过程。
文章用富有特色的语言,表现了“乐府双璧”之一非常突出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思想,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巩固难点字词,必须确认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意思和读对难点字词的读音。
(例如:唧唧j ī j ī、杼zh ù、可汗k è h án 、鞯ji ān 、辔p èi 、溅溅ji ān ji ān 、胡骑j ì )
2,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看法,并大胆的表达出来与同学分享讨论。
3,拓展课文中心精神,对课文主旨进行升华,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认识到课文借花木兰所表达的深层意义。
7、
姓名:纪麟芝年级:中文系07汉本一
学科:七年级语文课题:《看云识天气》讲解技能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弄清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学会看云识天气。
教学步骤:
一、“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课文中哪一段作了概括说明?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是对3、4、5三个自然段的概括。
分析第二自然段中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删除行吗?为什么?(明确:不行。
是指大多数情况下,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因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像“天有不测风云之险”、“春天孩儿脸,一日十八变”等。
这也体现了说明文用词准确科学的特点
二、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阅读3,4、5,6自然段,五分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填表:
晴天云简表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的光彩简表
对每组的表现予以评价。
三、总结:3~6自然段的写作思路是很相似的,结合表格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理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
作者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薄云分成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四种,厚密的云分成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光彩也分成了晕,虹,霞三种。
当然还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谚语来说出天气征兆,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经过对这三张表的学习我们差不多掌握了看云识天气的本领了,大家再回顾一下,巩固下这些内容。
四、板书:
看云识天气
晴天云简表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的光彩简表
说明方法:引用、分类别
(结束)
8、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人物缘由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我们为什么出来散步?
总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
带组建起来的,描绘了一幅幸福和谐图画。
第二部分:产生矛盾解决矛盾
1、在散布过程中产生了什么分歧?
2、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此处展开讨论,同学在家庭出现矛盾是如何解决的,你又在这个纠纷中会扮演什么角色?)
总结: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
儿子,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应从全局考虑问
题,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
亲情。
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
“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第三部分:结局
1、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学完这篇课文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
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
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
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总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
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我希望同学们下去好好体会亲情的可贵。
现在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9、
班级:07汉本(1)班姓名:李成
练习技能:提问部分
所选课文:《故都的秋》郁达夫(高中教材)
提问部分:
问题一: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参考答案: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
本文的文眼,即第一段中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问题二:
“清”、“静”是故都之秋景的自然特征,“悲凉”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我们应如何理解这种“悲凉”?(学生根据课前资料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参考答案:
这需要我们从作者生平及文章写作背景来理解。
郁达夫一生清苦,生性敏感,他在自传中把自己的出生说成是“悲剧的出生”,天性中有一种落寞颓唐的情调。
本文写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郁达夫早已饱受人间的忧愁与辛酸,由于积极参加左翼文艺活动,他遭受到了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只好迁居杭州一带,依靠游山玩水来排遣现实的苦闷。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写下了这篇散文,将故都的秋味与自己的生活感受相融合。
悲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
秋本身,总带有一点悲凉的色彩,而这样一个特定的战乱时代里,这样一个性格忧郁的知识分子,自然会生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无计可消除的悲凉。
10、微格教学教案
科目语文课题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
主讲人中文系07级汉语言文学本科1 班姓名
11、
姓名:李文荣年级:07中本二日期:09-12-03
导师:龙剑明学科:汉语言文学课题:《口技》第一课时
12、
姓名:石北清年级:七年级日期: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
导师:学科:语文课题:提问技能
13、
姓名:吕洁年级:07级中文系汉本(2)班日期:2009-12-3
导师:龙剑明学科:语文教育论课题:《背影》讲解技能
14、
姓名
:于立娜 年级: 07级 日期:2009年12月3 日
导师:龙剑明 学科: 汉语言文学 课题:《芦花荡》组织技能
15、
姓名:方晶晶年级:07汉本日期:200 9 年12月3日
导师:龙建民学科:语文课题:《紫藤萝瀑布》导入技能
16、
姓名:贺欣年级:07级汉本2班日期:2009年12月1日
导师:龙建明学科:语文课题:《雪》提问技能
17、
姓名:乔壮壮班级:07级中本(2)班日期:12.3
导师:龙建明学科:微格教学课题:《背影》
18、
姓名:冯燕燕年级:07汉本(2)日期:20009/12/03
导师:龙建明学科:语文课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
姓名:韦明翠 年级:07汉本(2) 日期:2009.12.03
导师:龙剑明
学科:中学语文 课题:《紫藤萝瀑布》板书技能
20、
姓名:陈驰年级:07级本科(2)班日期:2009年12月3日
导师:龙剑明学科:汉语言文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