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生态性规划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景观生态性规划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9T10:19:01.42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9月下作者:刘成凯[导读] 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直接作用方式之一,在景观格局中占有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规划学的综合观点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直接作用方式之一,在景观格局中占有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规划学的综合观点,从乡村景观的概念、形象、类型、存在的问题、生态规划原则、方法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对乡村景观进行生态规划。
关键词: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景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的乡村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存在着多种文化底蕴浓厚的乡村景观。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乡村景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城市化进程正逐渐吞噬着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进步,如何保护和开发乡村景观逐渐受到重视。因此,规划有特色的生态乡村景观,对乡村环境的改善、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完善、景观的协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
国外学者对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探究较早,建立了用于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策略系统,提出了以空间理论与生态价值为基础的乡村景观规划模式和原则,也在积极倡导和督促人们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和农耕文明。国内对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区域乡村发展模式与机制、环境与经济问题,探讨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原则、方法、模式等。
1 相关概念
1.1 乡村
《辞源》一书中,乡村被定义为人口分布不如城镇稠密、比较隔绝、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所。然而,各个不同的派别与学科对于乡村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但普遍认为,乡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必然会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殊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特点的区域综合体。
1.2 乡村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景观已成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的记录,也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总的来说,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内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因素的整体体现,是以聚落形态为主且具有明显田园色彩的生产性景观。
2 乡村景观形象分析
2.1 源远流长的历史性
人是乡村中活动的主体,也是传统文化形态得以有序传承的活的载体。乡村景观记叙着人与人、人与土地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几层关系,是当地居民的自传,也是社会与文化的直接传播者。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一棵满是年轮的古树,一座饱经风霜的石桥,一方见证几代同堂的庭院小舍,将乡村特有的历史文化轮廓逐渐展现出来。乡村景观记载着一个村落地区的人文与自然历史,蕴藏着地域发展的信息,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性。
2.2 朴实无华的存在性
乡村景观不是天然形成的,也不是通过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而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广大劳动人民用他们的生产、生活常识“苦心”创造出来的。实际上,乡村景观是一种具有乡土特性的自然存在状态的表现,它本身的变迁过程都遵从于当地所体现的地形地貌、历史人文等特征。因此,传统乡村景观的形成具有自发性,虽然局部景观是在使用者的意愿下形成的,但它并非经过设计师之手,是朴实的存在。
2.3 特色鲜明的地域性
乡村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受地域影响较大。不同的地域特征决定了人们生存方式和行为活动的不同,也决定了人们建立生活环境的差异,而这些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乡村文化中最真实的的载体,能见证一个乡村的特色景观。从组成要素来看,乡村景观的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都具有明显的乡土气息,地域特色鲜明。
3 乡村景观存在问题
3.1 本身存在的问题
3.1.1 农村传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部分乡村景观过于商业化,毫无新意。对大城市的向往,早已使人淡忘农村的一些传统文化,如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眼下农家乐泛滥,大多只是一味地盲从,却很少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来形成独特景观。
3.1.2 土地浪费严重,人地关系紧张,水体污染严重。近年来,农村圈地占地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导致土地利用率低、用地不平衡等矛盾。许多乡村周边都存在建设工业厂房的现象,导致了水体污染的严重,对居民生活和生产都影响较大。
3.2 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3.2.1 地域文化特色缺失,过分追求城市化。许多乡村景观规划刻意模仿成功的乡村案例,缺少对当地文化和居民需求的考虑,导致原有的文化特色不复存在。有些村镇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打破原有村落风格面貌,建造现代化甚至国外风格建筑,对原有乡村景观造成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3.2.2 缺乏合理的景观结构,存在一定的绿化问题。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人们也没有接受景观生态学的观念,导致乡村建筑空间分散、随意,公共空间稀少,导致居民交流贫乏,娱乐活动单一。农民肆意砍伐树木,占用公共林地和原有保护林,也有农民私自栽种树木用作经济用途的现象,导致乡村植物物种单一、分布零散、层次混乱等问题。
4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原则、手法
4.1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4.1.1 生态多样性原则:乡村地区相对较少地受到人工干扰,可尽量模拟自然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结构等来还原自然,给自然环境一个真实的生态原貌,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景观。
4.1.2 生态流的循环再生性原则:考虑乡村景观的最大容量,采取控制生态流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更多生产力和防止生态流向不利方向发展以保护环境2种方式来进行空间优化设计、资源循环再生,避免对生存环境的不适和对现有自然资源的破坏。
4.1.3 景观演替的人类主导性原则:尽可能地发挥人类的主导作用,改善已遭到破坏的乡村景观,促进景观演替的良性循环。当需要保持景观的某一种演替阶段时(如乡村古村落),可利用人工措施来阻止演替的发生,让其停留。
5 结语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而出现的,对保护乡村景观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乡村景观进行生态规划是乡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最终结果。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是综合考虑生态对乡村景观的影响,采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乡村进行全面优化设计,不仅能提高乡村景观的经济价值,更能提高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12.(8).
[2]车生泉.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格局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 作者简介:刘成凯(1987.08-),男,山东潍坊人,设计师,硕士,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海绵城市与生态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