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简介
宗教文化概述
![宗教文化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07cb80cad51f01dc281f1f5.png)
❖ 基督教
❖ 西方文化传统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得以整合的,它上承 希腊哲学,下启近、现代哲学。
❖ 中世纪欧洲以基督教文化为主体,在哲学上,对信仰 与理性、传统和自主、灵魂和不朽性等观念进行了深 入探讨与整合,从而形成了西方的文化传统。
❖ 综上所述,宗教史人类文化的重要渊源和组成部分,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旅游文化》
宗教文化概述
❖ 一、宗教文化的影响 ❖ 二、世界宗教流派及分布 ❖ 三、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中国旅游文化》
一、宗教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和道教 (二)伊斯兰教 (三)基督教 (四)宗教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中国旅游文化》
❖各 地 穆 斯 林 欢 度 古 尔 邦 节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 基伊督斯教兰耶教稣阿圣克墓萨教清堂真寺
意大利伯罗利马恒-犹太教古以色列王国大卫王的故乡 梵蒂冈
犹太教所罗门圣殿
《中国旅游文化》
(二)旅游业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 和研究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信徒在世界宗教信徒中占22.56%,奉 行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有29个国家。
❖ 全世界信奉伊斯兰教信徒最多的10国顺序是: 印尼、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前苏联、 尼日利亚、土尔其、埃及和伊朗。当代伊斯兰教 中影响最大的要算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和 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的兴起。
❖ 基督教是信仰耶酥基督为救世主的教派总称。它包 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主流教派及非白人土著教 会、圣公宗教会和边缘教会等其它非主流教派。在 信仰人数和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方面,它在各类宗 教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天主教会中有罗马天主教、 东仪天主教、非罗马天主教会等。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2a553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e.png)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1.道教文化:岭南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
在岭南地区,人们信奉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每年都会举行各种道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2.佛教文化:佛教在岭南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寺庙和佛教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
岭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以禅宗文化为主,禅宗文化注重禅修和内观,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3.民间信仰:岭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也非常丰富,人们信奉各种神祇和祖先,如土地神、城隍神、财神、灶神、门神等。
每年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4.民俗文化: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如龙船竞渡、赛龙舟、舞狮、舞龙、踩高跷、踩旱船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也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总之,岭南地区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
各种宗教的仪式和传统文化
![各种宗教的仪式和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41f3e2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2.png)
各种宗教的仪式和传统文化
一、介绍
人类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宗教仪式和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各种宗教的仪式和传统文化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二、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宗教之一,它的仪式和传统文化各地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去教堂祷告,而在南美洲,则有着盛大的复活节活动。
在基督教礼拜仪式中,人们会一起唱圣歌,参加圣餐,并听牧师的布道。
三、佛教
佛教主张从内心来寻找真理,因此佛教的仪式注重修行,强调内在的精神与悟道。
佛教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泰国,人们会在寺庙里向佛像行礼,而在日本,人们会在庙会上流传各种文化活动。
四、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仪式和传统文化在各地也有所不同。
在中东地区,穆斯林每天会进行五次礼拜,他们会在清真寺里面面向麦加朝拜天佑。
在农历九月初九日的古吉拉特节,一些伊斯兰教国家的人们也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五、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虽然印度教的教义和仪式相当复杂,但它
对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著名的印度教节日是排灯节,这一
节日可以追溯到千年前,人们会用彩砂和彩豆制作出各种图案并在节日期间贴在地面上。
六、总结
各种宗教的仪式和传统文化,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遗留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引导人们发展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
![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ed652b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3.png)
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世界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同的宗教文化背后蕴含着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生命的意义。
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的丰富之处。
一、印度的宗教文化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汇聚了众多的宗教。
佛教、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等众多的宗教在印度繁荣发展,形成不同的教派和学说。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信仰印度三大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强调轮回转世,尊重生命、理性和自由。
佛教起源于印度,强调人生无常,要通过慈悲、智慧和内心的平静达到涅槃的境界。
耆那教强调消灭人的欲念,达到心灵的超脱。
二、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国的宗教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中国,佛教、道教、儒教是三大主流宗教。
儒教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体系之一,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崇尚道德和人文精神。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以自然和道的理念为核心,倡导自然、和谐、无为的生活方式。
佛教是中国六大宗教之一,强调慈悲和涅槃等概念,引导人们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也涌现出一些类似于风水称逸的民间信仰,例如规避煞气、求神问卜等。
三、欧美的宗教文化欧美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基督教为主导,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都是基督教的分支。
基督教强调对上帝的信仰、信仰的个人体验和振奋灵魂的力量。
新教在转向个人救赎、自由和民主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推崇个人对上帝直接的关系和信仰,加强了公民社会自我规制的力量。
天主教重视教会及其传统,强调敬虔、正义、慈悲和神秘。
东正教则强调圣洁和神秘体验。
四、非洲的宗教文化非洲是宗教多元的大陆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犹太教等都在此地蓬勃发展。
非洲原始宗教代表了非洲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融合了宗教、艺术、哲学、传统医学等各个领域,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特色。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进入非洲的两大宗教,它们在非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许多非洲国家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存于同一时期。
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eaf543c5da50e2534d7f1f.png)
❖ 4、宗教的定义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 配人们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 人间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也是相 信、崇拜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5、宗教的形成
❖ A、宗教观念的演化
中国宗教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宗教:没有在中国政 治舞台上占统治地位。
毛主席在延安时与警卫员李银桥出去散 步。毛主席说:“我们去看看庙好吗?”李 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 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祖先崇拜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祖先崇拜往往是对于一 个氏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家庭制度确立以后, 除了同族的祖先崇拜以外,又产生了家庭的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去 的祖先灵魂的保佑,让子孙安康平安,但是 并非所有的祖先都被崇拜,而只有那些生前 强有力者或是首领英雄等才被尊奉为部族和 家庭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 B、宗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 佛教,标志宗教进入了成熟时期。
❖ 6、宗教的现状 ❖ (1)、世界宗教的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世界上有宗教信仰的人占总人口的60%。 亚洲:佛教
欧美:基督教
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
❖ (2)、中国宗教的概况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图腾崇拜
❖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n的音译,译为他的亲族,他 是原始氏族时期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是母系氏族 社会的产物,因此人们通常把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图 腾社会。原始人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与某种动植物 乃至无生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 护者或象征,即图腾,该氏族往往以该图腾命名, 一旦确定某种动植物为本氏族的图腾,就不能吃它 的肉,也不能杀死它,图腾有使氏族成员更加亲密 团结的意义。
宗教文化简介
![宗教文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e6b3e1f76c66137ee0619ad.png)
简介中华文明史上,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宗教文化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
宗教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浩繁的书籍、绘画、建筑等宝贵财产。
她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如道教经典之集大成者《道藏》,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又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研修道教的经书宝典,也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艺思想以及医药、化学、天文、地理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佛教经典丛书《大藏经》,最先翻译的印度佛教著作,已是鸿篇巨制,再加上我国古代佛教学者的阐释和著述,形成了经、律、论三藏,更加蔚为大观,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伦理、逻辑、文学、艺术、历史的宝藏。
至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基督教经典《圣经》,都是世界文化和知识宝库中的财富。
形成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人类在具有社会组织结构后,有意识地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
宗教的其他作用,如宗教的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等作用,包括宗教在历史上阻碍社会发展的负作用也是存在的,但这些都不是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
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
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983f04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9.png)
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它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这些文化和信仰,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瑰宝。
一、宗教信仰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历史悠久,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民间信仰等。
儒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思想是尊重礼仪和纲常,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并且强调天人合一。
儒教有“一本万利” 的说法,这意味着只要你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就可以对你的全部生命产生良好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强调追求自然和平,注重修身养性。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分,道教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寻求长生不老的道路,其精华在于追求气、行与形的和谐与统一。
佛教则是一种注重人生出世的信仰,其教导是 "四谛"。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 "四大皆空",即一切皆空、无常、痛苦、无我。
佛教强调 "空" 教义,也强调 "慈悲",鼓励人们去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向着自己的内心和谐发展。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近千年来,通过传教士和商贸渠道,传入中国的信仰,它们在中国的适应性不错,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礼仪习俗等,是历经岁月沉淀、独一无二的文化资产。
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包括婚俗、葬俗、节日习俗等各种方面。
婚俗: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婚姻是人生大事之一,因此,婚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婚俗是中国文化多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婚礼一般包括三个环节:订婚、请喜、拜堂,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
葬俗:中国民间有着独特的葬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葬礼仪式也有一定的变化。
中国古代讲究“生死一线,人间善恶不相忘”,因此葬礼时会按照福德先后、享年大小、亲疏临床截次等等来区分典礼形式和礼仪细节。
近年来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火化方式葬礼。
节日习俗:中华民族拥有众多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各个节日。
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c59644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b.png)
中国宗教文化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历史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萨满教文化等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重温中华文明的创造历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创造历程,从中吸取智慧,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利于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新文明。
中国宗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的,形成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
在先秦,有邹鲁文化、燕齐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秦文化、吴越文化等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互渗;在秦汉则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道两家的互绌相摄,汉末以后有儒佛道三家的鼎立和互补,其后又有四家五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以及更多的亚文化体系之间的融汇与共存。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品格。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种多元开放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
中国社会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发展,相互和平共处,人们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这种事情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
许多外国宗教以和平方式,通过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径传入中国,其中以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最为成功。
佛教之进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主动请进来的,取经、译经活动绵延了数百年。
中国人在理解、消化和改造佛学上,态度之认真,思索之深密,耗时之持久,都是相当惊人的。
唐、宋、元、明、清诸朝,陆续传入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犹太教和近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除了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联系外,其他宗教,包括明末利玛窦传入天主教,都是以和平的正常的方式传入中国。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文化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b9dd46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0.png)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文化宗教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风貌。
世界各国因历史、地理、民族等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宗教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探讨宗教和文化在世界各国中的表现与影响。
一、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是世界上宗教和文化多样性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这里孕育了诸多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每一种宗教都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印度教与印度文化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它崇拜多神,注重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观念。
印度教影响下的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宗教节日和仪式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印度教徒信仰的修行方式也对印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佛教与东亚文化佛教源自印度,后传入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佛教倡导的“舍利子”、“禅宗”等思想观念对东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文化在东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体现在建筑、绘画、文学、哲学等方面。
3. 伊斯兰教与中东文化作为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中东地区的文化与伊斯兰教紧密结合。
中东地区的饮食习惯、服饰风格、建筑风格等都受到伊斯兰教规范的制约和影响。
同时,伊斯兰教的文化价值观也对中东地区的社会风俗、道德准则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欧洲地区欧洲地区是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传统地区之一,基督教文化催生了众多杰出的文化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
1.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基督教对西方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欧洲地区,基督教对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教堂建筑、宗教音乐、绘画等都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外,基督教信仰的普及也推动了欧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2. 犹太教与犹太文化犹太教是犹太人的主要宗教,犹太文化是犹太民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犹太文化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均有显著影响。
世界主要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特点
![世界主要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a7492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b.png)
世界主要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特点1.宗教的定义与起源•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神灵或神圣事物进行崇拜和信仰•宗教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对生死的解释和对未知的好奇•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主要信仰:因果报应、轮回、涅槃•主要经典:《金刚经》、《涅槃经》、《大藏经》•主要习俗:素食、禅修、布施•创始人:耶稣基督•主要信仰:上帝、耶稣基督的救赎、天堂和地狱•主要经典:《圣经》•主要习俗:祷告、洗礼、圣餐礼4.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主要信仰:唯一的神“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主要经典:《古兰经》•主要习俗:五次日常祷告、斋月、朝觐•主要信仰:多神信仰、梵天、毗湿奴、湿婆等神祇•主要经典:《吠陀经》、《薄伽梵歌》、《摩诃婆罗多》•主要习俗:祭祀、素食、瑜伽•创始人:老子•主要信仰:道、无为而治、道德经•主要经典:《道德经》、《黄庭经》、《太上感应篇》•主要习俗:修炼、道教仪式、道教音乐7.伊斯兰教的文化特点•建筑设计:清真寺、洋葱顶、阿拉伯文字•艺术形式:书法、阿拉伯数字、几何图案•生活习惯:头巾、长袍、禁酒8.基督教的文化特点•建筑设计:教堂、十字架、彩绘玻璃•艺术形式:圣经故事、交响乐、合唱•生活习惯:圣诞节、复活节、婚礼与洗礼9.佛教的文化特点•建筑设计:寺庙、塔、佛像•艺术形式:壁画、雕刻、禅宗•生活习惯:禅修、素食、布施10.印度教的文化特点•建筑设计:寺庙、印度教神像、圣河•艺术形式:舞蹈、瑜伽、印度教音乐•生活习惯:印度教仪式、祭祀、素食11.道教的文化特点•建筑设计:道观、亭台楼阁、八卦•艺术形式:道教音乐、道教书法、道教绘画•生活习惯:修炼、道教仪式、道教养生以上是关于世界主要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特点的知识点介绍,供您参考。
习题及方法:1.习题:佛教的创始人是谁?解题方法:通过阅读课本或相关资料,查找佛教的创始人。
答案: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陀)。
2.习题:基督教的主要信仰是什么?解题方法:阅读课本或相关资料,了解基督教的核心信仰。
宗教文化知识点
![宗教文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ed0a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7.png)
宗教文化知识点宗教,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也塑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宗教文化的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宗教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一、宗教的定义和起源宗教是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的体系。
它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现象和生命的解释,对于未知和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恐惧和敬畏。
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对象和教义,如基督教信仰上帝,佛教信仰佛陀,伊斯兰教信仰真主等。
二、主要宗教的发展和特点1. 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核心信仰是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相信他的教导和救赎。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主要分支,各有不同的教义和仪式。
2. 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佛陀创立。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强调通过修行和悟道来解脱人生的痛苦。
佛教在东亚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禅宗、净土宗等。
3.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地区,由先知穆罕默德创立。
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是“只有真主”,强调信仰、礼拜、施舍、斋戒和朝觐等五大基本功行。
伊斯兰教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有着广泛的信徒,对于当地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宗教的影响宗教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 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与宽恕,佛教强调慈悲与舍己,伊斯兰教强调正义与公平。
这些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在社会中起到了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2. 艺术和建筑宗教对于艺术和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各个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宗教艺术和建筑风格,如基督教的教堂和圣像,佛教的寺庙和佛像,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和阿拉伯式建筑等。
这些艺术和建筑作品不仅展示了宗教信仰和教义,也成为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3. 文学和哲学宗教对于文学和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宗教文化知识点
![中国宗教文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130d8f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4.png)
中国宗教文化知识点宗教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有五大主要宗教:儒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每个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体系、仪式和价值观。
下面将逐步介绍中国宗教文化的知识点。
第一步:儒教儒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价值观。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些是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
儒家还重视忠诚、孝敬和尊重长辈,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一直被强调和传承。
第二步:佛教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强调解脱和慈悲为本的信仰体系。
佛教徒追求解脱生死轮回的境地,通过修行和内心的觉悟来实现。
中国的佛教文化还与艺术、建筑和文学密切相关,例如著名的石窟艺术和少林寺。
第三步:道教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修身养性。
道教信徒相信“道”是宇宙的本源,通过追求无为而治的原则来实现平衡和和谐。
道教也与中国传统医学紧密相关,强调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第四步: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信徒崇拜真主,遵循《古兰经》的教义和教规。
中国的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汉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回族文化。
第五步:基督教基督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宗教。
基督教信徒崇拜上帝,并遵循圣经的教义。
中国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汉族文化相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汉族基督教文化。
总结:中国宗教文化丰富多样,每个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体系和文化特点。
儒教强调道德伦理和家庭价值观,佛教强调解脱和慈悲,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通过了解中国宗教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信仰和价值观,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0f8125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3.png)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宗教信仰。
这些信仰既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
一、道教信仰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其核心信仰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修炼追求长生不老。
道教强调自然主义思想,崇尚自然的力量和道德准则。
在道教中,人们会尊奉神明、求助仙佛,同时注重内在修养和道德行为。
道教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信仰儒家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主要通过儒家经典来进行教育和道德指导。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崇尚仁爱、孝敬、忠诚等传统美德,并倡导君子之道。
儒家信仰注重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对于个人修养、社会道德建设以及国家治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佛教信仰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合了中国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
佛教强调慈悲、舍己、禅修等思想,提倡摈弃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中国佛教发展出了多个宗派,如禅宗和净土宗等,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民间信仰除了上述宗教信仰外,中国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往往是基于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并且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
比如,中国的龙神信仰、土地神信仰等。
这些信仰在民间长期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习俗和民间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于社会、文化和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在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方面起到了引导作用,也对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宗教信仰使人们能够从精神层面获得安慰和力量,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宗教信仰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根基。
它们通过不同的信仰体系,帮助人们寻求内心的净化和精神的满足。
这些传统信仰对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5f87519fc4ffe473368ab9f.png)
宗教文化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所特有。
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消亡。
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导游人员来讲,在学习宗教文化有关内容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性质、功用,产生、存在、消亡的原因、条件,尤其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理性,正确对待宗教,克服、消除宗教心理,超越宗教偏见和宗教价值体系的束缚,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熟悉和了解、尊重国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导游工作中争取当一名优秀的“文化使者”。
二、中国的佛教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佛教基本教义佛教宗派(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佛教经典与制度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汉地佛教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
2、藏传佛教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3、上座部佛教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1、四圣谛(1)苦谛: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
(2)集谛: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3)灭谛: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
(4)道谛:即解脱痛苦的方法。
2、十二因缘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
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3、三法印“诸行无常”:即事物不是永恒不变,永远存在的.“诸法无我”:即事物本身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存在.“涅槃寂静”:即达到最安乐的境界.宁玛派:又称“红教”.宁玛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旧密宗为主,称为旧派,故名宁玛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8e656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0.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宗教信仰和习俗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和习俗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道教、佛教和儒教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习俗。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其核心思想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宗教信仰方面,道教奉道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个体与宇宙之间的统一和谐。
道教中的道德观念以“无为而治”为主体,鼓励人们追求真我,解放心灵。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中国人会前往道家寺庙祈求健康和平安。
此外,道教的习俗也包括举办祭祀活动,如道教道观会在重要节日或者特殊场合组织祈福和庆祝活动。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修行”和“悟道”,通过对自己心灵的修炼追求解脱和幸福。
宗教信仰方面,佛教强调人的本性是可改变的,通过忏悔和发心可以修缮自己的业障。
在中国,很多人信奉佛教,他们会在佛教寺庙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和福禄。
此外,佛教的习俗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一些人有佛像或者经书供奉在家中,他们每天会念经禅修,以获得内心的宁静。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第三个核心信仰,它是一种对人类尊严和理智发展的人类主义思想体系。
儒教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在宗教信仰方面,儒教并不像道教和佛教那样拥有明确神性对象,而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教的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会遵循各种礼仪规范,比如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等。
此外,儒教也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鼓励个体通过修身养性来影响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与习俗相辅相成,相互交织。
宗教信仰提供了思想和灵性上的寄托,而习俗则在日常生活中展示着人们对宗教价值观的践行。
这种和谐的关系使得中国人民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传统一直流传至今,并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也在不断变化和适应。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79bffe1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8.png)
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世界上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以下是部分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的介绍:1.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信仰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是世界上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2.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信仰穆罕默德是安拉(上帝)的使者。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印度尼西亚等。
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和修行圆满。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如中国、日本、泰国、缅甸等。
4.印度教:起源于古印度,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信仰众多神祇和印度教教义。
主要分布在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
5.犹太教:起源于中东地区,信仰唯一的神耶和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主要分布在以色列、美国、欧洲等地的犹太人社区。
6.道教:起源于中国,由张道陵创立,信仰道家和道教神祇。
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道教寺庙和修行者。
7.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信仰穆罕默德是安拉(上帝)的使者。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印度尼西亚等。
8.锡克教: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旁遮普地区,由古鲁·纳纳克创立。
主要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美国等地的锡克人社区。
9.神道教: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崇拜自然、祖先和神话传说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日本,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
10.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和修行圆满。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如中国、日本、泰国、缅甸等。
以上是部分国家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的简要介绍,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在国家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了解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有助于增进对世界各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e6c67d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c.png)
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文化,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儒家信仰、道家信仰、佛教信仰和神道信仰等。
这些信仰和宗教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儒家信仰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之一。
儒家强调的是道德和礼仪,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尊重,崇尚“仁爱”、“诚信”等价值观念。
儒家信仰的核心思想是“仁”,意思是关心他人,热爱人群,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价值。
因此,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甚至成为了政治上的主流思想,领导和统治阶级也都尊重儒家文化。
例如,唐代的孝义文化、宋代的民族自豪感、明清时期的礼制文化等都是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和支持的。
道家信仰是中国古代一种哲学或文化传统,与儒家信仰相比,更注重个体的内在修炼和自我觉醒。
道家主张的是“自然”,认为人应当顺从自然规律、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生命的超脱和思考。
因此,它的思想和观念更加玄奥和超脱,很难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和诠释。
但是,道家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例如,明代隐逸文化、清代玩世文化等都反应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对于生命的“逃避”态度,都受到了道家信仰的影响。
佛教信仰源于印度,并在中国传播和发展。
佛教信仰的核心是“涅槃”(也就是摆脱轮回的痛苦、永脱轮回的状态),通常是通过修炼“六度”和禅坐等方式获得。
佛教信仰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科学等多个领域,并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禅学文化和佛教文化。
例如,唐朝时期的禅宗文化、宋朝时期的禅机文化、明代的文人禅等都是佛教信仰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佛教信仰还通过艺术和文化的形式,如舞蹈、书画、诗歌、音乐等,在中国各个领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神道信仰是中国古代古老的一种信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由于其起源非常早,因此神道信仰与其他宗教信仰的关系比较复杂。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79b30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b.png)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对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之一、中国古代宗教包括儒教、道教、佛教以及民间信仰等。
下面将对这些宗教进行逐一介绍。
首先是儒教。
儒教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宗教文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关系。
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儒家崇尚同心而达到和谐与和平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
其次是道教。
道教的主要思想基于老子的《道德经》,强调追求自然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和道的境界。
道教把“道”视为宇宙的根本,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生活的简单和自在。
在中国古代社会,道教起到了很大的激励和安慰作用,特别是在王朝更迭、社会动荡的时期,人们能够通过道教修行和修炼,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另外,佛教也对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起源于印度,被中国人引入后逐渐融合到中国古代文化里。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解脱生死的苦难,追求涅槃的境界。
佛教崇尚菩萨和观音等像,强调慈悲为怀,对于个人修炼和社会和谐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成为一种重要的信仰和文化。
此外,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还有众多的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多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和巫术等有关,并在中国各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宗教习俗和风俗。
民间信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虔诚和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尊重,这种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丰富多样,其中儒教、道教、佛教以及民间信仰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社会行为,并通过民间习俗和宗教仪式体现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也充实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为后代子孙们传承着宝贵的文化遗产。
独特宗教文化
![独特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c8958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d.png)
独特宗教文化独特宗教文化是指那些在特定地区或特定群体中形成并发展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它们不仅是一种信仰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以中国的佛教文化和印度的印度教文化为例,讨论独特宗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佛教是中国的重要宗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慈悲与智慧,倡导人们以善良心地对待他人,并追求内心的净化与超脱。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影响了中国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社会伦理,还深刻地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中国的寺庙建筑风格,如法华寺、洪山寺等,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佛教的尊重和崇拜。
佛教文化也影响了中国的书画艺术,许多作品都以佛教题材为主题,如常见的“達摩面壁图”和“普贤菩萨像”。
此外,佛教的普及使得中国社会注重个人修行的同时,也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互爱。
佛教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
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吸收了古代印度的民间信仰和祭祀方式,形成了其独特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传统。
印度教鼓励人们崇尚自然和宇宙,认为万物都是神圣的,崇拜多神并推崇因果报应。
这种信仰影响了印度整个社会的结构和运转。
印度人对动物尤为尊重,因为他们相信动物是神圣的存在。
所以在印度,牛被视为圣物,禁止杀死和食用。
另外,印度教大力弘扬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婚姻的神圣和家族的连续性。
传统的印度婚礼仪式非常庄重且富有仪式感,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祈祷和祝福。
这些传统使得印度人更加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形成了独特而纯粹的宗教文化。
独特宗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宗教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信仰系统,为人们提供了安慰和鼓励。
宗教教义的普及和传播让人们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其次,宗教文化与社会伦理息息相关,塑造和规范着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教导人们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提倡道德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中华文明史上,宗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宗教文化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
宗教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浩繁的书籍、绘画、建筑等宝贵财产。
她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如道教经典之集大成者《道藏》,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又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研修道教的经书宝典,也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艺思想以及医药、化学、天文、地理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佛教经典丛书《大藏经》,最先翻译的印度佛教著作,已是鸿篇巨制,再加上我国古代佛教学者的阐释和著述,形成了经、律、论三藏,更加蔚为大观,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伦理、逻辑、文学、艺术、历史的宝藏。
至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基督教经典《圣经》,都是世界文化和知识宝库中的财富。
形成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结构(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为规范(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内容(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人类在具有社会组织结构后,有意识地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和维护人的社会性,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组织的正常运行。
宗教的其他作用,如宗教的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等作用,包括宗教在历史上阻碍社会发展的负作用也是存在的,但这些都不是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
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
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但是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性。
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
所以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宗教文化,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
表现形式文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表现形态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文化也表达着人类自身所能够理解的意义,没有人,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存在的。
当然,文化是与自然相对而言,人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把人的智慧、创造、感情注入了自然,并使自然逐步发展为人化自然。
我国也有学者指出“文化”就是“人文化”即“人化”的观点。
宗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本来就与文化难解难分,因为人类创造宗教的过程是一种更为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文化过程,它与文化一样,给人类提供了一整套生活方式。
所以,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宗教是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的自我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的外在的表现。
宗教文化通过对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法律、教育、生活习俗、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绘画、雕塑、旅游、诗歌等方面进行渗透宗教政治宗教神学把万物的起源归因于神,自然把政治的起源也归因于神,因而导致以宗教为政治的支柱,用精神现象说明政治现象的唯心主义,也必然把政治权力神圣化。
马克思主义否定政治起源于神,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和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政治是由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政治与宗教一样,在原始社会起源于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浑然一体,表现为宗教与政治高度结合的神权政治。
在阶级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其它形式和上层建筑的其它部门日益分离,与政治的界限也日益明显,逐渐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这是因为,宗教既是观念性上层建筑,又是体制性上层建筑,既可作为思想观念去影响群众,又可作为社会组织去统辖群众,从而容易为社会政治斗争的各方利用。
宗教成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工具,表现在它往往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巩固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巩固自己的统治秩序,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把某一宗教定为全民性信仰的宗教,使其成为国教。
国教在封建国家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资产阶级革命后,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逐渐被接受为现代政治的思想原则。
宗教为统治阶级利用的另一形式是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是政权与宗教权合一的政治现象。
在封建社会,各封建国家用国教作为统治思想,政教合一现象很普遍。
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教合一现象开始减少,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中国西藏地区就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统治阶级对宗教的利用是把宗教当作使下层阶级就范的统治手段,以巩固统治为目的。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不但表现为它与统治阶级的关系,而且表现为它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在宗教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中,被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往往借用宗教观念,运用宗教文化,譬如宗教语言,使政治运动披上宗教外衣,才能动员和组织民众。
同时,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就是宗教异端,所以异端常常与被统治阶级联系在一起,发展为以下层群众为主体的宗教运动。
在基督教世界,异端运动往往通过宗教形式,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奴隶、农民、平民或市民的社会政治要求,成为下层民众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重要形式。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许多政治变革、经济进步和社会变化,一些历史悠久的宗教经历了一切变故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宗教为适应社会政治变化而进行了改革。
宗教改革一般包括教义理论的改革和组织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动因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一次决战。
这场运动除了造成一大批脱离天主教会的新教宗派外,还促进了欧洲各国的民族独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变革常有宗教的变革相伴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的宗教也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变革。
天主教、基督教内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割断了教会同帝国主义的关系,肃清帝国主义的影响,实行中国教会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中国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则废除了宗教中的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制度。
1959年在西藏开展的民主改革,废除了西藏社会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中国宗教在20世纪50年代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使各宗教组织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再是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控制和利用的工具,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宗教文艺文艺复兴运动使黑暗中世纪一路戴下来的思想镣铐“蹦楞”一下子给挣脱掉,人的艺术创造能量像复苏的维苏威火山,呼的就喷溅出来。
异彩纷呈的宗教艺术,装点了多姿多彩的艺术殿堂。
出现了《最后的晚餐》、《美丽的女园丁》、《大卫》等一系列艺术珍品。
1、达·芬奇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出生在芬奇镇,或许人类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达·芬奇这样全面发展的人。
他涉猎的领域之广、取得的成就之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美术只不过是他渴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并没有占据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但他在这一领域内却获得了惊人成就。
把自然科学知识引人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
代表作品:著名的《最后的晚餐》(约1495--1498) 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划、深刻的人性,昭示着古典美。
《蒙娜·丽莎》(约1503--1506) 达·芬奇历时数年绘制的这幅半身像,他把这位商人妻子处理成两手自然交搭,身躯和头部不同程度侧转的方式,既克服了单调又显得从容。
蒙娜·丽莎富于实体感的血肉之躯及神秘的微笑,与宛如中国山水一般的淡远背景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使后人可以进行不同的阐释。
这种像现实生活一样复杂丰富、让人一言难尽的感觉,恰是最伟大的文艺作品特有的品质,为后人确立了一种半身肖像画模式。
2、拉斐尔拉斐尔(Raphael Sanzio,1483--1520),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
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
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
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
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
在他笔下,深刻的知识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线条构成的轻松自如的艺术世界中,一切都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籁之声。
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推重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
因而,那些推崇古典风尚的美术家,都把他当成理想的楷模,恰如雷诺兹说的:他本人成为所有后代画家的样板。
代表作品:《美丽的女园丁》(约1606),拉斐尔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
这一世界远离了中世纪的精神,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
3、米开朗琪罗西方最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量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
不同于充满深遂智慧之美的达·芬奇的艺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
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多芬境界的美术家。
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仿佛是神话中的阿玛宗女子。
代表作品:雕像《大卫》(1501--1504),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
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宗教哲学智慧深邃的宗教哲学,影响着民族文化。
中国宗教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在中国文化中虽不处于核心地位,却将其关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智慧,程度不同地渗透进各个时代的主流文化,从而影响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