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六章教学论(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六章教学论(上)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以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为中介的双边统一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2、课程:就是课业的进程,是指按一定的培养成目标,在学校安排和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内容。它包括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学。它涉

及到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3、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主管教育的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关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国家主管教育的部门依据课程标准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关于学校各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

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6、教学规律:就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

7、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的规律提出的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8、教科书:简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要求而编写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9、形式教育:是18世纪欧洲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

官能、发展能力,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而知识的传授无关紧要。这种教育理

论以英国的教育家洛克为代表。

10、实质教育:亦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针对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

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其思想来源于英国的斯宾塞等人。

11、智力活动:是指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直接参与

的认知活动。

12、非智力活动:是指由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参与的认知活动。

13、活动课程论:又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称经验课程,是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出发点,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作业为核心所组成的课程。

14、学科课程论:也叫分科课程,就是分别的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二、填空题:

1、课程计划一般包括:学科设置、学科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学周安排等内容。

2、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构成的。

3、活动课程论的倡导者是杜威,结构课程论的倡导者是布鲁纳。

4、杜威教学过程的“五步法”是指问题发生的环境、确定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假设、假设的推论、检验。

5、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且被称为传统派的课程理论是学科课程论。

6、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7、所谓双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8、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9、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0、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写通常采用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方法。

11、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12、根据教学任务,课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13、在我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

14、第斯多惠提出了关于启发教学的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15、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阶段是理解知识,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6、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7、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问题,教育史上曾有过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长期论争。

1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19、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一般要经历激发动机,感测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五个基本阶段,其中理解阶段是中心环节。

三、选择题:

1、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2、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教学)为主。

3、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过程)。

4、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方面是(教学实践)。

5、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并持久地保持,以便于现现和运用,这是(巩固性)的教学原则。

6、要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是(学科课程论)。

7、在同一节课内同时实现几种教学任务的课叫(综合课)。

8、以下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开而弗达)。

9、《论语》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启民性原则)。

10、所谓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2、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教学任务)。

13、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实际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无需特别的训练,这是(实质教育论)的观点。

14、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是(巴班斯基)。

15、提出高速度高难度教学原则的是(赞可夫)。

16、教学相长最早出于(学记)。

17、结构课程论的创立者是(布鲁纳)。

18、构成课的核心部分是(组织教学)。

19、根据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教科书)。

20、(学科课时分配)属于教学计划方面的内容。

21、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质是(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

22、一教师讲“宰”字的用法时说:宰的下半部是“辛”不是“幸”,说明过去宰相的工作是辛苦的,宰相并不幸福。这种讲法违背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教学原则。

23、在一节课中只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叫(单一课)。

24、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5、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阶段是(领会知识)。

2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7、创立暗示教学的教育家是(洛扎诺夫)。

28、“学不躐等”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29、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球仪做教具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30、知识掌握与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31、《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的作者是(布卢姆)。

32、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四、判断题:

1、教学计划就是教师上课的计划。(错)

2、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是没有的。(对)

3、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

4、教师只要把基础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错)

5、因材施教就是要发现学生的特长,并根据其特长加以培养,使之成为某一方面的特殊人才。(错)

6、单一课是在一节课中只运用一种教学方法的课。(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