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用地标准

合集下载

村庄规划用地符号和制图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符号和制图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符号和制图标准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农村用地的分类和代号用地分类制图标准类别代码类别名称范围图层颜色大类小类(线框)(填充)(线框与填充)E6-R 村民住宅用地村民户独家使用的住房和附属设施及其户间间距用地、进户小路用地;包括单身宿舍、敬老院等用地,不包括自留地及其它生产性用地。

A-E6-R H-E6-R 50单身宿舍、敬老院用地在图例中标注单、敬等字。

E6-C公共设施用地各类公共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A-E6-C H-E6-C 1E6-C1管理性、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政府、团体、经济贸易管理机构等用地;文化图书、科技、展览、娱乐、体育、文物、宗教等用地;医疗、防疫、保健、休养和疗养等机构用地;科技及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等用地。

A-E6-C1 H-E6-C1 210行政管理、文体、医疗、教育等用地在图例中分别标注行、文、医、教等字。

E6-C2市场性公共设施用地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信用、保险等机构,及其附属设施用地;集市贸易的专用建筑和场地;不包括临时占用街道、广场等设摊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等。

A-E6-C2 H-E6-C2 1商业金融、集贸设施、旅游服务等用地在图例中分别标注商、集、旅等字。

E6-M 生产用地独立设置的各种生产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A-E6-M H-E6-M 251E6-M 1 工业生产用地独立设置的工业生产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A-E6-M1 H-E6-M1 251E6-M 2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各类农业建筑,如打谷场、饲养场、农机站、育秧房、兽医站等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农林种植地、牧草地、养殖水域A-E6-M2 H-E6-M2 54E6-W 仓储用地物资的中转仓库、专业收购和储存建筑及其附属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A-E6-W H-E6-W 34E6-T 交通设施村镇对外交通的各种设施用A-E6-T H-E6-T 1942类别代码类别名称范围图层颜色用地地E6-T 1 公路交通用地公路站场及规划范围内的路段、附属设施等用地A-E6-T1 H-E6-T1 194E6-T 2 其它交通用地铁路、水运及其它对外交通的路段和设施等用地A-E6-T2 H-E6-T2 254E6-S道路广场用地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用地A-E6-S H-E6-S 254 E6-S1道路用地规划范围内宽度等于和大于3.5m以上的各种道路及交叉口等用地A-E6-S1 H-E6-S1 254E6-S2广场用地公共活动广场、停车场用地;不包括各类用地内部的场地A-E6-S2 H-E6-S2 254E6-U公用设施用地各类公用工程和环卫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A-E6-U H-E6-U 200E6-U1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给水、排水、供电、邮电、供气、供热、殡葬、防灾和能源等工程设施用地A-E6-U1 H-E6-U1 200E6-U2环卫设施用地公厕、垃圾站、粪便和垃圾处理设施等用地A-E6-U2 H-E6-U2 200E6-G 绿地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A-E6-G H-E6-G 90E6-G 1 公共绿地面向公众、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如公园、街巷中的绿地、路旁或临水宽度等于和大于5m的绿地,不包括各类用地内部的绿地。

新版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

新版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与制图标准
农村用地的分类与代号
用地分类
制图标准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范围
)
(填充)
E6-R
村民住宅用地
村民户独家使用的住房与附属设施及其户间间距用地、进户小路用地;包括单身宿舍、敬老院等用地,不包括自留地及其它生产性用地。
A-E6-R
H-E6-R
50
单身宿舍、敬老院用地在图例中标注单、敬等字。
254
E6-S1
道路用地
规划范围内宽度等于与大于3、5m以上的各种道路及交叉口等用地
A-E6-S1
H-E6-S1
254
E6-S2
广场用地
公共活动广场、停车场用地;不包括各类用地内部的场地
A-E6-S2
H-E6-S2
254
E6-U
公用设施用地
各类公用工程与环卫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1
商业金融、集贸设施、旅游服务等用地在图例中分别标注商、集、旅等字。
E6-M
生产用地
独立设置的各种生产性建筑及其设施与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A-E6-M
H-E6-M
251
E6-M1
工业生产用地
独立设置的工业生产性建筑及其设施与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A-E6-M1
H-E6-M1
251
E6-M2
生长各种牧草的土地
A-E5
H-E5
63
E7
闲置地
尚未使用的土地
A-E7
H-E7
139
N
国有土地
指村域范围内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
A-N
H-N
21
N-C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类别名称
占建设用地比例(%)
中心镇镇区
一般镇镇区
R
居住用地
28~38
33~43
C
公共设施用地
12~20
10~18
S
道路广场用地
11~19
10~17
G1
公共绿地
8~12
6~10
四类用地之和
64~84
65~85
5.3.2 邻近旅游区及现状绿地较多的镇区,其公共绿地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所占比例的上限。
2.0.5 县域城镇体系 county seat town and township system of county 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
镇(乡)群体。 2.0.6 镇域镇村体系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 群体。
C5 商业金融用地 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信用、保险等机构,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C6 集贸市场用地 集市贸易的专用建筑和场地;不包括临时占用街道、广场等设摊用地
生产设施用 地
独立设置的各种生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M1
一类工业用 地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无污染的工业,如缝纫、工艺品制作等 工业用地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3.1.1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 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进行制定。
3.1.2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 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 向趋势;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
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各类农业建筑,如打谷场、饲养场、农机站、育秧房、兽医站等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农林种植地、牧草地、养殖水域
A-E6-M2
H-E6-M2
54
E6-W
仓储用地
物资的中转仓库、专业收购和储存建筑及其附属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A-E6-W
H-E6-W
34
E6-T
交通设施用地
村镇对外交通的各种设施用地
1
商业金融、集贸设施、旅游服务等用地在图例中分别标注商、集、旅等字。
E6-M
生产用地
独立设置的各种生产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E6-M1
工业生产用地
独立设置的工业生产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A-E6-M1
H-E6-M1
251
E6-M2
A-E6-T
H-E6-T
194
E6-T1
公路交通用地
公路站场及规划范围内的路段、附属设施等用地
A-E6-T1
H-E6-T1
194
E6-T2
其它交通用地
铁路、水运及其它对外交通的路段和设施等用地
A-E6-T2
H-E6-T2
254
E6-S
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用地
A-E6-S
H-E6-S
A-E6-C1
H-E6-C1
210
行政管理、文体、医疗、教育等用地在图例中分别标注行、文、医、教等字。
E6-C2
市场性公共设施用地
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信用、保险等机构,及其附属设施用地;集市贸易的专用建筑和场地;不包括临时占用街道、广场等设摊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等。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标准是指对农村村镇进行规划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以下是村镇规划标准的主要内容:一、土地利用标准:1. 综合布局:根据村镇规模和特点,合理划定行政、商业、居住、农业、工业等不同用地功能区域。

2. 基础设施:确保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可用性,并保障市民的出行需求,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电力等。

3. 绿地和景观:合理布局村庄内的绿地和景观,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休闲空间,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二、建筑设计标准:1. 建筑高度:根据村镇规模和环境要求,确保建筑高度与周围建筑相协调,不影响环境景观。

2. 建筑面积:合理控制建筑面积,避免用地浪费,并考虑到居住者的需求和生活便利性。

3. 绿色建筑:鼓励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标准:1. 生态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保护村镇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污水处理:要求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排放达标,不对周边水源造成污染。

3. 垃圾处理:设立垃圾处理站点,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四、交通设施标准:1. 道路规划:根据村镇规模和交通流量,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确保道路畅通,提高交通效率。

2. 公共交通:建设公共交通站点,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步行和自行车道:合理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改善空气质量。

村镇规划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村村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村镇规划标准的落实和监督,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村民也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农村村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农村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农村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农村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用地分类制图标准
类别代码类别名称范围图层颜色
N—C 建设用地指用于城市建设及农业生产
设施的国有用地
A—N—C H-N-C
按照用地性质选
择相应的颜色,如
工业用地选用
251,耕地选64,
并将用地边界的
线框加粗,以示与
农村建设用地的
区别。

N—E 非建设用

指用于农林种植、环境绿化等
非城市建设的国有土地
A—N—E H-N-E
N-D 特殊用地军事、外事、保安等设施用地;
不包括部队家属生活区、公安
消防机构等用地
A-N-D H-N—D 145 图例颜色标准。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合理布局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利用、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提升。

本文将从土地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内容以及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与意义农村土地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空间,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推动农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规范农村土地利用已成为发展的重要环节。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出台,旨在推动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统筹管理农村用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方法1. 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综合利用原则: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适度集约原则: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鼓励适度集约利用农村用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土地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性,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调查研究法:对农村土地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开发利用程度、土地生产力水平等信息。

2. 专家评估法:依托专家团队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土地的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

3. 综合评价法:结合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评估土地资源的优势和潜力,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目标。

三、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内容1. 农业生产用地:按照农田质量、耕地保护、农业类型等因素,规划农业生产用地的布局和利用方法,提高农业用地的效益和质量。

2. 农村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农村住宅用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供应和布局,保障农民的住房和基本生活需求。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规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土地规划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农村土地规划中的各项标准和规程,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农田水利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土地利用权合理流转等。

一、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城乡规律,将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规划。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1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布局规划: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的问题。

同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1.2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保护农村环境,应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布局。

考虑到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使农民居住在较为便利的地方,提高生活品质。

1.3农村公共设施布局规划:农村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娱乐等场所。

应合理规划这些设施的布局,使之符合当地农民的需求,并避免过度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农田水利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是指根据农田灌溉、排水和水资源保护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水利设施布局和规划。

以下是农田水利规划中的一些标准:2.1灌溉设施规划: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和作物需水量,合理规划灌溉设施,确保农田的灌溉水源充足并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2.2排水设施规划:考虑到农田的排水需要,合理规划排水设施,确保农田排水通畅,防止水浸和积水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2.3水资源保护规划: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农田用水需求,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三、生态保护规划为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生态效益,应制定生态保护规划。

以下是生态保护规划中的一些标准:3.1农田退耕还林还草规划:根据当地的森林和草地资源状况以及农田的适宜性,合理规划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和范围,恢复农田的生态功能。

DB11_T1454-2017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DB11_T1454-2017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号:DB11/T 1454—2017备案号:56022-2017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Code for classification of land use for rural planning2017-09-18发布2018-04-01实施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地方标准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Code for classification of land use for village planningDB11/T 1454—2017主编单位: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8年4月1日2017北京目次1 总则 (1)2 用地分类 (2)附录A 村域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 (4)本标准用词说明 (5)条文说明 (6)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 (1)2 Land Use Classes (2)Appendix A Standard Form of Land Use Table (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5)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6)1 总则1.0.1 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 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用地分类2.1 一般规定2.1.1 村庄用地分类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并考虑村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划分。

2.1.2 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依据《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DB11/996—2013),用地分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C和E表示。

村庄用地规划标准

村庄用地规划标准
A-E6-T
H-E6-T
194
E6-T1
公路交通用地
公路站场及规划范围内的路段、附属设施等用地
A-E6-T1
H-E6-T1
194
E6-T2
其它交通用地
铁路、水运及其它对外交通的路段和设施等用地
A-E6-T2
H-E6-T2
254
E6-S
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用地
A-E6-S
H-E6-S
254
E6-S1
道路用地
规划范围内宽度等于和大于3.5m以上的各种道路及交叉口等用地
A-E6-S1
H-E6-S1
254
E6-S2
广场用地
公共活动广场、停车场用地;不包括各类用地内部的场地
A-E6-S2
H-E6-S2
254
E6-U
公用设施用地
各类公用工程和环卫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
E6-C
公共设施用地
各类公共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A-E6-C
H-E6-C
1
E6-C1
管理性、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
政府、团体、经济贸易管理机构等用地;文化图书、科技、展览、娱乐、体育、文物、宗教等用地;医疗、防疫、保健、休养和疗养等机构用地;科技及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等用地。
A-E
H-E
81
E1
水域
江河、湖泊、水库、沟渠、池塘、滩涂等水域;不包括公园绿地中的水面
A-E1
H-E1
141
E2
耕地
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菜地、其他耕地。
A-E2
H-E2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将土地按照其不同的利用功能和规划要求进行分类,以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乡规划用地可以按照其利用功能进行分类。

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用地功能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而在乡村规划中,用地功能则主要包括农业用地、生态用地、旅游用地等。

这些不同的用地功能对应着不同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规划标准,因此需要进行分类管理。

其次,城乡规划用地还可以按照其在城市与乡村中的位置进行分类。

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用地分类包括市中心用地、城市主干道用地、城市边缘用地等。

而在乡村规划中,则包括村庄建设用地、田园景观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这些不同位置的用地在城乡规划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根据其位置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另外,城乡规划用地还可以按照其土地利用强度进行分类。

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强度高的用地主要包括商业中心、高密度居住区、工业园区等;而土地利用强度低的用地则包括绿地、水系、生态保护区等。

在乡村规划中,土地利用强度高的用地包括集镇建设用地、农业集约化用地等;而土地利用强度低的用地则包括田园景观用地、生态保护用地等。

这些不同土地利用强度的用地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管理。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用地的分类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管理。

只有合理分类和科学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和统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乡空间的合理布局。

因此,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分类划分,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村庄建设的有序发展。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村庄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村庄建设用地分类原则。

1. 保护优先原则,对于农田、林地、水域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应当优先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

2. 合理利用原则,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的建设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分类指导原则,根据村庄规划的要求,对建设用地进行科学分类指导,确保各类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规划。

4. 绿色发展原则,在村庄建设用地规划布局中,应当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

1. 居住用地,主要用于村庄居民的住房建设,包括农民宅基地建设用地和集体宅基地建设用地。

宅基地的规划布局应当符合人居环境的要求,保障农民的居住权益。

2.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用于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等。

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便利村民的生活,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3. 农业生产用地,主要用于农田、果园、菜地、养殖场等农业生产用地。

农业生产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农村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农村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厂、农村企业等农村工业用地。

农村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5. 交通运输用地,主要用于村庄道路、桥梁、交通枢纽等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便利村民出行,促进农村交通发展。

6. 生态环境用地,主要用于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环境用地。

生态环境用地的规划布局应当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三、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的实施。

1. 制定村庄建设用地详细规划,根据村庄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制定村庄建设用地详细规划,明确各类建设用地的位置、规模、功能等。

村庄规划用地符号和制图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符号和制图标准
商业金融、集贸设 施、旅游服务等用 地在图例中分别 标注商、集、旅等 字。
1
类别代码
E6-T 1
E6-T 2
E6-S
E6-S 1
E6-S 2
E6-U
E6-U 1
E6-G
E6-U 2
E6-G 1
E6-G 2
E
E1
E2 E3 E4 E5 E7 N
用地分类
制图标准
类别名称
范围
图层
用地

公路交通 公路站场及规划范围内的路
军事、外事、保安等设施用地; N-D 特殊用地 不包括部队家属生活区、公安 A-N-D H-N-D 145
消防机构等用地
图例颜色标准
3
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如
防护绿地
A-E6-G2 H-E6-G2
圃地、防护林带等。
水域和其 规划范围内的水域、农林种植
A-E
H-E
它用地 地、牧草地、闲置地
江河、湖泊、水库、沟渠、池
水域
塘、滩涂等水域;不包括公园 A-E1
H-E1
绿地中的水面
耕地
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 水田、菜地、其他耕地。
A-E2
H-E6-U1
环卫设施 公厕、垃圾站、粪便和垃圾处
A-E6-U2 H-E6-U2
பைடு நூலகம்
用地
理设施等用地
绿地
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
A-E6-G H-E6-G
面向公众、有一定游憩设施的
绿地,如公园、街巷中的绿地、
公共绿地 路旁或临水宽度等于和大于 A-E6-G1 H-E6-G1
5m 的绿地,不包括各类用地
内部的绿地。
90
122 81 141 61 94 78 63 139 21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乡用地分类是指根据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将土地划分为不同
的用途,以便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乡用地应根据城市和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划分。

在城市中,应当
划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和水域等不同类型的用地。

而在乡村中,应当划分为农业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等。

这样的划分能够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当科学合理。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根据城市的发展
定位和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各类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包括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等指标。

在乡村规划中,应当根据村庄规模、土地资源条件、农业生产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包括村庄建设控制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农村公共设施用地布局等。

此外,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
资源节约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合理布局绿地和水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在乡村规划中,应当合理保护农田和水源地,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总的来说,城乡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和乡
村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用地,制定规划建设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规划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证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制定与实施农村土地规划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规划的必要性、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规划标准、农村住宅用地规划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村土地规划的必要性农村土地规划是指针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为农业发展、农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的一项工作。

其中的规划标准是保障农村土地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

农村土地规划标准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通过规划标准的制定,能够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农村经济发展用地、农村生活用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并明确其利用方式和界限,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规划标准能够指导农村土地合理配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3.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通过制定农村土地规划标准,可以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用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4. 保障农民权益。

规划标准应该注重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合理划定农村土地使用权界限,防止土地非法占用和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是在农村土地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用地规划标准。

根据不同土地类型的农业适宜性,合理规划农业用地,推动农民科学种植、高效生产。

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规划标准。

合理规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鼓励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 农村生活用地规划标准。

根据农村人口规模、农村居民生活需求等因素,制定农村生活用地规划标准,确保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4. 农村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标准。

合理规划农村公共设施用地,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农业农村用地规划标准

农业农村用地规划标准

农业农村用地规划标准农业和农村用地规划标准1. 引言农业和农村用地规划标准是指在农业和农村领域内,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农田规划、农村建设、农产品加工等多个维度探讨农业和农村用地规划标准。

2. 农田规划标准农田规划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的农田规划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农田规划标准包括耕地面积分配、农田排灌设施规划、农业机械通行标准等。

例如,根据土地质量和作物需求,耕地面积分配应综合考虑土地的质量、生产潜力和农户的经济状况,确保农民能够持续地进行农业生产。

3. 农村建设规划标准农村建设规划标准是指为了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农村建设规划标准包括农村居住区规划、村庄公共设施规划、农村旅游发展规划等。

例如,在农村居住区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居住需求和生活习惯,同时合理规划公共绿地、道路交通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4. 农产品加工标准农产品加工标准是指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农产品加工标准涵盖农产品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等。

例如,对于农产品的采摘、储存、运输和加工过程,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5.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是指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土壤保护标准、水资源利用标准、农药使用标准等。

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机,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6. 农业科技标准农业科技标准是指为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农业科技标准包括新品种选育标准、农业机械质量标准、农业气象服务标准等。

例如,在新品种选育标准中,需要考虑新品种的适应性、病虫害抗性和产量稳定性等指标,确保新品种的实际应用效果。

村庄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用地分类标准村庄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村庄的规模、功能和发展需求,对村庄用地进行合理划分和分类的标准。

村庄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村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村庄规模、功能和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对村庄用地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村庄规模的不同,可以将村庄用地分为小规模村庄、中等规模村庄和大规模村庄。

小规模村庄一般指人口规模在500人以下的村庄,这类村庄的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为主。

中等规模村庄一般指人口规模在500-2000人的村庄,这类村庄的用地除了包括居住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外,还需要考虑商业服务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大规模村庄一般指人口规模在2000人以上的村庄,这类村庄的用地除了包括前述的各类用地外,还需要考虑工业用地和文化教育用地。

其次,根据村庄的功能不同,可以将村庄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和文化教育用地。

居住用地是指用于居民居住的土地,包括住宅区和宅基地。

农业生产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水面。

商业服务用地是指用于商业和服务设施的土地,包括商业街区、市场和公共厕所等。

公共设施用地是指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场所和公园等。

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包括工业园区和工业厂房等。

文化教育用地是指用于文化教育设施的土地,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和学校等。

最后,根据村庄的发展需求不同,可以将村庄用地分为保留用地、发展用地和转用用地。

保留用地是指为了保留村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而设置的用地,包括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发展用地是指为了促进村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设置的用地,包括产业发展区、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等。

转用用地是指原有用途发生变化,需要进行用地转用的土地,包括城市扩展区和产业转型区等。

综上所述,村庄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村庄规模、功能和发展需求的不同而进行划分和分类的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村庄发展的需要,将村庄用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并对各功能区域的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和用地标准进行规定,以实现村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村庄发展的有序进行。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提高村庄用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村庄规划用地应当根据村庄的发展定位和规模确定用地功能区划。

一般来说,村庄用地可以划分为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公共服务设施区、生态保护区等。

居住区应当占据村庄用地的主体,农业生产区则是保障村庄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区则是为村庄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生态保护区则是保护村庄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其次,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用地性质和用地标准进行规定。

居住区的用地性质应当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其中住宅用地的标准应当根据村庄的人口规模和居住方式确定;农业生产区的用地性质应当包括耕地、林地、水域等,其中耕地的保护和利用应当是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区的用地性质应当包括教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文化娱乐用地等,其中教育用地和医疗卫生用地的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村庄居民的需求;生态保护区的用地性质应当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绿地等,其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得到重视。

最后,对各功能区域的用地范围进行规定。

用地范围的确定应当考虑到村庄的整体规划布局和用地利用效率,避免出现用地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

同时,用地范围的规定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村庄的土地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承载力,保障村庄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综上所述,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各功能区域的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和用地标准,以实现村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村庄发展的有序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村庄用地利用效率,实现村庄的良性发展。

【9A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

【9A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StandardforPlanningofTownandVillageGB50188—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的通知建标[1993]732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村镇规划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9月27日1总则1.0.1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规划亦按本规标准执行。

1.0.3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村镇规模分级2.1村镇规模分级2.1.1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级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开型三级,并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2村镇规模分级2.2村镇人口预测2.2.1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Q0(1+K)n+P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0----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人);n-----规划期限(年)。

2.2.2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和制图标准
农村用地的分类和代号
用地分类制图标准
类别代码类别名

范围图层


大类小

(线
框)
(填充)

线



充)
E6-R 村民住
宅用地
村民户独家使用的住
房和附属设施及其户
间间距用地、进户小路
用地;包括单身宿舍、
敬老院等用地,不包括
自留地及其它生产性
用地。

A-E6-
R
H-E6-R 50
单身宿舍、敬
老院用地在
图例中标注
单、敬等字。

E6-C
公共设
施用地
各类公共建筑物及其
附属设施、内部道路、
场地、绿化等用地
A-E6-
C
H-E6-C 1
E6-
C1
管理
性、公
益性公
共设施
用地
政府、团体、经济贸易
管理机构等用地;文化
图书、科技、展览、娱
乐、体育、文物、宗教
等用地;医疗、防疫、
保健、休养和疗养等机
构用地;科技及幼儿
园、托儿所、小学、中
学等用地。

A-E6-
C1
H-E6-C1 210
行政管理、文
体、医疗、教
育等用地在
图例中分别
标注行、文、
医、教等字。

E6-
C2
市场性
公共设
施用地
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
铺,银行、信用、保险
等机构,及其附属设施
用地;集市贸易的专用
建筑和场地;不包括临
时占用街道、广场等设
摊用地;旅游服务设施
用地等。

A-E6-
C2
H-E6-C2 1
商业金融、集
贸设施、旅游
服务等用地
在图例中分
别标注商、
集、旅等字。

E6-M 生产用

独立设置的各种生产
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
部道路、场地、绿化等
用地
A-E6-
M
H-E6-M 251
类别代码类别名

范围图层


E6-M1 工业生
产用地
独立设置的工业生产
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
部道路、场地、绿化等
用地
A-E6-
M1
H-E6-M1 251
E6-M2 农业生
产设施
用地
各类农业建筑,如打谷
场、饲养场、农机站、
育秧房、兽医站等及其
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
农林种植地、牧草地、
养殖水域
A-E6-
M2
H-E6-M2 54
E6-W 仓储用

物资的中转仓库、专业
收购和储存建筑及其
附属道路、场地、绿化
等用地
A-E6-
W
H-E6-W 34
E6-T
交通设
施用地
村镇对外交通的各种
设施用地
A-E6-
T
H-E6-T 194
E6-
T1
公路交
通用地
公路站场及规划范围
内的路段、附属设施等
用地
A-E6-
T1
H-E6-T1 194
E6-
T2
其它交
通用地
铁路、水运及其它对外
交通的路段和设施等
用地
A-E6-
T2
H-E6-T2 254
E6-S
道路广
场用地
规划范围内的道路、广
场、停车场等设施用地
A-E6-
S
H-E6-S 254
E6-
S1
道路用

规划范围内宽度等于
和大于3.5m以上的各
种道路及交叉口等用

A-E6-
S1
H-E6-S1 254
E6-
S2
广场用

公共活动广场、停车场
用地;不包括各类用地
内部的场地
A-E6-
S2
H-E6-S2 254
E6-U
公用设
施用地
各类公用工程和环卫
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
物、构筑物及管理、维
修设施等用地
A-E6-
U
H-E6-U 200
E6-
U1
市政公
用设施
用地
给水、排水、供电、邮
电、供气、供热、殡葬、
防灾和能源等工程设
施用地
A-E6-
U1
H-E6-U1 200
E6-
U2
环卫设
施用地
公厕、垃圾站、粪便和
垃圾处理设施等用地
A-E6-
U2
H-E6-U2 200
类别代码类别名

范围图层


E6-G
绿地
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
绿地
A-E6-
G
H-E6-G 90
E6-
G1
公共绿

面向公众、有一定游憩
设施的绿地,如公园、
街巷中的绿地、路旁或
临水宽度等于和大于
5m的绿地,不包括各
类用地内部的绿地。

A-E6-
G1
H-E6-G1 90
E6-
G2
防护绿

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
绿地,如圃地、防护林
带等。

A-E6-
G2
H-E6-G2 122
E
水域和
其它用

规划范围内的水域、农
林种植地、牧草地、闲
置地
A-E H-E 81 E1 水域
江河、湖泊、水库、沟
渠、池塘、滩涂等水域;
不包括公园绿地中的
水面
A-E1 H-E1 141 E2 耕地
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
地,包括水田、菜地、
其他耕地。

A-E2 H-E2 61 E3 园地果园、桑园等用地。

A-E3 H-E3 94 E4 林地
生长乔木、竹类、灌木
等林木的土地。

A-E4 H-E4 78 E5 牧草地生长各种牧草的土地A-E5 H-E5 63 E7 闲置地尚未使用的土地A-E7 H-E7 139
N
国有土

指村域范围内有国有
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
A-N H-N 21
N-C
建设用

指用于城市建设及农
业生产设施的国有用

A-N-C H-N-C
按照用地性
质选择相应
的颜色,如工
业用地选用
251,耕地选
64,并将用地
边界的线框
加粗,以示与
农村建设用
地的区别。

N-E
非建设
用地
指用于农林种植、环境
绿化等非城市建设的
国有土地
A-N-E H-N-E
类别代码类别名

范围图层


N-D 特殊用

军事、外事、保安等设
施用地;不包括部队家
属生活区、公安消防机
构等用地
A-N-D H-N-D 145
图例颜色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