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力学(第一章)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力应变曲线才以(1)式的规律沿MN
N M'
向下降。为了区分以上这种加载和卸
A'
载所具有的不同规律,就必须给出相
M ''
应的加卸载准则。
图2(a)
五、影响材料性质的其它几个因素
1、温度 当温度上升时,材料的屈服应力将会 降低而塑性变形的能力则有所提高。
2、应变速率 如果实验时将加载速度提高几个数量 级,则屈服应力也会相应地提高,但材料的塑性应 变形能力会有所下降。 3.静水压力 当静水压力不太大时,材料体积的变 化服从弹性规律而不产生永久的塑性体积改变。
注:这种模型在 =0处的斜率为
无穷大,近似性较差,但在数学 O 上比较容易处理。
n 1 n2 n5 n
10 7
E 0
图6
5.Ramberg-Osgood模型
其加载规律可写为:
/0/ 07 3(/ 0)n .(9)
如取 就0有
170 0170E0,
说明:这对应于割线余率为0.7E的应力和应变,上式 中有三个参数可用来刻画实际材料的拉伸特性,而在 数学表达式上也较为简单。
6. 等向强化模型及随动强化模型
等向强化模型
(),
M M
1
C
S A
——是刻画塑性变形历史的参数 O
∫ 例如:可取 = d P
N M'
A'
∫ 或 =WP = dP
M ''
图2(a)
该模型不论拉伸还是压缩都使屈服应力提高,对应图2(a)中的NM和NM'' 。
适用:拉伸时的屈服应力和压缩时的屈服应力始终是相等 的。
塑性力学
第一章 简单应力状态下的
弹塑性力学问题
§1.1 引言 §1.2 材料在简单拉压时的实验结果 §1.3 应力-应变关系 简化模型 §1.4 轴向拉伸时的塑性失稳 §1.5 简单桁架的弹塑性分析 §1.6 强化效应的影响 §1.7 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1.8 弹性极限曲线 §1.9 加载路径的影响 §1.10 极限载荷曲线(面) §1.11 安定问题
塑性阶段:卸载沿直线返回,斜率与弹性 阶段相同
三、两种现象
应变强化:
C M S A
➢材料经过塑性变形得到强化
包氏效应:
实验曲线反向加载:
O
N M'
A'
M '' 图2(a)
➢单晶体,其压缩时的屈服应力也有相似的提高(图2(a) 中的M´´点) ➢多晶体,其压缩屈服应力(M´点)一般要低于一开始 就反向加载时的屈服应力(A´点)。这种由于拉伸时强 化影响到压缩时弱化的现象称为包氏效应(Bauschinger effect)。
研究好何利用材料的塑性性质以达到加 工成形的目的
四、塑性力学的方法
塑性力学是连续介质力学的一个分支,故研究时仍采 用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假设和基本方法。
基本方程: ①几何关系 ②守恒定律 ③本构方程
§1.2 材料在简单拉压时的实验结果
一、实验描述
P
A0
l0
P
P
A0
P
l0
图1
材料:金属多晶材料
受力:单向拉伸或压缩实验
➢当材料有较大的塑性变形时(弹性变形相对地很小), 可近似地认为体积是不可压的。
➢静水压力对屈服应力的影响也是不大的。
§1.3 应力-应变关系关系的简化模型
1.理想弹塑性模型
当 s时, E 当 s时, Es
ig
(4) n
S
类似地,上式也可用应变表示为:
当 s时, E, 当 s时, ssign
(名义)应力:σ=P/A0 (名义)应变:ε=(ι-ι0)/ι0
二、实验曲线
M
M
C
1
S A
O
N
p e
M
A
(a)
M
上屈服点 S
C M1 M
下屈服点
O
S
(b) 图2
实验曲线加载过程
线弹性阶段
p
非线性弹性阶段 e
屈服阶段
s
强化阶段
b
颈缩阶段
实验曲线卸载过程
b
C M
S A
O
N
弹性阶段:卸载沿原路返回
§1.1 引言
一、变形
弹性变形:物质微元的应力和应变之间具有单一的 对应关系
非弹性变形:应力和应变之间不具有单一的对应关系
非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是指物体在除去外力后所残留下
的永久变形)
粘性变形 (随时间而改变,如蠕变、应力松
弛等)
二、塑性与脆性
如果变形很小就破坏,便称是脆性 ——采用弹性理论分析
四、实验总结
1、在材料的弹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已不再 具有单一的对应关系。
➢加载路径——σ与ε之间的关系依赖于加载路径
➢内变量——宏观参量,用来刻画加载历史
例如,作为最简单的近似,可以取内变量ξ为塑性应变 εp,而将简单受拉(压)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写为
ε=σ/E+εp (1) ——其中E为杨氏模量
随动强化模型
(p) s,
( ( p ) 是塑性应变 p的单调递增函数)
M M
1
来自百度文库
C
S A
上式在线性强化情形下也可写为 O
hp s,
N M'
A'
(h
=
d d p
E
适用:材料的强化率较高且在一定范围 O S
内变化不大
图4
3.一般加载规律
对于一般的单向拉伸曲线,在不卸载时应力应变关系:
()E1()
其中
()[0E-()]/(E)
(6)
当 s 当 s
A
C
——表示图5(a)中的AC/ AB
线段比
B
O p
(a)
4.幂次强化模型
Bmsign, (8)
0
(其中B>0,0<m<1)
O S
图3
适用:强化率较低的材料,在应变不太大时可忽略强化效应
2.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
当 当 S S 时 时 ,, E /E ,(s)E (1E 1)si gn(5)
(假定拉伸和压缩时屈服应力的绝对值和强化模量都相同)
类似地,上式也可用应变表示为:
当 s时 ,E
S
E
当 s时 ,sE(s)sig.n
上式表明,当εP(内变量)一定时,σ与ε之间有单一的对应关系。
2. σ与ε之间的线性关系 ε=σ/E+εp (1)
式是有适用范围的。对于固定的内变量εP,σ或ε
并不能随意取值。
M M
1
C
例如,对处于图2(a)中的M点,当加
载时即应力(或应变)继续增长时,
S A
应力应变曲线将沿AMM1方向延伸,公
当卸载时即应力(或应变)减小时应
如果经受了很大的变形才破坏,材料具有较好的 韧性或延性,这时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较强,便 称是塑性。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从开始出现永久 变形到最终破坏之间仍具有承载能力。
——采用塑性力学分析
三、塑性力学目的
研究在哪些条件下可以允许结构中某些 部位的应力超过弹性极限的范围,以充 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潜力
研究物体在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塑性变 形后,对承载能力和(或)抵抗变形能 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