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PPT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使至塞上 课件(共18张PPT).ppt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
整体阅读
指烽烟 指黄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
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负责侦察、 官名 通讯的骑兵
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当堂检测 主观题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 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 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 廷感到十分忧愤。
拓展延伸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 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 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 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 成就。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唐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 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 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此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开元二十五年(737),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 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1)几何构图美。 无垠的沙漠远远望去是一个巨大的平面,升空的孤烟像垂直的
线,绵长的黄河水一直延伸到远处,落日看上去很圆。孤烟冲云意 谓其高,夕阳西下意言其低,直线与平面相垂,线与圆相切。既具 立体感,又具流动感,虽寥寥几笔,而意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唐诗三首——使至塞上》ppt课件

3、从意境营造角度:这两句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了一种雄浑、苍凉 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塞外的壮美。
4、从修辞手法角度:“孤烟直” 和 “落日圆”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孤烟的笔直和落日的浑圆,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赏析诗句
尾联是如何收束全诗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单车:指的是轻车简从,表明王维此次出使边塞时随从不多。 2、问:意为察看、慰问。 3、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 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4、居延:汉代的地名,唐代称居延海,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 辽远的边塞地区。
译文:我轻车简从,奉命前往边塞慰问,经过居延。
A. 全诗紧扣“使至塞上”这一主题,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B. 诗中既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自然风光,又反映了边塞生活与塞外风光的单调 和荒凉。 C.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D. 从情感上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孤寂落寞、无奈迷茫到对大自然壮美产生赞美 以及看到希望的变化过程。
赏析诗句
通读全诗,思考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孤独和无助
慷慨悲壮
豁达情怀
主旨归纳
《使至塞上》这首诗的主旨在于描绘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旅程,以及 在这一过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 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悲伤之情。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诗人的情感得到 了熏陶和净化,最终升华为一种慷慨悲壮的情怀,显露出一种豁达的心 胸。
课堂检测
3、《使至塞上》中表明诗人行程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 ____属__国__过__居__延____”。
4、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的“孤烟”指的是 _____烽__火__台__燃__起_的__一__股__浓__烟_________。
4、从修辞手法角度:“孤烟直” 和 “落日圆”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孤烟的笔直和落日的浑圆,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赏析诗句
尾联是如何收束全诗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单车:指的是轻车简从,表明王维此次出使边塞时随从不多。 2、问:意为察看、慰问。 3、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 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4、居延:汉代的地名,唐代称居延海,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 辽远的边塞地区。
译文:我轻车简从,奉命前往边塞慰问,经过居延。
A. 全诗紧扣“使至塞上”这一主题,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B. 诗中既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自然风光,又反映了边塞生活与塞外风光的单调 和荒凉。 C.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D. 从情感上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孤寂落寞、无奈迷茫到对大自然壮美产生赞美 以及看到希望的变化过程。
赏析诗句
通读全诗,思考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孤独和无助
慷慨悲壮
豁达情怀
主旨归纳
《使至塞上》这首诗的主旨在于描绘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旅程,以及 在这一过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 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悲伤之情。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诗人的情感得到 了熏陶和净化,最终升华为一种慷慨悲壮的情怀,显露出一种豁达的心 胸。
课堂检测
3、《使至塞上》中表明诗人行程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 ____属__国__过__居__延____”。
4、在《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的“孤烟”指的是 _____烽__火__台__燃__起_的__一__股__浓__烟_________。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大孤长圆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 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用文学性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 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 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想一想 可以从哪一联诗句看出来?
展开想象,提笔作画
你心中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诗歌知多少
《燕歌行》
《关山月》
《塞下曲》
《凉州词》
本课小结
叙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出使边塞
情 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内心抑郁 景
由
由
事 绘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风光 事
发 叙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战事繁忙
终
感谢观看!
王维
(701年-761年)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王维的诗 你还知道哪些
代表作品
01
02
03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06
山
送
竹
洛
九鹿
居 秋 暝
元 二 使 安 西
里 馆
阳 女
月 九
柴
儿 行
弟
日 忆
山
东
兄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 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 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 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 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大孤长圆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 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用文学性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 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 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想一想 可以从哪一联诗句看出来?
展开想象,提笔作画
你心中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诗歌知多少
《燕歌行》
《关山月》
《塞下曲》
《凉州词》
本课小结
叙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出使边塞
情 抒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内心抑郁 景
由
由
事 绘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风光 事
发 叙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战事繁忙
终
感谢观看!
王维
(701年-761年)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王维的诗 你还知道哪些
代表作品
01
02
03
0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
06
山
送
竹
洛
九鹿
居 秋 暝
元 二 使 安 西
里 馆
阳 女
月 九
柴
儿 行
弟
日 忆
山
东
兄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 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 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 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 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使至塞上》ppt课件

2
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3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4
在萧关遇到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5
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哪个字写出了作者出塞的心情? 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做什么?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颈联描绘了什么风光?此时诗人心境发生了怎样变化? 4、尾联中“在燕然”是不是真的说都护在燕然?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构图美:
添加标题
大漠 烽烟 长河 夕阳
01
添加标题
——苍茫辽阔
02
直烟 曲河 圆日
线条美:
——层次丰富
黄沙 碧水 红日 青烟
01
色彩美:
02
——鲜艳优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达边塞后得知 将领还在前线督战,这样结束全诗是否显得突 兀?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是诗歌却在此戛然而止, 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诗的留白
___________《红楼梦·香菱学诗》
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04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
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
激愤抑郁
赞叹敬仰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添加标题
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3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4
在萧关遇到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5
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哪个字写出了作者出塞的心情? 2、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做什么?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颈联描绘了什么风光?此时诗人心境发生了怎样变化? 4、尾联中“在燕然”是不是真的说都护在燕然?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构图美:
添加标题
大漠 烽烟 长河 夕阳
01
添加标题
——苍茫辽阔
02
直烟 曲河 圆日
线条美:
——层次丰富
黄沙 碧水 红日 青烟
01
色彩美:
02
——鲜艳优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达边塞后得知 将领还在前线督战,这样结束全诗是否显得突 兀?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是诗歌却在此戛然而止, 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诗的留白
___________《红楼梦·香菱学诗》
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04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
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
激愤抑郁
赞叹敬仰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添加标题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ppt课件

详细解读
XIANG XI JIE DU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对仗工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因而被赞为“独绝千古”。
炼字:“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直”和“圆”字准确地描写了描绘了塞外奇美壮丽、大漠雄浑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坚毅挺拔的人格和孤独惆怅的感受。
XIE ZUO TE SE
作业布置
XIE ZUO TE SE
1、熟读并背诵诗歌。2、以第一人称,想象诗人的一路见闻,完成一篇200字的日记。
作者介绍
ZUO ZHE JIE SHAO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的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疏散的情趣。他多写五律和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现存诗歌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另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文体知识
ZUO ZHE JIE SHAO
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隋代时开始兴盛,唐朝时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主要包括:①边塞风光;②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③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④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代表作有: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兵车行》、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ppt课件

思考:孤单、落寞的王维在这平沙无垠、看不见人的苍茫沙漠中 行进,他抬头看到了什么呢?
征蓬:飘飞的蓬草 归雁:北归的大雁 意思: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创设情境,体会诗情
诗人王维在大漠中孤独地行走着,塞北的劲风瞬间卷起细长、干枯的蓬 草,狂风中蓬草打着转飞舞着。目之所及,王维会感到…… ——漂泊无依 诗人回眸间,极目远眺,看见雁阵从缓缓飞向天际,连大雁都回到了自 己的故乡。此情此景,王维会感到…… ——身不由己、孤苦失意 “征蓬”和“归雁”都是塞上特有景物,蓬草飞转,鸿雁北归,两个意 象的叠加使用融注他奉命出使漂泊在外的悲壮情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品析“诗中有画”
线条美:一横、一竖、一圆、一曲线 色彩美:黄沙漫漫、灰白烽烟、橘色水波、血色落日 构图美:“长河”“落日”为“大漠”添动感 层次美:俯瞰长河、仰望落日、落日西沉、孤烟直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品析“诗中有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 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 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 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 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 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 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 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 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 景象的描绘中。
征蓬:飘飞的蓬草 归雁:北归的大雁 意思: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创设情境,体会诗情
诗人王维在大漠中孤独地行走着,塞北的劲风瞬间卷起细长、干枯的蓬 草,狂风中蓬草打着转飞舞着。目之所及,王维会感到…… ——漂泊无依 诗人回眸间,极目远眺,看见雁阵从缓缓飞向天际,连大雁都回到了自 己的故乡。此情此景,王维会感到…… ——身不由己、孤苦失意 “征蓬”和“归雁”都是塞上特有景物,蓬草飞转,鸿雁北归,两个意 象的叠加使用融注他奉命出使漂泊在外的悲壮情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品析“诗中有画”
线条美:一横、一竖、一圆、一曲线 色彩美:黄沙漫漫、灰白烽烟、橘色水波、血色落日 构图美:“长河”“落日”为“大漠”添动感 层次美:俯瞰长河、仰望落日、落日西沉、孤烟直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品析“诗中有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 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 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 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 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 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 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 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 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 景象的描绘中。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22张PPT)

【注】诗化语言(文学性)
画面描绘升级版:描绘了一幅雄浑荒凉的画面,在辽阔的大漠边塞上,烽火台升起一条直指苍天的狼烟直插云霄,横贯期间的黄河,像玉带般从大漠里流出来,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上的河面。
任务:请同学们完成图画,并在图画胖批注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画面描绘知识点总结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找物象(景、物、人)2.找修饰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辽阔的沙漠
笔直的狼烟
浩荡奔涌的黄河
圆圆的落日
画面描绘初阶版:辽阔的沙漠里,有一股笔直的狼烟,浩荡奔涌的黄河尽头,有一轮圆圆的落日。
3.巧联想:加修辞、增想象
画面描绘进阶版:荒凉辽阔的大漠边塞上,烽火台升起一条笔直的狼烟直插云霄,玉带般的黄河尽处有一轮浑圆的红日,停在水面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诗人觉得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北方的天空。这两句既写边塞景色,又交代了出使季节。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评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向黛玉报告阅读《使至塞上》的心得体会:“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画面描绘升级版:描绘了一幅雄浑荒凉的画面,在辽阔的大漠边塞上,烽火台升起一条直指苍天的狼烟直插云霄,横贯期间的黄河,像玉带般从大漠里流出来,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上的河面。
任务:请同学们完成图画,并在图画胖批注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画面描绘知识点总结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找物象(景、物、人)2.找修饰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辽阔的沙漠
笔直的狼烟
浩荡奔涌的黄河
圆圆的落日
画面描绘初阶版:辽阔的沙漠里,有一股笔直的狼烟,浩荡奔涌的黄河尽头,有一轮圆圆的落日。
3.巧联想:加修辞、增想象
画面描绘进阶版:荒凉辽阔的大漠边塞上,烽火台升起一条笔直的狼烟直插云霄,玉带般的黄河尽处有一轮浑圆的红日,停在水面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诗人觉得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北方的天空。这两句既写边塞景色,又交代了出使季节。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评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向黛玉报告阅读《使至塞上》的心得体会:“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使至塞上》ppt课件

首联 叙事 :轻车简从,出使边塞, ——去向
颔联 写景、抒情 :沿途所见,
——行程
的边关, 像 振翅北飞 的大雁进入胡人的地域,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 难言幽愤,
颈联 写景 :奇特壮丽的边塞之景,
尾联 叙事 :事出不巧,将官在燕然前线,照应 题目和 开头,
王维 701-761 :字摩诘,人称诗佛 ,盛唐山水田园 诗派的杰出代表,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北宋苏轼评 其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 721 进士,曾为 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其山水田园诗,或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淡,苏轼称赞他的诗诗 中有画,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王维早岁边塞诗粗犷 豪放、沉雄慷慨,和他晚年清丽飘逸的山水田园诗迥然不 同,使至塞上是他边塞诗中的力作,
此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且 巧妙的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诗人进入边塞 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向无边的远方伸展,视角 广,景深长,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但这仅是平 面的构图,必须接以孤烟直三个字,才有了立体感,
孤——显出人烟的稀少,直表现出诗人对边塞上景物 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 添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 一的色调,显示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唐开元二十五年 737 ,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 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 中写的,
读懂诗意:
奉命到边疆察看, 驾车经过居延属国, 飘飞的蓬草,风一吹即过了汉地的边塞; 北飞的大雁,从头顶飞入了胡地的上空, 茫茫沙漠中独起的炊烟聚集直上, 滔滔黄河边落日依水而下, 萧关遇到侦察兵, 才知将官在燕然前线,
《使至塞上》PPT教学课件

颔联承接首联,诗人以蓬、雁自比,传达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和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大”突出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景物的单调,使烽烟显得格外醒目。
默写常考句
【转】写景 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画风一转, 运用白描手法, 描绘了奇美壮 丽的塞外风光。
“直”表现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3.(鄂州中考)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 烽烟笔直地伸向天空。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 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 天空中。
结构梳理
首联(起) 叙事
使 至
颔联(承)
抒情
塞 上
颈联(转)
绘景
闲居 年后,任太乐丞时,因下属伶人擅舞黄狮子受牵连被
贬。27岁,辞官隐居淇上,后闲居长安。
中年 仕宦
33岁,拜谒张九龄,次年任右拾遗。36岁,因张 九龄被贬,出塞为官。
晚年 隐退
49岁,离朝归隐辋川。安史之乱爆发后,王维被俘,被硬 委“给事中”之伪职并被软禁。唐军收复长安与洛阳后,肃宗 宽宥王维,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60岁,上书辞官, 隐居至终。
[参考答案]
“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 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情境。“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 聚集的特点,是“孤烟”,不会相互纠缠,故在无风的时节,能够“直” 冲云天;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 这也符合我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 所写的独特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 的。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 画面感。①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②它有绘画一 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 象派的作品。③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 有色彩,引人想象。
《使至塞上》ppt课件

富有节奏感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平仄和韵 律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 的美感。
意境构造
雄浑壮阔
诗歌所描绘的边塞景象,广阔无 垠,雄浑壮丽,给人以强同时,诗人也注重 细节的刻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
加细腻、丰富。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融入景象之中,使得 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含蓄。
通过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解读,我深刻体会到诗人王维在边疆所见所感的 壮美与苍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启示
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同时,要 学会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05
《使至塞上》的拓展阅读
其他诗人对王维的评价
04
《使至塞上》的解读与感 悟
诗中名句的解读
解读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描绘了塞外壮阔的自然风 光,通过孤烟、长河、落日等意 象,表现出边疆的空旷和寂寥。
解读名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句诗以蓬草和归雁为喻,传达 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孤 独和无奈。
个人感悟与启示
感悟
边疆风光
诗人途中所见壮丽风光, 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感慨人生
面对边疆的辽阔与苍茫, 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与世事 无常。
02
《使至塞上》的诗歌赏析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王维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用词 精准,不做过多的修饰和渲染,
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自然流畅
整首诗的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朗 朗上口,没有过多的生僻字和复杂 的句式,易于理解和记忆。
对后世的影响
1 2 3
文学价值
《使至塞上》以其独特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平仄和韵 律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 的美感。
意境构造
雄浑壮阔
诗歌所描绘的边塞景象,广阔无 垠,雄浑壮丽,给人以强同时,诗人也注重 细节的刻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
加细腻、丰富。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融入景象之中,使得 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含蓄。
通过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解读,我深刻体会到诗人王维在边疆所见所感的 壮美与苍凉。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启示
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同时,要 学会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05
《使至塞上》的拓展阅读
其他诗人对王维的评价
04
《使至塞上》的解读与感 悟
诗中名句的解读
解读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句诗描绘了塞外壮阔的自然风 光,通过孤烟、长河、落日等意 象,表现出边疆的空旷和寂寥。
解读名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这句诗以蓬草和归雁为喻,传达 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孤 独和无奈。
个人感悟与启示
感悟
边疆风光
诗人途中所见壮丽风光, 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感慨人生
面对边疆的辽阔与苍茫, 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与世事 无常。
02
《使至塞上》的诗歌赏析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王维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用词 精准,不做过多的修饰和渲染,
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自然流畅
整首诗的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朗 朗上口,没有过多的生僻字和复杂 的句式,易于理解和记忆。
对后世的影响
1 2 3
文学价值
《使至塞上》以其独特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诗 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ppt课件

【解析】D“大漠狐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 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
品读赏析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 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 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 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 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文体知识
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 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 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 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 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 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个佳 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朝第一高富帅)
使 至 塞王 上维
新课导入
唐诗
基本形式六种:
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派别: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羁旅思乡诗派 浪漫诗派、现实诗派……
写作背景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 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 廷,但他还是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 的情景。
品读赏析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 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 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 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 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文体知识
边塞诗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 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土的意图。开元、天宝 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 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 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 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个佳 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唐朝第一高富帅)
使 至 塞王 上维
新课导入
唐诗
基本形式六种:
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派别: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羁旅思乡诗派 浪漫诗派、现实诗派……
写作背景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 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 廷,但他还是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 的情景。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3张ppt).ppt

使至塞上
王维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诗。(重点) 2、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主旨。(难点)
一、新课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 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 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 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 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 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 的《使至塞上》。
九、当堂检测
1、填空
(1)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3)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实写所见景物,即景生情,并以景物自比,抒 发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5)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边塞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 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四、初读文本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hòu jì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yān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五、理解诗意
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十、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再见
六、精读赏析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写自己好像“征 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传达 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即景生情,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 寂、飘零之感。
王维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背诵这首诗。(重点) 2、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主旨。(难点)
一、新课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 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 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 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 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 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 的《使至塞上》。
九、当堂检测
1、填空
(1)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3)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实写所见景物,即景生情,并以景物自比,抒 发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5)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用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边塞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 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四、初读文本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hòu jì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yān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五、理解诗意
使至塞上 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十、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再见
六、精读赏析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写自己好像“征 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传达 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即景生情,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 寂、飘零之感。
八上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课件(共16张PPT).ppt

尾联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士兵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 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古人作诗写词极讲究用字,即“炼字”。如“大漠孤烟直”中的 “直”字写出了一股浓烟直上云霄的情景,富有神韵。理解古 诗词中的炼字是诗词考察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一: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运用了……的修 辞手法,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或情态,表达 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这里代指使臣,即作者自己
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军,使者(我)路经的属国已过了 居延地区。
开头点题,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轻车简从, 形单影只,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传达出行程中内心的孤 寂感。
飘飞的蓬草,故事中常用于比喻远行的人。
诗五
唐
首
——之《使至塞上》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因为李白写的诗大多写景,景色乃来自于大自然故他是天上的才子。 杜甫写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故他是人间的才者。王维介与天与地之间, 故为人才。
此说缘于徐增的《而庵诗话》“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 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 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 摸,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塞外的艰苦行 程,描绘了塞外奇丽壮阔的风光,表 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慷慨悲壮以及抑 郁孤寂的思想情感。
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诗句是哪一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塞上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从侧面表达了什么内涵?
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
古人作诗写词极讲究用字,即“炼字”。如“大漠孤烟直”中的 “直”字写出了一股浓烟直上云霄的情景,富有神韵。理解古 诗词中的炼字是诗词考察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一: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运用了……的修 辞手法,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或情态,表达 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这里代指使臣,即作者自己
乘一辆车去慰问边关守军,使者(我)路经的属国已过了 居延地区。
开头点题,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轻车简从, 形单影只,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传达出行程中内心的孤 寂感。
飘飞的蓬草,故事中常用于比喻远行的人。
诗五
唐
首
——之《使至塞上》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因为李白写的诗大多写景,景色乃来自于大自然故他是天上的才子。 杜甫写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故他是人间的才者。王维介与天与地之间, 故为人才。
此说缘于徐增的《而庵诗话》“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 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 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 摸,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塞外的艰苦行 程,描绘了塞外奇丽壮阔的风光,表 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慷慨悲壮以及抑 郁孤寂的思想情感。
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诗句是哪一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塞上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从侧面表达了什么内涵?
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ppt课件

读读字音
翻译原文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注释:
单车: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 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 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 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译文: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注释:
征蓬: 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归雁: 向北飞的大雁。 胡天: 这里指西北地区。
课堂小结
《使至塞上》记述了出使塞上 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 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 漠的雄浑景色中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有画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构图美:烽烟 夕阳 大漠 长河——苍茫辽阔 线条美:直烟 曲河 圆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 碧水 红日 青烟——鲜明优美
尾联蕴含了作者什 么情感?
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士兵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 防前线准备战事,可以看出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 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表达了对边关将士 的敬慕之情。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说:"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 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 两个,竟再找不出两面三刀个字来。这就是"诗 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 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13. 使至塞上
王 维
导入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 意境。 2.品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蕴含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 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使至塞上》ppt课件

在王维作品中的地位
重要代表作
作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使至塞上 》在王维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反 映了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 涵。
体现时代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正 值盛唐时期,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时代 背景和社会风貌。
对后世的影响
启发诗人创作
该诗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诗歌创作的典范,激发了后人的创作灵感。
价值观,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使至塞上》的多种解读
历史学家的解读
历史学家关注《使至塞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他们认 为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疆的军事、政治和社会状况,反映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关系的深刻思考。
历史学家还指出,《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等描写,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为 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02
读者还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大自 然的美妙和人生的无常,认为这 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人生 哲理。
05
《使至塞上》的现代意义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总结词
尊重自然、和谐共生
详细描述
该诗描绘了边疆壮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在现代社会,我 们应从中汲取智慧,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 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主题
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和反对。
思想
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反映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 渴望。
诗的艺术特色
特色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画面感强。
分析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同时融入了深刻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 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 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 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 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 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
总结感情:描绘了塞外奇特源自丽的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 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 情。
《使至塞上》诗歌以传神 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观的塞 外景色。传达了诗人幽微难 言的内心感情。
黄鹤楼
中国三大名楼 及与之有关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 在燕然前线呢!
品味佳句: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空间阔大 ——层次丰富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构图美: 长河奔流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色彩美: 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黄鹤楼》是揽胜怀古思乡
的名篇。它把神话与现实、 古与今、情与景熔于一炉, 创造了一个苍茫开旷的诗歌 境界 。
。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
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 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 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 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 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 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这 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 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 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 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根 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 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 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 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 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 谥”。
。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三
(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 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 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
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7)“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答]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品行。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 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 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 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 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 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