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课件完整版完美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 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 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 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 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 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 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 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 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 动地站着。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 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 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 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 “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 “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 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 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 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 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 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 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 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 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 里相会。
一字多义
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 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前两个是: 擅长,善于。
后两个是: 好啊!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 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仿写
伯牙鼓琴,志在 ,
钟子期曰:善哉, 志在 ,
!”
钟子期曰 :善哉,
!
•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 ,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 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 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 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 解。
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 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 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 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 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 他在心中无数次的呼唤,呼唤能 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呀!终于有一年 中秋,伯牙来到江边用琴声排遣心中 的苦闷,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 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识透 了自己的每一个音符。
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谓”:认为,觉得。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 的人。 “破琴”:把琴摔碎。 “复”:再,重新。“鼓”: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 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 能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 心爱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
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 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 成连曾带美神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 略大自然的壮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 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 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 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 没有遇 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 觅自己的知音。
关于俞伯牙、钟子期的诗句:
1、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2、高山流水琴三弄, 明月清风酒一樽. 3、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后人深受感动所写诗句: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lǐ,甜酒。)
4、士为知己者死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 • • • • • •
• • • • •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播放《朋友》激发兴趣导入,上课之前让我们来一起感受音乐。听 完歌之后让我们来一起聊聊有关朋友的话题。 让学生谈谈什么是朋友,加以点拨。体会一下古人和朋友间的深情 厚谊。 古人说朋友 说说9个之交 重点讲 知音之交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 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 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学习之前 我们一起再来听个故事 出示高山流水成语故事 讲故事 (板书 俞伯牙 钟子期 知音之交) 听完故事 我们来感受一下 高山流水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 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 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 练铺好路。] 二、初读课文 1.故事听了 音乐也欣赏了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课题什么意思 举手回 答 2.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读好文言文的节奏(读完以后 ) 我们来听听范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注意 指导:峨峨兮 /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 3.请同学来示范读一读 (夸奖)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 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 • • • • • • • • •
• •
•
•
• •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 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前面两个 是(擅长 善于) 后两个是(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那么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 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 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 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 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 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 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 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 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 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人身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7、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业布置
• 1、背诵原文、翻译、课 后资料袋P138、有关朋 友的古诗句。 • 2、抄写《词语手册》新 词连拼音2遍。
教学设计
• 25 伯牙绝弦 •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 讲讲这个故事。 •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PPT课件 • 教学时间:一课时
善哉!善哉!
于是,他们相约来年再来此相聚,然而世事难料,在第二年 的这个时候子期没有来,迎接他的却是一堆黄土和冰冷的墓碑。 此刻,他多想在坟前再为钟子期鼓一段啊!于是,他内心的痛 楚全化为了琴声。
“世再无知音”
钟子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伯牙再也没 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 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 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 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 念。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 子期(听了)说:“太好了!仿佛就 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啊!”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 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从我心中流过)啊!”不管伯牙心 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 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 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 子期更能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 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
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鼓”:弹。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 赏。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太好了。“哉”:语气助词,表 示 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好像。 “志”:心里想。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 子期(听了)说:“太好了!仿佛就像巍 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啊!”
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 “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 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 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 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 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 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 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2人一组 相互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求教。 弄懂课文的意思。 3.请同学来翻译课文,一人翻译一句,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 翻译整个句子。 4.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伯牙和子期 是什么关系? 5.请同学们反复朗读,思考问题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6.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炊烟袅袅”,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 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 光灼灼 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7.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9.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 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一个善听的子期,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 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 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 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 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 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 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 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 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 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 琴声。
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课文
• 先解释句中重点词语 的意思,最后翻译整 个句子。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广大。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 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 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 过)啊!”
4)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 “得”:懂得。 “之” :他,指伯牙。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 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 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 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 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 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 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 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 了。”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 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 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 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