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论文-作业成本法原理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法论文-
作业成本法原理概述
摘要: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计算过程。
虽然作业成本法在归集企业成本时更加准确,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就其在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传统成本法、成本——效益原则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它是20世纪80代由美国会计学者创建的。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分别计算其分配率并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相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成本计算方法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1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
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1)确认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建立成本库,以便归集由相同性质的作业引起的生产费用。
一个作业中心就是生产程序的一个部分。
按照作业中心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当局控制作业,评估业绩。
成本库是指按成本动因所确定的,归集成本的一个对象。
归集在一个成本库内的成本应该具有同质性,即这些成本是由相同的成本动因引起的。
(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
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账中得到,但总分类账没有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因此必须将获得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去。
除了可以直接计入特定产品成本或作业成本库的资源耗费外,其它资源耗费必须选择合适的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作业中。
资源动因就是指资源被各作业耗费的方式和原因。
同质作业成本归集在一起便构成同质成本库,同质成本库是一个可用一项成本动因解释成本变动的若干项作业的集合。
(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选择成本动因,即选择驱动成本发生的因素。
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往往不只一个,应选择与实耗资源相关程度较高且易于量化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作业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依据,例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机器准备次数等。
应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
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4)计算成本分配率,将各个成本库的成本按作业量分配到最终产品上去,某成本库分配率就等于该成本库归集的成本除以该成本库成本动因耗用总数。
(5)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
计算分配制造费用的最后一步是根据计算出的各成本库分配率和产品消耗的成本动因数量,把成本库中的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产品线上。
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就等于某作业成本库分配率与该产品耗用的成本动因数量的乘积。
(6)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的最终目标是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加上产品直接成本,就得出产品成本。
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2 作业成本法实践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
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
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
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既然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能更真实的反应产品成本,为企业决策提
供相关、更有价值的资料。
那么其应用情况,从理论上来说,应该会很好,但现实情况又如何呢?据调查,我国目前ABC法运用的基本情况是作业成本计算法几乎未被企业运用,甚至不少企业未曾考虑过运用ABC法。
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作业成本法并非适应于所有企业。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更准确的分配间接费用。
而对于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方法并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作业成本法并非适合所有类型的企业。
(2)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优点就是使成本计算更精确。
但是这需要信息的支持,如果在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方面需付出很大代价的话,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也许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3)ABC法的基本目的是解决产品成本受扭曲的问题,如果扭曲不存在或不严重,从“成本——效益”观点来讲,就没有实施的必要。
因此,它首先是一种改进间接成本分配方法的尝试。
ABC法推行不顺利,除了这个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以外,还有一个如何具体操作的问题。
对于作业、作业中心、成本动因等的划分、选择方面都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ABC法的实施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因此其推行并没有得到企业管理层的有力支持。
成本会计的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传统成本方法已经逐渐完善,形成了一套比
较完整的理论。
而ABC法从创行到现在才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因此其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工业中自动化比例的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空间将逐步增大,将会有更广阔的适应范围。
参考文献
[1]刘南君.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及其应用分析[J].会计之友,2003,(4):30-31.
[2]王平心,韩新民,靳庆鲁.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性[J].会计研究,1999,(8):37-40.
[3]张宁.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财会月刊,2005,(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