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识与技能
1.列表归纳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建立者和末代国王、都城、导致灭亡的事件等内容,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西周更替的史实;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基本掌握)
2.简单解释什么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家天下”;运用历史地图简单描述夏、商、西周的大致疆域。

(初步知道)
3.知道夏朝与商朝文化的主要代表——二里头遗址和殷墟的考古成果。

(扩展了解) 过程与方法
1.查找、整理有关夏朝二里头文化、殷墟及夏、商、西周建立与更替的资料。

2.认真阅读教材和资料,科学标记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归纳制作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础知识表格。

3.思考、回答问题,认真、及时做好笔记:
(1)为什么说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以此认识什么是“国家”。

(2)简述一下,夏、商、西周的灭亡有什么共同原因?以此理解、认识国家衰亡与统治者的关系。

4.模拟绘制一个图示,形象展现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严格的等级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和夏桀、商纣、周厉王等腐朽残暴的表现,认识国家兴亡与统治者的关系。

2.从夏、商、西周王朝“家天下”的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确立森严的等级制度,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义。

3.与同学交流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找出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感兴趣、学习效果最好的内容或活动,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

重点
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简述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

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 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

今天,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自主学习板块(一)
(一)教师大屏幕出示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可由一名学生阅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明确这一学习任务和目标。

阅读教材,找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止时间、都城、建立者和末代国王及导致灭亡的事件。

(二)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问题的答案。

1.首先指导学生在课文中画线标出(或在笔记本上记录)夏、商、西周三代的起止时间、都城、建立者、末代国王及导致灭亡的事件等内容要点或关键词。

注意提示学生在课文中标记关键词,并用铅笔标注。

2.教师按以下层次分别提问一到两名学生回答。

(1)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禹,末代国王桀,都城阳城。

导致灭亡的事件:商汤灭夏。

(2)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汤,末代国王纣,都城亳。

导致灭亡的事件: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建立者周武王,末代国王周幽王,都城镐京。

导致衰败和灭亡的事件:“国人暴动”、犬戎族灭西周。

3.教师板书或用大屏幕将以上知识制成表格,尝试让学生填写(先由学生口头填写,老师点评谁填写得更好。

然后可让学生计算一下,那些年代距离现在有多少年)
二、思考与探究板块(一)
问题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夏、商、西周的基本情况。

那么,关于夏朝的建立,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大屏幕出示下列问题)
◇启是怎样继承禹的位置的?什么是“世袭制”“家天下”?
◇为什么说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教师板书或大屏幕出示下面的小标题。

(一)子承父位——禅让制→世袭制
教师讲述:尧、舜、禹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的。

禹年老以后,虽然仍能按禅让制的传统举荐了继承人伯益,但禹的儿子启却凭借强大的势力,与伯益产生了权位之争。

禹死以后,经过激烈的争夺,启击败了伯益,夺得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教师点拨:通过老师上面的讲述,同学们会发现夏启获得部落联盟首领权位的方式与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不同,他采取的是世袭制。

那么,同学们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或概括一下,什么是世袭制呢?
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与同桌商讨或在小组内商讨,用下面的图示给以启发,然后尝试让学生回答并给予点评。

回答提示:世袭就是世代沿袭的意思,世袭制特指古代帝王把王位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是一种按子孙血统传递王位的制度。

我国世袭制从夏朝开始,到清朝才结束,延续了近四千年。

教师点拨:由于启采取武力方式夺得父亲禹的位置,所以他的位置也不再是部落联盟首领,而是夏朝的国君。

从此,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王朝统治时代。

问题引导:“家天下”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国之初——“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8页的“材料研读”内容,指导学生按以下内容进行思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天下”是指什么?“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的“公”“家”又各指什么?
教师点拨:“天下”是古代君王的最大统辖范围,也就是全国的意思;“天下为公”是指在黄帝和尧舜禹时代,君王将所有国土和财产都视为大家公有的,而不是据为私有,所以那时候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富差别,部落联盟首领以天下为己任,品德高尚,天下敬仰。

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大同”的理想社会。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天下为公”,“家天下”也就容易理解了。

教师按以下内容鼓励、启发学生尝试进行回答。

“天下为家”与“天下为公”是相对的,简称为“家天下”,是指从夏启开始,国王将全国所有的人口、土地、财产都据为己有,看作是他自己家的,王位也不再推选给别人,而是家族传袭。

夏启开辟了我国第一个“家天下”的国家。

2.问题引导: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教材第18-19页课文内容。

夏朝统治者为管理国家、维护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夏朝统治者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教师点拨:夏朝统治者为防止外族部落的进攻和内部人民反抗,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这些机构和制度的设立,是作为一个国家所必备的,因此,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禅让制“公天下”――→
启继
禹位
世袭制
“家天下”
三、自主学习板块(二)
教师提示学生回顾前面的夏、商、西周更替知识表格,进入本板块学习。

问题引导:夏朝历经400多年,到末代国王桀统治时,后起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夏桀的失败?汤又是怎样建立起商朝的呢?
贤主兴邦——得民心者得天下
1.商汤灭夏
教师先提示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回答上面的问题。

回答要点提示:
◇桀的暴政招致了夏的灭亡;(可借助资料列举一两条桀暴政的表现)
◇商汤的讨伐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提示学生重述前面表格商朝建立的概况,介绍商汤兴起与灭夏的资料,或由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2.盘庚迁殷
先由学生代表介绍殷墟资料的情况,尝试说明为什么商朝又叫“殷朝”或“殷商”,教师动画演示商朝前期迁都的地点。

教师点拨:商朝的中心地区处于经常泛滥的河水流域,再加上战乱,所以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才固定下来。

因此历史上也把商朝称作“殷朝”或“殷商”。

(提示商朝都城亳、殷等字的读音和写法,并查找一下,亳、殷是今天什么地方) 汤建立商朝后,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汤以后,商朝通过长期对外战争,扩大了统治区域;对内设置监狱和酷刑,加强了王权。

商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3.武王伐纣
问题引导:历史发展往往无独有偶。

桀因为暴政将夏朝葬送掉了,数百年以后,商朝也因为一位暴君的统治使国家走上了穷途末路。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暴君是谁?他实施了哪些暴政?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0页内容,列举商纣王暴政的例证,并按下面要点进行点拨和归纳。

(1)对外征伐,耗费国力。

(2)修筑豪华宫殿。

(3)赋税繁重,施用酷刑。

教师点拨:商纣王因为这些倒行逆施,再加上他囚禁周武王的父亲——德高望重的周文王,使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起兵讨伐,商朝灭亡的日期临近了。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西周取代商的过程。

4.西周建立
图片展示
史实说明: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纣王自焚鹿台,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思考与探究板块(二)
(一)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度
1.分封制
问题引导:同学们看西周地图与商朝疆域比较有什么不同?(回答提示:更为广阔)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呢?(分封制)
让学生在《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中找出西周初期的主要诸侯国,然后提示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尝试填写下表。

教师出示《西周分封等级示意图》,点拨讲解分封制是周王室对全国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具体办法是:周天子把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国君,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有较大独立性,可对下一级卿大夫实行再分封,但要向周王进贡,同时要服从周王调遣军队;卿大夫再将土地和黎民百姓分赐给更下一级的士。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在贵族阶层内部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拓展补充:分封制在西周前期对巩固统治起了积极作用,但它未能使西周长治久安。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增强,特别是到东周(春秋)时期,便出现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周朝统治渐趋瓦解。

2.西周灭亡
教师可调动学生利用教材和资料,适当讲述、归纳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的故事或史实;到周幽王时昏庸腐败,宠爱褒姒(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补充《烽火戏诸侯》直观图),并重述前面基础知识简表的相应内容。

(二)以史为鉴——明主兴邦,暴君亡国
问题引导:纵观夏、商、西周的兴亡历史,有些问题仍值得我们今天思考。

◇从商汤、周武王两位开国之君身上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从夏桀、商纣王身上你又能得到什么教训?
◇总结夏、商、西周三代兴亡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教师引导调动学生同桌交流或分组讨论,强调要学会运用史实证据进行说明,形成答案或回答思路。

1.商汤和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和民众,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3.夏桀、商纣暴虐的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与反抗。

各组发言研讨后,教师指导学生做进一步总结、概括。

经验:统治者要勤政爱民,重用贤臣,并重视发展生产,勤俭节约。

教训:权力拥有者不能独断专行、奢靡腐化,更不能苛政于民,否则,必然引起内乱和外患,招致亡国的悲惨结局。

情感抒发:教师感情充沛地道出本课结语——古语说得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见一个国家的兴亡与统治者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由此结束教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三朝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那么,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大家的总结,我们来共同完成黑板上的图表。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禹传启世袭制奴隶社会形成夏朝鼎盛西周巩固统治分封制发展商朝牧野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