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综合检测(B)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综合检测(B)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面文物与遗址的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
3.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你知道农耕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
③饲养家畜
④种植农作物
⑤有成熟的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4.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是( )
①炎帝部族②蚩尤部族③黄帝部族④尧部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5.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尊奉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
A.大禹
B.黄帝
C.舜
D.启
6.(2013·重庆模拟)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留青史。

“他”指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禹
D.启
7.公元2013年,是我国旧历的癸巳年,你知道我们现在是多少世纪吗( )
A.公元前21世纪
B.公元前20世纪
C.公元21世纪
D.公元20世纪
8.(2012·连云港中考)“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其中“周制”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小红同学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做了以下整理,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统治残暴
B.外族进攻
C.内部纷争
D.天灾人祸
10.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们:“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11.“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

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 )
A.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编钟
D.大盂鼎
12.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

这件事说明( )
A.楚庄王很好奇,想知道鼎的大小轻重
B.楚庄王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
C.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
D.楚庄王想尊王攘夷,帮助周天子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13.我国历史上的“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在最南边的诸侯国是( )
A.鲁国
B.秦国
C.楚国
D.齐国
14.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15.战国七雄不断进行战争,而战国时期的经济却得到发展,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重视发展生产
C.奖励耕战
D.水利工程的兴修
16.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次改革,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齐、晋改革和秦国商鞅变法。

三者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
①国君的支持
②重视人才
③改革顺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
④符合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所描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大禹
18.据史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齐国听到韶乐,乐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孔子听得如痴如醉,竟“三月不知肉味”,认为韶乐是天下最好的音乐。

传说中非常优美的《韶乐》编成于( )
A.尧时
B.舜时
C.禹时
D.夏朝
19.中国古代有位教育家,他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特长。

这位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0.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假如用法家思想去解决应该是( )
A.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哪一原始人类的劳动图?(1分)这一原始人类使用的是什么生产工具?(1分)
(2)图二两种工具的名称分别是: 、。

(2分)这是哪两种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2分)你认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在生产工具的制造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分)
(3)结合图三,你认为这两种原始居民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开始了什么生活?(1分)
(4)从图四可以看出,当时铁器的生产和使用已是怎样的一种状况?(2分)这一状况促使了哪一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而推动了社会大变革?(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 A 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 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是谁?(2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2分)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分)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4分)
23.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编写历史歌谣的形式,可以形象生动地重温和再现历史。

下面是两段历史歌谣:
歌谣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二: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在吟咏品味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4分)
(2)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3)请你列出春秋时期的两个霸主。

(4分)
(4)在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遭到旧贵族最强烈反对的是哪一条( )(2分)
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24.(1)初一八班开展历史兴趣小组活动。

组长大明在整理介绍春秋战国思想家的资料时,被活泼的组员小康打乱了次序,你能帮大明对号入座吗?(要求将字母填在对应的表格)(4分)
A.“兼爱”“非攻”
B.“因材施教”
C.“无为而治”
D.“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2)组员小华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节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忙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

(4分)
入围人员:孔子庄子孙膑韩非
人与自然——( ) 法制在线——( )
军事天地——( ) 教育论坛——( )
(3)识读以下古代历史人物的图片:
图片中三位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3分)
(4)假如你是一位班主任,你喜欢用哪个学派的思想管理班级?说说你的理由。

(应包括所选学派的名称、主要主张及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故正确答案为A。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及对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A骨针、B装饰品均为山顶洞人遗址发现,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C为河姆渡人烧制的黑陶缸,D为半坡人烧制彩陶,故错误搭配为A。

3.【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①②③④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共同特点,我国历史上有成熟的文字是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的,所以排除⑤,选A。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打败蚩尤后,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故正确答案为C。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综合应用能力。

舜时,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舜派禹去治理水患,大禹治水,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故正确答案为C。

7.【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公元纪年的一个世纪为100年,故公元2013应为公元21世纪。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周制”“诸侯”,符合题意的是B分封制。

A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制度,C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D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均不符合题意。

9.【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夏因暴君夏桀灭亡,商因暴君商纣亡国,西周因昏君周幽王而灭亡,故正确答案为A。

10.【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甲骨文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正确答案为A。

1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灵活应用能力。

据题干中关键信息“殷墟”可联系所学知识得出:商朝又称殷朝,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的鼎,故正确答案为B。

1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鼎”是当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中原,打败晋国,做了霸主,故并非对鼎好奇,也非帮助周天子巩固统治,真正目的是为争霸中原。

13.【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据《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可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南边的诸侯国是楚国。

齐国位于最东边,秦国位于最西边,“战国七雄”中不包含鲁国。

1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能力。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故A正确;赵括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打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称霸中原,故B、C、D错误。

15.【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1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①②③是三者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④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齐桓公和晋文公改革是奴隶主进行的改革,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1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离骚”“楚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运用方言和民歌形式,创作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故正确答案为C。

1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有了原始歌舞,传说舜时《韶乐》已非常优美,故正确答案为B。

19.【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故正确答案为A。

2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故A体现儒家思想,法家主张“法治”,故B属于法家思想,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故C属于道家思想,墨家墨子主张节俭,故D属于墨家思想。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综合归纳及比较能力。

生产工具的每一步改进,都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从北京人的打制石器到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磨制石器,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时代,社会经济明显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更显示了生产工具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1)北京人。

打制石器。

(2)骨耜石铲。

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3)农耕生活。

(4)战国时期,冶铁业和冶铁技术已有了更大发展,铁农具得到了推广。

地主阶级。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第(1)题通过材料一中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可判断A为大禹,通过材料二中“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判断此项工程为都江堰,结合所学知识,它的修建者为李冰父子;第(2)题依据“岷江流域”可直接回答此项工程;第(3)题可从治水方法的角度作答,并结合两位水利专家的行为都造福于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行回答;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自由作答即可。

答案:(1)A:大禹B:李冰。

(2)都江堰。

(3)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

(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

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尊王攘夷”“商鞅变法”可以判断出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第(2)题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是管仲改革,“秦最强”的原因是商鞅变法,所以共同点是改革或变法。

第(3)(4)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歌谣一是春秋时期,歌谣二是战国时期。

(2)都实行了改革(或变法)。

(3)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任选两个即可)
(4)C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读历史图片及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第(1)题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可知:A 为墨家墨子的主张,B为儒家孔子的教育思想,C为道家老子的观点,D为韩非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的观点;第(2)题人与自然符合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人不能战胜自然的理念,法家韩非主张实行法治,故法制在线符合他的主张,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一书,符合军事天地,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符合教育论坛栏目;第(3)题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即可作答;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B D C A
(2)人与自然——(庄子) 法制在线——(韩非)
军事天地——(孙膑) 教育论坛——(孔子)
(3)孔子属于儒家学派,老子属于道家学派,韩非属于法家学派。

(4)可以选择任何一派。

例如:儒家:主要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仁政治国”等。

运用:人文化管理,注重思想教育,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道家:主要主张:“无为而治”。

运用:任学生自由发展,张扬个性。

法家:主要主张: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运用:严明班规班纪,违者重罚等。

(选择其他派别也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