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生物课程教材整合(最全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课程大融合方案
高中生物课程大融合方案
课程是一切与学生成长有关的能够实现课程标准的全部教育教学内容,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对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
结合云南瑰丽独特的风景名胜、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生物学科组确定了高中生物课程的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课程研究背景
云南,素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泼水节、刀杆节、插花节、火把节、木鼓节、三月街……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云南素有“生物王国”之美誉,云南省国土面积仅为全国的4%,但却富集了全国50%以上的生物种类,植物、动物、花卉、蔬菜、药材、水果、干果、畜牧、水产、微生物资源丰富.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云南生物资源的特点是具有种质资源优势,为培育生物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的校训是“自信、能力、尊严”,学校大力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生活能力的“三力建设”,让每一个孩子充满自信,有强大的能力,为自己赢得尊严。为学生提供一切能够实践探索、增长才干的机会。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发现、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同时鼓励孩子善于思考、主动质疑,围绕孩子的成长而设计,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云南地域特色的271生态教育示范学校。
课程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程融合的整体思路
“271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在生物课程的引领下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发展、自主终身发展,具备人生智慧,形成伟大的人性光辉。271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引领”的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以教材为主的生物课程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人生导师大胆进行以教材为主的课程挪移,删减、合并、充实,从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生物课程系统化、生活化、人文化、趣味化。
(一)课程融合的原则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融合主要的操作对象是教材。教材融合在原有教材特点的基础上,要以育人为基本目标,把各模块中联系紧密的知识内容重组在一起,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分类设计教学内容。以生活实际为知识、能力载体,设置有具体情境的探究课题。这样做既减少了教学课时、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体现出生物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二)课程融合的策略
1.课程融合的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是指南针。在进行课程融合前,首先要研究高中生物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例如课程目标的研究,知识目标方面,要分清核心知识、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边缘知识。教学过程中抓住核心重点知识,大胆舍弃非重点、边缘知识。能力目标方面,要判断出哪些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旨在让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学生实际是X因素。课程融合要把学生实际放在首先要考虑的位置。在课程融合时,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以育人为基本目的,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例如,在必修一学习“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节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可以先给学生补充一点有机化学的知识,再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蛋白质出发,一点一点的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适当拓展脱水缩合过程中有关的氨基、羧基、肽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问题。
2.课程融合的具体做法
(1)不同版本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高中生物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于2004年9月起在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四个省级实验区实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相关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相继投入使用,供各地各级学校选用,生物学科配套的实验教科书有五个版本:人教版(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山东版(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江苏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河北版(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以及北师大版(刘相钰、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五个版本教材编写特色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