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教学大纲(理论、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评估理论课教学大纲

前言

随着健康观念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以人为中心的、以护理程序为指导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在国内广为开展。护理程序始于健康评估,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任务不是培养学生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从护理角度提出护理诊断及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护理特征。

本大纲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要求制定,为本科生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纲要。按照本校四年制教学计划,该课程共设72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实验)24学时,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为考试重点;第二级是熟悉内容,为次重点,教师可选择性讲授,未讲授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是了解内容,供学生自学,教师亦可选择性讲解。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该课程将从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家庭文化等层次全面讲授健康评估的原理、方法和技能,体现现代护理实践以人为中心的要求。该课程的讲授应既能体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充分反映新思路和新概念,尤其是护理专业方面的发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独立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健康评估的定义、目的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发展简史。

2、掌握健康评估的内容。

3、熟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内容

1、护理实践中的健康评估。

2、健康评估的内容:症状评估,检体评估,辅助检查,护理病历书写,护理诊断的步骤和思维方法。

3、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教学方法和基本要求。

三、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问诊的目的。

2、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熟悉问诊的内容。

4、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5、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二、教学内容

1、概述:健康资料的来源、健康资料的类型。

2、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问诊,体格检查。

3、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发热、疼痛、水肿、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生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三、教学时数7学时

第三章体格检查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全身状态、皮肤、浅表淋巴结、头部、面部、颈部、胸部、周围血管、腹部、肛门、直肠、生殖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全身状态: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

2、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皮疹,压疮,皮下出血,蜘蛛痣,水肿。

3、浅表淋巴结:分布,检查方法,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4、头部、面部与颈部:头部,面部,颈部。

5、胸部:体表标志,胸壁、胸廓与乳房,肺和胸膜,心脏。

6、周围血管检查:皮肤颜色和温度,脉搏。

7、腹部:体表标志和分区,视诊,听诊,叩诊,触诊。

8、肛门、直肠和生殖器:肛门与直肠,男性生殖器。

9、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10、神经系统:脑神经,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神经反射,自主神经功能。

三、教学时数20学时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实验室检查在健康评估中的作用,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2、熟悉实验室检查的方法。

3、掌握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1、概述:实验诊断在健康评估中的作用,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2、血液一般检查:红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红细胞沉降率,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3、尿液一般检验:尿液性状检查,尿液化学检查,尿显微镜检查,尿沉渣定量检查,尿液自动化检查,尿液其他检查。

4、肾脏功能检查:肾小球功能检查,肾小管功能检查。

5、肝脏功能检查:蛋白质测定,胆红素检查,血清总胆汁酸测定,血清酶学检查。

6、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测,血清脂质及脂蛋白检测,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检测,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胰腺疾病相关酶检测。

7、标本采集送检的基本原则,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三、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五章心电图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2、掌握缺血型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3、熟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二、教学内容

1、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心电图产生原理,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2、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3、缺血型心肌损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

4、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扑动与颤动,传导异常。6、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与分析: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心电图阅读与分析方法。

三、教学时数8学时

第六章影像学检查

一、目的要求

1、了解X线的特点、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及检查的防护、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掌握正常X线表现。熟悉基本病变X线表现、常见疾病X线表现。

2、了解核医学检查的原理、方法、放射性药物、显像仪器、发展简史。熟悉各系统核医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了解超声检查的原理、方法、主要用途。熟悉检查前病人的准备、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放射学检查:概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系统,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2、核医学检查:概述,内分泌系统核医学检查,心血管系统核医学检查,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泌尿系统核医学检查,骨骼系统核医学检查,呼吸系统核医学检查。

3、超声检查:概述,临床应用。

三、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七章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营养与代谢、排泄、活动与运动、睡眠与休息、认知与感知、自我概念、色与关系、性与生殖、压力与应对、价值与信念的基础知识、护理诊断举例及相关的常见疾病。

2、掌握人体功能性健康评估的评估重点、评估方法和相关护理诊断。

二、教学内容

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营养与代谢、排泄、活动与运动、睡眠与休息、认知与感知、自我概念、角色与关系、性与生殖、压力与应对、价值与信念:基础知识,评估重点,评估方法,相关护理诊断,护理诊断举例,与之相关的常见疾病。

三、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八章护理诊断与思维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护理诊断的定义,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诊断的分类法。

2、掌握护理诊断的构成、陈述方式,合作性问题的定义和陈述方式,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二、自学内容

1、护理诊断的概念:发展,定义,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2、护理诊断的分类法:字母顺序排列法,人类反应形态分类法,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法,居家健康护理诊断分类。

3、护理诊断的构成:现存的护理诊断,危险的护理诊断,健康的护理诊断,可能的护理诊断,综合的护理诊断。

4、护理诊断的陈述:三部分陈述,二部分陈述,一部分陈述,陈述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5、合作性问题:定义,陈述方式。

6、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选择护理诊断。

三、教学时数2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