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用语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提问用语浅谈

易县初级中学许英男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释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用语。而课堂提问的用语则更为重要。它是联系师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中的提问,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并非易事,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用语。

一、语言亲切,巧妙设疑,激发情趣,启动思维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亲切、感人的用语最能使学生保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换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启动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疑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设疑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了《同类项》内容后,在课后小结时,不要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哪?”。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

1

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情趣盎然。教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哪?”。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问题后提问,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启动了思维,学生会牢固掌握同类项的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二、语言精练,分层设疑,化难为易,训练思维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分层设疑,能把难度大的问题化为容易的问题,同时,又能照顾到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训练全体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联系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全面考虑,统筹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不同层次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走进问题情境,达到多方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目的。例如:在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提问:1、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2、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的位置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并得到解决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问:3、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圆心在哪里?这样的圆又要过B、C,圆心在哪里?若同时经过A、B、C,圆心又在哪里?4、这样的圆可画多少个?这样,分层设疑提问,学生动脑、动手,把自己作为“研究者”,逐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学

得轻松,记得也牢。

三、语言生动,多面设疑,深入启迪,拓展思维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的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的具体材料作原型,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从多方面设疑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时,从不同角度设计下列思路加以提问:1、如果有两边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寻找它们的夹角或者第三边对应相等。2、如果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还应寻找另一个角或相等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3、如果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还应寻找什么条件?学生答:还应寻找一条边对应相等。紧接着追问: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不一定全等)。若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呢?(这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那么判定一般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呢?这样,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设疑提问,使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启迪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智能素质。

另外,语言幽默,富有趣味,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幽默语言提问,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

3

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例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可幽默的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姓正,还是负?”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幽默而风趣的语言,总比直接去问好吧!

总之,课堂提问用语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有较强的研究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究竟该采取怎样的策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提问,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提问,都要注意启发性,要讲究技巧,讲求实效,更要讲究用语。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注:绿色字可修改,必要时可删除。删除后1348字,不删2111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