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意义

Contents:

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的意义 (1)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1)

移植性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意义: (3)

世界上做的好的几个民俗旅游开发: (4)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民俗旅游资源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它的传承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传承保护这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茂兰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创汇多、收益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为建设积累资金、支持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和加强当地生态资源的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其次,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度较高、带动性较强的龙头产业,开发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广播宣传等行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再者,国际客源流向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即游客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从高收入地区流向低开发地区。贵州少数民族分布的大多数地区经济都较为落后,开发旅游业,可以从国际国内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地区的游客身上获取一部分收入,并将这些收入向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形态转化,从而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连锁反应”作用,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2.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调整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所依托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要相互协调配套才能发挥其作用。由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促进和带动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配套发展,使原来聚集程度很小的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相对增长,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低效益向中层中效益甚至高层高效益升级。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增加1名旅游从业人员,需增加4~5名间接从业人员。因此,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不仅可以扩大就业,而且还可以促使民族地区人口直接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3.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人文资源的传承和保护

少数民族区域发展民俗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发掘新的旅游资源,从客观上要求保护自然环境、恢复和修葺原有人文旅游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不仅要大力开发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相配套的自然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风光、野生动物资源,建立和开放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整理和提炼那些最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接待礼仪等民族旅游资源,使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永世留芳。发展旅游业,要求旅游环境质量要优于一般环境质量,因此,必然要求旅游区维护和恢复文物古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整理和发掘人文风情,而这些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可以起到积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正如中国民俗文化村的主题语中所表述的:“让世界认识我们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传播优秀民俗文化的途径,它能使旅游者从民俗风情中触摸到民族的性格,从其表现的思想内涵中感受到一种民族的精神。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钟敬文先生也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标志”。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可以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以达到保护民俗文化,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云南丽江古城及其纳西古乐正是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成为世界级著名旅游地之后,得到了极好地发扬及保护。

4.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整体人类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们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成长、发展和演变的。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区别于别民族的基本标志,是本民族持续发展的灵魂。

民族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极其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少数民族区域内的民众越来越多的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侵蚀,在外来强势文化面前,当地民族文化出现生存危机问题。因此,对于保护区内的各类民族文化,我们应对其开展传承保护工作,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多样化,使之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保护人类民族文化多样性。

5.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和谐团结进步

各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传承保护本民族文化,向世人展示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现本民族的精神与智慧,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传承保护各民族文化,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少数民族区域内多民族聚居,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向大家展示了区内各民族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传承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业,能够使保护区内民众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促进区内各民族的相互理解与认同,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和谐。

所以,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业,不但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也为少数民族与其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和谐交往提供了条件,特别是现代旅游,实质是一种地区间的文化交流。随着民俗文化旅游的兴起,可以有效地改变少数民族地区长期所处的文化封闭状态,使之经常性地与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相互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不会使当地的民俗文化发生变化,反而会更加有效地保护当地文化的传承。通过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和促进

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进步。

来源:《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研究》,《论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移植性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意义:

(1)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文化交流

旅游借助民俗文化而发展,民俗文化同样可以借助旅游而交流传播。正如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的主题语中所表述的:“让世界认识我们的民族”。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改变了各民族民俗文化在分布上的空间布局,使原来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的民族习俗得到接触,是各民族文化的荟萃与交流。这些打破了地域性的风尚习俗,宛如一张五光十色的文化网络,收容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的参与和精神的投入。人们欢聚一堂,在不同的民俗活动中得到信息、游乐。借助这个窗口,民族间文化的交流更进一步,弘扬了民族文化。

(2)丰富旅游产品,迎合市场需求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作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和现代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丰富了旅游产品。它不同于自然资源的一点,是它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旅游者提供更接近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形式。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能够在一个集中的空间和较短的时间里,向游人集中展示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主题。将在地域上较分散而同时又具有旅游价值、表现同一主题的民俗文化资源和造景素材加以挖掘整理、分类选择和加工精炼,汇集一处作为旅游产品推出,克服了一些资源原始样态中分布分散、粗糙、不鲜明、出现时间不固定等不利于旅游功能充分发挥的因素;同时,去粗取精、浓缩荟萃,也方便游客在短时期内介入,获得最佳的旅游观赏收益。

(3)保护民俗文化,增强参与性

原生自然式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方式,是直接利用原生的民族村落来开发,有村民的介入,是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露天博物馆,其特点是保留了原来的自然风貌、民居、饮食、节庆和其他民俗事物,具有自然朴实的特色,能较好地满足旅游者欣赏和体验民族文化的需要。

但这种开发方式,使原住地居民承受巨大的文化震撼所产生的文化冲击,干扰、破坏了原有的社区生活秩序与民俗文化的自然状态,原住地居民对外来文化的盲目仿效与追随势必淡化原有的民俗文化的特点与韵味。在某种意义上,原生自然式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是一种自杀式的开发方式。这种现象目前有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已出现,一些民俗旅游村落除了歌舞表演外,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与外界趋同,旅游者求异求知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旅游点的市场吸引力日趋下降。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则可以通过规划设计者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和保护,通过对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来起到示范效应,使其展示的民族文化原汁原味,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有利于增强旅游参与性。由于某些原生民俗旅游资源的环境和文化价值的要求,可能不宜设立过多的参与性项目,也不能让游客无限制地涉入和接触,游客往往是一被动的参观游览者。而移植性民俗文化产品则可以鼓励游客参与,只要调控方式和方法使用得当,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也不存在文物的损坏等问题。因此,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可增加参与性、娱乐性和享受性成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