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心包经、三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讲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动画示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 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 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 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
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7.翳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
8.角孙: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9.耳门: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 陷处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下列腧穴的主治
1.中渚:输穴;耳鸣、耳聋。
2.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热病;头痛。
3.支沟:经穴;便秘,胁痛。
复习题: 下列腧穴的定位: 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
二、下列腧穴的定位:
1.关冲: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中渚:握拳,在第4、5掌指关节后缘凹陷处。
3.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外。
4.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5.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6.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穴后1寸的凹 陷中。
复习题:
下列穴位的定位:
郄门、内关、大陵、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
威海市中医院针灸科于波
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动画示意)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 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 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 向上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 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颈旁,连 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 至面颊部,到达眼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 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 相接。
6.大陵:腕横纹中点,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7.劳宫:第2、3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处。 8.中冲:中指尖端的中央。
三、下列腧穴的主治:
1.郄门:郄穴;急性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疾。
2.间使:经穴;癫狂痫。
3.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心痛、胸闷、
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 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 4.大陵:输穴,原穴;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关冲), 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二、下列腧穴的定位:
1.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第4肋间隙中。
2.曲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3.郄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4.间使: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5.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动画示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 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 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 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
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7.翳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
8.角孙: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9.耳门: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 陷处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下列腧穴的主治
1.中渚:输穴;耳鸣、耳聋。
2.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热病;头痛。
3.支沟:经穴;便秘,胁痛。
复习题: 下列腧穴的定位: 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
二、下列腧穴的定位:
1.关冲: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2.中渚:握拳,在第4、5掌指关节后缘凹陷处。
3.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外。
4.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5.支沟: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6.肩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穴后1寸的凹 陷中。
复习题:
下列穴位的定位:
郄门、内关、大陵、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
威海市中医院针灸科于波
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动画示意)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 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 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 向上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 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颈旁,连 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 至面颊部,到达眼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 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 相接。
6.大陵:腕横纹中点,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7.劳宫:第2、3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处。 8.中冲:中指尖端的中央。
三、下列腧穴的主治:
1.郄门:郄穴;急性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疾。
2.间使:经穴;癫狂痫。
3.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心痛、胸闷、
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 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 4.大陵:输穴,原穴;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关冲), 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二、下列腧穴的定位:
1.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第4肋间隙中。
2.曲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3.郄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4.间使: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5.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