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过渡段技术交底大全

合集下载

过渡段技术交底书

过渡段技术交底书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编制:复核:日期: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编制:复核:日期: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编制:复核:日期: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编制:复核:日期: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编制:复核:日期: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编制:复核:日期: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编制:复核:日期: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编制:复核:日期:
签收单位:
技术交底书
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米攀段项目经理部编号:
编制:复核:日期:
签收单位:。

过渡段专项技术交底

过渡段专项技术交底
⑶、人机混和作业时,用设专人负责指挥工作。
⑷、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⑸、路堤填筑机械作业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采用机械填筑时,在填筑作业区边缘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车辆严禁在走行中卸土,卸土下方不得有作业人员。推土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坡道的坡度不得超过机械自身允许坡度。下坡时,宜采用后退下行,严禁空档滑行,必要时可放下刀片作辅助制动。
过渡段施工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1、交底目的
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学习到每位现场作业人员。
2、交底适用范围
******项目经理部
3、交底对象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协作队伍管理及作业人员
4、交底内容
4.1一般要求
⑴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⑵施工管理人员做到对每位进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学习,并签字。
⑶施工管理人员及各班组负责人在每天开工前,应进行班前安全讲话,向作业人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⑷进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和使用防护用品。
⑸施工前做好永久性防排水设施。
⑹挖掘机及吊车在工作面较小时,必须有专人指挥,并且在其工作范围内不得站人。
2)多机相邻作业时,前后距离应大于8.0m,左右距离应大于2m。两台或两台以上推土机并排推土时,两推土机刀片之间应保持20-30cm间距。推土前进必须以相同速度直线行驶,后退时,应分先后,防止相互碰撞。
3)在高边坡、陡坡、高坎上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防护。
平地机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作业时应与路堤边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②作业时,应将刮刀下降到接近地面,起步后再下降铲刀铲土。铲土时,应根据铲土阻力大小,随时少量调整刮刀的切土深度,控制刮刀的升降量不宜过大,不宜造成波浪形工作面。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路基过渡段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路基过渡段

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路基过渡段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一、设置过渡段的原因新建铁路重庆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工程,开通速度达到160km/h,在规定时间但仅养护提速后达到200km/h。

由于桥台、横向结构物或路堑与路堤的动静相差悬殊,列车通过时,桥台、出现明显横向结构物或路堑与路堤之间就会出现变位糟,虽然其数值很小,但因车速很快,会对轨道结构产生较大的构成冲击,同时反过来轨道结构对列车也会产生冲击,从而降低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舒适度,加快结构物和车辆的损坏。

因此,需要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防洪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路堤与路堑相连接均要设置过渡段,以减少冲击。

二、过渡段的设置这种方式无碴轨道(120~200Km/h)地段,本段路基设置过渡段的方式分三种:桥台与路基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桩板结构与碎石过渡段。

(一)桥台与路基过渡:1、过渡段长度:L=m(H-0.4)+5(m)。

式中 L为过渡段长度,H 为路堤长度。

若计算处的过渡段长度不足20m或4H时,调整过渡段m值至L=20m 或4H。

过渡段范围为搭板往下以1:1的坡进行放坡填筑。

2、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

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3、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EV2≥80Mpa、EVd≥50Mpa和n4、填方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砼块砌筑。

在渗水墙底部横向设高1.0m、厚0.5m的中粗砂层,砂内埋设φ200mmRCP-20NG(A)渗流水除去路基以外。

RCP-20NG(A)渗排水管材料性能:聚丙烯复合审案制成,管径为200mm的内支撑型圆形管材;脆化温度-45°,环刚度≥32kpa。

5、非常高烈度地震区的路桥过渡段,竖向每0.6m发展水平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业务范围为级配碎石填筑区。

(本段聚源特大桥台前过渡段为高烈度地震区)(二)挡土墙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1、过渡段长度:L=2(H-h)+3)。

铁路工程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铁路工程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通知单单位名称: 编号:《施工技术交底》资料――过渡段填筑一、简述因桥涵与路堤承载特点不同,为了确保路桥、路涵承载均匀,使铁路行车安全、平稳,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及新建铁路太中银路基设计图纸要求,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设置过渡段。

如下图:本标段设计设有简支梁大中桥6座,框构桥3座,横向结构物28座,旅客地道1座,其中路桥过渡段12处,路涵(横向结构物)过渡段64处。

二、施工准备1、施工前对工点地形和地质进行施工复查核对工作,如与设计图不符及时通知项目部进行处理。

2、施工前进行图纸审核,充分熟悉设计图纸,如发现设计遗漏或失误及时通知项目部上报设计进行修改、完善。

3、过渡段填筑A组填料,施工前先对周边可取料源进行调查和选择,并取样由试验室试验确定,试验检测填料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填筑。

三、施工方法1、采用施工机械1.1挖掘机:EX300—3型1.2装载机:50型1。

3推土机:160型1。

4压路机:YZ—18D型振动压路机1.5自卸车:运载30T2、施工步骤2。

1桥台及涵洞防水层施工完毕后,人工清除基坑内杂物,采用碎石分层填筑,并采用高频冲击夯充分夯实,直至填筑至原地面标高。

2。

2根据各区段路基顶宽及原地面标高推算出过渡段A组填料区域,采用红油漆在桥台和涵身砼面上标出A组料填筑区域及过渡段分层填筑尺寸线,0.2m/道,以便填筑时进行厚度控制。

2。

2.1路桥填筑区域宽度为路基顶宽向内侧平移1m,按1:1坡比延伸至原地面,长度为基床底层顶面自桥台或涵身砼面平移5m,按1:2坡比延伸至原地面。

(详见附图1)2.2。

2横向结构物以上填土高度不大于1。

5m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正梯形范围内及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采用A组填料填筑;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填土高度大于1.5m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仅正梯形范围内采用A组填料填筑。

(详见附图2)2。

3路桥过渡段填筑前先进行透水管埋设,埋设前填筑层面须找出5%横坡。

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路堤与横向构造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J1147-2011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施工三、交底内容1、施工准备(1)进行过渡段场地清理和地基处理,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进行测量放线,准确放出过渡段施工范围。

(2)配置足够的施工机械、检测试验仪器仪,备足过渡段施工用填料。

(3)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2、工艺流程路堤与横向构造物过渡段施工工工艺流程见下图图5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3、材质要求(1)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

(2)无砂混凝土板采用水泥(PO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和10~20mm粒径石子(砾石、小卵石)加水拌和预制而成。

灰石比1:6,水灰比0.38,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平均渗透系数应大于2000m/d。

(3)渗排水管材采用空心型RCP-Y10G(A)渗排水管材,管径100mm,环刚度≥32KPa,管壁空隙率≥80%。

4、施工工艺(1)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

(2)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 MPa/m。

(3)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4)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m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5)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

四、施工要点(1)横向结构物顶部及其两侧各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掺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_secret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技术交底_secret

技术交底书单位:编号:工程项目名称 主送单位路基二工班交底人交底时间签收人交底里程DK937+580〜DK943+218. 325过渡段技术交底为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规范过 度段的施工,现交底如下:一、过渡段施工的工艺流程过度段施工流程满足四区段要求:验收基底、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 整修;满足八流程工艺:检测基底、测量放样、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 测、修整养护。

如下图:二、过渡段设置及技术要求1、路基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及隧道与路基连接处均设置过渡段。

合格不合格过渡段填筑外观偏差应符合下表:过渡段填筑允许偏差2、过渡段填料的质量及检验应符合下列表的规定。

3.13、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掺入的水泥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进场的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砂,碎石,做原材料试验检测,试验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使用。

4、级配碎石填筑时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其压实质量应采用双指标控制,地基系数大于等于150MP/m,孔隙率小于28%。

5、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而的纵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开挖台阶的高度控制在0.6m左右。

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

7、路桥过渡段桥路过渡段的形式为倒梯形(见《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P65-路桥过度段形式二)。

与桥台连接的不小于20m范围内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入5%水泥填筑。

表层以下过渡段底宽5m的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并掺5%水泥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3150Mpa/m, E V2>80 Mpa, Eva :Evi^2. 3空隙率n<28%,动态变形模量E、&50Mpa。

并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设置宽20c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厚20cm。

整理高铁客专路基与桥台过渡段部分技术交底

整理高铁客专路基与桥台过渡段部分技术交底

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客运专线施工组织设计1.概述1.1高速铁路产生的时代背景交通运输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要求有更高的交通速度以加快社会节奏,扩大人际交往。

在实践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财富的现代社会。

人们对交通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为符合社会的要求,速度成为质量的核心,成为交通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成为带动技术进步的龙头,成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1.1.1高速铁路应运而生和迅猛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汽车工业得到了大发展,高速公路异军突起:60年代超音速客机出现,航空运输突飞猛进;铁路逐步失去了速度的优势,客运每况愈下,交通过分依赖公路、航空的后果也十分明显,在其具有的优点之外,“道路拥堵,车祸频发,空难不断,环境恶化,汽油消耗急剧上升……”等缺点和问题不断涌现。

人们呼唤一种速度高,能源消耗少,安全可靠,环保型的公共交通方式。

1964年10月1日,这样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出现了。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东京~大阪线,全长515.4km)投入运营以来,展示了速度高,能力大,安全好,能耗低,污染轻,全天候等一系列技术经济优势,以崭新的方式开拓了交通的新篇章(曾使东京~名古屋飞机停飞)。

它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业绩,彰显出高速铁路是当代理想的交通工具,是客运高速化的发展方向。

(东京~新大阪,日客流量30万人次以上,年1.2亿人次,加上山阳,上趟东北三条线1900km,占铁路总里程的9%,承担30%的旅客周转量。

)1.1.2高速铁路的主要经济技术优势①运行速度高在铁路,公路,航空这三种交通工具中,高速铁路的有效吸引范围在200KM到1000KM以上,而高速公路的优势范围在200KM以内,航空的优势范围在1000KM以上。

但旅客出行,除了考虑时间因素外,还有综合考虑票价,安全,舒适等因素。

②运输能力大高速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3分钟,列车密度可达20列/小时,每列车载人数可达1200人,理论上每小时输送人数可达2×2.4万人如列车间隔按4分钟计算,列车密度可达15列/小时,理论上每小时输送人数可达2×1.8万人四车道高速公路理论上输送能力约为2×0.48万人,两条跑道的机场理论上吞吐能力为2×0.6万人可见,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是高速公路和民航所不能比拟的③安全性能好安全是人们出行选择交通工具必然考虑的一个因素。

技术交底--过渡段(涵洞)

技术交底--过渡段(涵洞)

工程技术交底书第( )号工程名称过渡段接底人现场负责人领工员作业班采用图号沿海施路-05 交底日期交底内容DK15+720涵洞过渡段施工交底内容:1 路堤与DK15+720涵洞连接处,于涵洞两侧设置过渡段。

2过渡段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入水泥)填筑,填料自运至现场起2小时内使用完毕。

3 过渡段施工前,需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4 涵洞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在基底处理(基础处理、基坑回填、挖台阶等)完成后方可与路堤同步填筑施工。

5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基坑应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地基系数K30≥60MPa/m。

6 过渡段填筑须分层填筑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械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大于20cm,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其压实标准应满足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孔隙率n<28%的要求。

编制:复核:交底人: 中铁三局钦防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工程队工程技术交底书第( )号工程名称过渡段接底人现场负责人领工员作业班采用图号沿海施路-05 交底日期交底内容DK15+720涵洞过渡段施工交底7使用红油漆在涵洞两侧涵身左中右位置分别标示出过渡段分层填筑的压实厚度刻度线来控制填料厚度。

刻度线尺寸分15厘米和30厘米。

在靠近涵身两侧大型压路机不能压实部位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此部分分两层压实,每层厚度为20厘米,其他压路机能够压实的部位分层厚度为30厘米。

8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应与相邻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涵洞稳定、无损伤。

9 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

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进行压实,靠近涵洞的部位,应平行于涵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

1-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图文

1-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图文

1-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图文新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Ⅳ标段二分部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中铁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黔张常铁路项目经理部二O一五年九月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交底目的明确路基过渡段类型、施工范围、填料类型、压实标准及施工过程,使工序简单明了,使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点和重点,提高施工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黔张常铁路QZCZQ-4标二分部路基过渡段施工。

三、过渡段类型主要有: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隧路过渡段、堤堑过渡段、桥桥、桥隧或隧隧过渡段、半填半挖路基及不同岩土组合的横向过渡段等路隧、路桥过渡段设置一缆表序号类别工程名称起点里程终点里程相临结构物设置过渡段设桥路过渡段路基63.93米设隧路过渡段路基23米设隧路过渡段路基25.36米设桥路过渡段设桥路过渡段路基26米设隧路过渡段路基35米设隧路过渡段路基113米123456789101112131415桥路基隧道路基隧道路基桥隧道隧道桥路基隧道路基隧道路基陈家沟一号大桥区间路基陈家沟二号隧道区间路基陈家沟三号隧道区间路基陈家沟二号中桥麦地湾隧道安子村隧道金龙村大桥区间路基金龙村隧道区间路基管寨坡隧道区间路基DK63+935.90DK64+176.07DK64+240.00DK64+605.00DK64+628.00DK64+757 .00DK64+782.36DK64+859.DK66+630DK69+568.00DK69+844.00DK69+870.0 0DK70+060.00DK70+095.00DK71+084.002DK64+176.07DK64+240.0DK64+605.DK64+628.DK64+757.DK64+782.DK6 4+859.DK66+630DK69+568.DK69+844.07DK69+870.DK70+060.00DK70+095.0 DK71+084.00DK71+197.0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桥路基路基桥路基隧道路基桥隧道路基桥路基桥路基老虎洞河中桥区间路基来凤车站路基猴栗堡中桥来凤车站路基盛家堡隧道区间路基茅坪大桥茅坪隧道区间路基响水洞特大桥区间路基凤翔立交特大桥区间路基DK71+197.35DK71+306.69DK71+650.00DK72+498.30DK72+549.70DK73+984. 00DK76+229.00DK76+249.00DK76+596.00DK76+791.00DK77+372.00DK77+95 7.00DK78+633.06DK79+643.44DK71+306.69DK71+650.0DK72+498.30DK72+5 49.70DK73+984DK76+229.00DK76+249.0DK76+602.10DK76+791.00DK77+372 .DK77+957.00DK78+633.0DK79+643.44DK79+725设桥路过渡段路基343.31米路基848.3米设桥路过渡段路基1434.3米设隧路过渡段路基20米设桥路过渡段交叉点设隧路过渡段路基581米设桥路过渡段路基676米设桥路过渡段路基81.56米路堤与横向结构物(框架箱涵)设置过渡段一缆表序号12345678箱涵里程DK64+216.00DK64+610.00DK70+077.00DK71+122.00DK71+352.00DK71+640 .00DK71+760.00DK71+931.00跨径1-1.5m1-1.5m1-2.0m1-2.0m1-10.0m1-1.5m1-10.0m1-2.0m长度(m)过渡段26.2514.5622.0531.1410.0018.5810.0048.493备注框架箱涵框架箱涵框架箱涵框架箱涵箱形桥框架箱涵箱形桥框架箱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91011121313151617DK72+430.00DK72+866.00DK73+222.00DK73+294.00DK73+630.00DK73+ 949.00DK76+988.00DK77+238.00DK78+082.001-6.0m1-3.0m1-4.0m1-10.0m1-4.0m1-2.0m1-2.0m1-2.0m1-1.5m34.16222.1054.5015.5041.1830.1460.6067.4216.10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设置过渡段框架箱涵框架箱涵框架箱涵箱形桥框架箱涵框架箱涵盖板箱涵盖板箱涵框架箱涵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型式路堤与桥过渡段断面示意图41.1基本要求路桥过渡段尺寸及填料如上图所示。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1、2路基施工架子队:根据施工进度,即将开始路桥、路涵过渡段填筑,现将有关施工要求交底如下:一、压实标准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同基床表层压实标准要求,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的压实标准为: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 Mpa。

二、沉降控制标准路桥的差异沉降不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大于1/1000。

三、过渡段级配碎石必须满足的条件过渡段碎石级配范围注: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

四、路桥过渡段1、本工程桥台处全部为填方路基段,路基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

过渡段的填料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3%P.O42.5水泥),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P.O42.5水泥。

2、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设渗水板,渗水板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无砂混凝土块长30cm、厚10cm、宽15cm,并于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基础内横向设置直径100mm透水软管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

3、承台施工完毕,在台背侧回填混凝土至承台顶面,在其他三侧分层回填砾石土。

4、级配碎石填筑范围:距桥台背5m处算起,沿路基段纵向坡度不陡于1:3(且长度不得小于20m),无咋轨道底座板范围(左右线路中心线各向外1.7m,共8.4m宽)、两侧边坡比为1:1。

桥台锥体及其余范围填筑B组填料,压实标准同路基相应部位压实要求。

5、过渡段需同与其连接的路基一体填筑,如不能同时填筑,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必须预留出过渡段填筑范围,路基填筑预留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每台阶高度0.6m。

6、级配碎石填料必须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得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cm。

7、在过渡段填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桥台的稳定、无损伤,靠近桥台2.0m范围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必须用小型压实设备压实。

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滨海站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一、有砟无砟过渡段设计说明如下:
1、过渡段有砟轨道15m范围内的道砟分三段(每段5m)进行粘结:第一段完全黏结(枕下、枕间、砟肩);第二段部分黏结(枕下、砟肩砟);第三段:部分黏结(枕下道砟)。

2、过渡段在基本轨内应设置2根25m长的60kg/m钢轨作为辅助轨,其中伸入无砟范围5m,有砟范围20m。

安装辅助轨的有砟轨道地段(20m范围)应设置过渡段轨枕。

过渡段轨枕图号研线0714,基本轨扣件采用WJ-8B型,辅助轨扣件采用研线0607。

3、与有砟轨道相接处的轨道板(特殊板)按图要求进行钻孔,用以安装辅助轨扣件(辅助轨扣件图号:研线0607)。

钻孔直径43mm,钻孔深度122mm,绝缘套管(研线0607-5)与孔内混凝土间用植筋胶填充。

具体钻孔位置见下图:
每一处过渡段工程数量表
项目数量备注25m长辅助轨60kg/m 2根
有砟轨道过渡段轨枕33根研线0714 辅助轨扣件82套研线0607
绝缘套管32个研线0607-5
钻孔及锚固32处
道砟胶889升
基本轨扣件WJ-8B 66套。

过渡段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过渡段填筑施工技术交底

改建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路基工程编号: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技术交底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峨米EM-14标段项目经理部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14标一工区施工技术交底书单位工程名称:路基工程 No.分部工程名称:过渡段填筑分项工程(工序)名称:桥台与路堤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一、交底范围本交底适用于成昆铁路EM14标一工区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

二、施工程序及操作要点2.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工艺→结构物基坑回填→原地面整平压实→测量放样→A组料拌和→运输→填筑→摊铺平整→碾压→检验验收。

2.2施工工艺2.2.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设置倒梯形桥路过渡段。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形式见下图:(1)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同基床底层要求。

桥台基坑回填C15混凝土,桥台与路基结合部,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厚10cm。

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的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管壁四周用中粗砂回填进行保护。

桥路过渡段的填筑必须待桥台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基加固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

(2)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采用振动碾压技术进行地基的填前压实,但受既有建筑物影响时不得使用振动压实,改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桥台后1.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采用大型压路机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1.0m范围内采取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3cm,压实厚度不得大于20cm。

(3)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2.2.2路堤与结构物过渡段施工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形。

过渡段浸水时,浸水部分填料应满足渗水土要求。

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基同步施工。

铁路过渡段技术交底 -

铁路过渡段技术交底 -
三、施工技术
1、涵洞过渡段
(1)级配碎石过渡段长度:L=2+2×(H-0.4)(涵顶距路基面高度h≤1.0m时)或L=2+2×H1(涵顶距路基面高度h1.0m时),H为涵洞后路堤填高,H1为涵洞顶距路基地面高,h为涵洞顶距路肩面高。
(2)过渡段路基结构型式及材料性能
A、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h1.0m时,在涵洞侧面设置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水泥)过渡段。
7、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
8、工地材料按要求分类整齐堆放,不得随意摆放。
9、施工废弃物品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附件及附图:
过渡段示意图。
交底人:复核人:日期:
施工负责人:接受人:日期:
小型压实设备遍数及顺序:静压1遍→压路机弱振压2遍→压路机强振压1遍→压路机弱振压1遍→压路机静压收光1遍。
4、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采用与相邻地段路基相同填料)应与相邻的路堤按水平分层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5、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3)质量控制标准
桥台过渡段填筑质量控制标准与涵洞过渡段控制标准等同。
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如图1):
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每级台阶自原坡面的挖入深度不应小于1.0m,台阶高度0.6m;路堤与岩路堑连接处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水泥,长度不小于20m。
⑥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充分压实基底,距桥台及端梁构造物较近地段宜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室。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大全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大全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J1147-201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三、交底内容1、施工准备(1)进行过渡段场地清理和地基处理,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进行测量放线,准确放出过渡段施工范围。

(2)配置足够的施工机械、检测试验仪器仪,备足过渡段施工用填料。

(3)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2、工艺流程桥路过渡段施工工工艺流程见下图过渡段基底处理检查合格拌合水泥级配碎石台背基坑砼回填台背渗水墙砌筑汽车运输至现场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检下层验施合工分层、分区碾压格进入护养质量检测与验收专业资料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3、材质要求(1)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

(2)无砂混凝土板采用水泥(PO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和10~20mm粒径石子(砾石、小卵石)加水拌和预制而成。

灰石比1:6,水灰比0.38,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平均渗透系数应大于2000m/d。

(3)渗排水管材采用空心型RCP-Y10G(A)渗排水管材,管径100mm,环刚度≥32KPa,管壁空隙率≥80%。

4、施工工艺(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2)桥台基础顶面以下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

桥台基础顶面以上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5%(重量比)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d≥50MPa和孔隙率n<28%。

线路为无砟轨道时还应满足Ev2≥80MPa。

专业资料(3)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1、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编制目的根据路堤与横向结构特过渡试验段施工总结,确定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以指导其它类型过渡施工。

3、路基过渡段类型过渡段类型主要有路基与桥台过度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堑与隧道过度段等.4、过渡段施工方案4。

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要求⑴过度段级配碎石应符合设计及下列要求:a: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

b: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含量不应超过10%。

c:过度段用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要求d:过度段用级配碎石也可选用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并采用其相应的技术标准。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要求⑵级配碎石混料拌制前,应检查配料计量系统的工作状态,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率,根据测试结果和环境条件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出场时的含水率宜在工艺试验确定的填料出场控制含水率范围内。

⑶级配碎石出场前应进行最大干密度试验,施工单位每5000m3检验1次.⑷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检验应符合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的要求。

⑸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

⑹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倒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3h内使用完毕。

4.2 施工工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4.3 施工方法4.3.1主要过渡段形式⑴路堤与横向结构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水泥掺入量3`5%(重量比).填筑范围: L= 2+h2×n,且不小于20m,H—原地面至台顶高度(m)⑵路堑与横向结构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⑶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水泥掺入量3~5%(重量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路基过渡段长度统计如下表:
序号
里程
长度(m)
1
路桥过渡段
DK208+804.8~DK208+828.8
24
DK209+915.5~DK209+939.5
24
2
路涵过渡段
DK209+145~DK209+165
20
DK209+172~DK209+192
20
DK209+276~DK209+296.3
技 术 交 底 单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
交底部门
路基队
交底项目
桥台过渡段填筑
交底日期
一、适用围及工程概况
1、交底容:适用于新建****高速铁路LQTJ-2标段DK208+804.8~DK209+939.5路桥过渡段和路涵过渡段施工。
(1)过渡段基床下路基面自中心向两侧设4%横向排水坡。
(2)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填筑采用3%水泥级配碎石,分层摊铺压实,其最大粒径为50mm。
其中:h—横向结构物顶填土厚度;
h3—最大冻结深度(0.5m);
h4—路基面最大冻结深度与横向结构物顶面最大冻结深度之间的夹层厚度。
3、工艺概述
过渡段基底处理→台背基坑砼回填→台背渗水墙砌筑→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养护→质量检测与验收。
(1)施工前,对地基进行处理,完成后,经监理检测合格后开始施工。应先对路基的几何尺寸和压实标准进行检验,若不符合标准,应进行整修,使之达到验收标准。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50
6、沉降观测设置及埋设
根据设计要求,该段均采用Ⅱ类观测断面,桥涵过渡段按设计里程设置沉降观测桩、沉降板、过轨管及集水井过水管;均按设计规及设计要求埋设,沉降板埋设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3)路堤原地面平整后,采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路桥过渡段填筑必须待桥台混凝土或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基加固工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过渡段施工。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碾压施工。
(4)台后采用无砂混凝土渗水板砌筑,渗水板在预制场预制,采用水泥和10~20mm粒径骨料(砾石、小卵石)加水拌和预制而成,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C20,灰石比为1:6,水灰比为0.38。无砂混凝土渗水板长60cm、厚10cm、宽30cm,在渗水墙底部设无砂混凝土基础,并与无砂混凝土基础及C20混凝土基础间设置直径100mm的软式渗排水管,确保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过渡段填料级配碎石由拌合站集中拌制,大型压路机碾压时,压实围保持距结构物边缘≥2m,以利于结构物安全稳定。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地方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采用平行于桥台背面碾压。
(5)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填料宜在4小时使用完毕。
(6)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2、路堤与涵洞过渡段
(1)本段路基与框架涵DK209+168.6交界处采用倒梯形过渡段,且框架涵顶面填土厚度h≤1.0m,沿线路方向在涵洞两侧设置倒梯形过渡段,下底宽2.0m,坡率为1:2.0。在过渡段围基床表层填筑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框架涵顶及两侧倒梯形围1:1坡度线以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基坑以C20混凝土回填,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室,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图示如下图:
20.3
DK209+303.6~DK209+324
20.4
DK209+706~DK209+726
20
DK209+730~DK209+750
20
二、施工工艺及方法
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
(1)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填料分层填筑,底宽5m。
(2)过渡段填筑施工前,桥台基坑采用C20混凝土,桥台台尾与路基连接处设置10c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过渡段填筑,
其中:h—横向结构物顶填土厚度;
h3—最大冻结深度(0.5m);
h4—路基面最大冻结深度与横向结构物顶面最大冻结深度之间的夹层厚度。
(3)本段路基与框架涵DK209+728交界处采用倒梯形过渡段,且框架涵顶面填土厚度h>1.0m,且有防冻要求,夹层厚度h≥0.3m,沿线路方向在涵洞两侧设置倒梯形过渡段,下底宽2.0m,坡率为1:2.0。在过渡段围基床表层填筑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基床表层以下冻胀围需填筑防冻胀材料,横向结构物顶及两侧倒梯形围1:1坡度线以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基坑以C20混凝土回填,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室,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图示如下图:
(2)动态弹性变形模量:每填高30cm检测动态弹性模量Evd3个点,其中1个点应靠近桥台边缘处。
(3)地基系数K30:每天高60cm抽样检测地基系数2个点,其中距离路基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一点,路基中部1点。
检测标准见下表:
过渡段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层以下压实标准
基床表层以下路堤
压实系数K
≥0.95
地基系数K30(Mpa/m)
(2)本段路基与框架涵DK209+300交界处采用倒梯形过渡段,且框架涵顶面填土厚度h>1.0m,且有防冻要求,夹层厚度h<0.3m,沿线路方向在涵洞两侧设置倒梯形过渡段,下底宽2.0m,坡率为1:2.0。在过渡段围基床表层填筑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框架涵顶及两侧倒梯形围1:1坡度线以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基坑以C20混凝土回填,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室,压实标准满足Evd≥30MPa,图示如下图:
填筑时设专人指挥车辆。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检测,已填筑好的路基应控制车辆通行
5、质量控制及检测标准
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主要检测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以及动态弹性变形模量Evd。检测频次及标准为:
(1)压实系数:过渡段每压实层抽样检验3个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取一个点,中间取一点。
(2)测量放线
施工前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及高程复测等。
4、碾压方式
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进行,压实程序按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进行。碾压速度控制在3km/h,对台背重型机械不能进行碾压,应采用冲击夯振动密实;台背≤2m围采用冲击夯振动密实虚铺厚度为15cm。>2m围外虚铺厚度为35cm。碾压流程为: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弱振1遍→静压1遍,共7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