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预测与干预研究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s ,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i n Ha n n a n Di s t i r c t o f Wu h a n Ci t y , Hu b e i P r o v i n c e , Wu h a n 4 3 0 0 9 0 , C h i n a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t h e e x p e ime r n t a l g r o u p wa s t r e a t e d wi t h e a r l y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t h e r o u t i n e
( A F P ) 、 丙转 氨酶 ( A L T ) 值, 以及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 。 结果 ① 随孕龄的增加 , 总胆红素 、 A F P 、 A 逐渐降 低。 不 同孕龄新生儿 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脐血 A F P成正相关关系 , ( r =0 . 5 6 2 , P<0 . 叭) 。 ② 观察组干预 1 d黄疸指数
( 6 . 8 3  ̄ 1 . 0 9 ) 与对照组 ( 6 . 9 7  ̄ 1 . 0 3 ) 比较 , 差 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0 . 0 5 ) 。观察组 干预 7 、 1 4 、 2 8 d黄 疸 指 数 『 ( 7 . 1 9 + _ 1 , 1 6 ) 、
( 9 . 2 6  ̄ 2 . 2 6 ) 、 ( 9 . 0 3  ̄ 1 . 9 0 ) ] 均低于对照组【 ( 7 . 8 2 + _ 1 . 6 9 ) 、 ( 1 3 . 5 6 + _ 1 . 8 4 ) 、 ( 1 3 . 8 8 + _ 2 . 8 5 ) 1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 . 0 5 ) 。③ 观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体重在2.5kg以上,Apgar1min评分8~10分的19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
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口服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μmol/L,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性用药,对照组出生后3天内未给任何处理。
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的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
对比两组新生儿TBC读数。
观察组若TBC读数≥12mg/d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黄疸发病率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
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黄疸指数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如为及时诊断及治疗,部分可发展成核黄疸,因未结合胆红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故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的发病率及其重要,为了解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比较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19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顺娩或剖宫产娩出的196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5~4.0kg,Apgar1min 评分8~10分,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干预研究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干预研究研究方案: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析与护理干预研究引言: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代谢失衡,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黄疸症状。
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析和护理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探索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以提高新生儿黄疸的诊治水平。
一、研究目标:1. 研究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与危险因素;2. 探索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干预策略;3.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方案实施:1. 选取研究对象:选择一家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作为研究样本。
2. 问卷调查:制定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新生儿个体特征、家族史、新生儿黄疸发生与发展的情况等。
3. 临床观察:观察研究对象出生后的黄疸情况,包括黄疸发作时间、黄疸程度、黄疸是否消退等。
4. 采集生理指标:测量研究对象的血清胆红素、肝功能指标等生理指标。
5.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做准备。
三、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方法:采用专门的仪器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胆红素、肝功能指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
2.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寻找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3. 数据分析内容:a. 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各个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频数等,描述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情况。
b. 相关性分析:计算不同因素间的相关系数,分析与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关联。
c. 回归分析:将新生儿黄疸作为因变量,将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程度。
d. 交叉验证: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交叉验证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预期结果:1.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发现可能的新的病因和危险因素;2. 提出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干预策略,包括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3.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推动新生儿黄疸研究的发展。
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
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摘要: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也被称之为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是指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所出现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数的新生儿即便存活也会留有后遗症。
因此,积极进行早期预防和护理尤为关键。
本文重点从病情观察、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光照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作一全面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新生儿临床认为新生儿黄疸发生与胆红素代谢异常存在很大的关系,血液中大量积聚的胆红素会使新生儿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病情会进一步加重。
黄桂等[1]人认为,随着现代护理医学的发展,临床逐渐推广用早期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就当前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开展情况来看,最为常用且成熟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游泳护理、抚触护理、光照护理、健康教育等。
1.常规病情观察在早期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尽早母乳喂养和按需哺乳,并且遵照医嘱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在每日病情观察中,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予以检测,明确新生儿是否存在黄疸症状,同时要重点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精神萎靡、吸吮困难、斜视及嗜睡等症状,同时对其二便颜色与症状加以记录。
2.抚触护理新生儿抚触护理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护理方式,临床认为其可以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作用机制体现在可以通过抚触刺激迷走神经,而实现促进胃肠道激素释放,增加肠蠕动的目的。
在开展抚触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从新生儿头部、躯干、四肢依次进行抚触按摩,每天的护理次数控制为2次,护理时要根据新生儿的耐受能力把控好按摩速度与力度,而且在新生儿每次游泳后需要给予全身抚触按摩,以此来更好刺激神经兴奋性,促进新生儿排便。
在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病房内温度处于24-28℃,每次的抚触按摩时间保证在15-20min。
整体的抚触按摩手法较为简单,因而待新生儿家长掌握后,可以让家长开展预后护理,以此保证和提升新生儿黄疸护理质量。
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
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摘要】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究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部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
研究方法部分说明了本研究的实施方法,实施过程描绘了整体护理早期干预的具体步骤。
结果分析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解读,讨论与展望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提出了研究启示和未来展望。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整体护理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实施过程、结果分析、讨论与展望、结论总结、研究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在出生后的前几天或前几周内发生。
黄疸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尚未完全成熟,不能有效排除体内过多的胆红素所致。
严重的黄疸可能会导致脑部损伤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干预和整体护理对于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成果,其中早期干预和整体护理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和重视。
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全面的整体护理和及时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进一步深入研究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对于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整体护理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的综述,我们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生儿黄疸诊治进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最新诊治进展,包括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研究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黄疸的诊治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了解 最新的诊治进展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 的治疗,降低因黄疸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02
黄疸基础知识
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 胆红素代谢障碍,常见于 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阻塞性黄疸
由于胆道阻塞,导致胆红 素排泄受阻,常见于胆结 石、肿瘤等疾病。
黄疸成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 完全发育,导致胆红素代 谢异常。
母乳性黄疸
由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 胆红素代谢,导致新生儿 出现黄疸。
遗传性疾病
药物治疗
使用肝酶诱导剂、白蛋白等药物治 疗,促进胆红素排泄。
换血疗法
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时, 采用换血疗法降低胆红素水平。
治疗效果
治愈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生儿黄 疸的治愈率逐年提高。
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 疸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复发率
部分新生儿黄疸可能复发,需要 持续监测和干预。
治疗方法进展
光疗
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近年来发展了新型光疗设备, 如LED光疗仪,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安全性。
药物治疗
临床试验不断探索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中药、益生菌等,以改善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
换血疗法
对于严重新生儿黄疸,换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 了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技术,提高了换血的安全性和效率。
生儿黄疸诊治进展
• 引言 • 黄疸基础知识 • 生儿黄疸诊治现状 • 生儿黄疸诊治进展 • 未来展望 • 结论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评价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评价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评价进行探讨。
方法我院产科新生儿黄疸180例,将进行了干预治疗的87例分为高胆红素对照组,只进行动态监测未进行干预治疗的93例分为观察组,对两组患儿黄疸高峰期、黄疸消退后的NBNA及生后1、3、6、12个月的智能发育随访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黄疸高峰期的NBN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消退后高胆红素对照组的NBNA(38.9±1.6)分略高于观察组(38.0±2.6)分,(P>0.05);生后1个月时高胆红素对照组的智能发育评分(67.1±13.9)略高于观察组(66.3±12.7)(P>0.05);生后3、6、12个月时随访结果则显示两组患儿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3.4%(3例),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4%(5例),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x2=1.40,P>0.05)。
结论如果不存在高危因素,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偏高于正常值是安全的,但需密切动态监测胆红素情况,一但出现异常即时进行对症处理,而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则一定要积极的干预治疗。
标签: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在我国,几乎所有足月新生儿都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的增高;80%以上的早产儿亦可见黄疸[1]。
新生儿黄疸既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出生后各种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2]。
目前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可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
(1)出于对高胆红素血症所导致的胆红素脑病和核黄疸的担心及顾虑而出现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现象。
(2)另一相反的情况就是由于某些医生(包括患儿的家长)对形成高胆红素脑病的影响因素认识不足,以及对新生儿出生早期胆红素的监测不足而出现延误诊断,并因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导致核黄疸的发生,产生严重后果[3]。
临床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发展趋势分析
临床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发展趋势分析新生儿黄疸是指在婴儿出生后出现的一种皮肤和眼睛黄染的病症。
它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不良导致胆红素潴留,进而引起黄疸的现象。
本文将对新生儿黄疸的发展趋势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一、黄疸的早期表现新生儿黄疸在出生后的48小时内开始出现,暂时性的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退色。
此时,医生会对黄疸进行监测,测量胆红素水平以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同时,对新生儿进行评估,包括测量皮肤颜色、眼睛黄疸程度、喂养情况等。
二、黄疸的进展情况黄疸在出生后的72小时到5天内逐渐达到高峰,此时婴儿的黄疸可能会越来越明显。
医生会进一步监测胆红素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和婴儿的整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三、黄疸的高峰期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3到7天内。
在这个阶段,医生会密切观察婴儿的黄疸程度以及其他相关表现。
如果黄疸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临床症状(如呕吐、食欲减退等),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可能的治疗干预。
四、黄疸的退色过程新生儿黄疸在出生后的7到10天内开始逐渐退色。
此时,胆红素的代谢逐渐正常化,婴儿的皮肤和眼睛的黄疸程度逐渐减轻。
医生会继续对婴儿进行观察,并在必要时进行治疗措施。
五、黄疸的长期预后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是暂时的,会自行恢复。
然而,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婴儿的年龄、早产与否、出生体重、血型不符等。
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超过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发展趋势在临床观察中表现出不同的阶段,包括早期表现、进展情况、高峰期、退色过程和长期预后。
医生会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其他相关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并且密切监测婴儿的病情发展。
对新生儿黄疸的及时观察和准确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合适的干预措施,确保婴儿的健康和发展。
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新生儿黄疸指数的研究
摘 要 : 目的 ] 讨 早 期 实施 护 理 干 [ 探
添加 配 方 奶 , 合 抚 触 、 泳 护 理 。 结 游
bit r e 0 c s s e c . Ea l on a tn n uc ng,br a tf e n rh o d r1 a e a h 3 r y c t c i g a d s ki e s e di g,di —
l we i he it rc n x or e o ns M e h ds A t t lof 2 0 or a o rng t c e i i de f n wb r . to : o a 6 n m l
t r e b n or i e a e n s c i n i e a t e fg ne o og n b e m n w or s b n v a c s r a e to n d p r m nto y c l y a d o - s e rc r m hr e d f e e t gr d s o p t l e e s lc e . A n h y we e t t is f o t e if r n a e h s ia s w r e e t d d t e r r n m l vi d i o i e v n i n gr up a d c ntolgr up a c d ng t h a do y di de nt nt r e to o n o r o c or i o t e
预 对 降低 新 生 儿黄 疸 指 数 的 效 果研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治疗与疗效分析
期血清游离胆红素高于 2 5 m l 0 o L以上者 ,长期随访发 现神经 /
系统 伤 残 率很 高 。因 为 当血 清 游 离 胆 红 素浓 度 明 显增 高 , 易导 很 致 神 经 细 胞 巾毒 性 病 变 , 引起 胆 红素 脑 病 即 核 黄疸 , 伴 有 神 经 并
利 用 经 皮 胆 红 素 测 定仪 对 新 生 儿 每 E进 行 同一 部 位 的皮 肤 t
析 我 院 10例 研 究 对 象 的 临床 资 料 , 0 现报 道 如 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一般 资料 . 1
随机抽 取 20 年 4 ~ 0 0年 2 08 月 21 月母 婴 同室 的 足月 、 重在 体
2 k 以上 , .g 5 阿氏评 分 ≥8分 的正 常新 生 儿 10例 , 机分 为 观察 组 0 随 和对照 组各 5 例 。两组 患儿年 龄 、 别等一般 资料 无 著差异 。采 0 性
[1李 燕 晖 , 青 , 琰 .经 皮 胆 红 素 测 定 对 诊 断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 3 金 张 应 用 价 值 『I 西 医学 杂 志 ,0 4 3 1 )8 3 8 4 J .陕 2 0 ,( 0 :9 —9 .
2 结果
对 照组 5 黄 疸 较 为 严重 , 例 3例患 儿 胆 红 素 值 过 高 ,诊 断 为
13 治 疗 方 法 .
新 生 儿 黄 疸 表 现 为 皮 肤 黏 膜 及 巩 膜 黄 染 ,包 括 生 理 性 与病 理性 , 病 原 因 与 早 产 、 出生 体 重 、 氧 、 中毒 、 血 症 、 内 致 低 缺 酸 败 颅 出血 等 多 因素 有 关 。本 病 重 症 预 后 较 差 , 的 学 者 指 出 , 生 儿 有 新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防治作用研究现状
儿都 会 出现 暂 时 性胆 红 素增 多 ,O ~ 8 的新 生 6 O
儿 肉眼可 见到 黄疸 。而 当间接胆 红素增 加过 高过快
会造 成新 生儿 胆红 素脑 病 , 导致 死 亡 或遗 留神 经 系
重 的致 残率 , 越来 越成 为儿科 医 生 、 区保健 医生 其 社 及 家长共 同关 注 的公 共卫 生 问题 。 目前新 生儿 黄疽 的干预 还 主要 在 于 胆 红 素 超 过 干 预 标 准[ 时 的治 1 ] 疗嘲 。多数 黄疸 的 新 生 儿 只 能 密 切 观察 黄 疸 的变
新 生儿 病 理 性 黄 疽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降 低 , 效 率 达 有
8 . 。李 浩 生 等 脐 血 胆 红 素 ≥ 4 mo/ 76 。对 5 ̄ lL 的7 5例 足月 健 康新 生 儿 进 行 了临 床 研 究 , 5例 观 4
察 组服用 退黄灵 口服 液 , 结果 观 察 组 胎 粪排 出 时 问
酶 成 熟 及 微 生 态 制 剂 或 中药 茵 陈蒿 汤 加 味 、 期 喂 养 、 触 、 摩 、 络 调 整 等 促 进 早 期 胎 粪 排 出 、 少 肝 早 抚 按 经 减
肠 循 环 , 能 有 效 减 轻 新 生 儿 黄 疸 , 少 新 生 儿 黄 疸 住 院率 , 防 胆 红 素 脑病 的 发生 。 均 减 预 【 键 词 】 新 生 儿黄 疸 ; 胆 红 素 脑 病 ; 文 献 计 量 学 ; 早 期 干 预 ; 婴 儿 , 生 关 新
作 者单 位 :3 0 3广西 南 宁 . 西 中 医药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儿 科 502 广 作 者简 介 : 志 飞 ( 9 5 )女 , 主任 医 师 。研 究 方 向 : 生儿 疾 病 的 中 医药 诊 治 。 农 16一 , 副 薪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与康复效果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与康复效果一、引言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
它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起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
据统计,我国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约为60%,其中约有10%的患儿可能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胆红素的生成、转运、代谢和排泄过程有关。
胆红素是由红细胞破坏产生的,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胆红素生成速度较快。
同时,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较低,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
此外,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不能将胆红素还原为无色的胆素原,进一步加重了黄疸的程度。
三、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根据血清胆红素浓度和黄疸出现的时间,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血清胆红素浓度较低,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在出生后1-2周内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血清胆红素浓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需及时治疗。
四、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降低新生儿黄疸并发症风险的关键。
对于生理性黄疸,可通过喂养、光照和抚触等非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喂养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排泄;光照疗法可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对于病理性黄疸,则需采取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肝酶诱导剂等,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五、新生儿黄疸的康复效果新生儿黄疸的康复效果与早期干预密切相关。
通过早期干预,大部分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血清胆红素浓度逐渐恢复正常。
在康复过程中,患儿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复查血清胆红素浓度,以确保黄疸无复发。
此外,合理喂养、保持充足睡眠和适当户外活动等,也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基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研究进展
基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就当前临床中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详细的对护理过程展开了综述,主要从中西医两种不同的护理方面进行分析,积极寻找病因,早期为新生儿进行对症治疗,有效的对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的几率降低及避免,确保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进展引言:在新生儿疾病种类中,黄疸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发病率非常高,黄疸的新生儿一般会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等症状,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1]。
有相关研究表明,轻度和中毒的高胆红素血症都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近期功能障碍,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的损伤,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智力低下、听力及运动障碍等,如新生儿的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
因此针对新生儿黄疸,国内外都有着比较高的重视度,在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护理中,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可以改善治疗效果[3]。
1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原因1.1定义新生儿在产妇肚子里时,处于一个“相对低氧”的环境,需要依靠脐带来获取供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氧气,而且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数量本来就比成人更多,所以新生儿在出生时,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更会高于成年人[4]。
这一时期的红细胞生存时间较短,而且在新生儿出生后,开始转变呼吸方式,用肺获取外界氧气,对血液内的红细胞携氧要求有所降低,所以在新生儿出生后,血液内的红细胞会呈现短期内大量破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胆红素,加之新生儿的肝功能还并未发育完全,所以这些胆红素无法通过机体正常机能排除,这时胆红素会蓄积在新生儿体内,导致新生儿的皮肤、巩膜或者粘膜出现变黄的情况[5]。
黄疸是每一个新生儿都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随着新生儿的成长,肝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会慢慢将体内的胆红霉素排出体外,这时新生儿的黄疸症状也就逐渐退却了。
1.2 分类1.2.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黄疸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较多,同时新生儿的肝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并且黄疸的发生也和患儿的肠肝循环特殊有直接关联[6]。
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摘要】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逐年增高,对该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大多数新生儿得以康复,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该文首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概述,在分析了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后,提出早期护理干预策略,旨在为促进疾病治愈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
若不及时治疗,血中胆红素过高,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极易增加新生儿的死亡率、致残率[1]。
本文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方面的护理干预进展作一介绍。
1新生儿黄疸概述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NJ)是指是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新生儿皮肤、巩膜、粘膜或其他器官黄染。
它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约为49.1%,居新生儿疾病之首[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控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时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产生严重后遗症,导致听力受损、智力障碍和视力障碍。
同时它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发生体液免疫异常,导致T细胞亚群失衡以及某些细胞因子产生异常等[3]。
加强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早治疗和干预,对降低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尤为重要。
2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由于胎儿时期血氧分压低,红细胞生成的数较多,出生后新生儿血氧分压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胎儿血红蛋白的半衰期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肝功能发育未完善,肝脏内Y、Z蛋白含量少,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高;出生时肠腔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研究报告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研究报告【前言】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呈现黄色的一种疾病。
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其中男婴的发病率略高于女婴。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过高所致。
在婴儿出生时,胆红素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身体内的胆红素会积累到一定浓度后导致黄疸。
此外,一些疾病也会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如溶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黄疸的诊断】1.体检:通过观察皮肤、黏膜是否呈现黄色来进行初步判断。
2.血清胆红素测定:通过抽取婴儿血液进行检测,一般婴儿出生48个小时后进行第一次检测,如需要再检查第二次或更多次。
3.听日光下检查:通过将婴儿放置在荧光灯下,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皮肤黄疸的程度来进行诊断。
【黄疸的治疗】1.光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荧光灯治疗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2.换血疗法:适用于胆红素浓度极高的严重黄疸患儿,通过血液置换来减少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
3.药物治疗:如利胆排黄颗粒、氯菲酮等药物,可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注意事项】1.防止脱水:光疗时需保持婴儿充足的饮水量。
2.保持光疗的距离和时间:其距离和时间需按照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进行把控。
3.注意肌肉有无受损:光疗会对婴儿的皮肤和肌肉造成一定的影响,请医生严密观测。
【结语】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光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换血疗法等核心方法来治疗,需要注意医生的指导和观察。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提高对新生儿黄疸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注重婴儿的饮食和保健。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进展(综述)
血 清胆 红 素 值增 高不 是 促 发 胆 红 素 脑 病 的唯 因素 , 以新 生儿 高胆 的 干预 应将 是否 存 在高 危 所 因素视 为重 点 。 国内外学 者 纷纷 出台干预 标 准 , 我 国 20 0 1年新 生儿 黄疸 干 预方 案 出 台网 干 预标 准 按 . E龄> 2 < 2 l 7 h或 7 h划 分 , 7 h的 足月 新 生 儿无 高 危 >2 因素时 , 用 干预标 准 的上 限( 选 最高 值)有高 危 因素 , 时 应选 用干 预 标准 的下 限( 低 值)对< 2 最 ; 7 h的黄 疸 提前 出现 , 应考 虑进 行早期 干 预 。1 9 9 4年美 国儿 科 学会 、9 9年 加拿 大儿科 学会 均 已制定 足月 儿高 胆 19 的 干预标 准 . 此方 案 中光疗 与 换 血 的总胆 红 素值 较 过 去有所 提 高 。早 产 儿本 身 就是 高胆 的高 危 因素 , 比足月 儿 更 易 发生 胆 红 素 脑 病 . 尤其 是 极 低 出 生 体 重儿或 并存 其他 高 危 因素 . 清胆 红素 在 1 1 ~ 血 7. 0 2 52 m l , 有 发 生 胆 红 素 脑 病 可 能 , 预标 准 0. oL就 u / 干 与 足月新 生 儿要 分别 对待 , 综合 出生体 重 、 应 日龄 、 有无 高危 因素等多 方面考 虑 。
1 新 生 儿 黄 疸 的 认 识
降低 高胆 的发 病率 和致 残率 , 键在 于 防止胆 关 红 素脑病 的发生 。临床实验 报道 发现 , 智力 、 听值 无 显 著 相关 性 O0 ) . 。胆红 素 在 2 0 2 . m l 5 2 . 4 75 o L之 间听力 损 6 u / 害无 显著差异 。正常新 生儿 的胆 红素超 过生 理水平 可 能并无危 害 。所 以不能 只依胆红 素浓 度衡量 高胆 的危害性 。 危因素更 为重要 , 以直接 或间接 促成 高 可 胆 红素脑病 。近年大 量临床 报道 , 窒息 、 缺氧 、 感染 、 高 热 、 中毒 、 血糖 、 酸 低 低体 温 、 出生 时低体 重 等是主 要 高危 因素 ,高危 因素是增 加神经 细胞 毒性作 用 的 种诱 因 。国外 有研究认 为 较安全 的血 清胆 红素水 平 也可 引起 智力 、 力 、 听 神经 系统 异 常 , 凭 血清 胆 单 红 素峰值预测远 期预后 有较 大局 限性 .只要高 危 因 素存 在 , 高胆 导致 胆红素 脑病 的机率将 明显增加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分析
[ 3 ] 徐云侠. 银离子抗菌敷料在感染性压 疮护理 中的应用 [ J ] . 安徽 医学, 2 0 1 1 , 3 2 ( 7 ) :
l 0l O一 1 … 2 .
[ 4 ] 吴玉琴 , 卢妹妹 , 金器 磊等. 银离子抗菌敷料在压疮感染性伤 口中的应用 与效果观察 [ J ] . 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 , 2 0 1 3 , 2 3 ( 9 ) : 2 0 7 9— 2 0 8 1 .
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 银 离子抗菌敷料在感 染性压疮 患者 的临床护理 工作 中具有 良好的临 床 应用价值 , 值得在 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参考文献 [ 1 ] 潘姣云. 含银亲水纤维敷料在感染性压 疮护理 中的效果[ J ] . 世界最 新医学信息文 摘 (电 子版 ) , 2 0 1 3 , 1 9 ( 2 3 ): 3 1—3 2 . [ 2 ] 黄张美 封闭负压 引流在 大面积感 染性 压疮 患者 中的应用 及护理 [ J ] . 吉林 医学,
3讨 论
织完全清除。②无效 : 治疗后患者 的创面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 1 . 5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 S P S S 2 0 . 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 , 其 中的计数资料采用 x 2比
较方 法 进 行 比 较 ,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进行比较 , ( P<0 . 0 5) 时, 代 表 差 异 明 显 具 有 统 计 学意义。 2结 果 2 1两组 患 者 的 治疗 效 果 对 比 经治疗后 , 研 究组中 4 0例均为有效 , 有 效率为 1 0 0 . 0 %; 对 照组 中有 效 3 1 例, 有效 率7 7 . 5 %。可见研 究组的有效率 明显高于对 照组 , ( P< 0 . 0 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儿小肠内进行 , 加上新生儿肠蠕动相对
新 生 儿 黄 疸 ( en t a ni ) 新 N o a l u dc 是 aJ e
慢, 使大量应排泄 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 成未结 合胆红 素 , 吸收增 加 , 即出现 母乳
性 黄疸
生儿期 最常见 症状 , 其是 早期 ( 尤 生后 】
di1 . 9 9 j i n 10 —64 . 0 o:0 36 /.s . 0 7 s 1x 2 1 1
道 中的重 吸收, 对伴有便 秘者效果尤其 明 显 。() 4清沾灌肠 : 口服石蜡 油或直肠灌注
开塞露 、 生理盐水 能加 快胎便 的排 出, 缩 短粪便在肠道 内停 留时问 , 减少胆红 素的 肠肝循环 , 降低 I 仉中胆 红素水 平 , 而达 从
周 内 ) 生 儿 更 多 见 。 国 内 资 料 表 明 生 新
后第 1周 内发 生 率 4 % ~6 % , 至 高 0 5 甚
达 8. % … 。 国外 报 道 大 约 23的 新 生 76 / 新 生 儿 黄 疸 干 预 标 准
减少胆 红 素 的 生成 , 降低 胆 红 素 水 平: ①静脉用 丙种球 蛋 白(V G) 新 生儿 II :
堕
C Hl NEs∈ C O M M UN i 0 0 C 0 RS F r
新 生 儿 黄 疸 早 期 干 预 研 究 进 展
利影 响。母 乳性黄 疸 的发生机 制 至今 尚
杨 卉 艳 3 10 0 7 0天 津 市 武 清 区 中 医 医 院
覆盖保 护能 力 , 外 其对 } 道 内 的病 另 肖化 毒, 病菌及其产 生 的毒 素 , 体 等有极 强 气
期用药应尽 可能早 , 旦确诊 即可 用药 , 一
剂 量 0 5~1/ g 1次 即 可 。 由 于 I I . gk , VG
订 了《 生儿 黄疸 干 预推 荐方 案》, 方 新 该
案 中对 出 生 超过 7 时 的 足 月 新 生 儿 黄 2小
只能减轻溶血 , 能降低体 内已产生 的胆 不
新生儿高 胆红 素血症作 为 新生 儿时
期 的常见病 , 引起 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 注 。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的病 因, 我国各地 的报道也不 一致 。其 发病 因素亦 随 年代 不同而有所变迁 , 近年来则 以围生因素为
比妥 , 可使 出现病理性 黄疸 的例数 和退 黄
时间明显减少 。防治 R h溶 『病 , I 在孕 2 Ⅱ 8
疸 的干预推荐标 准为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27 m lL( 5 gd ) 5 ̄ o / ≥1 m / 1 时考 虑 光疗 ;
≥ 2 1 m l[(≥ 1 r / 1 9I o x / 7 g d )时 光 疗 ; a ≥ 3 6 ̄ lL ≥ 2 m / 1 7 p / ( 2 g d)时 光 疗 失 败 换 mo 血 ; 2 I o L( 2 m d) 换 血 加 ≥4 8 m l ≥ 5 1 时 x /
这类药可增加小肠 、 大肠 的蠕 动 并缩 短 肠
关键 词
3 0l 2. 1
新 生儿
黄疸
早 期 干 预
醛酸苷酶 , 含量多 ( 过检测确认 ) 活性 经 , 高 。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 , 可催化结 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 , 此过程在新
运 动时间 , 从而促 进粪 便 的排 出, 快肠 加 道 正常菌群建立 , 减少未结 合胆红素在肠
光疗 …J 。对 <7 2小 时 的黄 疸 提前 出现
者 , 考虑进行早期干预 。 应 新 生 儿 黄疸 早期 干预 措 施
素处理功能 尚未成熟时 , 使用该药具有合 理性。③ 光照疗 法 : 光照疗法其原理是胆 红素分子 在波 长 45~4 5 m 蓝 光 成分 2 7n 和波长 5 0~ 3 r 绿 光 照射 下 发 生光 1 50m i 氧化及 异构 , 产生胆绿素和无毒水溶性双
中卟啉治 疗 ( n P , S M ) 它是 日前 美 国食 的血红素类似物 , 在新生儿肝脏对胆 红
品和药物管理 局 ( D ) 可用 于临床惟 FA认
一
此, 及时有效 的早期干预是降低新
生儿 高胆 红素m 症致死 率 和致残率 的关 键, 利用早期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
生率 十分 必要 。
儿在出生早期会出现黄疸 , 而严重新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发 生 率 在 足 月 儿 约 1. % , 0 5 在早 产儿则 2 . % , 5 3 引起 了围 内外 学者 的广 泛关 注 。其发 病率 逐年
升 , 发 病 凶 素 亦 随 年 代 不 同 而 有 所 变 其
迄今为 止 , 于 何 时干 预 新 生儿 黄 对 疸, 使用何种方法 , 内外 尚无明确共识 。 国 中华 医学会 儿科 学分 会新生 儿学组 特制
的固定 、 抑制作用 , 而进一 步使 肠 道 内 从
未 完全阐明 。目前 国内对于母 乳性 黄疽 是 否需 要退黄治 疗 尚有争议 。近来 多认 为与新 生儿 胆红 素代 谢 的肠 肝循 环增加 有关 。一般认 为 , 新生儿小肠 内的葡萄糖
未结合胆红素含量 降低 。() 3胃肠动力 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胎儿时期 的预 防国 内有 报道 在孕 晚 新 生儿黄疸 高危因素 期 (7周 或 3 3 8周 ) 给予孕 妇 口服苯 巴 时
吡咯 , 经胆汁 、 液和粪便排 出 , 尿 是治疗新 生儿高未结 合胆 红素血 症较 为安全 有效
的方 法 。光 疗 的 方 法 有 采 用 连 续 照 射 和
红素水平 , 故仍应联合应用光疗 以便 更有 效地降低血 清胆红 素。②血 红素 加 氧酶
抑制剂能有 效降低 胆红 素生 成。应用 锡
一
迁, 近年来则 以围生 凶素 为主。传统 医学 研究重点多在 神经 系统 的永 久性 损害 一 核黄疽 上, 但近年有人发现高胆红素 时新 生儿 的脏 器损 害是客观存在的 , 并可能造 成永 久性 损 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