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说课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说课部编版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编写依据:《课程标准》中主题四“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第8条“体现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也有对公共生活中培养规则意识的要求。
同时本课响应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公共参与”素养。
《友善相待文明有礼》这一课时从公共生活的“共同参与”角度,培育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规则,重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通过对公共生活中现实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要建立联系,在社会生活中要自觉提升自身的公共意识、他人意识,因为个人文明素养的提高不仅关系到公民的自身形象,更是文明社区、公共生活建设的需要。
公共生活这一话题学生比较熟悉,在中低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有过接触。
但是,原来的学习主要围绕对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来体现友善,而本课是从公共参与的角度理解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公共参与的实践中不断辨析与反思,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公共生活的整体了解,培养学生的公共教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友善相待、文明有礼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但作为公共生活的参与者,友善待人、文明有礼不仅体现个人素养,也是构建和谐公共生活的需要。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提升学生的公共意识,这是学生的知识增长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在公共生活中应为他人着想”的观念,因此,本课需要在此基础上迁移这一概念进行下位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公共生活靠大家”,愿意做一名有公共教养的人。
另外,通过对本课中事实案例的不断剖析与反思,从自身到社会尝试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生的思维生长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道公共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理解和尊重、平等相待的观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的第一课时。
本课教材主要围绕“参与”和“奉献”两个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参与的意义和奉献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参与和奉献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害羞、胆怯、不愿意参与等问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参与和奉献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参与的含义,明白参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让学生理解奉献的意义,培养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参与的意义,明白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2.让学生理解奉献的价值,培养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参与和奉献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视频或图片。
2.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或图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参与和奉献的,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参与和奉献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参与和奉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参与和奉献的意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参与和奉献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参与公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参与公益》教案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关爱。
比如,我们可以主动帮助老人过马路,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或者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
这些小小的行动都能传递出友善和爱心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改写:二、友善相待一)彼此关爱,相互帮助1、教师引导:在前面的研究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彼此关爱和帮助是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去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让社会更加温暖和谐。
2、出示课本34页活动园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思考这幅图中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提供了怎样的帮助,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位餐馆老板每天早上为所在区域的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这种行为充满了爱心和关爱,让人感动和敬佩。
预设: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虽然餐馆老板的行为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他的关爱和爱心却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4、教师引导: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像餐馆老板那样提供免费早餐,但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关心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些小小的行动都能传递出友善和爱心的力量,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该多为他人着想,理解和感谢别人的帮助。
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通过研究法律和社会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平等对待他们,维护他们的权益。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美好。
一言一行。
(√)6.文明有礼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需要我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7.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这种行为需要我们共同反对。
判断:2.有钱人并不是不需要穷人的帮助。
(X)3.我们作为小学生,虽然不能直接对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研究和发扬美德来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课件)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系列

3.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填空:
4.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有享受社会服务和 社会优待的权利, 有参加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禁止歧 视、 侮辱、 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5.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我们应当平等 地对待他们, 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 帮助。
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 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 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 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
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
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 开展“爱心衣物捐赠 活动”,为此,居民 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2.两种方案,你 更欣赏哪个?说 说你的理由。
1.从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说 说你的感受?
同学们,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心地善良,对他人友善相待的小朋友,
这节课也让我们来说说什么叫友善相待吧!
友善相待
同学们,人与人相处需 要平等相待。建设和谐美好的 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 互帮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说文解字 什么是友善?
“友善”,本义是指朋友间的亲近和睦, 后指友好待人、与人为善。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友善既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也 是现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扶危济困,与人为善,自古以来就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分享课前搜 集到的和友善、乐于助人有关的名言警句和 感人事例。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 ●泛爱众,而亲仁。——《弟子规》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部编版五下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第一课时: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
教学目标
1.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2.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传递着。
教学重点
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教学难点
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板书设计
第六课 我参与 我奉献
服务社区 参与公益
共同维护 志愿者行动
共同建设 公益力量大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动态修改
环节一
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去上学,心情很愉快,但是你们知道在干净的背后是谁在默默付出吗?对,环卫工人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道,才有了舒适干净的环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环卫工人做点什么呢?
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
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
2.这个视频让人很感动,想一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收到早餐的环卫工人心情会怎样?
3.其实社会上还有很多个人和组织在用各种方式关心这一群体,那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感谢呢?
4.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5.师总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
还没有参加社区活动的同学听了别人的介绍,也一定非常想参加社区建设,说一说你能做哪些事情。
4.阅读角《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感受文中社区的人的做法。
设计意图
通过辨析培养孩子对事情的判断能力。理解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看书中案例回忆自己的的经历与同学分享经验。激发学生参与建设社区愿望。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建设需要靠大家。
《我参与_我奉献》教案第一课时

9.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还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体现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构建平等友善的和谐社会。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平等相待,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互相尊重,还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预设:
我赞同方案2的做法,因为方案2的做法更加科学合理。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把要捐赠的衣物挂在爱心墙上,需要这些衣物的人,也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需要的衣物取走。而不必固定在某一个时间。
我也更赞同方案2的做法,因为方案1要求捐赠人和接受捐赠的人同时出现在社区正门,这样会让接受捐赠的人心里不舒服,而方案2就很好的避免了这种见面的尴尬。捐赠的人只要把衣服捐赠出去就行,不必知道接受捐赠的人是谁,而接受捐赠的人不必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捐赠,这种捐赠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
2.出示课本37页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在这三幅图中,他们的哪些行为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预设:
图1:在公园长椅上吃零食,还不把果皮等垃圾放进旁边的垃圾桶里,而是随地乱扔。这样做不仅破坏了公园的整洁卫生,而且影响了他人在公园里的休闲和娱乐。
图2:在展览馆中大喊大叫,破坏了展览馆的宁静和谐,影响了其他人的参观和思考。图3:人们在有秩序的排队,小文想插队。这破坏了正常的秩序。
预设: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虽然这位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们提供早餐这件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让我们体会到这位餐馆老板对环卫工人的关爱,让环卫工人辛苦工作之余,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浓浓的爱心。
4.教师引导:虽然我们不能够像餐馆老板那样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帮助。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以“做快乐的志愿者”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认识到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志愿者活动,如何做到快乐奉献,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志愿者这一角色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参与志愿者活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实际行动的经验。
此外,学生对于“快乐奉献”的理解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进一步拓展其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认识到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培养学生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成为快乐的志愿者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志愿者活动,如何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情感态度。
2.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做到快乐奉献,如何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志愿者工作的乐趣和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快乐的志愿者。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志愿者活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课堂练习的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志愿者这一群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引导学生思考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志愿者工作的理解和经验,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认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

7、出示课本38页阅读角的“容止格言”图片。
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
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天津南开中学容止格言的具体要求。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8、我们的国家总理周恩来就一直以此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和一言一行,并
持之以恒贯彻了一生。
相机出示周恩来总理的图片,进一步体会周恩来的仪表和言行举止。
9、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还要规范
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体现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构建平等友善的和谐社会。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平等相待,构建
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互相尊重,还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
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教
后
记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
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测试:在课堂结束时,我会设计一些小测试来评估学生对参与和奉献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案例分析的掌握情况。测试可以是选择题、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持续关注:鼓励学生持续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反思总结:鼓励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的参与行为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以提高自己的参与效果和意义。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对“我参与我奉献”的主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积极参与了课堂的讨论和实践活动。在导入新课时,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了参与和奉献的魅力。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学生们对于参与和奉献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图表和示意图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参与和奉献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结合课本内容,以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为主线,通过讨论、分享、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长,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五年级学生的公民素养,具体包括:
1.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愿意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参与和奉献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参与和奉献的特性和重要性。
6《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奉献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团队协作和奉献的过程。
3.能够表述出自己的奉献体验和感悟。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2.敬爱师长,尊重他人。
3.学会奉献,关注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奉献的概念和意义。
2.团队协作和奉献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团队协作和奉献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我参与我奉献”。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奉献?为什么要奉献?2. 讲授(10分钟)1.讲解奉献的概念和意义。
2.介绍小组活动的任务和流程。
3. 活动(30分钟)1.学生分小组,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2.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项奉献行动,记录下整个过程,并准备分享。
3.学生需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们是如何协作完成任务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谁做出了奉献行为?是什么行为?–做出这个奉献行为的感受是什么?4. 分享和总结(10分钟)1.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奉献行动和感受。
2.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方法1. 教学资源1.课件。
2.学生手册。
2. 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
2.教师评价。
五、作业通过小组讨论和自我反思,回答以下问题:1.我是如何参与团队协作的?2.我有哪些奉献行为?3.我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团队协作和奉献的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也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小组在协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时我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方法,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6《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奉献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2.发现身边奉献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关爱社会的意识;3.认识爱心图标的背景和意义,了解组织者的爱心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奉献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奉献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关爱社会的意识。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自主探究:学生自己讲述身边的奉献实例;2.学习:课文《我参与,我奉献》讲解并学习;3.课外拓展:爱心图标的了解。
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教学方法引入课题,让学生自己讲述身边的奉献实例,培养学生发现身边奉献的意识;2.结合多媒体资源,讲解课文《我参与,我奉献》;3.让学生观看爱心图标的背景视频,了解组织者的爱心活动;4.策略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入课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奉献吗?请你们描述一下“奉献”二字代表的意思。
•学生:。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奉献的意识。
让学生围绕奉献的含义自由发言。
并在适当时候引导学生,举一些身边的例子。
学习(30分钟)•老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学习本节课的主题——《我参与,我奉献》。
通过多媒体PPT的展示,全面讲解并学习文中知识点。
哪些人叫做志愿者?他们的工作有哪些?志愿者,就是报名参加某种活动或组织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多半是无报酬的。
志愿者的工作有:保卫,交通引导,现场服务,搭建舞台等等,他们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参加活动的人们能够有序、安全地参与。
•老师:大家知道什么是篮子吗?篮子,也就是捐赠一个篮子的物资或者一定数量的钱来抬苦人家,把公益的力量传承下去。
老师同学们,篮子公益活动已经累计募捐了3.5亿元,传递了2000余万人次的希望。
通过PPT的演示,讲解篮子公益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篮子公益活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主要围绕“参与社区服务”展开,让学生了解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社区服务和奉献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参与社区服务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疑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区服务,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提升自身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际的社区服务能力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实践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讨论问题。
2.安排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社区服务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区服务?为什么我们要参与社区服务?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参与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服务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如:打扫社区环境卫生、帮助老人过马路等。
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体验社区服务的乐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参与社区服务?讨论并总结出参与社区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我参与我奉献》是小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参与和奉献,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参与的意义,奉献的精神,如何参与和奉献,以及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参与和奉献,以及参与和奉献的重要性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和活动,深入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认识到参与和奉献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乐于奉献的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乐于奉献的精神。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和成就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实际行动法: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体验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和成就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实际行动的任务,让学生参与和奉献。
3.准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引出本课的主题《我参与我奉献》。
案例可以是关于一个小朋友参与社区活动的经历,让学生思考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实际的参与和奉献的例子,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例子中的人们在参与和奉献中获得了什么。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的参与和奉献的任务,如做一个社区清洁活动,或帮助老人过马路等。
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课件)-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谢谢观看!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关爱和帮助 的人,你们有没有过帮助别人的经历呢?
友善相待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操场 上发现一个同学的书包掉 了,我立刻过去帮他捡了 起来,他非常感谢我。
友善相待
我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奶奶过 马路,她过去的时候感谢了 我,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
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 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 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 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想一想”,讨论一下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如何友善待人,帮助身边的人。
“辨一辨”,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 有没有尊重被帮助者的情况。
“写一写”,小组合作撰写一份“我 们的奉献计划”
事,心情也变得很好。
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建设和谐美好 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大家有没有什么让你感动或者自己经 历的关爱和帮助的故事?
活动园
不论严寒酷暑,环卫工人大多凌晨四点出门, 早餐就吃自带的食物。一位餐馆老板看到环卫 工人很辛苦,就每天清晨为所在地区的环卫工 人提供免费早餐。到餐馆用过早餐的环卫工人 说:“进了店,暖烘烘的,主人也很热情。吃 完饭,我们浑身都很温暖。”餐馆老板表示: “看到这些城市美容师长年风餐露宿很艰辛, 一直想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个人所表达的 仅仅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心意。”
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早 餐,更是浓浓的爱心。”你赞同这种说法
吗?说说你的理由。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 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提供物质帮助:对于生活困难的人,我们可以提供食物、衣 物、书籍等必需品,或者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支持慈善机 构和公益活动。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我参与 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

总结: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视频《无礼问路,霸气回击》
问: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二框 文明有礼
漫画:借书见课件
总结: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
思考:爱心衣物捐赠: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友善要以尊重为前提,友善待人,首先要尊重他人,采取恰当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善意才是明智之举。
阅读角:请阅读课本第35页《张大爷的爱心卡》,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张大爷的制作爱心卡的目的是什么?
2、你在生活中也感受过他人的善意,得到过他人的友善相待吗?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为此,你做了什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
单元
二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友善的重要性,学会友善待人,善待弱势群体;知道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
能力目标:能够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提供帮助,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文明礼貌的践行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善,传递正能量;增强公共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重点
认识友善的重要性,学会友善待人;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难点
以恰当方式表达友善;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文明礼貌的践行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说课部编版详解

本文将对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的第一课时说课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这一课将引导学生认识乐于奉献的道德价值观,理解如何参与集体奉献,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主动参与的能力。
我们来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让学生理解乐于奉献是一种美德,掌握奉献的基本含义;2.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应该如何参与到集体奉献中去;3.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参与守护公共环境的决心。
我们来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学习课文《我们的环境》;2. 分析学习课文,探究奉献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3. 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奉献中去。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则是:1. 理解奉献的含义和重要性;2. 探究如何积极参与到集体奉献中去;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守护环境的意识和决心。
我们来看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说课法、讨论法、展示法、自学法等。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引入在本节课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以环保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并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人类需要关注环保的结论,为后面学习奉献的基本含义做好铺垫。
第二步:学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我们的环境》,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人类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守护和保护。
同时通过对关键词汇的解释和短语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奉献的本质含义以及奉献行为的举例。
第三步:分析在这个环节,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审视、思考奉献的本质和重要性。
从社会公益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只有当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奉献中去,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第四步:实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展示等方式,让他们探索如何积极参与到环保奉献中去。
鼓励他们从自身做起,实践奉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奉献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奉献的正向态度。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奉献的含义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自愿参与精神和行动力。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的真正内涵,不仅是物质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2. 培养学生自发参与和持续奉献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及相关练习册。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相关奉献行为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引出奉献的概念:大家了解过奉献吗?请同学们举出自己对奉献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归纳奉献的特点和内容,并向全班汇报。
步骤二:学习1.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涉及真实奉献故事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来了解奉献的内涵与意义。
2. 引导学生讨论:观看完视频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 这个故事中的人体现了哪些奉献精神?- 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奉献行为?- 你认为为什么有些人愿意奉献自己?步骤三:案例学习1. 展示奉献的案例:通过图片或文本的形式,展示一些学生可能熟悉的奉献行为案例,如志愿者活动、慈善捐助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再次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案例中的奉献是什么?- 为什么他们选择奉献?- 这个案例对他们自己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步骤四:个人反思1. 要求学生默想一段时间,回答以下问题:- 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奉献行为?- 对于奉献,自己有什么看法?- 为什么你认为奉献是重要的?- 你愿意为什么事情做出奉献?2. 分享反思:学生可以选择与同桌或全班分享自己的反思和观点。
步骤五: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班级活动:让学生一起制定一个班级活动,目的是为了奉献给班级,如班级环境整治、植树行动等。
6我参与 我奉献 (第一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6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我参与、我奉献》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参与和奉献,认识其重要性。
2.掌握团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实现目标。
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加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运用参与和奉献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掌握团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互助合作精神。
2. 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及解决团队合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及拓展活动等。
教学步骤:一.引入1.师生互动:老师问起学生,今天有哪些同学练习了团队协作?2.让学生们想想在以往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体现参与和奉献,引导学生思考。
3.出示图片,让学生们说出图片中人物所体现的是什么?4.提问:你们认为为什么要学习“我参与、我奉献”?二.呈现1.课件上引入、我参与,我自豪2.学生阅读“我参与、我奉献”的概念及意义,分组讨论自己的看法。
3.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以及案例分享,使学生理解“我参与、我奉献”的重要性,感受到参与和奉献的价值。
三.学习1.老师讲授团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如:团队凝聚力、沟通技巧、任务分工等。
2.通过课件、教师案例、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了解快速建立团队的方法与技巧。
四.实践1.让学生随机分组并进行小组活动,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完成团队建设,并展示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运用所学技能,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协助,充分体现“我参与、我奉献”的精神。
五.总结1.老师总结当天教学内容,强调“我参与、我奉献”的价值,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行动。
2.鼓励学生在之后的生活中积极参与班级、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关注他人、付出自己,体现出“我参与、我奉献”的品质。
六.拓展1.老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团队导向的户外活动,通过互相扶持、互相协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团队意识、情感团结、服务意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友善相待文明有礼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课时 2
学习目标1.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2.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传递着。
重点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难点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去上学,心情很愉快,但是你们知道在干净的背后是谁
在默默付出吗?对,环卫工人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
道,才有了舒适干净的环境,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
环卫工人做点什么呢?思考回答。
联系生活引发学
生对环卫工人的
感谢与关爱。
讲授新课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
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
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
2.这个视频让人很感动,想一想在新年的第一
天早上收到早餐的环卫工人心情会怎样?
3.其实社会上还有很多个人和组织在用各种方
式关心这一群体,那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环
卫工人的感谢呢?
4.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
的人做些什么呢?
5.师总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
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
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
表现。
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
平等有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观看视频思
考。
回答问题。
举例说出自己
的想法。
通过这段视频,
让学生感受到环
卫工的辛苦,向
视频中爱心人士
学习,感受到人
与人之间的温
暖,激发学生想
要帮助别人的愿
望。
鼓励学生做善事
可以从小事做
起。
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
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
为此,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找生阅读。
(35页)
?两种方案,你更欣赏哪个?说说你的理
由。
2.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
从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
受?
3.师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尊重对方,要
在平等的基础上真诚相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要
心存感激。
活动三:关爱弱势群体
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
提供有效的保障。
1.阅读法条。
(36页)
2.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3.课后看一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
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4.师总结: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关爱,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并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
活动四:文明有礼在行动
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
的受益者。
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
都做到文明有礼。
1.播放视频《告别十大不文明行为》。
评价视
频中的公共场所的行为,哪些是文明的,哪些是不
文明的?在公共场合无理的举动会带来哪些后
果?分析回答。
生阅读回答。
阅读法条。
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概括
回答。
通过对比,发现
帮助别人要采用
恰当的方式关注
他人感受。
在接受别人的帮
助后也要心存感
恩之心,用语言
和行动表达谢
意。
通过法条阅读感
知国家对于每个
社会成员的关
爱。
体会到弱势
群体更需要人们
的帮助。
通过视频中的文
明行为和不文明
行为进行概括,
发表自己的观
2.师总结: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言行合一文明人。
点,懂得文明行为关键在行动。
延伸活动阅读角:容止格言
阅读教材38页阅读角体会文章含义。
阅读文章,理
解内涵。
通过阅读文章体
会什么是文明行
为。
课堂小结做一个友善的人,要懂得给予。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懂得给予,而不只会索取回报,会让那份
友善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
鼓励学生做一个友善的人。
板书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
友善、平等、尊重、感恩
友善相待
文明有礼言行合一
关爱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