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阅读题答案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阅读题答案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北宋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⑷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 (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关堂。应陈寰之请, 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⑴湖山信:元祐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 山美,东南第一州。”此句即从仁宗诗来。梅挚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吴山。神宗熙 宁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陈襄(述句),将调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 客于美堂。席间苏轼作此词。 ⑵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 尊称州郡长官。 ⑶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 ⑷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 ⑸阑: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 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 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1.“一江明月碧琉璃”描绘了一幅水月交映的阔远画面,留给读者丰富的 想象天地,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是怎样写景抒情的?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此二句从 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 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 志同道合。据《宋史。陈襄传》,他因批评王安石
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然wk.baidu.com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 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 “政虽无术,心则民”。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 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 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 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 体的美妙境界。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 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
参考译文
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 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看,沙塘里华灯初放。 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 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赏析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 古)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 席写下了本词。词中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 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 们的友情。上片写揽景兴怀,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
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 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后进。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如今即将天 隔南北,心情岂能平静?
过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 扬州诗,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 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 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直到 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 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 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1.江面的月色由夜阑风静而来,明澈如镜,清辉万里,温婉静谧,令人豁 然开朗。它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天地,想象词人以此来象征陈述古人高洁耿介, 象征他们友情的冰清玉洁,象征他们前程的光明等等,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对 即可)
2.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词人把景物 与情思交织起来写,有层次地表现出感情的波澜。(意对即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北宋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⑷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 (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关堂。应陈寰之请, 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⑴湖山信:元祐初,学士梅挚任杭州太守,宋仁宗曾作诗送行曰:“地有湖 山美,东南第一州。”此句即从仁宗诗来。梅挚到任后筑有美堂于吴山。神宗熙 宁七年(1074)秋,杭州太守陈襄(述句),将调往雨京(今河南商丘)行前宴 客于美堂。席间苏轼作此词。 ⑵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此处指陈襄。汉时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以 尊称州郡长官。 ⑶沙河塘:位于杭州东南,当时是商业中心。 ⑷水调:商调名,隋炀帝开汴渠,曾作《水调》。 ⑸阑:残,尽,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 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 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1.“一江明月碧琉璃”描绘了一幅水月交映的阔远画面,留给读者丰富的 想象天地,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是怎样写景抒情的?请结合上下片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此二句从 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 心情:使君此去,何时方能重来?何时方能置酒高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 志同道合。据《宋史。陈襄传》,他因批评王安石
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然wk.baidu.com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 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而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自言 “政虽无术,心则民”。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 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 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 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 体的美妙境界。这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 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洁深挚。
参考译文
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 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看,沙塘里华灯初放。 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 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赏析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 古)调任,即将离杭,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 席写下了本词。词中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 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 们的友情。上片写揽景兴怀,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
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 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后进。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如今即将天 隔南北,心情岂能平静?
过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 扬州诗,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 者取材于河工之劳歌,因而声韵悲切。传至唐代,唐玄宗听后伤时悼往,凄然泣 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扬州》诗中写道:“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直到 宋代,此曲仍风行民间。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 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 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1.江面的月色由夜阑风静而来,明澈如镜,清辉万里,温婉静谧,令人豁 然开朗。它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天地,想象词人以此来象征陈述古人高洁耿介, 象征他们友情的冰清玉洁,象征他们前程的光明等等,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对 即可)
2.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于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词人把景物 与情思交织起来写,有层次地表现出感情的波澜。(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