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摘要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以不覆膜为对照,利用黑膜和白膜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黑膜和白膜模式具有促进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等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
覆膜栽培不用喷洒除草劑,省工,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关键词甘薯;地膜覆膜;生理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20-02
甘薯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
甘薯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在23万hm2以上。
主要分布在贵州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区。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各类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
利用地膜覆盖栽培甘薯具有保持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提高地温、增加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优点,因此,覆膜栽培已广泛应用。
为探索更为有效的覆盖栽培技术,笔者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地(中性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进行了白膜、黑膜和不覆膜栽培对甘薯的影响研究,探讨适宜甘薯栽培的覆膜方式,以指导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供试甘薯为食用型甘薯7-19-5,从重庆甘薯研究
中心引进。
1.2试验设计设覆盖白膜、黑膜和不覆膜3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其中1个重复用于甘薯生长动态调查,其余3个重复进行产量和品质统计分析。
单垄单行种植,小区4.8 m×5.5m,行距0.8 m,株距0.22 m,6行/小区,每行25株,每小区150株,折算为56818彬hm2。
覆膜处理进行覆膜后扦插甘薯苗。
1.3试验方法自甘薯苗栽插后30d开始,每隔10d每处理选取5株,根据通用的甘薯鉴定性状及其生长期记载标准记载。
干率参考吕长文的测定方法进行。
对地上地下部叶片、叶柄、茎及块根四部分分别称量鲜重,然后分别称取这四部分100g鲜重,在烘箱下105℃杀青15min,然后80℃烘干至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生育时期鲜重及干率的变化
2.1.1茎蔓。
3种处理方式的茎蔓鲜重变化规律和叶片、叶柄相似,在整个生育期间茎蔓鲜重最高的为黑膜处理(9月2日),为87.2g(图1);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9.8g。
2.1.2块根。
从图2看出,在整个生育期间,白膜和黑膜的块根鲜重均比对照高,其中采用白膜覆盖(10月16日)最高,为596.4g;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37.5g。
2.1.3块根、茎蔓干率。
从图3可看出,覆盖白膜的块根干率一直在增加,到10月16日达到最高,随后降低;黑膜和对照的变化趋势一直,均在9月2日达到最大。
黑膜在9月2日达到最高,为
38.2%;最低的为空白(7月8日),为25.3%。
从图4看出,黑膜和白膜的茎蔓干率从开始均为下降趋势,对照为上升趋势。
对照在7月30日达到最大,而黑膜和白膜在10月16日达到最大,其中白膜为21.8%,为3种处理中最大。
2.2 t/r比值、日鲜重增长速率及叶面积指数从表5看出,t/r 比值随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最后变化不大,最大的是黑膜(7月8日),为1.87;最小的是对照(10月5日),为0.31。
日鲜重增长速率黑膜前期均比其他2种处理方式快,在9月16日、10月16日出现负增长;白膜前期变化不大,到10月5日、10月27日出现负增长;对照前期一直增长,到9月2日、10月16日出现负增长。
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不太明显,空白在7月8日达到最大,为8。
3 小结
覆膜模式具有促进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理想、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的优点。
覆膜模式不用喷施除草劑,为生产绿色食品带来保障,又达到省工的目的。
因此,覆盖地膜将成为一种栽培甘薯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