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件】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对立统一的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于2005年10月11
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发表的公报说,全会审议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国经
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议。改革是会议涉及的
主题。会议认为,改革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7)辩证的否定观 考点: 辩证否定[p116 (1).]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资料没抄]
(1)辩证否定(p116) (考点)
知识点
辩证否定观的内含: 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 实质是“扬弃”。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考点)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 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考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113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114 2.]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考点)
知识点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 体中;
故是
①.唇亡齿寒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④.刻舟求剑
B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1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
系是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是各部分
功能之和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
割
④.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强大动力,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
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哲学的
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 A.对以往合理成分的扬弃 B.对过去社会实践的总结 C.是我国杜会发展过程联系的环节
C
D.对以往社会实践和理论的继承
11.下列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
2.在深山能很好成活的大树因不适应城市的生 存环境而导致死亡,这一事实说明
A.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
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具体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 析,提高活动的科学性 B.必须用唯物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
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
其损,年有所亏。”这主要告诫人
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C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 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 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 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 病同 治”。据此回答8一9题。
2.创新的社会作用 (考点)
知识点(p116)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 变革 ▲创新椎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省政教编)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 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
A.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 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A 8.“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
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9.“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 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 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
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 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考点)
知识点
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 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由主 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 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具有旧事物 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 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考点)
知识点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
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 显著的变化;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
发展的实质[p111 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p111 1.]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p112 2.]
2.发展的实质 (考点) 知识点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
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考点) 知识点
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设计者:刘晓欢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p109)
(1)唯物辩证法 (考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资料没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资料没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考点)
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 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 唯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抄p109)
C.比较成功和完善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 大前途的事物
5.白居易有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 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也有诗云: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 枝》》。”这两首诗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 示是
A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因循守旧,而
要开拓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 斗争性不可分割。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考点)
知识点
矛盾的普通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 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 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 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 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p109 1.] 系统优化方法[p110 2.]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考点)
知识点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
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 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 位,从属和服务于整体。
C 转化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13.在下列有关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相互关
系选项中,正确的有(ACD)
①任何事物和周围其他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和
发展过程中发生联系的
②运动是指空间位置的移动;变化是指事物循环
或倒退运动;发展是事物向前或上升的运动
③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不是一切运动、变
唯物辩证法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 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的又一个总特征。 (抄p10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点)
知识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
(抄p109)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
联系的普遍性[p109 1.] 联系的客观性[ p109 2. ] 联系的多样性[ p109 3. ]
C.新翻《杨柳枝》是从旧《杨柳枝》发展 而来的
D.新翻《杨柳枝》优越于古诗旧曲,必能 取代古诗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B.要把握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
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联系具有客观性
C
7.“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 分。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 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 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 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系统优化方法 (考点)
知识点
⑴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 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 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
知识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______任何事 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 不存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 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 (考点) 知识点
⑴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 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 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A C.必须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
的阶段和地位 D.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民作用
4.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 物不断出现。因此,我们要善于紧跟形 势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使我们的认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哲学 上看,所谓“新事物”是指
A.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事物
D B.发展速度快的事物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
知识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p114 (1)]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p114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114 2.(1)]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p114 2.(2) ]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考点) 知识点
B.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
C.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强 加给事物
D. 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改 变的
东 北 某 市 花 费 420 万 元 巨 资 , 从 深 山 引 进 4200多株山树,困“水土不服”已有400多株死 掉,其余的要靠麻绳捆绑、支架支撑才能够勉 强活命。进城的这些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密 林之中,无论其外形、内部发育均为适应深山 生活而形成。进城之后空气、土坡等生存环境 全部改变了,因此导致部分大树死亡。据此回 答2一3题。
化都是发展
④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
知识点:(抄在p116)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 面的观点看问题。它不承认矛盾, 不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 动力。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p116 2.] 创新的社会作用[p116 2.]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考点)
知识点
⑴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 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 系。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方 法论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 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 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 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考点)
知识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 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 的正确方法。
(2)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地位) (考点)
知识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 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联系的多样性 (考点) 知识点
⑴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 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 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 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 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 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对立统一的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于2005年10月11
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发表的公报说,全会审议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国经
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议。改革是会议涉及的
主题。会议认为,改革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7)辩证的否定观 考点: 辩证否定[p116 (1).]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资料没抄]
(1)辩证否定(p116) (考点)
知识点
辩证否定观的内含: 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 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 实质是“扬弃”。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考点)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 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考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p113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114 2.]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考点)
知识点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 体中;
故是
①.唇亡齿寒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④.刻舟求剑
B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1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
系是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是各部分
功能之和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③.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
割
④.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强大动力,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
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哲学的
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 A.对以往合理成分的扬弃 B.对过去社会实践的总结 C.是我国杜会发展过程联系的环节
C
D.对以往社会实践和理论的继承
11.下列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
2.在深山能很好成活的大树因不适应城市的生 存环境而导致死亡,这一事实说明
A.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
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具体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 析,提高活动的科学性 B.必须用唯物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
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
其损,年有所亏。”这主要告诫人
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C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 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 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 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 病同 治”。据此回答8一9题。
2.创新的社会作用 (考点)
知识点(p116)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 变革 ▲创新椎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省政教编)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 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
A.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 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A 8.“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
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9.“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 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 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
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 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 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 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考点)
知识点
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 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由主 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 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具有旧事物 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 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考点)
知识点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
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 显著的变化;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
发展的实质[p111 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p111 1.]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p112 2.]
2.发展的实质 (考点) 知识点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
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考点) 知识点
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设计者:刘晓欢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p109)
(1)唯物辩证法 (考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资料没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资料没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考点)
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 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 唯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抄p109)
C.比较成功和完善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 大前途的事物
5.白居易有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 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也有诗云: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 枝》》。”这两首诗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 示是
A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因循守旧,而
要开拓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 斗争性不可分割。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考点)
知识点
矛盾的普通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 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 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 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 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p109 1.] 系统优化方法[p110 2.]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考点)
知识点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
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 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 位,从属和服务于整体。
C 转化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13.在下列有关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相互关
系选项中,正确的有(ACD)
①任何事物和周围其他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和
发展过程中发生联系的
②运动是指空间位置的移动;变化是指事物循环
或倒退运动;发展是事物向前或上升的运动
③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不是一切运动、变
唯物辩证法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 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的又一个总特征。 (抄p10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点)
知识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
(抄p109)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
联系的普遍性[p109 1.] 联系的客观性[ p109 2. ] 联系的多样性[ p109 3. ]
C.新翻《杨柳枝》是从旧《杨柳枝》发展 而来的
D.新翻《杨柳枝》优越于古诗旧曲,必能 取代古诗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B.要把握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
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联系具有客观性
C
7.“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 分。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 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 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 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系统优化方法 (考点)
知识点
⑴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 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 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 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
知识点
联系具有普遍性______任何事 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 不存在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 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 (考点) 知识点
⑴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 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 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A C.必须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
的阶段和地位 D.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民作用
4.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 物不断出现。因此,我们要善于紧跟形 势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使我们的认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哲学 上看,所谓“新事物”是指
A.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事物
D B.发展速度快的事物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
知识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p114 (1)]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p114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114 2.(1)]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p114 2.(2) ]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考点) 知识点
B.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
C.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强 加给事物
D. 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改 变的
东 北 某 市 花 费 420 万 元 巨 资 , 从 深 山 引 进 4200多株山树,困“水土不服”已有400多株死 掉,其余的要靠麻绳捆绑、支架支撑才能够勉 强活命。进城的这些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密 林之中,无论其外形、内部发育均为适应深山 生活而形成。进城之后空气、土坡等生存环境 全部改变了,因此导致部分大树死亡。据此回 答2一3题。
化都是发展
④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
知识点:(抄在p116)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 面的观点看问题。它不承认矛盾, 不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 动力。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p116 2.] 创新的社会作用[p116 2.]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考点)
知识点
⑴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 的。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 系。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方 法论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 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 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 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考点)
知识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 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 的正确方法。
(2)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地位) (考点)
知识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 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联系的多样性 (考点) 知识点
⑴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 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 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 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 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 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