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城规划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新城规划历程

时间:2010-08-11 12:54:11 来源:互联网

大上海都市计划—提出郊区建设市镇单位

编制于1946年的《大上海都市计划》,是上海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市域总体规划。在该计划中,首次借鉴当时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有机疏散”理念,把规划范围突破了当时893k耐的城市辖区,将临近的昆山、乍浦等地的部分地区纳人了规划统筹范围(实际规划面积达到6538km`,与当今上海的总面积相仿)。

该计划提出将当时80余平方公里市区的300万人向新市区、市镇疏解。提出市区按照都市生活的标准,形成50-100万人的市区单位,郊区则由一批16-18万人规模的市镇单位组成。每个市镇单位均设有工业用地,而且工业与住宅等用地之间设置绿地隔离。它延续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的城镇结构,给上海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1959年《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提出第一代卫星城

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经过将近10年的研究储备后,由市规划建筑管理局(简称市规划局)务实地提出建设卫星城镇的设想。1957年12月,中共上海市第一届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在上海周围建立卫星城,分散一部分工业企业,减少市区人口过分集中”。1958年,国务院批准将江苏、浙江的宝山、嘉定、川沙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卫星城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至1959年,上海先后启动规划建设阂行、吴径、安亭、松江、嘉定5个卫星城。

1959年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城市建设初步规划总图》提出:卫星城镇要作为接纳外迁工厂和人口的基地,每个点10-20万人,要有基本独立的物质基础和大体完善的城市生活设施;除已有的阂行等5个卫星城镇外,又规划了青浦、南汇、川沙、崇明等12个新卫星城。这些与原来都市计划中的市镇单位规模相仿,而关键是这一理念开始实施落地。

有机疏散的理论在十多年的规划实践和研究中得以贯彻,上海由一个单核特征极其明显的城市开始向一个有层级、有集聚和有辐射的大城市空间体系演变。

1986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第二代卫星城

1986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上海第一部正式得到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卫星城的概念。卫星城的人口规模一般不少于10万人,建设条件好的可发展到30万人。卫星城中增加了1970年代伴随宝钢和金山石化大型产业基地建设的金山卫、吴淞一宝山两个卫星城。而正是这两个卫星城的建设,有力支撑了上海近20年的经济增长和对全国的贡献。

2001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新城

该规划将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在这一定位下,规划提出了市域多层多轴多核的城镇体系结构。规划设想在中心城外建设11个新城,每个新城规划人口20-30万人。在这11个新城中,10个为当时郊区县的政府所在地城镇,另外1个是依托大小洋山深水港建设的芦潮港新城(即后来的临港新城)。

2001版总体规划实施至今影响郊区城镇发展的重大决策事件

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 11号)等文件精神,上海2001年1月发布了《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全面实施以新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并启动了上海郊区“一城九镇”试点城镇的建设。

《意见》提出:根据“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方针,准备在“十五”期间在郊区率先重点建设若干个试点城镇,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郊区城镇整体建设水平,加快郊区产业集聚,促进郊区人口集中,增强郊区城镇对中心城区的“反磁力”,构筑与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城镇体系,最终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城镇群和都市经济圈。

至2003年,随着临港新城、松江新城两个试点新城的规划启动为标志,纳人安亭、浦江、朱家角、高桥、罗店、枫径、奉城、陈家镇等6个中心镇,上海在市域范围内每个郊区县(包括浦东新区在内)各有一个试点城镇,来进行郊区城镇的规划建设探索。

上海市第五次规划工作会议

会议于2003年12月召开,全面部署新时期上海城市规划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郊区“只个集中”发展战略和规划设想,即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会议提出完善市域城镇体系,集中力量建设新城,要求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加快郊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依托大交通和大产业支撑,规划建设若干个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人口规模在30万以上的新城,充分发挥规模效益。

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2004年11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纲要》要求集中力量建设新城。突出重点,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优先建设松江、嘉定一安亭和临港等有发展优势的新城.

人口规模按照80-100万人规划、取消空港新城和惠南新城,海港新城扩大规模为临港新城,部分新城为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与总体规划提出的部分新市镇形成组合式发展模式。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1月,《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城乡规划目标,市规划局根据新的城乡一体,区域统筹的要求,提出了“1966”的城乡规划体系:即1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左右的新市镇和600个左右的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中心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