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新闻拍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O N GN A N C H U A N B O实务探索——新闻采编浅谈时政新闻拍摄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池毓混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一般重要的会议、领导视察、调研类的时政新闻是各级电视台新闻

节目的主要内容。现阶段,这些重要的时政新闻却无法吸引观众眼球,无法满足观

众需求,无法真正做到“三贴近”。那如何拍摄好时政类新闻,笔者在总结多年的拍

摄经验基础上,谈谈对时政新闻拍摄要做到的几个细节。

关t词:时政新闻拍摄细节镜头语言

大众从生活中了解到的时政新闻,主要是反映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方针政策、报道国家或地方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的新闻。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全省各地市的地方“新闻联播”,都是时政新闻报道的主阵地。

然而,大多数电视观众对时政新闻画面的评价是“单调、刻板、不鲜活”、新闻“多、长、呆、空”,无趣不好看,没有反映基层实际”,觉得这样的新闻是给政府官员看的而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久而久之就会无形中拉开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不仅使收视率下滑,更重要的是在宣传贯彻落实一些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事关民生的具体决策、措施时,无法起到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

时政新闻不同于其他新闻类节目,是一个无法根据你的要求进行摆拍、重现的过程。那么,究竟怎么拍摄,运用怎样的画面语言才能将时政新闻鲜活起来,让广大受众接受呢?

一、对拍摄曹的准鲁工作

(一)检查设备

摄像记者在出发前首先要检查携带的设备是否齐全,设备是否正常,比如磁带有没有带足,摄像机电池有没有充满等。到达现场,提前调试摄像机机位、摄影灯、机头灯等必备工具,做到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摄像记者在出发前注意自己的着装是否符合现场拍摄场景,尽量穿正装,方便工作。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场面,应事先向组委会详细了解情况,询问拍摄人员应注意的事项,为顺利拍摄做好充足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对拍摄对象的了解

时政记者与拍摄主体大多是一对一的工作关系,这类拍摄主体一般是长期拍摄对象,所以我们平时要做到对拍摄主体全面细致的观察。要对拍摄主体的言行,站立、行走、坐姿等肢体语言进行细致观察和总结,拍摄出最具有鲜活力的一面。

(三)对拍摄现场的调整

在拍摄前,摄像记者对拍摄内容要充分了解。比如,召开的主题是什么?背景有什么要求?现场发布哪些重要信息?参会人员有哪些?现场会议的流程环节、摄像机机位的如何摆放、参会人物的级别、发言人有谁等,都要预先掌握情况,提前在脑海里设想现场需要拍摄的画面,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现场顺利工作。在会议开始前,最好能尽量提前到达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试好话筒声音、光线等,达到最佳的声画效果。同时,在拍摄会议新闻时,提前到会场,对会议现场的座椅、话筒、桌签、水杯等物会影响构图拍摄的物品摆放,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其在图像的构图里不会喧宾夺主。如果话筒太高,桌面上的水杯、矿泉水瓶、毛巾等,摆得满满当当,当拍摄主体坐下时,这些摆放物体却影响画面的干净简洁,遮挡在对象脸部、颈部、胸部,画面突兀,严重地破坏主体画面表现力。而在拍摄过程中无法避掉,这样拍出的画面就显得太随意、凌乱。因此,在拍摄前,根据实际情况,要对现场环境的布置进行微调。

(四)与文字记者的良好沟通

摄像记者在拍摄前要与文字记者进行沟通,知道应该用

2013年第9期(总第109期)东南传播●

什么样的景别、怎样的方式来拍摄主体,避免犯一些低级的主要镜头漏拍或者镜头大小不一等错误,给后期的制作增添难度。要根据不同内容、程序决定拍摄方法。是会议新闻还是调研活动,是会见新闻还是出访活动,报道的形式是简讯、消息、综述还是花絮,都要和文字记者讨论后确定。只有相互真诚沟通,摄像记者在拍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的放矢地抓住新闻关键点。这是成功拍摄时政新闻最为关键的一点。

二、现场进行时的细节工作

俗话说,摄像记者是现场的记录者。但这并不代表摄像在宣传时仅仅起到一个单纯的录像作用,他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根据编辑要求。有思想有选择性地拍摄,这样拍摄的画面才有灵气,才有内涵,才有重点,才有亮点,进而也就能吸引观众。做到这些的关键点就在于细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决定成败。在镜头中,构成画面的所有图像就是画面细节。尽管构成画面的图像细微,但却是不可缺失的部分:尽管这些画面会一闪而过,但却是画龙点晴之笔,精彩的细节能反映典型瞬间。细节能使时政新闻插上鲜活的翅膀:细节也能使时政新闻更有故事性、更具;中击力和感染力。

(一)光源的统一

拍摄时政新闻,特别是室外,光线变化多而杂,摄像记者要时刻注意调整摄像机各种参数,使画面达到技术指标要求:要注意相关领导的表情和动作的拍摄。想使一个时政报道做得鲜活、生动、出彩,一般比较少光源复杂的现象,但由于时政新闻无法重新摆拍,且光线不统一,有的很亮,有的很暗,光线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要有效地利用机头灯和摄像机的快门或灰片来调整光线的亮度,使其适合我们的需要。

例如,在一次粮油展销会的巡展活动上,有上百个展位,每个展位为突出自己特色,采用了各种色灯、特效灯光。这些光线、色温非常杂乱,在拍摄时要保证主体面部光源和色温不跑光、不偏色的情况下,要及时判断现场主要色温和光源高低,及时打开机头灯。若色温或者光源低,机头灯就要调到3200的色温值,同时打高亮度,来弥补光源不足。反之,若色温高,机头灯要调升至5600的色温值,使之统一协调。

(二)角度的多样化

由于时政类新闻画面场景重复多,时间拍长了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厌倦感,甚至懒惰的情绪。因此,无论何时,对主要领导的同期声一定要认真听、认真记录,尽量多拍摄各角度各景别的画面。不同角度、不同景别会有不同作用,有时甚至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会场,拍摄与会人员时,首先按拍摄要求先拍摄主体对象。其次拍摄与会人员要一组一组、一排一排,画面构图大小一致、左右对称,推拉摇移幅度一致,把参会人员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再比如,领导讲话

东南传播2013年第9期(总第109期)时会临时戴上眼镜,一般要等他摘下眼镜,抬头讲话时再进行拍摄。还有诸如吸烟,交谈、看手机等,一定要耐心地等待最佳时刻拍摄。

(三)镜头内容的完整性

摄像除了要注意画面细节问题外,在拍摄时还要用心、用耳、用眼,认真听主体对象的讲话,边听边拍,了解活动内容,从而及时地去抓拍相关内容的空镜头。对重要人物的重要发言要记录完整,在后期制作时,编辑可能会发现一些现场没有挖掘到的信息,在编辑时可以及时完善。常常注意到一些摄像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时政新闻拍摄要求来执行,僵硬地数着秒数拍摄现场,5秒、10秒一个场景就结束,三四个场景就拍完一条新闻,播出的画面就显得呆板、单调,有时甚至没注意到所拍摄镜头与主体所讲内容是否匹配,是否完整与连贯。

在一次跟随省领导视察防灾物资储备情况的视察活动中,领导视察完后,笔者正在拍摄空镜头,一边用眼去拍,一边用耳听领导讲话。突然,听到领导说要检查袋子里的物资,笔者赶紧开机把镜头焦点对准他,用一组长镜头完整记录每个细节:翻开麻袋,抽出一件棉衣,打开棉衣,看袖口,闻味道,摸干湿……在这一系列的抓拍过程中,采用推、拉、摇、移等多种表现方式,连贯、完整的叙述了整个情况,以这种多样化的画面形式体现一种“神”,传递给观众画面以外的信息。

三、后期编辑前的棱查工作

在拍完每个场景时,利用空隙时间翻看录制画面,检查内容是否有遗漏,画面是否精美,素材是否充足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补缺。

在拍摄时政新闻时,我们要服从领导关于时政新闻的各种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机械地按照要求年复一年地复制新闻。作为一名时政摄像记者,要明白从新闻画面中传递什么信息给观众?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希望他们从新闻中得到什么帮助?是不是他们关心的新闻?紧紧抓住时政拍摄中的关键环节,通过画面语言给观众提供更为及时、有效、有用的信息,使每一条时政新闻更有张力,更加精彩,更加鲜活。

1.张吉宝.时政新闻的发掘与表现卧青年记者,2011(2).

2,周成刚.时政新闻报道研究p】.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1.

3.马铁护.要把电襁糖政新闻做出彩卟新闻爱好者,2009 (22).

4瑚立德,王文科,陈嗲波.现代传播广播电视传播:电视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崔林.电视新闻语言:模式、符号、叙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警薅繁糍麟麟∞实务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