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
乡土建筑认识论精品PPT课件
![乡土建筑认识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1d8f46964bcf84b9d57bab.png)
乡土建筑的形式
主要包括乡土的住宅、庙宇、祠堂、书院、戏台、茶 坊酒肆、商铺、作坊、牌坊、水井、小桥…
乡土建筑的价值
使用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 历史文化遗产的三大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如何保护好乡土建筑?
事件升级
古村落保护
1、古村落中的村落设施、古建筑,古庙宇 2、居民生活劳动的工具等物质 3、民间传统文化和特色民俗风情,如手工艺、婚俗、 礼俗 4、民间文化活动和文化事象
等方面做文章,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传统村落。
注意事项 解决方案 案例解读
古村保护
让我们记住他们
事件升级
救救脆弱的乡土建筑,请为后代留住乡土的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陈志华
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祖辈
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 李秋香
乡村工匠 古村之友
践行者
留住乡土建筑,留住乡愁
乡土建筑是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缩影
了解中国,不能不了解农村。而要了解农村,就不能不了解乡土建筑。 走进一个村落,就好像走进了一部历史书里,走进了农民文化的沉积层里。 几千年来,乡土建筑一直是中国农村的最典型的景观风貌。
——所有与人类生活、活动有关的精神和外在显现 ——一个群体共享的建筑方式 ——存在于乡土社会中,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建筑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6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战 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乡土建筑.doc
![乡土建筑.doc](https://img.taocdn.com/s3/m/fcb22884195f312b3069a504.png)
乡土建筑什么是乡土建筑?现阶段,我国建筑业对乡土建筑怎么定义?基本规定情况怎么样?以下是下面整理乡土建筑专业建筑术语基本规定情况如下:首先建筑人士可以先了解什么是乡土建筑?乡土建筑,是指民间自发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民间浓厚的乡村农家小院气息。
乡土建筑包括乡土的住宅、寺庙、祠堂、书院、戏台、酒楼、商铺、作坊、牌坊、小桥等。
乡土建筑本质上是乡土性在其岁月流逝中乡土精神和本土文化的外在显现。
乡土建筑基本规定:乡土建筑既是一个物质实体,也是一种文化历程。
它被当地的使用者自行设计并建造,与当地资源、文脉、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它有如民间的街头杂耍、家庭作坊,是一种民间自发的以家庭或个体为单位的活动,是当地资源、生活方式、家庭观念、邻里关系、文化活动的物化,是一种切切实实的文化沉淀,是乡土性在其岁月流逝中乡土精神和本土文化的外在显现。
目前常用来描述乡土建筑的词汇如本土建筑、自发建筑、民间建筑、传统建筑、乡村建筑等都是从其性质上进行描述。
乡土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自发性和朴素性,是民间自行建造、供自己居住的非主流建筑。
乡土建筑包括乡土的住宅、寺庙、祠堂、书院、戏台、酒楼、商铺、作坊、牌坊、小桥等。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2届大会通过的《乡土建筑遗产宪章》给出了乡土建筑的识别标准:1)一个群体共享的建筑方式;2)一种和环境相呼应的可识别的地方或地区特色;3)风格、形式与外观的连贯性,或者对传统建筑类型的使用之间的统一;4)通过非正式途径传承的设计与建造传统工艺;5)因地制宜,对功能和社会的限制所做出的有效反应;6)对传统建造系统与工艺的有效应用。
在当代建筑的设计及建造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新乡土建筑。
新乡土建筑可以看作是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统一体。
它试图通过吸收和重释地域外的建筑思想,并从本地神秘的根深蒂固的起源入手,浓缩本地独特的艺术潜力,最终达到一种植根于当地技术和地形条件,整合而又现代的建筑。
新乡土建筑( 地方主义) 是一种在建筑文化领域的一种地域性文化的回归,它是在后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成为地方风格和类型特征以及个性表现的代名词。
《[建筑的地域性]论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的地域性]论建筑的地域性》](https://img.taocdn.com/s3/m/853db0d3f78a6529657d539a.png)
《[建筑的地域性]论建筑的地域性》首先黄总谈到了建筑的地域性,他说,建筑本质最简单直接的描述,仅仅是一个“上栋下宇,以蔽风雨”的空间,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掩避体”,建筑就是人类的房子,首先是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住”的问题,其次才是美观和文化。
建筑的存在需要场地,而后房子的修建需要材料,其次,建筑的过程,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因此任何建筑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性的特征。
地域性、民族性、乡土性、相互渗透又都生长在传统性基础之上,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建筑传统的形成,就是源发于不同的地域原始环境。
“一切建筑都是地区建筑”(注1)这句话准确地阐述了建筑与环境、空间、场所之间的关系,为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传统是突出时间因素,强调不同历史时期建筑之间的纵向区别,地域是突出空间因素强调因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所产生的建筑之间的横向区别。
其实,最初建筑的形象和功能都是自然生成的,经过历史上不同地域人们的反复印证,成为一种识别标志,成为一种建筑文化。
202x年“建筑与地域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以来,时至今日,对于地域建筑多有高水平的论述,见之于学报、书刊已十分活跃,虽然所谈角度各有区别,但基本要领却都趋同,本文对于地域性建筑的名词解释,不妨在此引用名家定义,少费斟酌,在建筑创作上,又可成为明晰的理论依据。
地域性建筑的定义“以特定地方的特定自然因素为主,辅以特定人文因素特色的建筑作品”(注2)地域性建筑=地方性建筑其最基本的特征为:1、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2、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能源和建造技术;3、吸收包括当地建筑形式在内的建筑文化成就;4、有其他地域没有的特异性并具明显的经济性。
但是地域建筑的表现又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更多的意义:广义的地域建筑“是指利用现代材料与科技手段,融汇当代建筑创作原则,针对某种气候条件而设计,带有某些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由于这些建筑能够在一些相类似的地区使用与推广,相比传统的地域建筑有更大的适应性”(注3)高技乡土所谓“高技乡土”是将高技术与地理气候,地域环境、乡土文化以及建筑营建方法相结合,追求现有信息、智能以及生态技术功能,又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创造倾向。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结构分析
![中国乡土建筑赏析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a1d1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f.png)
乡土建筑的分类与分布
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乡土建筑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建筑材料可分为土房、木房、 石房等;按建筑形式可分为平顶房、坡屋顶房等;按功能可分为民居、庙宇、 祠堂等。
分布
中国乡土建筑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乡 土建筑风格更加鲜明多样。
乡土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历史背景
注重乡土建筑的生态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减
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 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乡土 建筑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社会参与与共建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土建筑的 保护和建设工作,共同推动乡
土建筑的繁荣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开展传统建筑技艺的培训 和交流活动,让更多人掌握传统建筑技艺。
活化利用
将乡土建筑作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 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
乡土建筑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02
03
04
创新发展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结 合现代技术和材料,推动乡土 建筑的现代化和创新发展。
可持续发展
木雕艺术
01
木雕是中国乡土建筑中常见的装 饰手法,主要应用于梁、柱、门 、窗等部位,雕刻内容多为吉祥 图案、神话传说等。
02
木雕的技法包括浮雕、镂雕、圆 雕等多种形式,每种技法都有其 独特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石雕艺术
石雕是中国乡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 法,主要应用于建筑的石构件上,如 石础、石柱等,雕刻内容多为动植物 形象、人物故事等。
03
中国乡土建筑的构造与材 料
木结构
总结词
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研究与启示
![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研究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f28c8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9.png)
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研究与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乡村建筑与地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探讨中国当代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并从中寻找启示,为中国乡村建筑与地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一、中国当代乡土建筑现状分析1.城市化进程对乡村建筑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地方的乡村建筑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魅力。
由于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许多乡村建筑面临着改造、破坏或拆迁的局面。
2.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的融合中国当代乡土建筑的发展也受到了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建筑之间融合的影响。
在当代乡村建筑的设计中,有许多设计师试图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保留传统建筑的精华,同时也可以满足现代人们对舒适、安全、环保等需求。
3.乡土建筑受地域文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中国乡土建筑还受到了地域文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多样、气候多变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乡土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等也有所不同。
例如,南方多使用红砖和木材建造房屋,北方则多使用黄土和砖瓦建造房屋。
二、中国当代乡土建筑存在问题1.乡村建筑保护问题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乡村建筑被破坏或拆迁,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乡村建筑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2.乡村建筑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相较于城市建筑,乡村建筑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
在乡土建筑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政策和规划,导致乡村建筑在改造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传统的问题,失去文化价值和记忆。
3.乡村建筑设计缺乏创新性在当代乡土建筑设计中,过于强调传统建筑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忽视现代建筑的技术和创新。
这种模式导致乡村建筑多是重复性和剽窃性的作品,缺乏特色和创新性。
三、中国当代乡土建筑发展方向1.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原则在乡土建筑保护和发展中,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原则,充分尊重乡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保护乡土建筑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价值,同时兼顾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追本溯源:谈地域建筑的内涵与本质
![追本溯源:谈地域建筑的内涵与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770a408be53a580216fcfe27.png)
例如 ,我 们来 比较 中国城市 或 乡 村 建筑 业 的发展 模式 ,两 者 中劳 动 力 差异并 不 大。在 乡村 地 区, 由于资 金 的短 缺 而建 设资 源相 对丰 富 ,因地 制
E彗
追 本 溯 源 :谈 地 域 建 筑 的 内涵 与 本 质
口 刘明国
1语词辨析——地域建筑 内涵的界定
什 么是 地域 建 筑 ?这 似 乎是 一 个很 好 回 答 的 问题 。简单 说 ,地 域建 筑 就是 反 映某 特 定地 域 文化 特 色 的建筑 。然 而, 在使 用 这个 概念 的过程 中常 常会涉 及 到 另外一 些 相 近的 概念,如 乡土建筑 、传统建筑等, 出现概 念上 的混 乱 。迄 今为 止 ,学 界也 没 有对 三 者 的关 系进 行 一个 十分 清 晰 的界 定 ,因 此笔 者认 为 有 必要 从语 词使 用的 角度 对 其进 行概 念 辨析 和关 系梳理 。
对 立概 念 国际式建筑 、 全球 化
建 筑
相 互 关 系 乡土 建筑 =传统 地 域 建筑 , 或 者 乡土建 筑 :地域 传 统建 筑
图5 不 同地 域 的民 居各 有特 色
山西专辑 第2 卷 g 6 3
最后 ,至 为关键 的问题 是 :如何
的内容 ;运 用 比较优 势理 论及 要素 禀 赋 理论 来观 察建 筑产 品 的情况 , 则可
约 人 力资源 为 目的 、以标 准化 为特征 的地 域建 筑体 系得 到 发展 ;而 在我 国 大部 分 乡村地 区, 由于劳 动 力比较 充 沛, 因而 地域 ( 乡土) 建筑 中并 没有 出 现 明显的标 准化特 征 ( 7 。 图 ) 基 于全 球化 的背 景 ,借 鉴要 素禀 赋理 论去 认识 “ 大 的”地 区建 设 资 扩
浅析地域建筑、本土建筑
![浅析地域建筑、本土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bb6b854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b.png)
浅析地域建筑、本土建筑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由于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不少城市的建筑结构都模拟西方建筑形式,而忽略了建筑本身所处的环境、视觉触觉及乡土要素。
本文就根据地域建筑影响的广泛性,分析地域建筑对中国本土建筑未来发展的影响。
标签:全球化;地域建筑;本土建筑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建设出合理的现代地域建筑特色,应该在不影响城市活动的原有模式下进行合理规划。
因此,对于当地居民的行为和文化的心理模式,首先我们要尊重,不能想当然。
城市发展的过程如同生物的生长过程,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需要有规律地生长和突变。
而城市发展与创新的依据,就是城市新陈代谢的痕迹、现状以及未来。
一、本土建筑在全球化沖击下的现状分析我国的建筑事业在近十几年得到飞速发展,成就瞩目。
但随着人们对西方建筑的热烈追捧,中国的建筑师在追逐、学会西方建筑中钢筋水泥构造的同时,对具有传统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早已抛于脑后。
国人过分推崇国外建筑的思想和形式,一味地追求所谓的艺术与时尚,却对国内的建筑文化不屑一顾,这给国内建筑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于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是建筑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的思维逐渐开阔,对于衡量各国经济文化的标准和尺度也逐渐统一。
但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却受到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审美潮流的不断变化和文化艺术所追求的“永恒”相矛盾;科学迅速发展和文化艺术之间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等。
通过国人对于西方建筑的关注程度,在面对各形各色、纷繁复杂、铺天盖地各种建筑潮流时,很容易被国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所折服。
其实,国外的建筑设计师之所以不能完全接受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除了其自身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与本国的业主对建筑形式的喜好也有关系。
国人在追求外来建筑形式的同时,使得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越来越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及探索也将停滞不前,最终对于本土建筑的文化与形式将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探析乡土建筑地域性营造策略
![探析乡土建筑地域性营造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0801885cc22bcd126ff0c71.png)
重体系 , 围护结 构材 料 以生 土为 主。其 特点 是可 以就地取 材 , 易 和屋 顶 比较厚重 , 如果 毗连 着建造 , 房屋 转 角连接 处很 容易 开 则 于施工 , 于 自建 , 价低廉 , 暖夏 凉, 省能 源 , 水量 小 , 便 造 冬 节 耗 不 裂 。因此 采用分散型 院落 , 即厢 房 与正房 各 自独 立建 造 , 并保 持
探 析 乡 土 建 筑 地 域 性 营 造 策 略
纪
摘
敏
要: 以研 究民居地域性 为出发 点 , 以安徽 中北部 民居为实例 , 从建 筑选址 、 院落布局 、 建筑构 造 、 筑材料 、 建 营建技术
等多方面对 毛集镇传 统生土 民居进行 了分析 , 示了该地 区传 统生土 民居 的地域 性特 征 , 揭 最后指 出传 统生土 民居 的营建 思想对 于现代建 筑设计创作 的借鉴 意义 。 关键词 : 民居 , 土建 筑 , 域 性 生 地
参考 文献 :
= ◆
图 1 新 老 中心 位 置 示 意 图
乡土建筑遗产宪章
![乡土建筑遗产宪章](https://img.taocdn.com/s3/m/e74c2a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b.png)
乡土建筑遗产宪章乡土建筑是一座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结晶,拥有独特的表达形式和独特的价值。
乡土建筑遗产宪章旨在呼吁保护和传承乡土建筑遗产,维护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本宪章将探讨乡土建筑的定义、价值、保护与传承,并提出相应的理念与实践,以期引起社会对乡土建筑遗产的重视和关注。
一、乡土建筑的定义乡土建筑是指在乡村、农田和郊外等自然环境中,以当地特色为基础创造的建筑形式和构筑物。
它们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以及对环境的认知和利用。
乡土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是社区和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乡土建筑的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乡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忆。
通过乡土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生计方式、工艺技术等,体味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生态环境价值乡土建筑倡导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它们利用当地的材料,根据气候条件和地理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
乡土建筑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对于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3.社区认同价值乡土建筑是社区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象征,它们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成为社区居民凝聚情感、传递文化的重要场所。
保护乡土建筑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建立自己的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
三、乡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1.政策保护各级政府应制定政策保护乡土建筑,包括立法、规划和经济支持等。
政策应该明确土地使用原则、修缮标准和奖励措施,以激励人们保护和传承乡土建筑。
2.修缮与维护乡土建筑需要定期的维护修缮工作,以确保其安全和完好。
修缮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始材料和结构,避免过度干预,保持乡土建筑的真实性和历史性。
3.社区参与社区居民应该参与乡土建筑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研讨会和展览等活动,提高居民对乡土建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四、乡土建筑的未来展望1.教育推广乡土建筑应该纳入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教育中,通过课程、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乡土建筑,并培养保护乡土建筑的意识和能力。
其他毕业论文农村建筑变迁下乡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更新
![其他毕业论文农村建筑变迁下乡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4e33c79426fff705cc170a53.png)
农村建筑变迁下乡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更新真正适合的建筑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技术之间的紧密关联,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在经历长期的文化封锁、经济落后的生活禁锢后,中国农村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迎来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建筑设计是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
农村建筑的变革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现状,整体提高了农村生活质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无法避免的破坏了当地的乡土环境,造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逐渐消失的现象。
1、乡土建筑综合概述1. 1 乡土建筑的基本信息和内涵乡土建筑是指富有民间特色的传统风土建筑,乡土建筑大多具有浓厚的乡村农家气息。
一般而言,乡土建筑包括居民住宅、当地寺庙、祠堂、酒楼、店铺甚至牌坊、小桥等。
乡土建筑其实就是本地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乡土建筑的形成与当地的发展历史、文化风貌、地形环境、生活方式等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可以认为,乡土建筑就是在当地气息的影响下形成的特色艺术形式,因此,多样化与传统化是乡土建筑的两大显着特征。
由于乡土建筑的特殊性广泛性,对于乡土建筑有着其具体的识别标准。
一般而言,乡土建筑是通过非正式途径传承的设计与建造传统工艺建造的,且与当地环境特色可以完美融合,其功能和限制都是由当地需要而决定的[1].1. 2 乡土建筑的外在延伸由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地域辽阔,在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中,形成了每个地域独有的文化思想与精神理念。
因此,乡土建筑在我国分布广泛,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其踪迹,乡土建筑主要以聚落的形式存在,其中一部分如牌坊等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气息,不仅具有历史研究意义也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是不可移动的国家珍宝。
在现代社会中,乡土文化也在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因此,在想要完全保留乡土建筑原貌是难以实现的,但是乡土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不能够因为时代变迁而完全失去自己的特色,对于乡土建筑的保护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乡土建筑中地域文化论文
![乡土建筑中地域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75e62baf45b307e871972d.png)
浅析乡土建筑中的地域文化摘要:传统资源怎样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技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达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
“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乡土建筑地域文化1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文化是根,在建筑设计领域同样如此。
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有意识地从文化入手,寻求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为此,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如下方面做起: 在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和当地材料等硬件性物质文化对建设设计的影响与要求。
为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与环境相融合。
同时,还要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使得所设计出来的建筑风格一方面能本着节俭节约的原则,就地取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来,使得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
在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就要体现出文化背景设计构思感受体验这一过程,使人们在建筑中亦能享受到当地生活风情的文化习俗。
2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地域性的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层面2.1 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性和建筑材料的地域性两方面: 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为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需应用不同的建筑物理学。
高纬度地区需保暖,光辐射强烈的地方需遮阳,温湿地区要防潮通风,雪压大的地区要防积雪,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多沙的地区要防沙暴,多地震地区特别要注意防震等.在建筑材料的地域文化性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材料地域性的影响。
中国乡土与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乡土与传统建筑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bd7a88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2.png)
中国乡土建筑的分类在中国的乡土大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就像一部部史书,记录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乡土建筑的分类。
首先是居住建筑,这是乡土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类。
比如说北方的四合院,那可是老北京的特色。
四合院一般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一个院子,一家人就生活在里面。
白天,大人们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孩子们在院里玩耍,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院里乘凉,看着天上的星星,别提多惬意了。
还有南方的一些水乡民居,白墙黑瓦,依水而建,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潺潺的流水,听到摇橹的声音,感觉特别美。
再就是宗法建筑,像宗祠就是很典型的。
在南方的一些村子里,宗祠可是个很重要的地方。
它是村子里同姓家族祭祀祖先、商议大事的场所。
逢年过节,族人们都会聚集到宗祠里,举行各种祭祀仪式,那种场面特别庄重。
比如说安徽黄山呈坎镇的罗东舒祠,建筑宏伟壮观,里面的木雕、石雕等装饰精美绝伦,充分展现了家族的荣耀和文化传承。
交通类建筑也不能少呀,乡村里的小桥就是其中之一。
在一些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小桥就成了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
有那种小巧玲珑的石板桥,走在上面,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在桥面上回响。
还有的桥带有亭子,可以供人休息、避雨,人们在桥上驻足,欣赏着周围的田园风光,感受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是社会公益建筑,比如义仓。
以前遇到灾荒年,义仓就发挥了大作用,它里面储存着粮食,可以救济受灾的村民,帮助大家度过难关。
这体现了村民们之间的互助和关爱,也反映了乡村社会的温暖。
这些乡土建筑,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乡村独特的风景,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深情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中国的传统建筑那可是丰富多彩呀,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下面就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说宫殿建筑吧,这可是传统建筑中的精华。
就拿北京故宫来说,那可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故宫里的建筑金碧辉煌,红墙黄瓦,雕梁画栋,让人看了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农村建筑变迁下乡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更新
![农村建筑变迁下乡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6e93e5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8.png)
02
通过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来体现乡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如设置传统活动场所、展示乡土艺术等。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提高其舒
03
适度和实用性。
成功案例分享与启示
某古村落通过修缮传统建筑、改善基础设施和引入现代旅游业态,实现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发 展的有机结合。
某农村新建住宅项目在设计中注重保留当地传统建筑风貌,同时引入现代节能环保技术和智能家居系统 ,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乡土建筑的同时,应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 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地域 特色和文化底蕴的现代农村建筑。
THANKS
感谢观看
建筑艺术价值
生态环保理念
乡土建筑往往与自然环境相和谐,采 用当地材料和传统技术,体现了生态 环保的理念。
乡土建筑在建筑艺术方面具有独特魅 力,其建筑风格、材料和构造方式等 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传承方式与实践案例
传统技艺传承
通过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等方式 ,将乡土建筑的传统技艺传承下 去,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
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案例 分析等方法,综合运用建筑学、 城乡规划、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 。
汇报内容与结构
汇报内容
阐述农村建筑变迁的背景与意义、研 究目的和方法,分析乡土建筑到现代 建筑更新的现状、问题和趋势,提出 更新策略和建议。
汇报结构
按照“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现状分析-问题探讨-趋势预测-更新策 略与建议”的逻辑顺序进行汇报。
乡土建筑的价值
乡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地 域文化和历史信息,是农 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现代建筑的需求
农村的农村建筑与乡土风貌
![农村的农村建筑与乡土风貌](https://img.taocdn.com/s3/m/08efcc2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1.png)
农村的农村建筑与乡土风貌农村建筑在中国乡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农民居住的场所,更是乡土文化的载体。
通过对农村建筑与乡土风貌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化。
一、传统农村建筑的特点传统农村建筑通常是由土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以木材、土坯和石材为主。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传统农村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适应不同区域的气候和地域特点。
例如,在南方地区,房屋通常采用老虎窗、挑檐和天井等设计,增强了通风和采光效果。
在北方地区,房屋则更加注重保温和防寒。
2.简约而实用的布局传统农村建筑的布局通常非常简约,主要包括一个庭院和几个房间,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要。
不同房间的功能划分明确,例如,客厅通常位于正门之后,而卧室则位于靠内部的位置。
3.丰富多样的装饰传统农村建筑在外观和室内装饰方面也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房屋外墙经常用彩画或壁画进行装饰,反映了农民对于美的追求。
室内则常常挂有剪纸和刺绣等装饰品,增添了温馨和艺术氛围。
二、现代农村建筑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农村建筑也逐渐崭露头角。
它们代表了农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1.多样化的建筑风格现代农村建筑采用了更多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在设计和风格上更加多样化。
有的农村建筑借鉴了现代城市住宅的风格,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窗和简约的线条,注重实用和舒适。
2.功能与美观的结合现代农村建筑追求功能与美观的结合,既满足农民的居住需求,同时又注重建筑的外观设计和装饰效果。
例如,一些新建的农村民宿和农家乐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营造出独特的农村风情。
3.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农村建筑也更加关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造方式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
一些农村建筑还运用了太阳能发电和雨水收集等技术,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三、乡土风貌的保护与传承乡土风貌是指农村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包括了建筑、民俗、农耕文化等方面。
浅谈乡土建筑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乡土建筑中的地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0e9331f52d380eb62946d95.png)
科技 一向导
2 0 1 3 年2 l 期
浅谈乡土建筑中的地域文化
张辰 卓 (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陕西 西安
7 随着历 史的变迁还使其 具有 了一定的文化价值 , 可以说 建筑是经济、 技 术、 宗教 、 哲学、 艺术等意识 形 态的结合 , 具有浓烈的 时空性与地域性。 特别是 乡土建筑 , 它作为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的凝 练与升华 的栽体 , 已经被世界各 国所认可 , 并 已破 坏 了时间与 空间的 限制 , 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 系统。
【 关键词 】 地域性 ; 民族性 ; 乡土建筑
我国的乡土建筑分布地域广 . 保存时问长. 并 已成为这一地区文化 代建 筑相比 , 它更容易使 人类产生一 种归属感 . 更容 易让人产生一 种 生活与物质生活的重要依托。 村庄是乡土建筑 的发源地 。 是人类开始 聚 精神上 的寄托 。 集 到一起共 同生活 . 共 同抵御 自然恶劣环境的起点 , 同时这里 也是人类 2 . 2 建筑材料与建筑风格的地域化 魂牵梦系的精神家园 乡士建筑茬 靠^ 、 自 然与建筑的相互f 乍 用而形成 乡土建筑 的材料与风格是受当地 自 然 环境限制的 . 它可 以抽象 为 的, 它质朴、 简洁 , 而又生动活泼。 与大城市建筑的钢筋水泥相比 , 乡土建 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 纬度较高的地区 , 气候 较为寒冷 . 所 以这一地 筑充满 了人文气息 . 使人类能够与 自 然本源亲近 . 所 以在多数人的脑 区的建筑最先考虑的是保暖。 低纬度 地区 . 气候 比较炎热 . 所 以这些地 中. 乡土建筑是祥和的。 是宁静的。 是充满了人类原始之梦的一片乐土 区优先考虑的是遮阳。同理 , 气候 较为潮 湿的地区 . 要考虑防潮通风 : 1 _ 乡土 建 筑 概 述 多雨地 区则要 考虑排涝 ; 沙漠 地区则考虑 防沙 : 地壳运 动较为频繁 的 首先要考虑的是防震 。 而在建 筑材料 的选择上 。 更是受到 了地域 现 阶段 . 我 国对乡土建 筑的定义还 未统一 . 笔者 比较赞 同陈志华 地区 。 先生 的描 述 : 乡土建筑是 乡土环境 中种 建筑的总和 , 是 一个完整 的系 性的影响 , 一些建筑所需要的材料较 多 . 且材 料的体积较大 。 这必然会 所 以乡土 建筑多数是变 地取材 . 然后充 分考虑材 统 。乡土建筑 . 顾名思义 。 其所在地必须在乡村这些经济欠发达 地区 。 导致运输上 的困难 . 再考 虑如果让建筑具有美 观大方 。石头较多的地 其经济模式可能仍 旧以农业 、 畜牧业为支柱。乡土建筑 的竣工 时间也 料的力学特征之后 , 其建筑多为石质结构 ; 生 土地区则 多窑洞 ; 林 木资源丰富的地 区多 多数在封 建家长制的社会 中形成 . 一般 都处于手工农业 时代 . 所 以其 区, 建筑风格变幻 莫测 . 往往 与 自然环境融 为一 体 。 这只有 在手工业发 达 木屋 ; 而产 竹地区则 多竹楼 。 上述这些乡土建筑 的材料 的选择 , 恰恰体 的时代才能够实现 。乡土建筑带有深厚的传统特 色 , 这是受其 “ 成长 ” 现出了建筑设计 在建 筑材料 的地域文化
中国古建筑全套课间之第三章:住宅与聚落
![中国古建筑全套课间之第三章:住宅与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1eebdcfba58da0116c1749e0.png)
3.2实例
一、北京四合院
城市肌理
3.2实例
一、北京四合院
2、平面及组成
中轴对称 等级分明 内外有别 秩序严整
3.2实例
一、北京四合院
2、平面及组成
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 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大门 在倒座东南隅,靠近大门的一间 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大门以 东的小院为塾,倒座西部小院内 设厕所。 前院属对外接待区.非请不
3.1概说
一 、聚落的形成
住宅:居住的地方。 民居:民间居住性建筑,居住性建筑与住宅同义,而民间则与官
式相对。
乡土建筑:民间建筑,强调与城市相对的乡土性。
3.1概说
二 、住宅形制演变
1、春秋
《仪礼》中士大夫住宅制度
住宅大门为三间,中央的 明间为门,左右此间为塾; 门内为庭院,前方为堂,为 生活起居,会见宾客,举行 仪式的地方,堂的左右为厢, 堂后为寝。
3.1概说
三 、住宅构筑类型
3、木构井干式
3.1概说
三 、住宅构筑类型
3.1概说
三 、住宅构筑类型
4、砖墙承重式
3.1概说
三 、住宅构筑类型
4、砖墙承重式
建造年代:普遍 用于住宅砌墙并 称重——明代 在北方形成和普 及了硬山式住宅
3.1概说
三 、住宅构筑类型
5、碉楼
3.1概说
三 、住宅构筑类型
6、土楼
材料类型:“红 壤”“砖红壤性 土壤”,质地黏 重,有较大韧性; 硬木、竹林、骨 架和拉筋;糯米、 红糖、凝固剂; 沙石、石灰等。
3.1概说
三 、住宅构筑类型
6、土楼 类型: 五凤、凹字、圆、方、半圆、八卦
3.1概说
三 、住宅构筑类型
建筑的地域性 ppt课件
![建筑的地域性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bc079f551810a6f4248622.png)
民 被房屋与墙垣包围, 硬山式屋顶,墙壁
居 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北
方
民
居
PPT课件
四合院的装修、雕 饰、彩绘也处处体 现着民俗民风和传 统文化,表现一定 历史条件下人们对 幸福、美好、富裕、 吉祥的追求。
5
中 山西民居 国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在山西,
国
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流
民 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
居
地区 。座座鼓楼高耸于侗寨之中,巍然 挺立,气概雄伟。飞阁垂檐层层而上呈
少
宝塔形。瓦檐上彩绘或雕塑着山水、花 卉、龙凤、飞鸟和古装人物,云腾雾绕,
数 民 族 民 居
五彩缤纷。
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
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
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通体全
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
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这充
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
的高超。
PPT课件
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 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楼 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 场地。每当夏日炎炎,男女 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 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 故事。侗寨有坐鼓楼的习俗。
建筑的地域性
PPT课件
1
目录
中国民居 --北方民居 --南方民居 --少数民族民居
欧洲建筑 --挪威与瑞典建筑
PPT课件
2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不 尽相同,因而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也较 为少见。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 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 民居建筑的经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 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生活环境, 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 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结合自然、结合气候、 因地制宜。中国民居具有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 审美意境。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 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 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 出多样化的面貌。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精选)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5150ad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5.png)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精选)乡土中国概览中国作家鲁迅曾经说过:“中国的文化只有概括而没有总结。
”中国这块大地上的乡土文化千姿百态,多种多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乡土中国进行概括总结,探索其中的魅力和特点。
一、地理环境对乡土文化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变。
北方的平原地区,南方的山水之间,西部的高原地带,东部的海洋边界,每个地域都孕育着独特的乡土文化。
比如,北方的戈壁沙漠造就了草原民族的勇武豪情,而南方的水乡地区则形成了温婉多情的桃源风情。
二、民俗风情与乡土文化的结合乡土中国的民俗风情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农耕文化、民间传说、习俗信仰,到各地的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形式,都体现了人们对土地和生活的热爱和崇敬。
比如,北方的元宵节灯谜活动,体现了智慧与快乐;南方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强调团结和勇气。
三、乡村建筑与乡土文化的交融乡土中国的乡村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从宅院到村落,从民居到庙宇,每一幢建筑都承载着历史记忆和地方文化的延续。
比如,北方的四合院,展现了家族的尊严和集体观念;南方的吴越建筑,呈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和优雅。
四、传统手工艺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乡土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
从染织工艺到陶瓷制作,从木雕到剪纸,每一种手艺都凝聚了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比如,北京的景泰蓝工艺以瓷釉彩画为特色,而江西的景德镇陶瓷则有着独特的青花瓷制作工艺。
五、美食文化体现了乡土传统乡土中国的美食文化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技巧,代表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和乡土特色。
比如,四川的火锅、广东的点心、江苏的苏菜,都是乡土中国丰富多彩的味蕾体验。
六、语言方言与乡土文化的联系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方言系统之一,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
方言不仅是乡村人民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一种表现,也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乡土中国的教育也具有独特的乡土特色。
《中国古代乡土建筑文化》每章概括
![《中国古代乡土建筑文化》每章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ea4047e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5.png)
《中国古代乡土建筑文化》每章概括内容一:《中国古代乡土建筑文化之住宅篇》咱老祖宗住的房子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呀。
在北方,就说北京的四合院吧,那可是规规矩矩的。
四面房子围起来,中间一个院子,一家人在里头生活,热热闹闹的。
白天,大人们在院子里晒太阳、唠嗑,小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嬉闹,可有意思了。
到了晚上,关上大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多温馨啊。
南方的住宅可就不一样啦,像云南白族的房子,大多是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的。
他们的房子可精致啦,房梁上、柱子上都有精美的雕刻,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啥都有。
而且呀,白族的房子还特别适合当地的气候,夏天凉快,冬天也不冷。
还有广西、海南等地的干阑式建筑,那是用竹、木梁柱架起来的房子,一般都建在潮湿的山区或水域边。
就像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村落,房子架在水上,出门就是河,洗衣服、洗菜可方便啦,而且还能防潮防虫呢。
咱老祖宗可真聪明,根据不同的地方和生活需要,造出了这么多实用又好看的房子。
内容二:《中国古代乡土建筑文化之庙堂篇》在咱中国古代的乡村呀,庙堂可是个特别重要的地方。
南方的村子里,祠堂那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安徽黄山呈坎镇的罗东舒祠,那可真是气派。
雕梁画栋的,柱子粗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
逢年过节,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聚集在祠堂里,祭祀祖先。
大家恭恭敬敬地摆上供品,点上香烛,祈求祖先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在北方呢,寺院就比较常见啦。
像山西泽州大周村的资圣寺,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
平日里,村民们会去寺院里上香拜佛,遇到什么烦心事呀,也会去寺院里拜拜,求个心安。
而且呀,寺院还是村里的社交场所,大家在那里交流、聊天,增进感情。
这些庙堂不仅是人们精神寄托的地方,也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呢。
内容三:《中国古代乡土建筑文化之装饰篇》咱中国古代乡土建筑的装饰那可真是美轮美奂呀。
就说屋顶上的装饰吧,什么屋脊、正吻、小兽等等,可讲究啦。
像北京故宫的屋顶,那上面的小兽一个个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相关概念
2、传统建筑
“传统”指惯例的、口传的、传说的,由历史沿传下来的事物, 如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等。尽管传统的定义很多,但 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即具有历史性、遗传性和地区性。
由此,“传统建筑”通常被定义为由历史与文化传承下来的特定 建筑,这种建筑的有形空间在一些无形的要素作用下表现为整体的 协调,其营造方式、空间形态、艺术风格、装饰手法等,都沿袭着 某种相同的模式和范本。传统建筑的范畴涵盖面较广,主要侧重于 过去的、历史的建筑形制,强调时间概念,既包括民间建筑,也包 括皇家宫殿、官府衙门等官制建筑,反映的是历史文脉与地方文化 的传承。
定义3——地域建筑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与所在地域的自然与人文 环境相适应的特定文化景观。
(二)中国古建筑的地域性差异
北方建筑
•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用地相对宽松, 地形更为平整,建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人文 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正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 筑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建筑普遍 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 呈现出总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 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一)相关概念
3、地域建筑
定义1——在传统的“人—地—建筑”的静态和谐关系中,人们为 适应所在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而创造的特定的建筑。
从传统意义上讲,建筑都是带有地域性的。但随着现代社会“全 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出现,建筑只具有“地点性”,但 不都具有“地域性”。所有的城市和建筑都呈现出“千城一面”、 “全球一面”的相似现象。
•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 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 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 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 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古 代文化的摇篮。黄土高原建筑院 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 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 使用平顶。建筑材料方面,很少 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 装修简单。黄土高原之上还常建 有窑洞建筑,总体风格是质朴、 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还建有 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 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 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二)中国古建筑的地域性差异
南方建筑
•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陵、 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多样,民居建筑的总体风格是清新、 通透。 • 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岭南地区两大区域,其 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湖 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 岸,由两湖平原(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 (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 千米。由于一直以来,本地 区地少人多的矛盾比较突出, 因此,建筑组群比较密集, 庭院狭窄。屋顶坡度陡峻, 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 雕刻彩绘很多。长江中下游 平原传统建筑的总体风格是 秀丽、灵巧。
(一)相关概念
1、乡土建筑:
保罗•奥立佛在《世界乡土建筑百科全书》中指出了“乡土建筑” 的几个特征:本土的、匿名的(即无名者,没有建筑师的)、自发 的(即非自觉的)、民间的(即非官方的)、传统的和乡村的等等, 这些限定基本概括了“乡土建筑”的基本内涵。
由此,“乡土建筑”即指土生土长的建筑,是产生于原始聚落 (特别是乡村地区),孕育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或方言区内,出 自当地民间工匠之手建造的原创建筑,如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 印”、江南“四水归堂”、黄土高原窑洞等等。乡土建筑的提法比 较侧重于民间建筑和乡村聚落建筑,反映的是朴素的平民文化、农 耕文化和乡土文化。
地域性——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空间或地域单元; 普遍性——在该地域普遍存在并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密集程度; 关联性——与所在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密切关联并和谐共生。
(一)相关概念
3、地域建筑
富有特色的地域建筑和聚落形态,展示着地域的文化品质、价值 取向和自然适应性,是所在地域最显著、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 根据对建筑和地域建筑概念的界定和分析,由此又可得出:
• 岭南地区
岭南,是指南方五岭之 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 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 等省的部分地区。这个地区 的民居建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面比较规整, 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 狭窄。屋顶坡度陡峻,翼角 起翘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民 居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 集,封闭性很强。房屋装修、 雕刻、彩绘同样富丽、繁复, 手法精细。岭南地区建筑的 总体风格是轻盈、细腻。
同时,虽然地域建筑产生于特定的地理空间,但也并非所有的地域 建筑都出现在原生环境里,随着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 地域出现的建筑也会随着移民活动出现在其他的地理空间。
(一)相关概念
3、地域建筑
定义2——地域建筑是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经济 形态和社会结构之间密切关联的特定建筑。具体来说,地域建筑应 满足如下条件:
南北建筑的差异性体现
• 2、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受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北方建筑的造型与立面设计,比较强调厚 重、朴实,用材上,则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料。而南方强 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 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南北建筑的差异性体现
• 3、阁楼与地下室 因为气候相对干燥,土质坚硬,日照时间比南方短,所以,北方 现代建筑多建有地下室和阁楼,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间,并且具备冬暖 夏凉的优点。而南方气候炎热潮湿,日照强烈,因此,阁楼的作用主 要是为阁楼下面那层的空间提供隔热,很少实际使用。同时,由于防 潮的成本非常高,南方现代建筑的地下室也比较少见。
南北建筑的差异性体现
• 1、建筑空间和门窗设计 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在冬季取暖期间,要尽量使建筑物大厅空间 内暖气热力能均匀到达大厅的各个角落, 如果热力不够, 不仅耗费了能 源, 而且使居住者受冻。因此,北方民居建筑的大厅空间设计一般比 较小一些,方正一些,建筑的半室外空间也比较少。南方气候温暖湿 润,就可以做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空间体验的大厅和半室外空间。北 方的建筑物通常设双层窗户,冬季来临,就要封窗;进入春季,就要 开窗。因此,在门窗设计上只要求符合一般自然采光要求, 注重实用, 大型带状窗比较少见。南方建筑物设单层窗户, 除了讲究实用外, 还要 注重美观大方,多为大面积的带状窗。
•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 山地,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 北起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 别山,东南至苏、皖北部,包括北 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 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7省、 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 规则,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 会留出尺寸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 天井。建筑布局一般呈离散型,各 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建筑造型起 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 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 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第3章 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
(一)相关概念 (二)中国古建筑的地域性差异 (三)实例分析
第3章 乡土建筑与地域建筑
(一)相关概念
1、乡土建筑:
“ 乡土”的英文Vernacular源自拉丁语Vernaculus,意即土生土长 的。
费孝通先生曾在著名的《乡土中国》(1998)一书中,用“乡土 本色”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基层,因为“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这 种乡土文化里,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定居的结果导致了 人所需要的空间和土地结合,从而诞生了根植于土地的“乡土”社 会和“乡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