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专题声的现象通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专题:声的现象通用版
【本讲主要内容】
专题:声的现象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呢?掌握以下4点: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并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波。相同温度下,同一均匀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相同,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要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传到人耳就是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来的声音滞后0.1秒以上,人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4、人耳能感觉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赫兹之间。
二、乐音三要素
1、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女高音就是音调高、男低音就是音调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频率高,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3、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与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4、音色也叫音品,是由发声体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同一频率的声音,其音色也将有所区别,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乐器或喇叭发出的声音要经过音箱的作用,才能得到加强。这是音箱的共鸣作用。
5、噪声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的计量涉及到声强的单位—分贝。了解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接收处(耳朵)减弱
三、利用回声测距
声音的传播有反射回来的现象,很有趣。要学会利用回声测距、测深度的道理,学会计算。但要注意:时间往往给的是声音一次来回的时间,求距离往往是发声物到某一目标的单程距离,因此要把时间除以2,这点在计算中有些同学常常疏忽大意。
【解题方法指导】
例1. 在长200余米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猛烈敲击一下,在较远的另一端将能听到次响声,最后一声是从传来的。
解析:一切固体、液体与气体都能作为传声的媒介物,但是声音在不同的媒介物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当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将同时通过铁管(固体)、管内的水(液体)、管外的空气(气体)三种媒介物向外传播,这三种媒介物传声的速度不同,故将听到三次响声。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所以,最后传到另一端的声音是在空气
中传来的。在判断听到几次声音的问题中,应注意:①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秒以上的两个声音,题中用“长”、“较远”字眼隐含了这层意思。②全面分析传声的媒介物有几种:通常从固体、液体、气体三方面逐点讨论。
答案:三;空气中
例2、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A. 音调改变了
B. 响度改变了
C. 音色改变了
D. 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解析:钟的振动频率(音调)是由钟的大小、厚薄、材料等属于钟本身固有的因素决定的,不同的乐器即使演奏同一曲子,我们还是能够加以区别,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品(色)不同。轻敲与用力敲比较,钟的振动幅度改变了,故响度改变了,但由于振动物体(钟)本身固有的一些因素没有改变,所以音色和音调都不改变。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播而来的,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其传播的速度也不会改变。
答案:B
例3、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通过以下几个实验进行研究。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后,铃声明显减轻。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你认为,能用来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振动只有靠媒介物才能形成声波向外传播。甲的实验现象是: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当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后,铃声明显减轻,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乙的实验现象是: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的振动是发声的原因。丙的实验现象是: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长度不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频率、音调不同。丁的实验现象是: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说明大钟的振动是发声的原因。
答案: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乙和丁。甲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丙说明长度不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频率、音调不同。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近几年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侧重面多是基础知识的考查,分值一般在2分左右;一是综合性较高的,需要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设计题,分值一般在4分左右,比如下面将要分析的例题3。另外也有可能将声速这一知识点与匀速直线运动综合考查。复习过程中请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
【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蜜蜂在飞行时,由于翅膀的振动发出嗡嗡的响声,而蝴蝶飞行时翅膀也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试分析其原因。
分析与解:蜜蜂和蝴蝶飞行时,翅膀都在振动,它们都能发出声波来,但蜜蜂翅膀的频率正好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20Hz-20000Hz),所以,能引起听觉,而蝴蝶每秒钟振动翅
膀5、6次,振动频率低于20Hz,所发出的次声波不能引起人的听觉。
蜜蜂的翅膀发声频率高于20Hz,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频率越高,发声音调越高,所以,人能感觉到蜜蜂的嗡嗡声,而蝴蝶的发声频率低于20Hz,低于人耳的最低听觉频率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
提示: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声源,二是要有传声的介质,三是声波的频率范围要在20Hz-20000Hz之间,才能引起人的听觉。分析是否能听到声音从以上三个角度分析即可。
例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 只要物体振动,一定有声波产生
C. 回声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分析与解: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机械波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振源(或波源),二是传播波的介质,二者缺一不可,所以B错;声速与回声无关,所以C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若没有介质(如在真空中)声音将无法传播,所以D错。答案A是正确的。
提示: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包含了声音的传播、声速、响度等。准确掌握了解有关声的各方面知识,才能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例题3、(05年北京市中考题)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l)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
分析与解:方法一、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实验步骤:
①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
②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的瓶口上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实验分析与结论:
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方法二、实验器材:白纸、铅笔、长条桌。
实验步骤:
①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写“一”时的声音。
②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几次实验相比,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同学甲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写“一”,重复几次实验,都听不到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
实验分析与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得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环节,重点是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结论的分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开放性,在设计方案时要体现控制变量法,符合安全原则,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过程和方法考查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