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村经济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该书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布.马林洛斯基教授

前言:

寒假放学在家,由于老师布置了一篇读书笔记,闲来无事,自己就选了一本感兴趣的社会学方面的书,名叫《江村经济》,作者是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这本书我是因为社会学老师曾今介绍过,所以特别想看看,买了很久,却没有动手去看,借此机会,终于可以好好读一下这本书。本书又名《中国农民的生活》,从这个翻译的角度来看,该书描绘的是一个村庄里面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以及一些风俗民情。借用布。马林洛斯基教授的话来讲,此书有一些杰出的优点,每一点都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作者并不是一个外来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猎奇而写作的;本书的内容包含着一个公民对自己的人民进行观察的结果。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本乡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结果。如果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话,那么,一个民族研究自己民族的人类学当然是最艰巨的,同样,这也是一个实地调查工作者的最珍贵的成就。看了教授的这一席言语,基本能了解本书的描绘内容,了解一个大概,不过这不是我的目的,我需亲自去品味一下这本写农民的书,给出自己的观点。读书笔记将记载我每读完一章后的想法和感受,因为仅仅是浅读和第一次读,我所得的想法自然很浅显,不能深入到里面,仅仅代表自己的一点意见。希望老师见谅。

第一章前言

开头就介绍了本书的内容: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书,是根据对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实地考察写成的。它意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结构的关系。同大多

数中国农村一样,这个村庄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因此,本书将说明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这种小范围的深入实地的调查,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宏观的研究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它将说明地区因素的重要性并提供实事的例子。这种研究也将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传统经济背景的重要性及新的动力对人民日常生活的作用。那么我可以基本得出本书的内容离不开村庄,离不开农民。不过,我们最先应该了解的是本书的写作背景,从书中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仅仅是一群懂得了这一任务的重要性的中国青年学生们的初步尝试。在福建、山东、山西、河北和广西都开展了同样的研究。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更广泛的、组织的更好的力量,继续进行研究。我不太愿意把这本不成熟的书拿出来,它之所以不成熟,是因为日本人占领并破坏了我所描述的村庄,我被剥夺了在近期做进一步的实地调查的机会。但我还是要把本书贡献出来,希望它能为西方读者提供一幅现实的画面,这就是:我的人民肩负重任,正在为当前的斗争付出沉重的代价。我并不悲观,但肯定地说这是一场长期而严重的斗争。我们已做好了准备,准备承受比日本的炸弹和毒气还会更坏的情况。然而我确信,不管过去的错误,和当前的不幸,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将再一次以一个伟大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上。本书并不是一本消逝了的历史记录,而是将以百万人民的鲜血写成世界历史新篇章的序言。从其中可以看出该书的写作背景是在日本侵华以后,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当中,费教授的研究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研究的。

第二章调查区域

本章共有6个部分,一是调查区域的界定,该书研究的调查区域是一个村庄,

以一个村庄做研究中心来考察这村居民相互间的关系,如亲属的词汇。权力的分配、经济的组织、宗教的皈依以及其他种种社会联系,并进而观察这种种社会关系如何相互影响,如何综合以决定这社区的合作生活。从这项研究中心循着亲属系统,经济往来,社会合作等路线,推广我们的研究范围到邻近村落以及市镇。第二是地理状态,调查地点叫开弦弓村,坐落在太湖东南岸,位于长江下游,在上海以西约80英里的地方,其地理区域属于长江三角洲。第三是经济背景,首先,水稻是居于首位的农作物,人们还种植麦子、油菜籽及各种蔬菜,尽管他们与主要作物相比是无足轻重的。此外还有鱼、虾以及各种水生植物等。桑树在农民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经济作用,蚕丝业在整个地区非常普遍,在太湖周围的村庄里尤为发达。第四是村庄,介绍了村庄的大小,和土地使用情况。第五是村里的人,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英里1980人,还有本村人和非本村人的区别,非本村人共同特点是(1)都是移民,(2)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而且外来人的孩子,虽生于本村,仍像其父母一样,被视作外来人,而且也没有一个外来人究竟需要在本村住多久才能算作本村人的概念。第六,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理由:一,开弦弓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因此,可以把这个村子作为在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主要变化是工厂代替了家庭手工业系统,从而产生了社会问题。二,开弦弓村一带,由于自然资源极佳,农业发展到很高水平。三,这个地区广泛使用水上交通,有着网状分布的水路,因而城乡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这与华北的情况截然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典型来研究依靠水上运输的集镇系统。除此之外,作者考虑了短时间完成这次调查,还有语言的问题,因而作者选择了自己的家乡作为调查地,这是很巧的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第三章家

这一章分为八个部分,一、家,扩大的家庭。之所以称之为扩大的家庭是因为儿子成婚后并不和他们的父母分居,因而把家庭扩大了。二,“香火”绵续。在农村中结婚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后代,保证传宗接代,因而选媳妇都是以具有生育能力为标准的,因而在农村中也出现了一些我觉得很难容忍的事,如果媳妇无法生孩子,那么婆家有权休妻,并且不给任何补偿,这对女人来说是残忍的,除此以外,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后才在家中有一定的地位,并且男孩和女孩的差别很大,天壤之别。三人口控制。尽管村中的人认识到后代的重要性,但现实中还存在着必须限制人口的因素,由于拥有土地面积的有限,能养多少蚕也有限度,家中多余的成员,成了沉重的负担。一方面孩子长大后,要分家,本来贫穷的家一分就更加贫穷,更残酷的是杀害女婴的现象,因为女孩在父母的眼中作用不是很大,不能延续香火,长大了还要出嫁。四,父母和子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份两个阶段,在孩子还没长大有劳动能力之前,一般是母亲与孩子的接触比较多,而父亲更多的是承担了劳动的职能,在外劳动,只是回到家后笨拙的抱抱孩子;第二个时期,当孩子能为家里做出一些贡献时,父亲就会教导孩子做农活,以及家规家风的教育。五,教育。孩子们从自己的家庭中受到教育。男孩大约从14岁开始,由父母实际指导,学习农业技术,并参加农业劳动。到20岁时,他成为全劳动力。女孩子从母亲处学习蚕丝技术、缝纫及家务劳动。值得一提的是该村的公共教育,因为课程时间和农忙时间冲突,因而原本有100多人的学校实际只有20个学生上课,学生的文化知识处于较低的水平。六,婚姻。在这个村子里,儿女的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安排并且服从父母的安排。谈论自己的婚姻,被认为是不适当的和羞耻的。因此,这里不存在求婚的说法,婚配的双方互不相识;在订婚后,还要互相避免相见。七,家中的儿媳妇。女孩子进入她丈夫的家中,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