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工业设计史第十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何人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两种设计观实际上是战前实用主义设计思想和理想主义设计思 想的延续,两者在战前平行发展,在战后却产生了激烈的交锋,并以 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来。本章主要讨论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新 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战后发展的情况以及一些有关的专题。
第十四章篇 战19后40重年建至与当设代计的工业设计
3、战后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空间竞争和控制论研究方面的应用也不容低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 术发展的推动下,工业设计的对象由消费类产品扩展到了投资产品,在工业装备、 工程机械及仪器仪表等产品中都出现了许多优秀设计,并大为丰富了工业设计的 内涵。 4、生产的发展向工业设计师提出了挑战,在一些国家,他们用自己的职业技能设 计了能与外国产品竞争并更适于本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5、战后的设计蓬勃发展,从而使国际工业设计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 后工业的复兴促成了新的设计活动和理论探讨的高潮。 6、战后初期,这种发展是在各自国家分别进行的,每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设计 理论和形式语言,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新面貌。 7、国际标准的出现使各国工业制品都要符合统一的商品条例与规章,另外,随着 生产的发展,各国所用的技术也基本相同。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国际化的 设计趋势。
概述
第一节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包豪斯为中心的功能主义在20 世纪40 年 代物质匮乏的困难条件下被广泛接受了,但到了20 世纪40 年代 中期,功能主义已逐渐包括了许多实际上和风格上的变化。这些 变化离开了包豪斯纯几何形式和“工程”语言的美学,其中最引 人注目的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这在20世纪30 年代即已取得较 大成就,并获得了国际声誉。
概述
第四篇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8、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种状况受到了广泛抨击,紧接着“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等流派应运而生,以图创造一种设计上的多元化局面。日本和意 大利设计的异军突起又为这种多元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9、★现代设计在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 二战残酷的摧毁了人们长期依赖创造的物质财富,战后严重的物质匮乏和消
到20 世纪50 年代,经济迅速增长,消费文化也开始繁荣起来, 战后重建的实际需要已为风格上的追求所取代。公众日益认识到设计 所能提供的并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如何了解或者引导消费者 的选择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战后在设计的基本理论探讨中,也发展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观,一 种是所谓的“价值创新”理论,另一种是所谓“合适设计”理论。前 者着眼于设计的商业价值,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 从而诱导消费,增加生产者的生产效益。这种设计观实际上是把设计 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手段,使设计变成了推动经济运转的不可缺少的 动力。美国20 世纪50 年代的商业性设计和“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就是这种设计观的典型体现。后者则着眼于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 质量,强调设计应适合于人们的实际需要,着重解决人类生活的基本 问题,反对使设计沦为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媒介。英、美等国设计机构 所推崇的“优良设计”就是后一种设计观的反映。
第一节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早在1930 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 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在1939 年的纽约国际 博览会上,又确立了“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经过 20 世纪40 年代一段艰苦的时期之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20 世纪50 年代 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 大受欢迎。在1954 年米兰三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参展的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这些国家的设计组织在战后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它们的第一项主要成就 是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在美国艺术基金会的赞助下,这个 展览从1954—1957 年在北美22 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出,使“斯堪 的纳维亚设计”的形象在国际间广为流行。
概述
战后初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现实和重建的需要。对于厂家和设 计师而言,有两种象征重建的方式:一种是技术性的,一种是艺术性 的。在一些国家,工业的发展被视为自强自立的必要手段,美国、德 国、瑞士和日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业生产之中,并发展了一种强 调机器效率的工业设计风格,生产的重点放在技术产品上。与此相反,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英国、意大利则以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来描 绘自己国家的未来,它们试图从家用产品着手,创造一种体现稳定和 各自成就,又为大众认同的环境。随着大批量生产的发展,这两种方 式都产生了一种设计上的形式主义,德国式刻板的机器美学和“当代” 意大利家具的浪漫风格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种对于形式的关注反映了 设计与公众间的新关系。
1、战后在设计的基本理论探讨中, 发展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观,一种是所谓的 “价值创新”理论,另一种是所谓“合适设计”理论。 前者着眼于设计的商业价值,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从而诱导 消费,增加生产者的生产效益。这种设计观实际上是把设计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 手段,使设计变成了推动经济运转的不可缺少的动力。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商 业性设计和“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设计观的典型体现。 后者则着眼于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强调设计应适合于人们的实际需要, 着重解决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反对使设计沦为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媒介。英、美 等国设计机构所推崇的“优良设计”就是后一种设计观的反映。 这两种设计观实际上是战前实用主义设计思想和理想主义设计思想的延续,两者 在战前平行发展,在战后却产生了激烈的交锋,并以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体现出 来。
第四篇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美多数国家 都卷入到了战争之中。工业设计在战争中 虽有一定发展,如美国的职业设计师都积极 参与了与战争有关的设计工作,产生了吉普 车一类的优秀设计,并在军事装备的设计中 发展了人机工程学理论。但就多数国家而 言,工业设计在战时处于停顿状态。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及世界其 它国家都经受了战争摧残。要迅速从战争 创伤中恢复过来,就必须首先恢复经济以满 足和平时期的需要。
费群体的增长,以及迅速恢复起来的经济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 军备竞赛带来了科技发展成果应用于民用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又为现代
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③ 人们观念的变化也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保证。 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现代设计成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手段。
概述
第十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
第十四章篇 战19后40重年建至与当设代计的工业设计
3、战后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空间竞争和控制论研究方面的应用也不容低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 术发展的推动下,工业设计的对象由消费类产品扩展到了投资产品,在工业装备、 工程机械及仪器仪表等产品中都出现了许多优秀设计,并大为丰富了工业设计的 内涵。 4、生产的发展向工业设计师提出了挑战,在一些国家,他们用自己的职业技能设 计了能与外国产品竞争并更适于本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5、战后的设计蓬勃发展,从而使国际工业设计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 后工业的复兴促成了新的设计活动和理论探讨的高潮。 6、战后初期,这种发展是在各自国家分别进行的,每个国家都形成了自己的设计 理论和形式语言,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新面貌。 7、国际标准的出现使各国工业制品都要符合统一的商品条例与规章,另外,随着 生产的发展,各国所用的技术也基本相同。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国际化的 设计趋势。
概述
第一节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包豪斯为中心的功能主义在20 世纪40 年 代物质匮乏的困难条件下被广泛接受了,但到了20 世纪40 年代 中期,功能主义已逐渐包括了许多实际上和风格上的变化。这些 变化离开了包豪斯纯几何形式和“工程”语言的美学,其中最引 人注目的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这在20世纪30 年代即已取得较 大成就,并获得了国际声誉。
概述
第四篇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8、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种状况受到了广泛抨击,紧接着“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等流派应运而生,以图创造一种设计上的多元化局面。日本和意 大利设计的异军突起又为这种多元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9、★现代设计在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 二战残酷的摧毁了人们长期依赖创造的物质财富,战后严重的物质匮乏和消
到20 世纪50 年代,经济迅速增长,消费文化也开始繁荣起来, 战后重建的实际需要已为风格上的追求所取代。公众日益认识到设计 所能提供的并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如何了解或者引导消费者 的选择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战后在设计的基本理论探讨中,也发展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观,一 种是所谓的“价值创新”理论,另一种是所谓“合适设计”理论。前 者着眼于设计的商业价值,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 从而诱导消费,增加生产者的生产效益。这种设计观实际上是把设计 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手段,使设计变成了推动经济运转的不可缺少的 动力。美国20 世纪50 年代的商业性设计和“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就是这种设计观的典型体现。后者则着眼于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 质量,强调设计应适合于人们的实际需要,着重解决人类生活的基本 问题,反对使设计沦为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媒介。英、美等国设计机构 所推崇的“优良设计”就是后一种设计观的反映。
第一节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早在1930 年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就将德国严谨的功 能主义与本土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融会在一起。在1939 年的纽约国际 博览会上,又确立了“瑞典现代风格”作为一种国际性概念的地位。经过 20 世纪40 年代一段艰苦的时期之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20 世纪50 年代 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 大受欢迎。在1954 年米兰三年一度的国际设计展览中,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展示出了全新的面貌,参展的瑞典、丹麦、芬兰和挪威都获得了很大成功。 这些国家的设计组织在战后实行了一种合作政策,它们的第一项主要成就 是名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展览。在美国艺术基金会的赞助下,这个 展览从1954—1957 年在北美22 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出,使“斯堪 的纳维亚设计”的形象在国际间广为流行。
概述
战后初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现实和重建的需要。对于厂家和设 计师而言,有两种象征重建的方式:一种是技术性的,一种是艺术性 的。在一些国家,工业的发展被视为自强自立的必要手段,美国、德 国、瑞士和日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业生产之中,并发展了一种强 调机器效率的工业设计风格,生产的重点放在技术产品上。与此相反,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英国、意大利则以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来描 绘自己国家的未来,它们试图从家用产品着手,创造一种体现稳定和 各自成就,又为大众认同的环境。随着大批量生产的发展,这两种方 式都产生了一种设计上的形式主义,德国式刻板的机器美学和“当代” 意大利家具的浪漫风格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种对于形式的关注反映了 设计与公众间的新关系。
1、战后在设计的基本理论探讨中, 发展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观,一种是所谓的 “价值创新”理论,另一种是所谓“合适设计”理论。 前者着眼于设计的商业价值,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从而诱导 消费,增加生产者的生产效益。这种设计观实际上是把设计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 手段,使设计变成了推动经济运转的不可缺少的动力。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商 业性设计和“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设计观的典型体现。 后者则着眼于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强调设计应适合于人们的实际需要, 着重解决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反对使设计沦为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媒介。英、美 等国设计机构所推崇的“优良设计”就是后一种设计观的反映。 这两种设计观实际上是战前实用主义设计思想和理想主义设计思想的延续,两者 在战前平行发展,在战后却产生了激烈的交锋,并以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体现出 来。
第四篇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美多数国家 都卷入到了战争之中。工业设计在战争中 虽有一定发展,如美国的职业设计师都积极 参与了与战争有关的设计工作,产生了吉普 车一类的优秀设计,并在军事装备的设计中 发展了人机工程学理论。但就多数国家而 言,工业设计在战时处于停顿状态。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及世界其 它国家都经受了战争摧残。要迅速从战争 创伤中恢复过来,就必须首先恢复经济以满 足和平时期的需要。
费群体的增长,以及迅速恢复起来的经济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 军备竞赛带来了科技发展成果应用于民用以及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又为现代
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③ 人们观念的变化也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精神保证。 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现代设计成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手段。
概述
第十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