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行业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欧美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欧美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欧美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各国的经济高度相互关联。

欧美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在经济增长方面也各展所长。

本文将深入比较欧美和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同情况。

一、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几十年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高于欧美国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2019年更是达到6.1%。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增长速度波动较大,无法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2019年,欧盟28个成员国的GDP增长率仅为1.4%,美国则为2.2%。

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一方面是经济体量庞大,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是政府的积极推动,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人民币汇率稳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而欧美国家虽然相对发达,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二、产业结构欧美国家的产业结构非常成熟,早在19世纪时就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工业,现在虽然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但比欧美国家的产业结构仍然倾向于制造业。

目前,制造业占中国经济比重高达30%以上,而欧美国家制造业的比重却不足20%。

虽然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其单一产业结构也带来一些隐患。

一方面,国际贸易风险加大,随着美国对中国贸易战的升级,中国制造业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制造业虽然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其效率较低,难以推动产业升级。

而欧美国家在高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这也是中国引领经济发展的方向。

三、就业形势多年来,中国劳动力输出一直是全球热点话题。

中国的人口总数庞大,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快速增长的制造业也为就业提供了庞大的需求。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制造业一直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支撑,不断繁荣发展。

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兴起,中国的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类似于高科技公司、金融服务等行业急需高技能和高层次人才。

相反,欧美国家除了一些高薪的专业技能工种,大多数人都极难找到好的工作机会。

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农业生产率的资源禀赋差异

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农业生产率的资源禀赋差异

国 的农 业 生 产 率 状 况 与 条 件 进 行 产要素之一 , 国耕地面积 的大小 以 一
中国是一个 农业 大 国 ,农业 对 了剖 析 , 提 高农 业 生产 率 有 一 定 及 生产能 力 的高低将 直接影 响农 业 对
国家 政治 、 济 、 会均 有广泛 而 深 的启示作 用 。 是却 鲜 有从 农业 资 生产率水平 。 经 社 但 尽管 在现代科技 与生产 远的影响 。 农业生产率 即各 种农业 生 源 禀 赋 角 度 对 农 业 生 产 率 进 行 研 模式 的冲击之下 . 耕地的多寡不再直 产要素的综合产 出率水平 。 是衡量农 究 , 于此 , 文 即 希 望 以 中美 两 接决定一 国农业水平 的高低 , 鉴 本 但是仍
美 国 1 67 2 l 53 8 1 53 8 154 0 1 590 1 66 2 142 4 1 44 8 7 8 7 6 7 6 7 0 7 8 7 7 7 4 7 4 数 据 来 源 :国 际 统 计 年 鉴 》 《 基 金 项 目: 南 农 业 大 学 农 村 发 展 研 究 所 招 标 项 目“ 高农 业 生 产 率 的农 村 金 融 体 系 建 少 总 面 这 样 一 个 认 识 , 国有 近 3 % , 过 而数 量 的优 势 受 制 于质 量 的劣 势 , 中 0 超 积 的 7 .%。是 耕地 减 少 的一 个最 3亿 人 口在 从事 农 业 ;而 美 国从 事 而无 法充分 地发挥 。 7 7 ( ) 三 农业资本 投入 %, 主要原 因。 第二 , 城镇 建设用 地挤 占 农 业 的人 口仅 占全 国人 口的 2 即 0 耕地。 城市化 浪潮席卷 中国 , 城镇规 3 0多 万人 左右 ,两 国在 农业 劳 动
从农业资源禀赋 的角度来看 . 耕地 面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刘淑茹;徐丽丽【摘要】一国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必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

本文以美国的产业结构作为对比参照系,将中国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之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比重和结构偏离度仍然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制造业处在价值链底端;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

进而提出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村人口教育水平;加速第二产业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坚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对策建议。

以期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not only reflects the increase of the gross national product ,but also must be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ystem of Chinese industrial structure compares with American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is regarded as comparative reference system in the paper .Through compar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inese first industry continues to decline , but the proportion and structure deviation degree is still on the high side .The second industrial proportion is rising slowly ,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 the bottom of the value cha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ird industry is small ,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structure is not perfect etc .So we suggest that we must continue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e ,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ruralpopulation .Accelerate adjustment of second industry , develop the labor intensive industry , an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D .We need to promote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consummat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third industry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y of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8页(P41-48)【关键词】产业结构;GDP;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作者】刘淑茹;徐丽丽【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1.3引言研究产业结构发展状况,了解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是解决中国产业结构发展问题的前提条件。

中美行业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研究

中美行业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研究

中美行业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1978年,我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达27.9%,该比例到2014年降至9.2%,与此同时,第二、三产业比重则相应地由47.6%、24.5%提高至42.7%和48.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出现持续放缓的局面。

继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确保经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然选择。

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有必要弄清与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有哪些特点,以及主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状况。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以及发达国家的主要代表,其产业结构可以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一定的借鉴。

基于此,本文以中美两国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2013年时两国的行业结构及其劳动生产率情况进行对比。

其中,为了降低两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差异对比较结果的影响,本文使用2011年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的分部门购买力平价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

我们发现,中美两国在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产业结构方面,我国第一、二产业中的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高于美国,而第三产业中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比重则显著低于美国。

同时,经分部门购买力平价指数调整后,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46.4%提高至53.2%。

产业劳动生产率方面,我国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均明显低于美国,其中,2013年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9.4%和22.7%,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也仅相当于美国的26.3%。

我国教育、卫生等细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则已达到美国的一半甚至以上。

一、数据说明(一)中国数据1、就业分布。

目前,我国统计年鉴没有全部就业人员行业分布的数据。

中国与美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比较与探究

中国与美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比较与探究

中国与美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比较与探究作者:姚凌群来源:《活力》2016年第07期[关键词]劳动收入比重;GDP;收入分配1.引言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

从城镇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其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

从农村看,劳动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生产的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等。

2.劳动者收入比重我国目前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投资拉动,但投资的资金大比例都是流向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继而劳动者的报酬分配低,分配亦不均。

通过数据显示,我国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直在较低水平,目前在40%左右,而美国则在65%~70%之间波动,这就意味着,在美国的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所得占了国民收入大部分,剩余部分用来作为国家开支,如国防、教育、福利等等,而基于其经济总量庞大,哪怕比重较低,以上的支出费用也高于中国。

而美国劳动者拥有国民收入的大部分,以此进行消费投资,拉动内需刺激国内生产力继续发展,中国劳动者的收入因占有较低国民收入且生产力不如美国,导致恩格尔系数始终高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居民消费难以更快增长,促使产品过剩。

3.比较与探究美国劳动收入比重高于中国,首先由于美国劳动者收入一直在稳定增长。

有经济学家观察总结了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末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七大趋势,其中的两项备受关注:一是20世纪绝大部分时间里实际工资水平呈现强劲的上升趋势;二是19世纪工资与薪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相当稳定。

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刺激了消费再反作用于生产,最终使得经济发展长久不衰。

反观中国,尽管近年GDP保持高增长率且居民总体收入提高,但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依然存在,并且差距有严重趋势。

在中国目前社会里,小部分人拥有巨额的财富和社会资源,而绝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远比前者低。

回望中国的历史以及发展历程,作为目前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拥有极为庞大的劳动力数目,面对目前的社会就业岗位,劳动力之间的竞争以及企业规范性不足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更为严峻的。

中国劳动者的人均劳动力生产率与美国对比研究

中国劳动者的人均劳动力生产率与美国对比研究

中国劳动者的人均劳动力生产率与美国对比研究劳动力生产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相同时间下一个劳动者所能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中国的劳动力生产率一直受到关注。

中国的劳动力规模巨大,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人均劳动力生产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介绍中国劳动者的人均劳动力生产率与美国对比的情况。

一、中国和美国的劳动力生产率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和美国的劳动力生产率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9年,中国的劳动力生产率为每人每年2.58万美元,而美国的劳动力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54万美元。

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存在问题。

然而,如果只是看到这两个数字,我们无法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中国和美国的劳动力生产率的结构差异。

二、中国和美国的劳动力生产率结构差异1.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口规模巨大,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的城市化程度还不高,导致目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非常高。

而在美国,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相对较低。

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差异对两国劳动力生产率的差异产生一定的影响。

2.劳动力素质相对来说,在美国高等教育比中国更加发达,因此,美国拥有更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而中国相对来说还处在劳动力素质提升初期。

这种差异也直接影响了两国劳动力生产率。

3.技术水平美国的科技工业发达,处于世界尖端水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这种优势对于提高美国劳动力生产率的巨大帮助。

而中国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这降低了中国劳动力生产率的整体水平。

三、未来趋势虽然目前中国和美国的劳动力生产率存在较大差距,但是未来中国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中国正在推进大量的人口城市化,加速老龄化进程,未来人口结构逐渐走向平衡,这对于保持高水平的劳动力供给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领域等方面已经引领世界潮流,并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劳动力生产率的竞争力,助力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与启示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与启示

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与启示摘要:国内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优劣的指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行业分类标准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若不加区分直接比较某行业增加值占比,必然造成失实和混乱。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原有行业分类标准的分析,加以调整划分成能够直接比较的类别,定量研究两国产业结构的具体差异,从而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六点策略。

关键词:中美比较行业分类调整产业结构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之首,其产业结构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布局较为合理,通常为一般发展中国家所研究和效仿。

但纵观诸多文献,常常存在人云亦云现象,如就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而言,动辄提到西方发达国家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10%之类,如《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一书中就曾提到,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而美国文化产业则占了世界文化市场的43%。

当前,美国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25%,而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仅为2.6%。

诸如此类的文献不少,在没说清概念的情况下,就贸然用这类数据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

为弄清诸如此类对各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分析,笔者查阅相关英文网站和国家统计局数据,特写此文,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政策参考。

一、对两国现有行业分类标准的比较在进行各产业增加值占比计算之前,必须先分清中美两国在行业分类上的异同。

通过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网站,查阅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发现两国行业分类存在显著差异(参见表1)。

由资料和图表可知,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分类存在的显著区别和兼容并包之处主要在于:1、美国不按三次产业进行划分,但却也能清晰地划分出三个产业;2、中国把“批发和零售业”合为一个大类,而美国却把这两类分开了;3、中国把“住宿和餐饮业”单独分类,而美国把“住宿和餐饮业”归入了“艺术、休闲、娱乐、住宿和餐饮业”这个大类中;4、美国的“公用事业”部门似包含了中国产业分类中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两个部门;5、中国产业分类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两类综合起来又似与美国“专业技术和商业服务”和“金融、保险、房地产、租赁和出租业”大类中的“租赁服务和无形资产的出租”存在兼容并包关系。

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大国,其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历程、主要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等方面对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一、农业发展历程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农业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农耕文明、农蓄结合、农业工业化等阶段,农村人口占据了其总人口的相当大比例。

而美国的农业发展则相对较晚,以农业革命为开端,通过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动,实现了农业的高效生产。

二、主要农产品中国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粮食、棉麻、烟草、牲畜和副食品等。

粮食是中国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其中以稻谷、小麦、玉米为主要种植品种。

在畜牧业方面,猪肉、牛奶和禽蛋产量居世界前列。

而美国的主要农产品则以大豆、玉米、小麦和牛肉等为主。

美国是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强。

三、农业技术中国的农业技术主要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虽然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农机化水平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而美国的农业技术十分发达,农机装备、土壤肥料管理和农业生产智能化等方面具备较高水平。

四、产业结构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分散,农业生产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多从事自给自足的农村副业。

索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是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而美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较为现代化和标准化,大规模农业企业有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工商业农场为主导。

农业劳动力相对稀缺,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

根据以上对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可见,中国和美国在农业发展历程、主要农产品、农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优化土地利用等方面;而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功经验则在于大规模农业企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引进运用。

总之,通过对中国美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两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农业劳动力收入中美两国的差异与变化

农业劳动力收入中美两国的差异与变化

农业劳动力收入中美两国的差异与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农业劳动力收入水平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特别是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国家,在农业劳动力收入方面的差异与变化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探讨,分析中美两国农业劳动力收入中的差异与变化。

一、农业劳动力收入差异的原因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异中美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收入存在较大差异。

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中对技术和资本的依赖度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因此农业劳动力收入相对较高。

而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多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农业劳动力收入相对较低。

2. 农业政策与市场环境差异中美两国在农业政策和市场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

美国拥有完善的农业保护政策和市场体系,通过补贴和扶持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对而言,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较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农业劳动力的收入压力较大。

3. 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中美两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也是导致农业劳动力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农业产业更加发达、多元化,农民可以从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获得收入。

而中国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大多数农民依赖传统农业生产,收入来源相对有限。

二、农业劳动力收入变化的趋势1. 中美农业劳动力收入的增长趋势在过去几十年中,中美两国农业劳动力收入都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机制的改革。

尤其是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使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2. 中美农业劳动力收入增长速度的差异虽然中美两国农业劳动力收入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存在差异。

美国农业劳动力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主要受到市场规模和农业现代化的制约。

而中国的农业劳动力收入增长较快,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提升。

3. 农业劳动力收入结构的变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中美两国农业劳动力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产业结构对比及分析

一、人均收入增加导致需求结构变化,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回顾发达国家百余年的经济发展史,几乎都走过了一个由农业生产为主向工业化发展,最后逐渐迈入第三产业占主导的经济发展历程。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以美国为例,如图1所示,随着人均GDP的不断上升,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占比不断下降。

尤其是从1890年起,当人均GDP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之后,美国农业就业人数占比迅速从%下降至%,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较为明显的降速。

但第二产业的情况却略有不同。

在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最终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

从1890年起至1920年,美国人均GDP迅速从200美元增加至近800美元。

也就是在这一阶段,美国完成了本国历史上的工业化进程,反映在产业结构上,便是第二产业就业占比从1890年的%上升至1920年的%。

然而,随着人均GDP的继续上升,第二产业占比却没有继续随之增长,而是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

取而代之的则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

从1920年起,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基本保持在平均每年5%的增幅上。

尤其是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也就是在1940年前后,美国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接近50%,而当人均GDP在1960年超过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达到了56%,至此,第三产业正式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产业。

图1. 美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图2. 美国人均GDP来源:诺亚研究、CEIC, wind造成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归根结底则是需求的变化。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的需求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转向层次较高的非物质需求。

这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谋而合(图3)。

在产业结构简单、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人们只能维持简单的生理需求,即满足对基本的食物、衣着、住房等生活资料的需求。

2023年中美制造业形势对比及发展分析模板

2023年中美制造业形势对比及发展分析模板

victoria 2023/9/10 星期日
THNAKS
ChatPPT Generation
中美制造业创新能力对比
1. 研发投入:中美两国在研发投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占比为X%,而美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占比为Y%。
2. 专利申请量: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特 别是在高技术领域,正在迎头赶上美国。然而,美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 仍然遥遥领先,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
PART 02
中美制造业发展趋势
中美制造业形势对比
分析
1.总体概述
在全球经济中,中国和美国是两个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尽管两国的制造业都面临着各种挑战,但它们也拥有各自的 优势和特点。以下是对中美制造业形势的详细对比分析。
2.市场规模与增长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美国的制造业产值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的12%。而中国的制造业产值为 3.5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的28%。从规模上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远超美国。 然而,从增长速度来看,美国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快于中国。2019年,美国制造业的年增长率为2.4%,而中国则为 1.7%。这表明,尽管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大,但其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机遇: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1.数字化与智能制造:中美制造业发展中的关键机遇
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是中美制造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机遇。在数字化方面,中美制造业都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运用信 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核心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 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深入洞察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精准度。
PART 01
中美制造业当前形势对比

中国和美国农业劳动力市场对比

中国和美国农业劳动力市场对比

中国和美国农业劳动力市场对比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农业大国,其农业劳动力市场存在诸多差异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农业劳动力市场进行对比,探讨两国在农业劳动力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规模与组成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农业劳动力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约占全国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尽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但仍是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正文内容]美国的农业劳动力市场相较于中国规模较小,但其劳动力的组成结构却更为复杂。

美国农业劳动力主要来自于合同工、临时工以及外籍劳工等多个渠道。

这种多样化的劳动力供给模式,使得美国农业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二、劳动力素质与专业化程度中国农业劳动力普遍素质相对较低,大多数是农村居民,缺乏现代农业技能和管理经验。

农业劳动力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这对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反,美国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普遍较高,许多农业从业人员拥有专业的农业教育背景,并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美国的农业教育体系完善,培养出大量专门从事农业工作的人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劳动力成本与福利待遇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劳动力的成本也较低。

由于农村居民的需求相对较低,许多农民愿意以较低的薪资从事农业劳动。

而美国农业劳动力的成本相对较高,一方面是由于生活成本较高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美国的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同时,美国农业劳动力还享受着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待遇,这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四、农业科技与创新中国在农业科技和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

美国拥有领先的农业科技和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智能化发展。

农业劳动力在接受科技培训和创新意识方面相对更强,这使得美国农业能够更加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中国和美国农业劳动力市场在规模、组成、素质、成本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工作心得:关于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和分析

工作心得:关于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和分析

工作心得:关于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和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采取一揽子政策措施,引导制造业回流,重振实体经济。

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些企业加快向海外转移,特别是福耀玻璃投资美国等事件引发有关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劳动力成本差距的热议,而此前一些国外咨询公司如波士顿咨询公司连续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攀升、逼近发达国家水平,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究竟处于什么水平?笔者通过比较1990—2015年中美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认为中美之间劳动力成本的确存在此消彼长的态势,导致我国以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持续弱化。

一、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1.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1990—2015年,中国制造业年平均工资由2073元提高到55324元,16年间劳动力成本上升了26倍。

同期,美国制造业年平均工资由28173美元上升至55292美元,劳动力成本仅上升了1.9倍。

值得注意的是,汇率波动也是影响中美劳动力成本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兑美元年均汇率由1990年的4.8上升至2000年左右的8.3,又逐步降至2015年的6.2。

考虑汇率因素后,若统一按人民币计价,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相对差距一直在缩小,而且这种趋势在2008年之后更为显著。

1990—2015年,中国制造业年平均工资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几乎一直高于美国,美中制造业平均工资差距已由1990年的65倍降至2015年的6倍。

2.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产出比超过中国,吸引制造业的区位优势凸显1990—2015年,美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上升了3.16倍,而制造业人均工资上升了1.91倍,这使其劳动力成本产出比由1.98上升至3.27,即每支付美国制造业工人1美元,可以创造的制造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1.98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3.27美元。

农业生产效率中国与美国的对比研究

农业生产效率中国与美国的对比研究

农业生产效率中国与美国的对比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业国家,其农业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粮食供应和农业产品贸易。

本文旨在对比中国与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背后的原因。

一、农业生产力概览农业生产效率通常使用农作物产量和劳动力的比值来衡量。

然而,由于中国与美国农业的差异,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各自的情况。

1. 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但其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平均粮食产量仅为每公顷4500千克左右,而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增长较为缓慢。

中国的农业劳动力也相对充裕,但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密集型的耕作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2. 美国农业生产效率相比之下,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较高。

美国每公顷的粮食产量平均为8000千克左右,几乎是中国的双倍。

美国的农业生产采用了现代化农业技术,如机械化耕作、自动化灌溉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原因分析中国与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将重点分析其中几个关键因素。

1. 技术差距美国在农业技术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并拥有领先的研究机构和先进设备。

美国的农业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断创新,开发出高效的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

与此相反,中国的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相对滞后,很少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2. 资源分配与管理美国农业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相对高效。

美国农场通常规模较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统一采购、销售和物流等,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而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小农户为主,缺乏统一管理和资源整合,导致效率较低。

3. 政策环境政府政策对于农业生产效率也起到重要影响。

美国的农业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种植方式,提供补贴和奖励,鼓励农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比之下,中国的农业政策主要关注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保障,缺乏对新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深度支持。

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分析报告

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分析报告

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分析报告目录1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6)1.1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年均实际增速达9.5%,GDP总量占全球比重已达16%,相当于美国的66%61.2工农业生产能力快速发展,资源从短缺到丰富 (9)1.3货物贸易居全球第一,占全球12.8% (10)1.4外汇储备连续十三年全球第一 (12)1.5城镇化率攀升至59.6%,进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阶段 (13)2中国在人均GDP、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企业竞争力、金融自由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与美国比仍有差距 132.1人均GDP:差距巨大,中国仅为美国的16% (14)2.2经济产出效率: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均不及美国,每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 (14)2.3投资与消费:消费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上升,但投资仍占较大比例;美国为典型的个人消费驱动型经济 (15)2.4产业结构:中国第三产业低于美国30个百分点 (16)2.5国际贸易:中国的服务贸易为逆差,美国服务贸易顺差 (19)2.6金融: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中国金融自由度全球排名靠后,货币超发严重,股票市值约为美国的1/6,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高达61.7% (20)2.7企业竞争力: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比美国少6家,国企多民企少,集中在资源垄断性行业及金融部门,美国在IT科技生命健康科技领域上榜企业较多 (23)2.8人口与就业:中国人口总量为美国的4.3倍,但老龄化率增速较快,未富先老 (24)2.9城市:中国城市化率低于美国23个百分点,城市圈(群)的集聚效应低于美国 (26)2.9.1美国主要城市群的特征 (26)2.9.2中国主要城市群的特征 (27)2.10资源能源储备:中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少于美国,能源自给率逐年下滑,能源进口占比约为美国的2倍 (27)2.11财政:中国宏观税负略高于美国,政府债务率低于美国,考虑到隐性债务较高和社保水平偏低,财政压力较大 (28)2.12军费:美国军费开支全球第一,为中国的3倍 (28)3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29)3.1中国14亿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统一市场和中等收入群体(29)3.2劳动力资源近9亿人,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达1.7亿,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303.3创新创业十分活跃,中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球28%,仅次于美国 (30)3.4以六大领域为突破口,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 (32)图表目录图表1:1978年以来各国经济总量变化 (6)图表2:中美GDP规模 (7)图表3:中国占全球GDP比重直追美国 (7)图表4: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美GDP规模 (8)图表5:1978-2018各经济体GDP年均增速 (8)图表6: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8)图表7: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到更多依靠第三产业 (9)图表8: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消费贡献度提高 (9)图表9: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业和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10) 图表10:主要经济体工业增加值(亿美元) (10)图表11:主要经济体航空运输量(百万吨公里) (10)图表12:中国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占全球12.8%,高于美国的8.5% (11)图表13:中国货物贸易为顺差,美国为逆差 (11)图表14:中美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均有下降 (12)图表15:近年中美净出口占GDP比重 (12)图表16:中国从外汇短缺国转变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13)图表17: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6% (14)图表18: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美国的43% (14)图表19:中国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12% (15)图表20:中国每单位GDP能耗高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效率偏低 (15)图表21: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超过50%,但投资依然占比较大(16)图表22:个人消费驱动美国经济 (16)图表23:中美三大产业结构比较 (17)图表24:中美农作物单产比较 (17)图表25:中国每公顷耕地化肥消费量为美国的3.7倍 (18)图表26:中美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 (18)图表27:美国产能利用率整体上高于中国 (19)图表28:中美金融业、房地产业占GDP比重 (19)图表29:中国服务贸易为逆差,美国为顺差 (20)图表30:中国广义货币M2占GDP比重为美国的2.8倍 (20)图表31:美国股指整体上扬,中国股指牛短熊长 (21)图表32:2018年美股、沪深两市上市股票市值(分行业) (21) 图表33:2018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储备占比高达61.7% (22) 图表34:中美储蓄率、贷款利率等比较 (22)图表35: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总体上不断增长 (23)图表36:中美上榜前十名营收、利润对比表(单位:百万美元)(24)图表37:中国全球500强企业行业分布 (24)图表38: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25)图表39:美国人口年龄结构 (25)图表40:中国、美国和日本人口老龄化率比较 (26)图表41:中美城市化率 (26)图表42:中国能源消耗进口占比逐年上升,2013年起高于美国(28)图表43: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低于美国 (28)。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一、综合国力1、经济规模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 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

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

根据我们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987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而对于第三步目标今年有新的表述。

今年,我们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 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中国需要多久?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

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3、经济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

中美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

中美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

中美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引言: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中美是大豆的两大主要生产国,两国的大豆产量一直占据着全球大豆产量的绝大部分。

中美两国在大豆生产领域的生产率表现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旨在对中美大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美大豆生产之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大豆生产率提供参考。

一、中美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概述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一定生产体系下,通过各要素的协调配合所生产出的大豆产量。

其计算方法通常为产量与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值。

通过计算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评估一定生产体系下大豆生产的效益及效率水平,并探讨生产力提升路径。

数据显示,美国是世界上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一直位居全球前列;而中国的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尽管大豆产量庞大,但单位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投入所生产出的大豆数量却较低。

中美两国在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二、中美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比较1. 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在相同劳动力投入下所能生产出的大豆数量。

美国的大豆劳动生产率一直较高,其大豆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大大提升了大豆生产效率。

而中国的大豆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多数地区仍依赖人工劳动进行大豆种植、收割和加工,劳动力投入效率较低。

3. 土地生产率比较土地生产率是指在单位耕地面积下所能生产出的大豆数量。

美国的大豆土地生产率一直较高,其在大豆生产中采用了现代化、科学化的耕作方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

而中国的大豆土地生产率相对较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部分地区土壤肥力低下,大豆生产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大豆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主要源自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差异。

美国在大豆生产中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大豆全要素生产率,而中国在大豆生产中还存在着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的改进空间。

工作心得:关于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和分析

工作心得:关于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和分析

工作心得:关于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和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采取一揽子政策措施,引导制造业回流,重振实体经济。

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些企业加快向海外转移,特别是福耀玻璃投资美国等事件引发有关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劳动力成本差距的热议,而此前一些国外咨询公司如波士顿咨询公司连续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攀升、逼近发达国家水平,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

现阶段,中国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究竟处于什么水平?笔者通过比较1990—2015年中美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认为中美之间劳动力成本的确存在此消彼长的态势,导致我国以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传统比较优势持续弱化。

一、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比较1.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1990—2015年,中国制造业年平均工资由2073元提高到55324元,16年间劳动力成本上升了26倍。

同期,美国制造业年平均工资由28173美元上升至55292美元,劳动力成本仅上升了1.9倍。

值得注意的是,汇率波动也是影响中美劳动力成本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兑美元年均汇率由1990年的4.8上升至2000年左右的8.3,又逐步降至2015年的6.2。

考虑汇率因素后,若统一按人民币计价,中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相对差距一直在缩小,而且这种趋势在2008年之后更为显著。

1990—2015年,中国制造业年平均工资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几乎一直高于美国,美中制造业平均工资差距已由1990年的65倍降至2015年的6倍。

2.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产出比超过中国,吸引制造业的区位优势凸显1990—2015年,美国制造业人均增加值上升了3.16倍,而制造业人均工资上升了1.91倍,这使其劳动力成本产出比由1.98上升至3.27,即每支付美国制造业工人1美元,可以创造的制造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1.98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3.27美元。

浅析中美产业结构差异—以第三产业为例

浅析中美产业结构差异—以第三产业为例

浅析中美产业结构差异—以第三产业为例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其中第三产业也是一方面。

中美两国在第三产业的领域中,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本文将从第三产业的定义、发展历程、支持、劳动力、服务供应链、消费行为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第三产业进行比较分析,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梳理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差异,旨在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第三产业的定义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又称服务业,是指以提供有形和无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部门,包括社会福利、教育、文化、娱乐、商贸、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

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现代化水平。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2000年,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4.4%,2010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至42.6%,2018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3.9%。

现代服务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点。

2、美国:历经多次危机的第三产业崛起美国在独立宣言中就肯定了公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给美国经济带来了长期的繁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工业,70年代后,服务业成为了美国经济的支柱,在历经多次的危机和调整后,第三产业占了美国GDP的78%。

由此可见,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较晚,但是快速崛起,而美国的第三产业经历了长期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三、第三产业的支持1、中国:营商环境改善中国领导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外部环境。

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领导相继出台“放管服”、减税降费等措施,极大地优化了营商环境,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得到了巨大的拓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离不开领导的诸多支持。

2、美国:法规专业化与中国相比,美国的产业法律较为专业化,美国领导长期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民主、共和不断竞争的影响,致使美国领导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阻碍和混乱。

农业生产效率中国与美国的比较分析

农业生产效率中国与美国的比较分析

农业生产效率中国与美国的比较分析近年来,农业生产效率一直是中国和美国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为全球两大农业大国,中国与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就中国和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原因,并提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建议。

1. 农业生产规模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然而,由于中国农村人口普遍过多且农业用地相对有限,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与此相比,美国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小。

美国的农业用地相对充足,人口密度较低,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美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更高,劳动力效益更高。

2. 技术水平在农业生产中,技术水平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在这方面,美国的优势明显。

美国在农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巨大,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美国农业智能化程度高,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广泛,农业信息化水平较高,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相比之下,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尽管中国在近年来加大了对农业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但在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与美国尚存差距。

特别是在农业精准农业和农业物联网等方面,中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率是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中国与美国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在许多农业领域仍然存在资源浪费和生产低效的现象。

农民的耕作方式较为传统,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农田面积分散,耕地利用率较低。

而美国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

美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浪费和排放。

此外,美国还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农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农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对农业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在此方面,中国和美国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支持政策,旨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虽然这些政策有助于农民减轻生产成本,但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如农业保护主义和市场扭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行业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1978年,我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达27.9%,该比例到2014年降至9.2%,与此同时,第二、三产业比重则相应地由47.6%、24.5%提高至42.7%和48.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出现持续放缓的局面。

继续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确保经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必然选择。

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有必要弄清与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有哪些特点,以及主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状况。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以及发达国家的主要代表,其产业结构可以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一定的借鉴。

基于此,本文以中美两国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对2013年时两国的行业结构及其劳动生产率情况进行对比。

其中,为了降低两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差异对比较结果的影响,本文使用2011年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的分部门购买力平价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

我们发现,中美两国在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产业结构方面,我国第一、二产业中的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高于美国,而第三产业中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比重则显著低于美国。

同时,经分部门购买力平价指数调整后,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46.4%提高至53.2%。

产业劳动生产率方面,我国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均明显低于美国,其中,2013年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9.4%和22.7%,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也仅相当于美国的26.3%。

我国教育、卫生等细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则已达到美国的一半甚至以上。

一、数据说明(一)中国数据1、就业分布。

目前,我国统计年鉴没有全部就业人员行业分布的数据。

为此,本文利用《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来推算我国就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

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本文把就业人员分为城镇和乡村两个部分。

在城镇就业人口方面,《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的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提供了相应的行业构成情况。

而在乡村就业人员方面,除了就业总数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提供了乡村就业人员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数量。

本文将乡村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归入农林牧渔业(占乡村就业人口的62.4%),乡村二、三产业就业人员行业结构假设与城镇就业人员行业结构相同。

将城镇和乡村就业分布加总后即可获得全国就业人员行业结构。

由于2013年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比重已达49.7%,能较好地代表全国就业分布,且乡村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比重仅为18.9%,可以认为本文对我国就业人员行业分布的估计较为接近现实情况。

2、行业增加值。

《中国统计年鉴2015》提供截至2013年的分行业增加值数据。

但由于中美两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有很大差距——虽然中美两国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总体倾向于“一价定律”,而由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美国相比,我国不可贸易的服务部门价格则会相对较低——在对比两国的产业结构时,必须使用相应的价格指数对产业增加值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对于正确衡量我国产业结构与美国的差异很重要。

具体而言,我们利用世界银行2011年国际比较项目提供的分部门购买力平价指数对我国相应行业的增加值进行了调整,并根据GDP平减指数将各产业2013年增加值折算为2011年价格。

(二)美国数据美国劳动力行业分布数据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劳动力效率及成本系列数据,产业增加值数据则来自于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分行业GDP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美国国民经济分类采用北美产业体系分类(NAICS),该分类标准与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为了确保可比性,本文根据NAICS相关分类标准以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美国的各产业增加值及劳动力按照我国的标准进行重新划分。

同样,美国各产业增加值也根据其GDP平减指数折算到了2011年价格水平。

二、中美行业结构对比(一)就业结构对比2013年,我国就业人口总量达76977万人,是美国就业人口总量的5倍左右。

从下表1中美两国主要行业就业人员情况看,两国就业行业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一、二产业就业比重明显高于美国。

2013年,我国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仍高达37.7%,美国仅为3.2%。

在第二产业中,我国除建筑业就业人员比重略低于美国外,采矿、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的就业人员比重都明显高于美国,其中,制造业就业人员比重较美国高7.5个百分点。

二是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明显低于美国。

根据本文估计,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39.9%,而同期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则高达82.8%,比我国高42.9个百分点。

按细分行业看,在住宿餐饮、金融、商务服务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等重要服务业领域我国从业人员比重偏低的情况尤为突出。

其中,2013年我国住宿餐饮业就业人员比重较美国低5.2个百分点,金融业就业人员比重低2.5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比重合计较美国低12.2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就业人员比重则比美国低10.2个百分点。

在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以及房地产等行业,我国就业人员比重与美国的差异相对较小。

表1 2013年中美主要行业就业人员情况(万人,%)1包含NAICS标准中的信息业(Information)以及艺术娱乐业(Arts,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2仅含NAICS标准二位编码53项下的房地产业(Real estate)。

3包含NAICS标准中的租赁及非金融性无形资产出租(Rental and leasing services and lessors of intangible assets)、专业科学技术服务(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ervices)、公司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companies and enterprises)以及行政及废弃物管理服务(Administrative and waste management services)等。

4包含NAICS标准中的除公共行政外其他服务(Other Services (except Public Administration))以及政府部门。

(二)行业增加值对比表2给出了2013年中美两国主要行业的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情况。

其中,对于我国行业增加值,表2既报告了按2013年人民币价格计算情况,也报告了经世界银行ICP项目分部门购买力评价指数调整后的情况(2011年美元价格)。

表2 2013年中美两国主要行业增加值比重情况从表2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国际对比中,不对价格差异调整将低估我国服务业比重,同时高估制造业比重。

与按人民币价格计算的情况比,经分部门购买力平价调整后,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比调整前提高了6.8个百分点,达53.2%,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则由调整前的30.1%降至20.4%,下降了9.7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在对各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时,如果不考虑各国商品、服务价格的差异并做相应调整,可能会得出有误导性的结论。

其次,即使经过PPP调整,与美国相比,我国服务业占GDP 比重仍过低,而第一、二产业比重仍过高。

2013年,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8.5%,与之相比,即使经过分部门购买力平价调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仍较美国低25.5个百分点。

其中,调整后我国批发零售业占GDP比重较美国低3.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合计比重较美国低9.5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则较美国低3.7个百分点。

而在第二产业方面,经PPP 调整后,2013年我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较美国高8.2个百分点,建筑业则较美国高7.9个百分点。

此外,经PPP调整后,我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也仍较美国高6.6个百分点。

三、中美行业劳动生产率对比以上,基于就业和增加值数据,本文对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差异进行了对比。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计算了中美两国主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情况,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并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

表3给出了2013年基于分部门购买力平价调整后中美两国各主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情况。

总体来看,在一二三产业中,与美国比,我国第三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最小,2013年人均增加值相当于美国的26.3%;其次是第二产业,相当于美国的22.7%;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9.4%。

此外,中美两国主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还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各行业劳动生产率都存在巨大差异。

就我国而言,劳动生产率最高的行业是房地产业,2013年人均增加值近16万美元;金融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的劳动生产率也较高,人均达到7万美元以上。

而对美国而言,劳动生产率最高的行业同样也是房地产业,2013年人均增加值近100万美元,其次是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人均增加值达到50万美元左右。

在劳动生产率最低的行业方面,我国是农林牧渔业,2013年人均增加值仅为0.42万美元;美国则是住宿餐饮业,人均增加值约3.6万美元。

二是与美国相比,我国各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明显落后,但各行业落后程度不一。

在19个大的行业门类中,我国文化体育娱乐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与美国差距最大,2013年人均增加值仅分别相当于美国的9.2%和9.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采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的劳动生产率也与美国差距巨大,仅相当于美国的11.7%、12.2%和14.8%。

我国与美国劳动生产率差距最小的行业为教育和建筑业两个行业,2013年人均增加值分别达到美国的89.1%和61.4%。

此外,我国的卫生和社会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也较高,分别达到美国的49.7%和45.3%;在备受关注的制造业方面,2013年我国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6.5%。

表3 2013年中美两国主要行业劳动生产率对比(万美元/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1.75 8.64 20.3 住宿餐饮业 1.18 3.57 33.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1117.05 18.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56 9.2 金融业7.22 18.16 39.7 房地产业15.97 98.87 16.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789.67 28.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38 45.3 教育 4.34 4.88 89.1 卫生和社会工作 3.06 6.16 49.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78.89 23.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04 11.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3.00 33.7图1 2013年中美主要行业劳动生产率对比(中国/美国)四、加快我国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从以上分析结果看,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与美国比还有较大差异,且各主要行业劳动生产率全面落后于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