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摘要】:受社会动荡分裂政局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也长期处于时兴时废的状态。学校教育打破了汉代儒学独尊的教育体制,管理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美术教育也通过曲折发展的官学教育体制和私学教育的发展而得以继承和发扬,出现了继鸿都门学之后的又一专业艺术教育机构麟趾学,且迎来了中国美术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美术教育官学麟趾学师承

【正文】

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至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前后共360多年的时间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中继春秋战国以来最长久的—段政权分裂时期:前有汉末动乱而导致三国鼎立、中有西晋短暂统一和五胡十六国之纷争,后为南北相对稳定但朝代更迭频繁的南北朝对峙。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汉唐两个统一盛世之间的巨大历史漩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纷繁动荡的时期。

受社会动荡局势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教育也呈现出时有时无,若明若暗的特点。由于汉政权的瓦解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单一格局逐渐被儒、道、佛、玄诸说并存的多元文化格局所代替。众多朝廷职能部门办学培养专门人才,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和多学科并举的多元化教育格局。在教育体制方面,较之汉代有着长足的发展:西晋时期于太学之外另创国子学、北魏时期又立四门学。这一时期的美术和美术教育,也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的绘画艺术,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一批在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且流芳千古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绘画理论高峰。但是,当时的美术教育除了在官方办学所教授的内容外,主要还是沿袭了师徒、父子式的传授形式,且有着相当明确的师承关系。

官方办学体系中的美术教育

一、国子学中的美术教育

早在汉魏时期就已设立太学,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学科:《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西晋时期另立国子学,旨在培养高级贵族子弟。国子学之名,取自《周礼》中“国之贵族子弟国子受教于师”一语。国子学的设立。使中央官学多样化,教育体制也由单轨制发展为太学与国子学并行的双轨制。国子学所教授的内容由以往太学的《五经》发展为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政治伦理

课,内容很广泛,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其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具有强制性;“乐”是综合艺术课,这一时期的“乐”是配合“礼”的,它通过美育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侧重在陶冶人们的内心情感,使本来具有强制性的礼变为能获得自我满足的精神需要,使森严的社会等级关系融化在和谐的情谊之中;“射”、“御”则是强调知识能力和军事能力的学问;“书”与“数”是对基础文化课的培养;虽然这其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六艺”中包括美术,但“六艺”教育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格理想标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性质。郭沫若说:“中国旧时的所谓乐,它的内容包含的很广。音乐、诗歌、舞蹈,本是三位一体不用说,绘画、雕刻、建筑等造型艺术也被包含着。甚至于连仪仗、田猎、肴馔等都可以涵盖。所谓‘乐者,乐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可以得到享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

‘乐’”【注1】从当时的六艺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美术教育在当时的学校教育中所占据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受“百家争鸣”气候的影响,美术教育已初见端倪。

二、专业艺术教育机构

北周时期创立了继东汉“鸿都门学”【注2】之后的又一专业艺术教育机构——麟趾学。这时期的中央官学除了沿袭旧制设立太学之外,在明帝宇文毓时期设立“麟趾学”。“明帝雅爱文史,立麟趾学,在朝有艺业者,不限贵贱,皆听预焉。乃至萧捴、王褒等与卑鄙之徒同为学士。”【注3】麟趾学的设立且培养了一部分麟趾学士,对后世的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明帝宇文毓时期设立麟趾学,一时学者向风,南方名士颜之仪、梁简文帝子萧大圆及姚最等均为麟趾学士。”【注4】“母亲殷氏是颜真卿的第一位老师,她出身于陈郡名门望族,是西汉北地太守殷续之后。五代祖不害,以孝见《梁书》。高祖英童,后周时任御正中大夫、麟趾学士。”【注5】据这些史料记载,当时的南方名士颜之仪、梁简文帝子萧大圆及为南朝著名的绘画评论家姚最和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高祖都是麟趾学士,由此当时的美术教育可见一斑。

私学“师承”式的美术教育

在这个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大动荡时期,战争、朝代更替频繁,经济凋敝,政治黑暗,传统儒学失去了维系人心的力量,教育尤其是官学总体上呈衰落景况。虽有不同形式的学校教育,但是专业的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有的地位

是微乎其微。虽然继东汉昙花一现的鸿都门学之后北周时期也设立了麟趾学,但是美术教育的主流依旧是师徒传艺的“世业”教育,被称为“师承”。师承式的美术教育通过画家和工匠的言传身教得以发展,成为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主流。大体可分为师徒传授和家传两种。

一、师徒传授式的美术教育

绘画由于其自身形式的特殊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主要教育传授方式——师傅带徒弟。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既使得中国的绘画艺术得以延续和继承同时又培养出一批卓有成效名垂青史的画家。因而师徒教育模式成为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且广泛维系于家庭与亲情关系中。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这一时期的师承关系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晋明帝师于王廙。卫协师于曹不兴。顾恺之、张墨、荀勖师于卫协。史道硕、王微师于荀勖。卫协、戴逵师于范宣。逵子弟颙,师于父。陆探微师于顾恺之。探微子绥、弘肃,并师于父。顾宝光、袁倩师于陆探微。倩子质师于父。顾骏之师于张墨。张师于吴。师于江僧宝。刘胤祖师于晋明帝。胤祖弟绍祖及子璞并师于胤祖。姚昙度子释惠觉师于父。蘧道愍师于章继伯。道愍甥僧珍师于道愍。沈标师于谢赫。周昙研师于曹仲达。毛惠远师于顾。惠远弟惠秀、子棱,并师于惠远。袁昂师于谢、张、郑。僧繇子善果、儒童,并师于父。解倩师于聂松、蘧道愍。焦宝愿师于张、谢。江僧宝师于袁、陆及戴。田僧亮师于董、展。曹仲达师于袁。……各有师资,递相仿效;或自开户牖,或未及门墙;或青幽于蓝,或冰寒于水。似类之间,精粗有别……

从其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些当时的师承脉络:西晋著名画家卫协,曾师法吴国曹不兴,这位画艺超群的画家不仅在绘画上卓有成效,在其美术教育方面亦是桃李满天下。享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的东晋画家顾恺之和与卫协并称“画圣”的西晋画家张墨就曾从师于卫协……这些弟子在师傅的指导和传授下,将其画艺继承和发扬。

二、家传式的美术教育

在古代,技工、画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世袭家传和子承父业的性质。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南朝大画家陆探微列为第一品第一人,视为最得“六法”精妙的画家。他的两个儿子陆绥、陆弘肃都被他培养成为南朝有名的画家。尤其是陆绥最负盛名,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其“体韵遒举,风采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被列为第二品第二人。南朝梁武帝时期创造“张家样”画风的大画家张僧繇将技艺传授给两个儿子善果、儒童,且两个儿子的佳作达到了“乱真于父”的程度。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记载了一些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