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理论概述_程锡麟
论_了不起的盖茨比_的空间叙事_程锡麟
![论_了不起的盖茨比_的空间叙事_程锡麟](https://img.taocdn.com/s3/m/b04313086edb6f1aff001f8e.png)
!"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论 的空间叙事
盖茨比出身贫寒, 为了重温旧梦, 他通过非 (包括地 法手段迅速致富。他竭力通过物理空间 “上层社会空间” 志空间) 的改变来营造 : 他在长 岛买下了豪宅, 有劳斯莱斯名车和游艇, 有无数 漂亮的名牌服装。经常举办盛大的晚会和奢侈 的宴会。但他的财富大厦是建立在非法生意的 沙滩上的。他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多数都是同他 合伙从事非法生意的人,而且在尼克看来往往 都是带有神秘色彩的人,这类人包括沃尔夫山 姆。盖茨比带着尼克在曼哈顿 !" 街一家餐厅见 到了沃尔夫山姆, 在后者离开后, 盖茨比对尼克 “在纽约是个人物—— 介绍说, 沃尔夫山姆 — 百老 “赌棍” “就是一九一九年那年非 汇的地头蛇” 、 、 法操纵世界棒球联赛的那个人” 。 #$%
$%&
叙事对于小说氛围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和主题 的表达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 作者借小说中的人物、 盖茨比的邻居 尼克之口来描述,把长岛的东卵和西卵加以并 “这两个地方中比较 置和对比,尼克住的西卵是 “ 离奇古 不那么时髦的一个 ” , 两者之间存在着 “庞然 怪而又很不吉祥的对比 ” 。 虽然, 盖茨比的 大物 ” 般的公馆在西卵, 但是, 东卵才是传统的 “豪华住宅区的洁白的宫殿式大夏 富人区, 那里
$ * & ( )%99 , 卵” 。汤姆和黛西的态度和言辞充分体现
对于空间的地志学层次, 他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主要 是通过直接描写和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地志空间 的结构。他采用了把地志空间并置和对比的手 法来表现地志空间的差距和象征意义,凸现人 物所处环境的不同,从而表现地志的文化差异、 特别是与地方相关联的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 地志差异所蕴含的社会空间差距。这样的空间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0c11a1284ac850ad0242ce.png)
≮分恶慧拦裟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程锡麟等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空问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叙事空间理论的概念和基本观点等方面,对过去数十年来的西方叙事空问理论的主要著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促进我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空问形式;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7)11一0025—11程锡麟(1947一),男,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川成都610064)本文是四川大学英文系博士课程“叙事空间理论”研讨班的集体成果,除了笔者之外,参与本文写作的博士生有:王安、孙薇、王欣、张新军、秦苏珏、李权文。
长时期里,多数批评理论著作都有着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
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先就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做一简要介绍,然后将依据国外的相关论著着重对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观点分别加以梳理、概述。
一、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前期论著和学术背景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在《西旺尼评论》上发表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一文。
此文结合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讨论,明确地提出了文学中的空间形式问题。
此文的基本观点是: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包括T.S.艾略特、庞德、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人的作品)是“空间的”,它们用“同在性”取代“顺序”。
现代主义的作家“试图让读者在时间上的一瞬间从空间上而不是从顺序上理解他们的作品”【1】‘嘲’。
试论布思的_小说修辞学_程锡麟 (1)
![试论布思的_小说修辞学_程锡麟 (1)](https://img.taocdn.com/s3/m/41f8860755270722182ef70b.png)
· 20 ·
蒙-凯南 (Shlomit h Rimmon-Kenan) 的 《叙 事虚构作 品 :当代 诗学》 (Narrati ve Fiction :Contemporary Poet ics)就继承和发展 了布思的这一观点 。 在此书第七章 “叙述 : 层次与声音” 中专门有一节讨论叙述的可靠 性问题 。里蒙-凯南首先对 “可靠的叙述者” 和 “不可靠 的叙 述者” 分别 加以界 定 , 她 说 :“ 可靠的叙述者是这样的一个人 , 对于 他所讲述的故事及对故事的议论 , 读者应当 作为小说实情的权威性陈述 。 而另一方面 , 不可靠的叙述者是这样的一个人 , 对于他所 讲述的故事及/或对故事的议论 , 读者有理 由怀疑 。” 她所下的定义实质上是以布思的 定义为基础的 。然后 , 她对 “不可靠性” 产 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 , 并辅以若干作品为例 加以说 明 。 她指 出 , 不可靠 性的主 要根源 是 :叙述者有限的知识 、 他个人的卷入 、 以 及他那成问题的价值观念系统 。⑤
· 17 ·
外国文学评论 No .4, 1997
的阴影 。 … …简而言之 , 在她所写的作 品建立的完美概念的范围之内 , 她是一 个完美的人物 ;她甚至认识到了 , 她所 体现的那种人的完美在真实生活中并非 能完全达到 (264 —265)。
在这段论述中 , 用引号括着的 “简·奥斯丁” 就是 《爱玛》 的隐含 的作者 。 她像 朋友一 样 , 起到了引导读者的作用 。 同时 , 布思还 认为 , “隐含的作者的情感和判断正是构成 伟大小说的材料” (86)。
“简·奥斯丁” 像 “亨利·菲尔丁” 一样 , 是一个具有风趣 、 智慧和美德的 完人 。她没有谈论她的品质 ;不像菲尔 丁 , 她并未在 《爱玛》 中呼吁直接注意 她的艺术技巧 。但是我们很少被允许因 此而忘掉她 。当我们阅读这部小说时 , 我们把她作为代表着我们最赞赏的一切 事物加以接受 。她像奈特利一样宽厚和 聪明 ;事实上 , 她是深深渗入她的判断
戏剧学中的叙事理论与叙事方式
![戏剧学中的叙事理论与叙事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87581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5.png)
戏剧学中的叙事理论与叙事方式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叙事的方式向观众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戏剧学中,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和分析戏剧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戏剧学中的叙事理论与叙事方式,并分析其对戏剧作品的影响。
叙事理论是研究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的学科,它探讨了戏剧作品中的叙事元素和叙事规律。
在叙事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
线性叙事是指按照时间顺序展示故事情节的方式,这种叙事方式最为常见,观众可以通过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来理解故事的内涵。
非线性叙事则是以非时间顺序的方式展示故事情节,通过跳跃式的叙事来增加观众的思考和参与感。
在戏剧作品中,叙事方式是指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来呈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常见的叙事方式包括对白、独白、旁白、舞台动作等。
对白是最为常见的叙事方式,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情节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独白则是一种通过一个人物的独白来展示其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方式,通过独白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旁白则是由一个不参与故事情节的声音来进行叙述和解释,旁白可以提供背景信息和引导观众的理解。
舞台动作则是通过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舞台动作可以增加戏剧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对于戏剧作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可以影响观众对戏剧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叙事方式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艺术体验和思考方式,观众可以通过对叙事方式的理解和分析来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其次,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也可以影响戏剧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
戏剧创作者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叙事方式来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戏剧风格和艺术效果。
最后,叙事理论和叙事方式还可以对戏剧作品的观众反馈和评价产生影响。
观众对于叙事方式的喜好和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戏剧作品的评价和口碑传播,因此,叙事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也是戏剧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金色笔记》的叙事空间建构
![《金色笔记》的叙事空间建构](https://img.taocdn.com/s3/m/cc1e7250be23482fb4da4cd5.png)
《 金色笔记》 的叙事 空 间建构
樊 晓君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陕西西安 70 6 ) 102
摘 要 : 形 式 主 义 作 为 先锋 引 导 的 当今 文 学 时 代 ,0 7年 诺 在 20 贝 尔 文 学 奖得 主 多丽 丝 ・莱 辛 , 以敏 锐 深 刻 的 洞 察 力 , 索 小说 探 形式方面的新技巧 , 并对 内容依然 怀有 坚定 而诚 挚的 热情, 力求 形式与 内容方 面的 完美结合 。《 色笔记》并用金色笔记作为这四层并列叙事 的结局 , 同 时也 是 自由女 性 结 局 的提 示 。结 构 图 如 下 :
自由 女性 1 黑色笔记 l —红色笔记 1 —黄色笔记 1 —蓝色笔记 1 — — — 自由 女 性 2 黑色笔记 2 —红色笔记 2 —黄色笔记 2 —蓝色笔记 2 — — —
等。现代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时间蒙太奇、 空间蒙太奇等叙事技巧 达到情节并置 、 多重叙 事、 多重主题的效果 , 读者只有通过反复阅 读, 建构文本的空间结 构 , 能解读 文本。现代小说 这种从传 统 才
历时性叙事 向共时性叙事转 变的探索 , 不仅 为作者 , 也为读 者提 供 了一种新 的思维方式 , 为小说 的出路提供 了更多 的可能。关于 空 间叙事理论 , 除了国外 的约 瑟夫 ・弗兰克 、 加布里尔 ・ 佐伦 等 人 的研究成果 、 理论专 著 , 内的如傅修延 、 国 程锡麟 、 龙迪勇 、 陈德 志等人也有专 门研究和学术讨论会 。《 金色笔记》 是一部从形 式 到内容都颇具 匠心 的现代 主义作 品。作 品现实主义 与现代 主义 手法相结合 , 自由女性的主人公 安娜为外叙 述层 , 以 以安娜 的四 本笔记为并列 的四个 内叙事层 , 并用金色笔记作为 四本笔记 的结 束 和阐释 , 同时照应 自由女性 的最 后结局 ; 从形式 到 内容形 成互 文, 共同阐释在混乱、 碎片化的时代 , 女性试 图从分裂走 向同一的 探索与追求 。本文试用空间叙事理论解读文本 , 探索多丽丝 ・ 莱 辛在叙事艺术方面 的多重空 间建构 。 多丽丝 ・ 莱辛 的作 品多 以写实 主义为主 , 金色笔记 》 是 《 则 其小说创作 的形式 主义方面探索 。《 金色笔记》 以第三人称 外视 角, 讲述了 自由女性安娜的故事 , 在安娜 的故事 中并列包含 着莫 莉、 汤姆 、 理查 、 马莉 恩等人 在生 活、 理想等方面的困境 与追求 ; 在 这 层 外叙 述 层 的框 架 下 , 以 安 娜 记 四 本 笔记 作 为 并列 的 四层 内 又 叙事层 , 内叙述层 中又包含更小的叙述层次 , 即小说 中的小说 , 故 事中的故事 ; 最后又 以“ 金色笔记 ” 为 四本 笔记 的总结 , “自 作 与 由女性” 形成互文。如同作 者在一次访谈 中曾说 “ 故事决定 了它 的讲述方式” P 6 ) 西 南 民族大 学学报》( 文社 科版 ) 0 8 ( 14 《 人 20 / 0 。故 事 的复 杂 , 定 了叙 事 艺 术 的 多重 复杂 性 。 1 决
叙事理论概述_程锡麟
![叙事理论概述_程锡麟](https://img.taocdn.com/s3/m/20b135df5fbfc77da269b17d.png)
叙事理论概述程锡麟(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 要:本文对现代叙事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追溯和概述,着重讨论了法国的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包括巴尔特、托多罗夫、布雷蒙和热奈特等人的学说。
本文还对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欧美,尤其是在美国的影响和发展作了评述;也对西方学者就叙事学的成就与不足的批评作了评述。
关键词:叙事学;结构主义;叙事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42(2002)03-0010-06 顾名思义,叙事学是关于叙事的科学。
叙事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意义有着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
因此,叙事不仅包括小说,而且包括电影、戏剧、连环漫画、新闻片、日记、编年史等等。
同时,叙事可以由各种符号媒介构成,如:书面或口头的语言、视觉形象、姿式和动作以及这些媒介的组合。
尽管叙事是早在人类出现后就存在的一种活动,叙事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但是叙事学这个术语的出现才仅仅30年。
法国批评家兹维坦·托多罗夫在其《〈十日谈〉语法》(Grammaire du Dec ameron,1969)中第一次使用了叙事学(narra-tologie)这个术语。
一现代叙事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以亨利·詹姆斯、卢伯克、布思等人为代表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和以普罗普、巴尔特、托多罗夫等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叙事理论。
本文将主要讨论结构主义的叙事理论。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两个主要源头是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分析和普罗普的民间故事研究,不过后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普罗普在《民间故事的形态学》中提出尽管故事的人物多种多样,但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是不变的和有限的。
他归纳出民间故事的4条法则:“1.人物的功能在故事中是稳定不变的要素,不受是由谁和如何完成的影响。
2.对于童话故事来讲,已知功能的数量是有限的。
3.功能的顺序是永远不变的。
4.所有童话故事在结构上都属于同一类型。
_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_的叙事策略_程锡麟
![_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_的叙事策略_程锡麟](https://img.taocdn.com/s3/m/fa1f9b75b84ae45c3b358c27.png)
并在其主编
外国文学评论 No . 2 , 2001
② 一” 。 自 60 年 代的黑人文艺运动和黑人美
该指出 , 这样故事中的故事叙事结构在民间 故事传统中早已有之 , 也是比较常见的 。 对 于赫斯顿这样曾经学习过人类学并从事过黑 人民俗文化田野调查的作家来说 , 采用这样 的叙事结构是十分自然的 。 民间 故事的叙 事模式常 常是这 样的情 况: 故事的主人 公为了 某个目的 而离家远 行 , 历经种种冒险和危难 , 而且常常是三次 历险 , 然后凯旋回家 。 《他们的眼睛望着上 帝》 的主人公珍妮同样离开了她从小生活的 祖母南妮的家 , 并先后与三个男人结婚 。 第 一次同基利克斯的婚烟给珍妮带来的是有保 障和安全的生活 , 但是没有爱情可言 , 她只 是丈夫的一头骡子 。 第二次同乔·斯塔克斯 的婚姻给她带来的是富裕和地位 , 但是同样 也无爱情可言 , 她只是乔的一笔财产和一个 点缀 。 第三次同迪·凯克的婚姻她才得到了 真正的爱情 。 她和迪·凯克享有同等的权利 , 他们一起劳动 , 一同参与聚会 , 对生活共同 作出决定 。 他们一起同飓风洪水搏斗 , 同甘 共苦 。 在经历三次婚姻之后 , 珍妮回到了从 小生长的伊顿维尔 。 如同民间故事里的主人 公在经历了三次冒险之后 , 成了英雄凯旋 。 珍妮在经历了三次婚姻之后 , 从一个不谙世 事的姑娘成长为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成 熟妇女 。 这样的叙事模式对于刻划人物和凸 现作品的主题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
①
的 《诺顿美国黑人文学选集》 中称赫斯顿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 赫斯顿既是人类学家 , 又是文学家 。 她 发表的著作 主要 有 :民俗 学著作 《 骡子与 人 》 ( Mules and Men , 1935) 和 《告诉我的 马》 ( Tell My Horse , 1938) ;长篇小说 《乔 纳的葫芦蔓 》 ( Jonah s Gourd Vine , 1934) , 《他 们 的 眼 睛 望 着 上 帝》 (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 1937 ) , 《山里 人摩西 》( Moses , Man of the Mountain , 1939) 及《萨旺尼的撒拉 弗》( Seraph on the Suwanee , 1948) ;自传 《道 路 上 的 足 迹》 ( Dust Tracks on the Road , 1942) ; 另外还有 短篇小说 、 剧本及散文作 品 50 多篇 。 其中 , 《骡子与人》 是第一部由 黑人撰写的黑人民俗学著作 , 它已成了这一 领域的经典 ;《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 是第 一部黑人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 , 被誉为 “ 黑 人文 学 的 经典 , 那 个 时 期 最 佳 的 小 说 之
古代小说评点中的引用修辞与互文解读策略——以毛宗岗《三国志演义》评点..
![古代小说评点中的引用修辞与互文解读策略——以毛宗岗《三国志演义》评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8bb35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6.png)
一地■蝴嘲,期古代小说评点中的罗f用修辞与互文解读策略掌——以毛宗岗《三国志演义》评点为例王凌(陕副币范大学文萼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引用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积极修辞格.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最易被感知的“互文”表现之一。
文学创作离不开引用,文学批评亦然。
通过广泛引用前人相关作品形成丰富的情境参照,在此基础上探究小说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并作出富于人文色彩的个性化阐释,是毛氏父子《三国志演义》评点的重要特色。
这一特色是传统文学批评中互文意识的自觉流露.亦展现了国人重视传统记忆的文化认同机制。
关键词:三国志演义;评点;引用;互文中图分类号:120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4)01-0070-05引用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积极修辞格.指对现存典本互文联系以破解作品隐喻的根本出发点,更为引用修辞故、成语、诗文、格言等进行摘引、借用,以达到某种特殊效在文学批评话语中的广泛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持。
不过,通果的行为。
引用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最易被感知的“互文”过引入前文本以作参照。
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作品意义的表现之一。
以人类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来看。
任何文学作品生成过程,并作出富于文人色彩的个性化阐释.这种思路都不可避免受到历史文本影响,“引经据典”是这种影响最在我国古人的文学批评活动中已经得到尝试:以笺注、集为直观的表现。
互文性理论的倡导者罗兰·巴特在《大百科解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阐释学尤其善于将与解读对象具有全书》“文本理论”词条中指出:“每一篇文本都是在重新组渊源关系或疏证关系的文献资料进行汇聚。
以此为阅读活织和引用已有的言辞。
”佣萄克里斯蒂娃也表示:“任何作动提供广泛的参照空间。
[4]∞)这在诗话、词话中皆有表现.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口RP947)均肯定作为我国古典小说批评主流形式的小说评点同样也具此了文学作品中引用的普遍存在。
当然,互文理论中的引用特点:脂砚斋在《红楼梦》评点中就经常赞赏作者善将前人并不单指原封不动的摘抄,作品中一切可以辨识的历史诗词意境化入小说情景的能力,还一再摘引前人诗文以作文本痕迹皆可归于此类。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艺术开题报告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艺术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fbb97502768e9951e738f8.png)
Cunliff, Mareus.The Literature of theUnitedStates.Beijing:China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85.
作为高超叙事艺术的代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研究很值的探寻。该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受时代影响而采用的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全聚焦模式”的叙事手法,也反映了作者在叙事模式上的创新,如采取第一人称叙事的“内聚焦叙述”,赋予叙述人物双重身份,以及视角转换,空间转换等。根据不同的叙事情境,菲茨杰拉德采用不同的叙事手法,或叠加或转换,使得小说达到最佳的叙事效果,深化了主题。本文通过对该作品叙事艺术的多方面研究,剖析小说的创作手法与功能优势,使读者更贴近小说内容,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根据以上列举不难看出虽然中国学者对该小说的叙事技巧研究较多,但都局限于较小的一部分,或是不全面地只挑一方面研究,或是某一方面的研究太多而至冗余,如尼克的双重作用。但并不是说此方面我们不需要再研究,而是要以全新和独特的观点来看待和拓展该课题。因此,本文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现代叙述学观点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运用的叙事技巧进行整合概括和详细分析。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三大方面探寻作者匠心独运的叙事艺术,并且分析不同的叙述方法所起到的不同功用,在这过程中,对前人已有的较多的研究方向略带分析,对还不是有很多研究的方向进行侧重分析,最终达到深化主题理解的作用。
张金凤. 置身其中,游离其外——评析尼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起的作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24(3): 93-96.
零散_荒诞_幽默_第22条军规_的叙事艺术_程锡麟
![零散_荒诞_幽默_第22条军规_的叙事艺术_程锡麟](https://img.taocdn.com/s3/m/402361523b3567ec102d8a7d.png)
2006年7月2006年 第4期外国文学For eign Liter atureJul.2006No.4,2006零散、荒诞、幽默———《第22条军规》的叙事艺术程锡麟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依据叙事学家热奈特和西摩·查特曼的理论以及其他批评家的论述,集中探讨著名黑色幽默作家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在结构、时间和语言等方面的叙事艺术及其作用。
正是因为作品中时间倒错现象的大量出现和貌似随意的拼贴,小说的结构呈现出零乱、松散的状况。
作者通过许许多多围绕核心事件的卫星事件表达了贯穿全书的主题。
这些反复出现的主题,连同一些反复出现的人物、事件和语言,使这部表面零散的作品具有内在的凝聚力和统一性,表现出极具讽刺意味的荒诞性和幽默感。
关键词:《第22条军规》 叙事结构 叙事时间 叙事语言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29(2006)04-0043-06: 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的《第22条军规》(1961)被批评界视为黑色幽默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重要作品。
海勒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驻在意大利一个海岛上的美军飞行大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影射当代美国社会的混乱、疯狂和荒诞。
这部小说与二战后不久出现的那一批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小说,如诺曼·梅勒的《裸者与死者》(1948)和詹姆斯·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1951)等有较大的区别。
它在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语言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特色。
本文将主要依据叙事学家热奈特(Genette)和西摩·查特曼(Sey-mo ur Cha tman)的理论,集中探讨它的叙事艺术及其作用。
一、小说的叙事结构《第22条军规》共有四十二章,其中大多数以人物为标题,少数以地名或事物为标题。
在每一章中,作者采用了漫画式手法和幽默的笔调来刻画人物形象,描写围绕这些人物所发生的事件。
经典叙事学理论之综述
![经典叙事学理论之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2bdb7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2.png)
经典叙事学理论之综述叙事是人类文化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故事的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塑造和传承社会价值观。
叙事学理论研究了叙事的本质、结构和功能,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叙事提供了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综述几个经典的叙事学理论,包括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基本动机理论、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理论、罗兰·巴尔特的叙事代码理论和格拉德斯通·格尔的复杂叙事理论。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基本动机理论是叙事学中最早的理论之一,它认为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受到基本动机的驱使。
普罗普将叙事结构分为31个不同的步骤,并将这些步骤归纳为7个基本动机,包括王子和公主、救援、婚姻、追求、试炼、报复和谋杀。
这些基本动机构成了故事的基础构架,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故事能够触动人心。
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理论进一步扩展了叙事学的视野。
坎贝尔认为,所有叙事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普遍的结构,即英雄之旅。
这一结构包括英雄的离家、面临挑战、接受指导、克服困难、获得奖赏、回归家园等阶段。
英雄之旅理论强调了叙事中的成长和自我发现,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罗兰·巴尔特的叙事代码理论探讨了叙事中的符号和符码。
他认为叙事是通过符号系统来展示的,并将符号和符码分为具体和抽象两个层次。
具体符号是具有共同理解和认知的物体、人物或场景,而抽象符号是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和概念。
巴尔特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叙事中的象征性和隐喻性,以及如何通过符号传递深层含义。
格拉德斯通·格尔的复杂叙事理论强调了叙事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他认为,传统的线性和简单的叙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格尔提出了“复杂叙事”的概念,指的是以非线性、断裂或模糊的方式呈现的叙事形式。
复杂叙事突破了传统叙事的限制,鼓励读者的主动参与和理解,同时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混乱性。
综上所述,经典叙事学理论研究了叙事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奥斯卡获奖短片《口吃》的视听语言分析
![奥斯卡获奖短片《口吃》的视听语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53347176a20029bc642d70.png)
视听 2019.11 | 125
视听解读
通过色调变换结构影片的时空关系,具有象征性。《口吃》基 调为暖色调,呈现出温暖舒适的感觉。开头人物嘴部的大特 写,加上暖黄色光,渲染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又引起注意和 同情。格林伍德等艾莉回复时,穿上蓝色 T 恤,影片的色调逐 渐变冷,颜色转变反映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有悲伤、自卑 和胆怯;影片结尾,暖色调再次给人一种希望和温馨的感觉。
光线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状态,又暗含隐喻性。格 林伍德办公场景中,多为暖黄色台灯,一束光源照亮男主 人公,而在四周则是昏暗;类似场景如格林伍德与艾莉聊 天结束后,一脸苦恼地坐在电脑旁,台灯将他的表情展示 无遗,而背后一片黑暗。亮与暗的对比,不仅昭示格林伍德 内心的落寞颓丧与忧伤,也隐喻他将自我封闭于这一处光 亮之中,身外的世界是他不敢触及的“黑暗之地”。“问路” 场景中,格林伍德站在一堵红墙之下,光亮从头顶掠过,人被 置于巨大的阴影之中,格林伍德在内心会对街头的行人做出 猜想“ ,表达”流畅;但面对路人问路时,用手语表示自己听不 见,无法回答。内心世界的语言之丰富与口头表达“缺失”的 对比,如同红墙上明暗光线的对比,既展示了内心矛盾,又暗 示着主人公自我逃避和无法突破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院视听语言;《口吃》;画面;声音
短片《口吃》视角独特,情感细腻动人,视听语言颇为 丰富。视听语言一般分为画面和声音两部分。在影视剧当 中,声音和画面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配合,形 成一种相得益彰的声画关系和“完整的视听结合的表述系 统”①,并通过蒙太奇组接镜头,共同构成影像作品中的声 画艺术世界,陈述故事,把握节奏,彰显风格特征,给予观 众视听觉的审美享受。本文从影像画面、声音和蒙太奇三 个角度对短片《口吃》进行分析。
文学作品的阐释与批评理论的流变——以菲茨杰拉德研究为例
![文学作品的阐释与批评理论的流变——以菲茨杰拉德研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41c70e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62.png)
文学作品的阐释与批评理论的流变——以菲茨杰拉德研究为
例
程锡麟
【期刊名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菲茨杰拉德研究发展进程(尤其是菲茨杰拉德复兴的几次高潮)中的一些重要论著的批评方法和模式,发现菲茨杰拉德作品研究一直伴随着20世纪批评理论的流变而发展.菲茨杰拉德研究的批评方法和模式在总体上经历了从注重作品内部因素和形式问题的内在批评到注重作品外部因素和意识形态问题的外在批评,再到内在批评与外在批评并举或者结合的趋势.但是与批评理论的流变趋势相比,菲茨杰拉德研究中批评方法和模式的运用常常有延续、滞后和并存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情况表明了文学作品阐释与批评理论流变的关系.
【总页数】17页(P332-348)
【作者】程锡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倾听文学作品中的"声音"r——以《燕歌行》为例阐释"叙述者"在文本赏析中的作用 [J], 任名扬
2.阐释学观照下的文学作品多译本对比研究--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中译本为
例 [J], 何春霞
3.文学批评理论观照下的日本文学作品解读——以夏目漱石《心》的解读为例 [J], 兰立亮
4.古典文学作品中旅游文化思想的阐释——以《儒林外史》为例 [J], 刘欢萍
5.经济-文学批评理论视域下莎士比亚戏剧的阐释研究 [J], 焦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8764-西方文学理论-课件-L13.4托多罗夫——论文摘要
![18764-西方文学理论-课件-L13.4托多罗夫——论文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4e721b3869dc5022abea0015.png)
文献资料库:论文摘要13.4托多罗夫论文摘要:1,程锡麟:《叙事理论概述》,载《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内容提要:本文对现代叙事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追溯和概述 ,着重讨论了法国的结构主义叙事理论 ,包括巴尔特、托多罗夫、布雷蒙和热奈特等人的学说。
本文还对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欧美 ,尤其是在美国的影响和发展作了评述 ;也对西方学者就叙事学的成就与不足的批评作了评述。
2,张辉:《论叙事结构和叙述话语》,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内容提要:本文着重讨论了结构主义对叙事形式的研究,认为这一研究建立在对叙事、故事和叙述三者的不同内涵所进行的区分之上。
对叙事和故事及其关系的分析,涉及的是叙事结构,它属于文本本身的“客观形式”。
而对叙述语态的研究则关涉的是叙述话语,与叙述者的“主观形式”相关联。
叙事结构分析分别以托多罗夫对具体叙述文本和布雷蒙、格雷马斯对叙述逻辑图式的探索为代表;而叙述话语的分析则以热奈特对叙述时间、叙述层和叙述者的剖析为代表。
上述研究,既表明结构主义对结构形式的关心落实到操作层面,也表明叙述主体是如何在叙事中被结构化的。
3,申丹:《轮西方叙事理论中“故事”与“话语”的区分》,载《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第4期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故事”与“话语”是当今西方叙事学理论中较为常见的描述叙事作品两个对应层次的概念。
叙事作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两分法来描述作品是西方叙事理论的传统,所以在评述这一新的理论时,不妨作些回顾。
在当今西方叙事学界也出现了三分法的修正,但笔者认为这一修正引起了理论上的混乱,本文将进行商榷。
本文还将阐明“故事”与“话语”是否总是可以区分或绝对可以区分。
4,徐贲:《小说叙事学研究概观》,载《文艺研究》1988年第4期内容提要:当代西方小说叙述学自从六十年再在早先俄国形式主义和结构诗学的基础上复兴以后,近二十年来经历了不少变化,今天已经成为叙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叙事声音与视角看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三个中译本
![从叙事声音与视角看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三个中译本](https://img.taocdn.com/s3/m/23acfed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2.png)
2021-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说文解字从叙事声音与视角看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三个中译本黄利华(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00)摘要: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要叙事特色在于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者以及多重声音和视角的运用等。
目前国内该小说主要的三个中译本基本上保留了原文在叙事层面的这些特色,但由于原文叙事人称代词的多变性和模糊性以及叙述视角的偶然的切换等因素,导致了译文中的一些误译、漏译和错译。
关键词: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三个中译本;叙事声音;叙事视角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3-005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3.027一、引言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Genette)在《辞格之三》(Figures III)中将叙事作品分为三个层次:故事(histoire),所讲述的故事的内容;叙事话语(recit),读者所读到的文本以及叙述行为(narration),产生话语的行为或过程[1]。
故事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故事讲述的方式却有很多种。
所以一般用叙事学的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主要是从叙事话语方面。
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Narrative Discourse)中从时间(tense)、语式(mood)和语态(voice)三方面探讨了小说的叙事话语层面。
时间方面主要是研究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之间的关系;语式主要探讨叙述距离及叙述视角问题;语态主要涉及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2]。
方开瑞曾指出,我们可以参照热奈特提出的结构分析模式,从时间、语式、和语态三方面对源本和译本进行对比研究[3]。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被认为是“20世纪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4]6,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的主要叙事特色体现在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者以及多重声音和视角的运用等。
程锡麟个人学术介绍
![程锡麟个人学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0aa034669eae009581becad.png)
程锡麟个人学术介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小说理论。
学历:1969年四川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四川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
学术兼职及主要学术活动经历: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理事,美国现代语文学会(MLA)会员。
曾多次获得包括富布赖特基金会和哈佛—燕京基金会等在内的著名基金会资助在国(境)外著名学府从事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1988-198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富布赖特学者;1993年和1998年两度应邀参加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主办的斯图加特文化研讨会;1998年香港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高访学者;1999-2000年美国哈佛大学高访学者;2004年香港大学高访学者。
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课题“当代美国小说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佐拉. 尼尔. 赫斯顿研究”。
获奖:《女性的奥秘》获2001年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当代美国小说理论》获2003年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奖。
部分科研成果目录(1996—2006年)论文及译文:《第22条军规》的叙事艺术,《外国文学》2006年第4期。
理论、文学、及当今的文学研究——文森特·里奇访谈录,郝桂莲、赵莉华译,程锡麟校,《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第2期。
赫斯顿的黑人美学思想——赫斯顿散文述评,《美国文学研究》(第3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忆布思教授,《中华读书报》2006年3月8日。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策略分析,《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国外赫斯顿作品接受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收在《多元文化与外国文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一部大胆创新的作品——评赫斯顿的《摩西,山之人》,《国外文学》2004年第3期。
解读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传统(合著),《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2期。
竞争中的叙事:叙事转向中的又一转向
![竞争中的叙事:叙事转向中的又一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bd22594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4.png)
竞争中的叙事:叙事转向中的又一转向
詹姆斯·费伦;王安;程锡麟
【期刊名称】《江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本文认为,在叙事转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印:将对个体叙事的分析置于一个更大的、通常是隐含的多种叙事选择的竞争中.作者认为叙事之间具有潜在的竞争是叙事的本质特征,并通过分析乔治·莱考夫对施瓦辛格如何赢得2003年加州州长选举的描述、宋飞关于奥运会银牌的"栋笃笑"节日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在异乡>,得出可通过关注这种竞争加深对各种不同叙事的理解的结论.作者指出:"目的"一词是理解各种叙事竞争的关键.
【总页数】9页(P48-56)
【作者】詹姆斯·费伦;王安;程锡麟
【作者单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相关文献】
1.转向屏风:空间、图像及其叙事中的教化 [J], 丁钢
2.论历史叙事学中的语言学与美学转向——以海登怀特的话语转义理论为例 [J], 王红丽
3.艺术史叙事中的“再现”转向:模仿、再现主义、仿像 [J], 井中月;
4."文化折扣"困境中的叙事革新与文化转向——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趋势 [J], 刘晓萍; 李雪
5.浅论中国动画电影叙事中民族符号的隐性转向 [J], 裴红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理论概述程锡麟(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 要:本文对现代叙事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追溯和概述,着重讨论了法国的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包括巴尔特、托多罗夫、布雷蒙和热奈特等人的学说。
本文还对结构主义叙事学在欧美,尤其是在美国的影响和发展作了评述;也对西方学者就叙事学的成就与不足的批评作了评述。
关键词:叙事学;结构主义;叙事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42(2002)03-0010-06 顾名思义,叙事学是关于叙事的科学。
叙事是指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意义有着联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号再现。
因此,叙事不仅包括小说,而且包括电影、戏剧、连环漫画、新闻片、日记、编年史等等。
同时,叙事可以由各种符号媒介构成,如:书面或口头的语言、视觉形象、姿式和动作以及这些媒介的组合。
尽管叙事是早在人类出现后就存在的一种活动,叙事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但是叙事学这个术语的出现才仅仅30年。
法国批评家兹维坦·托多罗夫在其《〈十日谈〉语法》(Grammaire du Dec ameron,1969)中第一次使用了叙事学(narra-tologie)这个术语。
一现代叙事理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以亨利·詹姆斯、卢伯克、布思等人为代表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和以普罗普、巴尔特、托多罗夫等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叙事理论。
本文将主要讨论结构主义的叙事理论。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两个主要源头是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分析和普罗普的民间故事研究,不过后者的影响更大一些。
普罗普在《民间故事的形态学》中提出尽管故事的人物多种多样,但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是不变的和有限的。
他归纳出民间故事的4条法则:“1.人物的功能在故事中是稳定不变的要素,不受是由谁和如何完成的影响。
2.对于童话故事来讲,已知功能的数量是有限的。
3.功能的顺序是永远不变的。
4.所有童话故事在结构上都属于同一类型。
”(Scholes1974:65)普罗普对上百个俄国民间故事的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后,发现功能的总数不超过31个。
每一种功能就是一个基本事件。
例如,最后的7种功能分别是:“英雄遇难题”,“问题解决”,“英雄被承认”,“假英雄或坏人被揭露”,“假英雄现原形”,“坏人受到惩罚”,“英雄结婚并继承王位”。
每一个故事都是由这31个功能中的数种功能构成。
另外,普罗普还把实施功能的人物分为7类角色:1.坏人,2.施物者(提供者),3.帮助者,4.公主(被寻求者)和她的父亲,5.派遣者, 6.英雄(寻求者或受难者),7.假英雄。
在任何一个故事中一个人物可以扮演一类以上的角色(例如,坏人也可以是假英雄,施物者也可以是派遣者);或者一类角色可以由几个人物担任(例如,多个坏人)。
普罗普的这种形式主义叙事结构分析为结构主义叙事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奠定了基础。
其他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如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鲍里斯·艾肯鲍姆(Boris Eichenbaum)、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Boris Tomashevsky)和巴赫金,在不同程度上都对叙事理论,尤其是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代叙事理论主要是从法国兴起的。
60年代法国文学批评理论界受到结构主义和俄国批评家普罗普的民间故事研究的影响,一批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论著开始出现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其中包括以格雷马斯(A.J.G reimas)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克劳德·布雷蒙(Claude Bremond)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以罗兰·巴尔特、兹维坦·托多罗夫和热拉尔·热奈特等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
巴尔特有不少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但是与叙事理论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两种:论文《叙事结构分析导论》(“Int roduction to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ar-rative”,1977)和《S/Z》(1970),一部对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萨拉辛》进行分析的专著。
在《叙事结构分析导论》一文中,巴尔特借用了语言学和普罗普的观2002年第3期总第73期外语研究Foreig n L anguages Research2002,№3Serial№73DOI:10.13978/ ki.wyyj.2002.03.004点和方法来进行叙事结构的分析。
他提出了叙事结构的三个层次:1.功能(如同普罗普和布雷蒙的术语)2.动作(通过它们来指涉人物,布雷蒙则称为“行动元”)3.叙述(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话语)功能可以分为两类:“功能本身”(function prop -er )和“标志”(indices )。
“标志”不是指一种补充的和后果的行为,而是一个多少有些松散的概念,然而对于故事的意义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它可以包括人物心理状态的标志,环境气氛的标志等等。
“功能本身”又进一步被分为:“基本功能”(cardinal functions )或者“核心”(nuclei )和“促进因素”(catalysers )。
“标志”也被进一步分为两类:“标志本身”(indices prop -er )和“信息因素”(informants )。
巴尔特对叙事结构的分类可以用下面的图表来表示:巴尔特指出,一个单元可以同时是一个以上类别的成员,例如,一个单元可以既是促进因素,又是标志。
核心是组成叙事序列(sequenc e )的基本单元,其他三种单元———促进因素、标志本身和信息因素则是核心的扩展。
核心提供了必需的框架,其他三种单元则填充进去使之充实。
一个序列是若干核心按逻辑顺序的组合。
(Toolan 1988:20-23)在《S /Z 》中,巴尔特把《萨拉辛》分解成561个词汇单位(阅读单位)。
有的单位仅含几个单词,有的单位则含几个句子。
他有意无视根据事件来进行的结构划分,也不根据句子和段落来划分话语。
这样做是要强调叙事文本只是由这样的能指片断组合而成的。
这些能指片断受五种不同代码的支配。
这些代码确定了能指片断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它们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方式。
这五种代码分别是:1.阐释性代码(hermeneutic code )。
它涉及到故事中提出的并最终得到解决的种种问题。
它能调整故事中事件的序列。
2.行动性代码(proa iretic code )。
它指行动可被划分成连续的几个阶段,它也能调整故事中事件的序列。
3.语义素(semic )或能指代码(connotativecode )。
这是有关各种词的内涵的代码。
巴尔特用它们来把故事中人物、情景和事件的意义进行分类。
4.象征代码(symbolic code )。
这是关于文本中以不同方式和用不同手段有规律地重复并可辨认的结构。
巴尔特也用它们来把故事中人物、情景和事件的意义进行分类。
5.文化(c ultural )或参照性代码(referential code )。
巴尔特把文本引起的知识和价值观念的整个系统置于这一条之下。
由于所有代码都是文化的,巴尔特本人也承认这一点,所以这一条受到许多人的质疑。
①巴尔特所提出的叙事结构分析理论开创了法国结构主义叙事理论的先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托多罗夫曾是巴尔特的学生。
他指出,对叙事作品的研究可以从语义、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去进行。
他自己对《十日谈》的研究主要是从句法的角度,也兼及了语义的角度。
他借用了语法学的理论和术语试图建立一套可以涵盖所有叙事作品的叙事语法。
他把叙事作品分解为以下几个结构单元:1.故事(Stories )(《十日谈》的一百个故事);2.序列(Sequences )(一个序列是若干主题句的一个完整系统,它本身就是一个小故事;一个故事必须至少包含一个序列,但它可以包含许多个序列);3.主题句(Propositions )(一个主题句是一个基本的叙事句,在结构上相当于法语或英语等语言中的一个句子或独立字句);4.词类(Parts of speech )a .专有名词(或人物)b .动词(或行为)c .形容词(或属性)将以上叙事语法的结构单元,按排列顺序倒过来逐步进行组合,就能最终构成故事,即:由一个人物和一个行为(它可以包括另一个作为宾语的人物)或者一种属性可以组成一个主题句;由几个主题句可以组成一个序列(一个小故事);由两个或更多的序列可以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除了这种叙事结构的模式的研究之外,托多罗夫还在其他著作中研究了叙事话语的形态问题。
他把叙事话语分为语义形态、语域、动词形态和句法形态;动词形态又分成语式、时况、视点和语态。
布雷蒙在他的《叙事作品的逻辑》(Logique du re cit ,1973)中把叙事作品中的角色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行动者(agents )和受动者(patients )。
他还把基本的叙事顺序界定为三种功能的一个序列,这三种功能相应于任何故事展开的三个阶段,三种功能分别是:“潜在性”(virtuality),导致一种可能性的局面;“可能性的实现或未实现”(actualization or nonactual-ization of the possibility);“成功或失败”(ac hievement or nonachievement)。
他的这种叙事结构分析模式避免了像普罗普的分析方式那样把事情只看作是一系列单向发展的结果,而是表明故事发展的每一阶段有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格雷马斯根据普罗普的理论,提出了“行动元的”(actantial)模式,它包括三组对立的“行动元”(actants):主体与客体(相应于普罗普的英雄与被寻求者);发送者(相应于普罗普的派遣者)和接受者(与普罗普的术语不对应);帮助者和对手(相应于普罗普的帮助者和坏人或假英雄)。
格雷马斯认为叙事是一个表意的整体,可以根据行动元之间的关系结构来理解。
另外一位重要的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与上述几位有所不同。
巴尔特、托多罗夫等人主要是从叙事结构和叙事语法来进行研究;热奈特除了同托多罗夫相似,从时间、语式和语态等语法范畴出发来分析叙事作品外,还侧重研究英美传统小说理论所关注的问题,如视点、距离和重复等问题,并对英美传统小说理论有重大突破。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Narrative Discourse,1972,1980)②和《新叙事话语》(Nouveau disc ours du recit,1983)中,首先对“叙事”(narrative)所包含的三个层次的概念作了区分。
第一个概念是指讲述一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的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即叙事话语,热奈特仍用“叙事”这一术语;第二个概念是指叙事话语中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热奈特称之为“故事”;第三个概念是指某人讲述某事的行为,他称为“叙述”(narr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