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第2课时)》同步练习1

《比例尺(第2课时)》同步练习1
《比例尺(第2课时)》同步练习1

《比例尺(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武警部队进行野外训练,要从甲地到乙地,在一幅比例尺是1:7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0厘米。要求在 3小时内到达,平均每小时要行军()千米。

2、一张精密零件的图纸的比例尺是20:1,在图纸上量得这个零件的长是12厘米。这个精密零件的实际长度是()毫米。

3、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800千米,把它们画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它们之间的图上距离是()厘米。

4、要建一个长60米、宽30米的仓库,在比例尺是1:600的图纸上,长要画()厘米,宽要画()厘米。

二、解决问题。

1、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 的图纸上,量得一个半圆形花池的直径是4 cm。这个花池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取π≈3.14)

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30 m,宽100 m,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3、在一张某市的地图上,用16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4800米,那么21cm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4、一个长方形操场画在比例尺为1∶2000的图纸上,在图上量得长方形的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求这个长方形操场的实际周长是多少米?

5、一块三角形地,按1∶8000的比例尺画在图纸上,在图纸上量得它的底是4厘米,高是2.5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收粮食2.5千克,那么这块地一共可收多少吨粮食?

6千米

甲乙两城在这幅地图上相距24厘米,两城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丙丁两城相距54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7、在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5.4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于上午8时整从A地开出,走完这段路程,到达B地时是什么时间?

8、在一幅比例尺为1:4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

(1)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7

解析: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出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出平均每小时要行军的距离。

2、6

解析:先将12厘米换算成120毫米,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出这个精密零件的实际长度。

3、4

解析:先将800千米换算成80000000厘米,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出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

4、10 5

解析:先分别将60米和30米换算成6000厘米和3000厘米,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分别计算出图纸上这个仓库的长和宽。

二、解决问题。

1、4÷=1600(cm) 1600cm=16m (16÷2)2×3.14÷2=100.48(m2)

解析: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出花池半径的实际长度是1600厘米,再将1600厘米换算成16米,最后利用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花池的实际占地面积,注意是半圆。

2、130m=13000cm 100m=10000cm 13000×=6.5(cm) 10000×=5(cm)

解析:先分别将130米和100米换算成13000厘米和10000厘米,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分别计算出这个长方形操场在图上的长和宽。

3、16cm:4800m=16cm:480000cm=1:30000 21÷=630000(cm)=6300m

解析: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出21cm的线段表示的实际距离,注意结果的单位换算成米。

4、4÷=8000(cm)=80m 2÷=4000(cm)=40m (80+40)×2=240(m)

解析: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分别计算出这个长方形操场的实际的长和宽,再利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计算出长方形操场的实际周长。

5、4÷=32000(cm)=320m 2.5÷=20000(cm)=200m 320×200÷2=32000(m2)

32000×2.5=80000(千克)=80吨

解析: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分别计算出这块三角形地的实际的底和高,再根据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这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最后计算出这块三角形可以收多少粮食,注意结果的单位为吨。

6、1cm:30km=1cm:3000000cm=1:3000000 24÷=72000000(cm)=720km

540km=54000000cm 54000000×=18(cm)

解析:先将线段比例尺转化为数值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分别计算出甲乙两成的实际距离和丙丁两城的图上距离,注意单位换算。

7、5.4÷=16200000(cm)=162km 162÷60=2.7(时) 2.7时=2时42分 8时+2时42分=10时42分

解析: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再利用时间=路程÷速度计算出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后计算出到达的时间。

8、(1)6÷=2400(cm)=24m 4÷=1600(cm)=16m 图上面积:6×4=24(cm2)

实际面积:24×16=384(m2)

解析: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分别计算出实际的长和宽,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

(2)24cm2:384m2=24cm2:3840000cm2=1:160000 面积的比是比例尺的平方

解析:在写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的时候,注意单位的换算。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和沙漠较量的女人 王永钦 当听到记者称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的殷玉珍为“和沙漠较量的女人”时,殷玉珍摇着头说:“和沙漠敢较量、斗气,是后来的事了。一开始,我哪敢和它斗气?我是怕得不行呀!” 1985年,年仅20岁的殷玉珍,从陕西省的一个小村子,嫁到了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腹地——乌审旗的井背塘。说是村子,其实只有他们一家人,方圆几十里是茫茫无际的沙漠。新房竟是半掩在黄沙里的一个地窖,人要深猫着腰才能进去。一起风,黄沙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小屋随时都有被沙魔吞噬的危险。风一停,一家人就得赶快用铁锹把门口和屋顶的沙子往外铲。她暗下决心:这辈子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 这年秋天,殷玉珍用一头羊换回600株树苗,用驴分6次驮回了家,把自己的房前屋后都围种上。第二年春天,栽下的树竟然全活了!一家人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初尝甜头,更加坚定了殷玉珍种树的决心。 为了买树苗,她每年都要喂几口大肥猪,卖肉换钱。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家里的收入全部投到了种树上。有时凌晨3点,就到19公里以外的苗圃驮树苗。一次,3头牛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可随之而来的一股大风,把苗垛子刮到了坡底。殷玉珍一次又一次地把苗垛子重新抬上了牛背。还有一次,她和丈夫正在离家几十千米外挖树坑,突然间来了沙尘暴。沙丘开始向他们所在的方向移动,他俩被吓坏了,赶紧向家里跑;可由于眼睛睁不开,半天也找不到家。后来,还是循着自己家的狗叫声摸到了家里。 多年与沙漠的较量,使殷玉珍摸索出一套治理流动沙丘的好办法: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这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也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现在,她每年植树的控制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在殷玉珍看来,治住沙了,才能种上地,有了好地,才能喂牲口,把牲口卖了,才能增加收入,然后再投到治沙上,形成良性循环。去年,她除了种一些常规作物外,还种了西瓜、哈密瓜、桃树、杏树、葡萄等经济作物。如今,殷玉珍已勾勒出一个“生态经济园”的雏形。据林业部门最新测定,到目前,殷玉珍的治沙造林面积已达5.548万亩!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题(含 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同步练习-2.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附答案 1.求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并作草图验证. (1)y= x2+x+1; (2)y=4x2-8x+4; (3)y=-3x2-6x-3; (4)y=-3x2-x+4 2.一元二次方程x2+7x+ 9=1的根与二次函数y=x2+7x+9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试把方程的根在图象上表示出. 3.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1)4x2-8x+1=0; (2)x2-2x-5=0; (3)2x2-6x+3=0; (3)x 2-x-1=0. 4.已知二次函数 y=-x2+4x-3,其图象与y轴交于点B ,与x轴交于A, 两点. 求△AB的周长和面积. 5..在体育测试时,初三的一名高个子男生推铅球,已知铅球所经过的路线是某二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如图),若这个男生出手处A点的坐标为(0,2), 铅球路线的最高处B点的坐标为 B(6,5).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该男生把铅球推出去多远?(精确到0.01米).

6.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x1,0),B(x2,0) , 且x1+x2=4, .(1)求抛物线的代数表达式 ; (2) 设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求直线B的表达式; (3)求△ AB的面积. 7.试用图象法判断方程x2+2x=- 的根的个数. 答案: 1.(1)没有交点;(2)有一个交点(1,0); (3)有一个交点(-1,0);(4)有两个交点( 1,0),( ,0), 草图略. 2.该方程的根是该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1的交点的横坐标. 3.(1)x1≈1.9,x2≈0.1;(2)x1≈3.4,x2≈-1.4;(3)x1≈2.7,x2≈0.6;(4)x1≈1.6,x2≈-0 .6 4.令x=0,得y=-3,故B点坐标为(0, -3). 解方程-x2+4x-3=0,得x1=1 ,x2=3. 故A、两点的坐标为(1,0),(3,0) . 所以A=3-1=2,AB= ,B= , B=│-3│=3. △AB=AB+ B+A= . S△AB= A•B= ×2×3=3. 5.(1)设y=a(x-6)2+5,则由A(0,2),得2=a(0-6)2+5,得a= . 故y= (x-6)2+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祖父的园子-课时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祖父的园子-课时同步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 圆明白 亮笑热 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

一、拔瞎铲割瓢逛 二、圆滚滚明晃晃白花花 亮晶晶笑嘻嘻热乎乎 三、可以看出孩子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显示出她的富有。(意思对即可)

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蚌壳(bàng bàn)樱桃(yīng yīn)啃吃(kěn kěng)倭寇(wōwēi)水瓢(piáo páo)玩腻(mìnì))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花园一()李子树一()大草帽 一()谷穗一()狗尾草一()倭瓜花 一()果园一()白蝴蝶一()大蜻蜓 三、判断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 ()比喻()夸张()拟人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拟人()夸张()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比喻()排比()拟人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比喻()夸张()排比

四、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文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 (3)仿写一段话。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第十章课外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3.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4.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5.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众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A.报告和讲座 B.集会 C.比赛

D.参观访问 E.小制作活动 2.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A.领导者的权威发动 B.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 C.个别谈话 D.抓好典型项目 E.做好总结 三、填空题 1.我国于__________年,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外活动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__________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3.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__________和身心发展特点。 4.根据课外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__________、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__。 6.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课外活动的性质可将课外活动分为哪些类型? 3.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五、论述题 1.课外活动中的群众性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2.试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3.论述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2.B解析: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3.B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4.C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定义。 5.D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6.C解析: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小制作活动不属于群众活动。 2.ABC解析: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领导者的权威发动、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个别谈话三种。 三、填空题 1.19862.个性特长3.兴趣爱好4.群众性活动5.总结6.辅助四、简答题 1.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 第1单元 单元测试(一)

单元测试(一)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含蓄.(xù)挚.友(zhì) 殷.红(yān) 气冲斗.牛(dǒu) B.赫.然(hè) 荒谬.(miù) 气氛.(fèn) 兀.兀穷年(wù) C.咳嗽.(sòu) 轻捷.(jié) 滑稽.(jì) 鲜.为人知(xiǎn) D.卓.越(zhuó) 澎湃.(bài) 涉.猎(shè) 深恶.痛绝(wù) (解析:B项“氛”应读fēn;C项“稽”应读jī;D项“湃”应读pài。)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家谕户晓妇嬬皆知迵乎不同慷慨淋漓 历尽心血鞠躬尽瘁锋芒毕露当之无槐 D.有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头脑发热的人,也许会暂时获得成功,但他们很快便会丧失获得的一切。 (解析:“锋芒毕露”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脱颖而出”。) 4.下面的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 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②学习他们的精神,了解他们的事迹,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③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④学习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不仅会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会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第②句语序不当,应将“学习他们的精神,了解他们的事迹”改为“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2)第④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而且”。 5.根据语句内容,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D)(3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__,和平可期,__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

用因式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填空题 1、如果两个因式的积是零,那么这两个因式至少有__________等于零;反之,如果两个因式中有__________等于零,那么它们之积是__________. 2、方程x 2-16=0,可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方程__________,则有两个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分别解得:x 1=_________,x 2=_________. 3、填写解方程3x(x+5)=5(x+5)的过程 解:3x(x+5)_______=0 → (x+5)(_________)=0 → x+5=________或________=0 ∴x 1=__________,x 2=__________ 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 (1)通过移项,将方程右边化为零 (2)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__________次因式之积 (3)分别令每个因式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分别解这两个__________,求得方程的解 5、x 2-(p+q)x≠qp=0因式分解为____________. 6、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9=x 2-2x+1 (1)移项得__________; (2)方程左边化为两个平方差,右边为零得__________; (3)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之积得__________; (4)分别解这两个一次方程得x 1=__________,x 2=__________. 7、分解因式:2x 2 +5x -3 = ; 8、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x 2 -5x = 6 , 得方程的根为 ; 9、方程2(x +3)2 -5(x +3) = 0的解为 ,最简便的解法是 . 10、 因式分解: ①= ②= ③= ④ = ⑤= 11、一个两位数等于它个位数的平方,且个位数比十位数大3,则这个两位数是_________。 12、某药品经两次降价,从原来每箱60元降为每箱48.6元,平均每次降价率为_________。 13、有两个数不等,和17,积比小点数的平方大30,用方程求这两数,设_________,根据题意,列方程得_________。 14、 一矩形面积132cm 2,周长46cm ,则矩形长是_________,宽是_________。 15、连续两个正奇数的平方和等于202,这两个奇数中较小的是_________。 3222m mn n +-4452a a --x xy y 22223--x xy y x y 2222--+-m n n 22222-+-

第10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第十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 试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从技术背景、社会背景、管理背景、成本管理和成本计算的需求、传统成本法的不足五个方面阐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2.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它的基本理论由哪些内容构成?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法,它是以作业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并以成本动因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3. 什么是资源?什么是作业?什么是成本动因?试述他们的分类。 资源是支持作业的成本或费用来源,它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花费的代价;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而消耗资源的活动或事项;成本动因是引起一项作业的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4.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步骤是什么?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将资源成本归集到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成本对象。公式如下: 因总量 该作业成本库的作业动额 该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总某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 ∑=库中的成本数额某产品在各个作业成本某产品成本 5. 试述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对成本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建立成本责任 体系、有利于公司进行相关决策; 缺点: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仍然是以历史成本数据为基础,并且具有内部导向性,无法完全消除主观分配因素,因此与未来的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同时,作业成本制度的执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也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而且还需要收集与作业量有关的大量数据,并计入成本系统中; 由于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产品成本并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作业成本法只能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补充方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数据,不能代替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6. 谈谈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哪些企业。 适用于制造业、物流企业、煤炭企业等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D 7、C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 4、BCDE 5、ABC 6、ABCD 7、ABCD 8、AC 9、ABD 10、ABCDE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同步训练

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3.了解根的意义. 【前置学习】 一、基础回顾: 1.多项式1232--x x 是 次 项式,其中最高次项是 ,二次项系数为 ,一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 . 2. 叫方程,我们学过的方程类型有 . 3.解下列方程或方程组:①1)1(2-=+x x ②?? ?=+=-4 2y x y x ③211=-x 二、问题引领: 方程0422=+x-x 是以往学过的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认识这种新的方程. 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请你认真阅读课本引言及32-P 内容,边学边思考下列问题: 1.方程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 ,只含有 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 ≠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 是二次项, 是二次项系数, 是一次项, 是一次项系数, 是常数项. 4.下面哪些数是方程0652=++x x 的根? -4,-3,-2,-1,0,1,2,3,4. 5.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即:使一元二次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 的值. 四、疑难摘要: 【学习探究】 一、合作交流,解决困惑: 1.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说说通过自主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的疑难与困惑是什么?请同伴帮你解决.) 2.班级展示与教师点拨: 【点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全集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同步练 习全集 第1课时等式与方程 一填空。 1.含有()是方程。 2.判断是不是方程,首先要看(),再看()。 3.方程()是等式,等式()是方程。(填“一定”或“不一定”)。 二、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9—X=3 20+30=50 80÷4=20 y+17=38 X—14 7y=63 36+x?40 54÷x=9 30+x?80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一填空。 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 2.已知4+A=9-B,当A=1.5时,B=()。 3.如果x+15=y-7.2,那么x()y。(填“>”或“<”) 4.五年级有学生40人,有一天请假a人,这天出席了()人。 二、解方程 81—X=35 32+X=46 X-47=59 45+X=56

第十章浮力单元 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

第十章浮力单元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B.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2.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截去一部分后,再用少许粘合剂(其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固定上与截去部分体积相同的合金材料后,投人某种液体中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1×103Pa,合金材料的密度2.6×103kg/m3,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 ②木块被截去部分的体积为2×10-4m3 ③乙图中木块和合金材料受到的浮力为10N ④合金材料受到的重力为4N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C.①②③④都正确D.只有①③④正确3.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B .物体A 的密度为3.2×103kg/m 3 C .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0.3N D .实验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为10N 5.某深海探测器利用“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并通过探测器观察窗观察海底世界.这种深海探测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经过下潜、悬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任务.如图所示为该探测器在理想状态下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在A B CD 、两个阶段,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B CD v v < B .探测器在CD 阶段处于上浮过程,探测器所受的浮力逐渐增大 C .探测器在BC 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探测器的压力 D .探测器在AB BC CD 、、三个阶段,所受重力的关系是AB BC CD G G G << 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100cm 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 lkg 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底面积为60cm 2 ,体积为300cm 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30cm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2.7N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同步练习》

1、认识和会画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 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第一单元测试 一年级 班 姓名 一、填一填。(共42分,每空2分,第1小题2、4、5空每空4分) 1、 是长方形, 是正方形, 是圆, 是三角形, 是平行四边形。 2、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 )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是( )形;红领巾是( )形;课桌面是( )形。 4、 ① 从左往右数第( )个是圆形,第( )个是正方形, ② 一共有( )个长方形。 5、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 6、 用 做成的正方体,数字“1”的对面是( ); 数字“2”的对面是( );数字“6”的对面是( )。 二、我会连线。(共20分) 1、下面的一块是从上面哪一块中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8分) 2、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6分) 3、下面右边的图形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哪个面?连一连。(6分) ① ② ③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下 面 左 面 后 面 1 2 5 3 4 6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8分,每题4分) 1、 像这样先折后剪会得到一个()图形。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圆形 2、下图是小男孩用手中的长方体和笔,最多可以画 出()个不同的长方形。 A、6个 B、4个 C、3个 四、数一数。(共8分,每空2分) 1、 2、 五、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共8分,每空2分) 六、数一数,填一填。(共8分,每空1分) 七、缺了多少块砖?(共6分,画图4分,填空2分) 缺()块砖 有()个三角形拼成有()个三角形拼成 有()个长方形拼成 有()个正方形拼成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精华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1 带答案 ◆随堂检测 1、判断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____________. (1)32250x x -+=; (2)21x =; (3)221352245 x x x x --=-+; (4)2 2(1)3(1)x x +=+;(5)2221x x x -=+;(6)20ax bx c ++=. (提示: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对其整理成一般形式,然后根据定义判断.) 2、下列方程中不含一次项的是( ) A .x x 2532=- B .2916x x = C .0)7(=-x x D .0)5)(5(=-+x x 3、方程23(1)5(2)x x -=+的二次项系数___________;一次项系数__________;常数项_________. 4、1、下列各数是方程21(2)23 x +=解的是( ) A 、6 B 、2 C 、4 D 、0 5、根据下列问题,列出关于x 的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 (2)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矩形的长x .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两条直角边相差2,求较长的直角边长x . ◆典例分析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 (1)(1)0m x m x m --++=. (1)x 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x 为何值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本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问题.根据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别进行讨论求解. 解:(1)由题意得,21010m m ?-=?+≠? 时,即1m =时, 方程22 (1)(1)0m x m x m --++=是一元一次方程210x -+=. (2)由题意得,2(1)0m -≠时,即1m ≠±时,方程22(1)(1)0m x m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此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2 1m -、一次项系数是(1)m -+、常数项是m . ◆课下作业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课时作业附答案24黄继光课时练

24 黄继光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役(yìmò) 屡(lǔlǚ) 摧(cuīchuī) 膛(fánɡtánɡ)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2.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 来。 三、填空。 本文描写了战争英雄()的故事,读了本文,我们 明白了()是一个()的人。 【答案】 一、役(yì√) 屡(lǚ√) 摧(cuī√) 膛(tánɡ√) 二、1.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2.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 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三、黄继光黄继光视死如归、为战争的胜利牺牲自我

写景作文评语 1、笔下的春天丰富而又美丽:红的花,绿的草,青的山,蓝的天…… 2、抓住了“”的特点,十分准确;“”,给人的感觉“”。 3、描绘景物时,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了内心的感受。比如, 发现第一棵小草萌芽时的惊喜,看见在自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时的兴奋,闻到桃花吐蕊的清香时发出的赞叹,听到老师宣布春游活动时的 快乐……这些都是内心的感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乃至联想,都会使习作更生动,更真实,也会令他人感动。 4、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关于春天的美好的东 西写到习作里去,使习作和春天一样生动而美好! 5、放风筝是孩子们最爱的活动,其中的乐趣不言而喻,通过细致的 描写,把天上风筝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腾飞场面展现出来了。 6、读着你的习作,让我们看到一颗多么可爱多么晶莹无暇的童心呀。 7、抓住春天的草、树、花等不同的特点,按照“”的顺序,刻画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反映出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 8、传神地写出了“”快乐游玩的情景,语言生动,描写具体,运用 了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的美。 9、“”;再加上微风、杨柳、花香,笔下的春天就像一首诗,好美! 10、对“”和“”的描写很有特色,颇带童趣,令人耳目一新,“”这句古诗引用也很恰当,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十章浮力单元达标同步练习

第十章浮力单元达标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浸入水中。平衡时棒浮出水面的长度是浸入水中长度的n 倍。若水的密度为ρ,则棒的密度为( ) A . 11n ρ+ B . 1 n n ρ+ C .2 1 (1)n ρ+ D . 2 2 (1)n n ρ+ 2.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 .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 .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 力 3.如图所示,底面积为300cm 2的圆柱形容器里装有900g 水。现用细绳将体积为1000cm 3的圆柱体木块浸入 1 5 的体积,此时细绳的拉力为4N 。若将细绳剪断,要使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木块底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100cm 2 B .120cm 2 C .150cm 2 D .200cm 2 4.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丙三个同规格容器内各装有液体,小天同学将完全相同的A 、B 、C 三个正方体分别放入三个容器内,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此时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A B C F F F == B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 p p 甲乙丙== C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 p p 甲乙丙== D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A B C F F F >> 5.体积相等的甲、乙、丙、丁四个物块均漂浮在水面上,它们浮出水面的体积分别为

第1单元第3课同步课时训练

人教版必修五同步训练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 “翠翠,翠翠,帮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 那人笑着说: “请不要拦我!……” “不成,你不能走!”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 …… 远处鼓声又蓬蓬地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 “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你一定忘记那次落的行雨。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你这个人!我怎么记不得?”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人老了才应当守船。” ……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同步练习(含答案)

解一元二次方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一元二次方程2(x-2)2+7(x-2)+6=0的解为() A.x1=-1,x2=1B.x1=4,x2=3.5 C.x1=0,x2=0.5D.无实数解 2.将方程x2+8x+9=0配方后,原方程可变形为() A.(x+4)2=7B.(x+4)2=25 C.(x+4)2=-9D.(x+8)2=7 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值可能是()A.3B.2C.1D.0 4.已知矩形的长和宽是方程x2-7x+8=0的两个实数根,则矩形的对角线的长为() A .6B.7C.D. 5.已知等腰△ABC的底边长为3,两腰长恰好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0.5kx2-(k+3)x+6=0的两根,则△ABC的周长为() A.6.5B.7C.6.5或7D.8 6.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4,且a、b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12x+k+2=0的两根,则k的值为() A.30B.34或30C.36或30D.34 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2-3a)x+a=0的两个实数根互为倒数,则a的值为()A.-3B.0C.1D.-3 或0 8.定义运算:a*b=2ab,若a、b是方程x2+x-m=0(m>0)的两个根,则(a+1)*b+2a的

值为() A.m B.2-2m C.2m-2D.-2m-2 9.若整数a既使得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非负数解,又使得关于x的方程x2-x+a+6=0无解,则符合条件的所有a的个数为() A.1B.2C.3D.4 10.已知m,n(m≠n)满足方程x2-5x-1=0,则m2-mn+5n=() A.-23B.27C.-25D.25 11.若整数a使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有实数根,且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解且最多有6个整数解,则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个数为()A.3B.4C.5D.6 12.设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x1,x2,记S1=x1+2011x2,S2=x12+2011x22,…,Sn=x1n+2011x2n,则aS2012+bS2011+cS2010的值为() A.0B.2010C.2011D.2012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方程(x-1)(x+2)=0的解是. 14.已知(x2+y2+1)(x2+y2+3)=8.则x2+y2的值为 15.已知a、b是方程x2+2x-5=0的两个实数根,则a2+ab+2a的值为. 16.若关于x的方程x2-4|x|+3-m=0有4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17.若x1,x2是方程x2-2mx+m2-m-1=0的两个根,且x1+x2=1-x1x2,则m的值为.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分课时同步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图片选出合适的单词。 A. girl B. China C. the UK D. boy ()1. ()2. ()3. ()4. 二、给下列汉语选出合适的翻译。 ()1. 朋友 A. friend B. have ()2. 中国 A. the UK B. China ()3. 新的 A. new B. today ()4. 男孩 A. girl B. boy ()5. 欢迎 A. welcome B. thanks 三、给下列句子选出合适的答语。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A. Good morning, Miss White! B. Welcome! ()2. I’m Lily. I’m from th e UK. A.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 B. I’m Mike. I’m from the US.()3. Hi, I’m Mike. I’m from Canada. What about you? A. I’m nine. B. I’m from China.

参考答案 一、1. A 2. C 3. D 4. B 二、1. A 2. B 3. A 4. B 5. A 三、1. A 2. B 3. B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第二课时 一、将图片与相应的国家连线。 1. 2. 3. 4. A.China B. UK C. USA D. Canada 二、选出下列每组单词中不同类的一项。 ()1. A. UK B. USA C. China D. are ()2. A. USA B. UK C. Canada D. hand ()3. A. boy B. Amy C. Mike D. Sarah ()4. A. hello B. cat C. dog D. panda 三、给下列图片选出合适的句子。 ()1. ()2. ()3. ()4. A. I’m Mike. I’m from Canada.

初中数学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知识梳理+同步练习)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逐年减小; 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减小. 2.武汉市某校在“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了评 比.下图是将某年级66篇学生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分成5组画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5个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7:6:3,那么在这次评比中被评为优秀的调查报告有(分别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 ). A.18篇 B.24篇 C.25篇 D.27篇

3.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右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后,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没有停留),然后回家了; 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了,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 4.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初三(2)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铅球、100米三个项目的测试,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如图,是将该班学生所得的三项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之和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02,0.1,0.12,0.46.下列说法:①学生的成绩≥27分的共有15人;②学生成绩的众数在第四小组(22.5~26.5)内;③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在第四小组(22.5~26.5)范围内.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现有A、B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验.?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班的成绩如图所示. A班

人教版数学1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同步练习——认识图形(二) 一、单选题 1. 黑板是( )。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三角形 2.教室里讲桌的表面是()形。 A. 长方形 B. 三角形 C. 圆形 3.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相比,()。 A. 变长 B. 变短 C. 不变 4.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A. 对 B. 错 5.下面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等边三角形 6.如图是一个无盖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图,A、B、C 为其上的三个点,则在正方形盒子中∠ABC等于() A. 45° B. 60° C. 90° D. 120° 7.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8 厘米、6 厘米、10 厘米、6 厘米.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A. 长方形 B. 平行四边形 C. 梯形 D. 正方形

二、判断题 8.笔直的公路上的汽车是平行移动的。() 9.搭一个五边形最少需要5 根小棒。() 10.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2 条对称轴。() 11. 可以从剪切得到吗() 12 用4 张硬纸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用手拉它的一组对角,使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比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 三、填空题 13. 都是________图形。 14.魔方可以看成是________。 15.观察图片填空。 图中有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 16.如图。这两个正方形是同样大小的,在正方形内都画两条线。 ①,一共有________个正方形。 ②,一共有________个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