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2019年古诗文阅读理解:咏怀八十二首(201X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9年古诗文阅读理解:咏怀八十二首(201X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优秀word范文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b56c00c9ba0d4a7302763ac4.png)
2019年古诗文阅读理解:咏怀八十二首(201X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怀八十二首(201X高考山东卷)(含答案解析)201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ɡ):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思维轨迹】联系阮籍生活的时代背景,联系竹林七贤的常识,联系《滕王阁序》关于阮籍的典故,了解阮籍的处境和思想,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思考“凤凰”的品性。
饮醴泉——体现爱洁净,提取“洁”;栖山冈——体现居高处,提取“高”;彻九州——以声高写才高,提取“才高”;望八荒——以望远写志远,提取“志远”。
【参考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意在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b07e24866fb84ae45c8dfc.png)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呜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1)孤独忧愤(1分);高洁不群(1分)。
(2)以动衬静(1分)。
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2分)。
赏析可叹!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虽然给阮籍带来了当时士子热情的追捧和效仿;竹林名士的社会影响,尽管给阮籍带来了当时统治者极力的保护和笼络,可每每夜深人静,独自面对孤鸿悲鸣,翔鸟惊飞时,一代名士阮籍的内心,却还是如死一般的落寞与孤寂。
正如他《咏怀?第一首》所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清?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这首诗是他全部咏怀诗的序曲,为其咏怀诗奠定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统观全诗,诗的主人公从夜中不寐而披衣弹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风动衣襟,再听到或想象到孤鸿翔鸟,诗人以情观景,以景衬情,正如王国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卷下),“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人间词话》卷上)。
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层层变幻,把那难言的忧思和愤懑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其抒情的一大特色。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bac2133bf111f18583d05a82.png)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A.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 窃、哄抢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 目前警察已经立案侦查。 B.如何避免比赛过程中出现不合法、不透明的 暗箱操作现象,已经成为困扰本届组委会的首要 问题。 C.建设部要求,各地要把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 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 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D.地铁紧张施工时,隧道突然发生塌方,工段 长俞康华奋不顾身,用身体掩护工友的安全,自 己却负了重伤。
[答案]
(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 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才能出众。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 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 “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 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 门”)的悲伤情怀。
(1)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直译:树林有一只奇异的鸟,它自言是凤凰鸟。 赏析:一“奇”字,点明此鸟所视甚高。这正是 阮籍风格。 (2)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醴泉:lǐquán,甘甜的泉水。 日夕:近黄昏时;傍晚。 直对:凤凰清明的早晨饮用提甘甜的泉水,黄昏 时栖息在高高的山冈。 赏析:以凤凰鸟的所饮、所栖,传达了凤凰鸟的 不凡,亦即诗人的高超精神。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是 A.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 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 B.空调市场没有股市全神贯注、严阵以待 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 桑麻的味道。 C.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 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工作的 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怕被人揭发受处分, 就金蝉脱壳,把大量财产转移到国外。
《咏怀》古诗词鉴赏
![《咏怀》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bb5dc3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9.png)
《咏怀》古诗词鉴赏《咏怀》古诗词鉴赏1原⽂:【咏怀】⼀⽇复⼀⼣,⼀⼣复⼀朝。
颜⾊改平常,精神⾃损消。
胸中怀汤⽕,变化故相招。
万事⽆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随风飘。
终⾝履薄冰,谁知我⼼焦。
赏析:阮籍在这⾸诗⾥,表现了⼀种很复杂的感情:既为⾃⼰的衰⽼⽽悲哀,⼜为友⼈的逝去⽽痛苦,最后以鄙弃现实作为解脱的道路。
诗的前四句说:由于时间的推移,他已失去了以前的容颜和肤⾊,精神也衰退了。
这四句起得似乎很平淡,但下⾯接着的两句——“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却把感情突然强化了。
这⾥⼀⽅⾯显⽰出诗⼈不但已经衰⽼,⽽且还很寂寞,朋友都逝世了;另⼀⽅⾯更意味着从朋友的纷纷去世,诗⼈意识到⾃⼰也已在向死亡迫近。
在读过这两句以后,读者也就会感觉到在开头的四句中其实隐伏着深刻的恐惧感——为⽣命的即将消失⽽恐惧。
由此,在读下⾯的“对酒不能⾔,凄怆怀酸⾟”时,读者⾃然会懂得:诗⼈的这种强烈的痛苦,并不只是为了朋友,同时也为了⾃⼰。
再按下去的“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两句,虽似接得⼗分⾃然,其实经过惨淡经营。
它⼀⾯承续上⽂怀念朋友的思路:朋友已经没有了,谁与我⼀起去实现我的愿望——到⽥野(“东皋”)上去耕种以“守其真”。
另⼀⾯也就把⾃⼰所寻求的解脱途径显⽰了出来。
他在《⼤⼈先⽣传》中说:“陵天地⽽与浮明遨游⽆始终,⾃然之⾄真也。
”所谓“守其真”,就是保持这样的⽣活态度。
能做到这⼀点,也就不会再受衰⽼与死亡的威胁。
最后的四句,则是对这种⽣活态度的进⼀步申述。
“愁苦在⼀时”,是说⼈的愁苦都不过为⼀种短暂的东西⽽发,实在是不值得的。
《⼤⼈先⽣传》说:“岂希情乎世,系累于⼀时?”“愁苦在⼀时”与“系累于⼀时”,含意相近。
“⾼⾏伤微⾝”是说⾼洁的⾏为会伤害⾃⼰。
他否定这⼀切,是因为“曲”与“直”本来就没有⼀定的界限(“曲直何所为”即“何所为曲直”),今天是曲的,明天就成了直,⼀切都不是永恒的,那就不必为了这种⼀时的事情⽽愁苦甚⾄伤害⾃⼰。
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志欲成八荒”古诗词阅读理解
![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志欲成八荒”古诗词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f8af8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a.png)
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志欲成八荒”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阮籍①壮士何慷慨,志欲成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扶乌号②,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寺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髟有常。
【注】①阮籍:三国时魏国人,阮瑀的儿子。
②乌号:良弓口名。
1.对作者与嵇康等七人并称的雅号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建安七子B.邺中七子C.竹林七贤D.正始七贤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壮士”句,用“何”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诗基调。
B.“驱车”句,描绘出征,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
C.“岂为”句,巧用反问,强调得语气,增强诗歌气势。
D.“忠为”句,采用互文手法,交代了远赴战场的原因。
3.清人方东树认为这首诗“雄杰壮阔”,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C2.B3.从形式看:每句都押ang韵,用韵激昂,掷地有声;“光”“扬”“彰”“常”等词,明亮向上;写实手法,再现战士出征时的豪情,具有可视的画面感。
从内容看:表现拼死征战、舍身报国、名垂后世的雄心壮志。
如“临难”二句写壮士临国难,愿身死魂飞赤胆忠心,出语壮烈,读之令人动容,油然而起崇敬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本题考查竹林七贤的内容,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2.试题分析: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错误选项分析诗句作用有误。
《咏怀阮籍》阅读答案
![《咏怀阮籍》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4ba729ff00bed5b9f31dc6.png)
《咏怀【阮籍】》阅读答案《咏怀【阮籍】》阅读答案咏怀【阮籍】①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③。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得以保卒余年。
②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
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8.“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着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9.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①象征着时光的流逝(1分),表现了诗人对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伤之感(2分)。
②也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1分)。
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落的担忧(1分)。
9.①对比。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形成强烈对比,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②运用典故。
“齐景升丘山”句运用齐景公惜命的典故,“孔圣临长川”运用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
最后四句运用赤松子和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要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的思想。
(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即可)③比兴。
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使诗意含蓄。
(共6分,每条2分)。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6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6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589bab8bf8c75fbfc77db2e8.png)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6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为乱世付出了巨大的精神代价。
铁腕政治的束缚,儒道两种人生理想的分裂,()。
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显得那么 :在政治上,他可以委曲求全;在生活中,他可以佯狂;而唯独面对他自己,他不得不真实。
多才多艺、志向高远与极度的自我压抑交织于一身,阮籍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且比常人更加丰富。
《咏怀诗》是阮籍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的体现,是诗人放浪形骸的外在表现下的灵魂内核。
阮籍除以极其放诞夸张的举止宣泄内心的矛盾痛苦之外,还把政治压迫的窒息、佯狂的孤独、理想分裂的矛盾都注入诗句,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以此来表达深沉的人生忧患,使诗歌呈现出抑郁悲凉的特征。
在艺术表现上,《咏怀诗》继承了《诗经》《庄子》的优良传统,采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借助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显得含蓄委婉;也有一般性陈述,但做到了。
“阮旨遥深”正是对阮籍《咏怀诗》的艺术风格的最好概括。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人生充斥着苦闷和痛苦B.使他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与进退维谷的苦闷C.痛苦与苦闷充斥着他的人生D.他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表的痛苦和进退维谷的苦闷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苟全不知所措直观化言近旨远B.苟且无所适从形象化微言大义C.苟全不知所措形象化言近旨远D.苟且无所适从直观化微言大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B.他以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方式,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C.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诗歌创立了一种冷峻的气氛D.他通过衰败意象的塑造、幽暗色彩的运用,为诗歌营造了一种冷峻的气氛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二课《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二课《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https://img.taocdn.com/s3/m/0b295f8ff01dc281e43af0ca.png)
《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分析诗歌的情感☆☆☆☆☆重点2鉴赏比兴手法☆☆☆☆☆重点3鉴赏人物形象☆☆☆☆☆重点4 探究诗眼☆☆☆☆☆【重点详解】重点1:分析诗歌的情感【要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分析《拟行路难》《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诗歌的情感【例题】1.《拟行路难》的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2.阅读《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答案】1.《拟行路难》的第三句中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2.《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诗歌的主旨的题目,《拟行路难》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愁”进行分析,分析主旨时要注意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忧思”进行分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34684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5.png)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原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
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
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② 鉴:照。
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③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作者简介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2、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
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
辑有集13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诗歌鉴赏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
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阅读训练及答案
![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909f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8.png)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咏怀
【魏晋】阮籍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壮士”二句出语壮阔,“何”字带着饱满情感,赞扬壮士威震八荒的昂扬高志。
B.“驱车”句照应“威八荒”,“受命”句启领下文之出征效命,使全诗章法严谨。
C.“良弓”二句写壮士武器装备之精良,衬托壮士的英武风采和慷慨赴国难的豪情。
D.此诗与《诗经·无衣》一脉相承,都表现战况的激烈和壮士轻生死重名节的气概。
16.论者认为阮籍这首诗直承雄健深沉、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
这种风骨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D。
此诗没有表现战况激烈;《无衣》表现同仇敌忾,无“重名节的气概”。
16.形象上,塑造的是临难不顾、以死报国的壮士形象,豪迈刚健之气中也有不顾生死的悲凉意味;主题上,颂扬留名青史的进取精神和忠义气节,体现出慷慨昂扬的格调;风格上,措辞大气,用语俊朗,气魄阔大,如“威八荒”“魂飞扬”“百世荣”“故有常”等,措辞有浓烈的阳刚之气。
(每点2分,共6分)。
《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42cef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0.png)
《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阮籍《咏怀(其一)》原文: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咏怀(其一)》赏析阮籍的《咏怀诗》共八十二首,非一时之作。
其内容主要表现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因当时现实引起复杂矛盾而产生的苦闷心情。
本诗是《咏怀》的第一首,主要表现作者夜晚孤独、凄清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点明时间、诗的主人公、主人公在做什么。
时间是“夜中”,主人公是诗的作者,他因“不能寐”而起坐弹琴。
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帷照在主人公的身上,清风也透过窗帷吹拂主人公的.衣襟,孤独的鸿雁在野外哀号,飞翔的鸟儿在北林悲鸣。
前两句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后两句见出其处境的凄清。
最后两句写主人公的心态,先说自己得不到任何的慰藉,又说自己独坐既忧愁又伤心。
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1.以景喻情。
主人公独坐,只有明月相照,清风相拂,但明月、清风何能理会他的心情?主人公只能感到自己的孤独,他弹出的琴声,自然更是无人理会。
而主人公听到的是孤鸿哀号,翔鸟悲鸣,这凄清的景物,正以见出主人公对自己处境的凄清之感。
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曲折地表达出在当时恐怖政治统治下的自己的孤独和凄清,从而表现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前两句叙事,中间四句写景,结尾抒情。
但其重点在写景,所费笔墨较多,旨在通过写景来曲折表达心态,从而突出本诗的主题思想。
【关于《咏怀(其一)》的原文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
![咏怀八十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db7196e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7.png)
创作背景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原有雄心壮志。曹魏后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他们大肆屠杀政治上的异己人物, 造成异常黑暗、恐怖的政治局面。阮籍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 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虽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极端痛苦。史传记载他 “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痛苦与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 就是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
作品原文
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①。 薄帷鉴明月②,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③,翔鸟鸣北林④。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其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其一 ①夜中:中夜、半夜。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 抚琴。”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②鉴:照。薄帷:薄薄的帐幔。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③号:哀号。 ④翔鸟:盘旋飞翔鸟儿。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 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住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其三 ①嘉树两句:喻繁盛时情况。嘉树,指桃李。蹊,道路。 ②秋风两句:喻衰败时情况。藿,豆叶。 ③繁华两句:一切繁华景象都要有衰败的时候,殿堂上面也有一天会长起荆、杞等杂树。 ④西山:指首阳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隐居之处。趾:山脚。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是抒情组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 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https://img.taocdn.com/s3/m/aa0141fcaef8941ea76e0509.png)
一个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出现
这两句直写不寐弹琴之事, 这两句直写不寐弹琴之事,中间似有一段 忧愁。幽独不寐原来在《诗经》 忧愁。幽独不寐原来在《诗经》中就是君 子忧时忧世的表现, 柏舟》 子忧时忧世的表现,如《柏舟》:“泛彼 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但此诗全无一字明说忧愁为何, 但此诗全无一字明说忧愁为何,只是在明 月清宵之中发散着一片忧愁的气氛。 月清宵之中发散着一片忧愁的气氛。
诗歌表达的情感
•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 愤懑 等复杂的感情。 等复杂的感情。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 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 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 人的眼前耳畔。 人的眼前耳畔。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意境中感受 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 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 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 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 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 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 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言在耳日之内, 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言在耳日之内,情寄 八荒之外” 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e3e9c6fc3b3567ec112d8a46.png)
创作
• 他是正史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 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 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 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 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 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 “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收藏起来了。
• 赏析:此两句写凤凰鸟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不 能飞翔,亦是诗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闷的传达
欧姆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5)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 去:离开。 • 直译: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
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阅读练习和答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阅读练习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3048d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9.png)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明确】忧思
(2)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3)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明确】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作者阮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作者阮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044df5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a.png)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魏晋]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标签孤独、咏怀、古诗三百首、忧思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
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
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
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注释赏析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是第一首。
阮籍《咏怀》诗(包括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总汇。
《晋书·阮籍传》说:“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这是指他的五言《咏怀》诗,可见他的五言《咏怀》诗无散失。
这八十二首诗是诗人随感随写,最后加以辑录的,皆有感而作,而非一时之作。
虽然如此,第一首仍有序诗的作用,所以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
”(《昭昧詹言》卷三)这是有道理的。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他有雄心壮志。
《晋书·阮籍传》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由于当时政治黑暗,壮志难酬,所以陶醉酒中。
其实酒并不能浇愁,他的忧愁和苦闷,终于发而为《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
阮籍也是夜不能寐,起而弹琴,也是为了抒发忧思,而他的忧思比王粲深刻得多。
王粲的忧思不过是怀乡引起的,阮籍的忧思却是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产生的。
南朝宋颜延之说:“阮籍在晋文代,常虑祸患,故发此咏耳。
”(《文选》李善注引)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
”这是说,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
清人何焯认为:“籍之忧思所谓有甚于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
【师说】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含答案
![【师说】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7fa2e3f705cc17552709cf.png)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 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联写皎洁的月亮慢慢升起到山顶,月光如银,轻泻在山中的小溪上,水汽飘浮在溪水上,又弥漫在山间。
颔联接着写到,月光照耀下的水汽如同天上的白云,轻轻地飘到诗人所居住的山寺前。
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烟”的洁白,又用一“流”字点出了“烟”飘流的动态。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试分析本诗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诗人借竹告诉了我们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诗是一首关于“竹子”的咏物诗,分析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出答题的区域,看看哪几句是写“竹子”的,即写物的,哪几句是写情的,即通过物来吟情的。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674329a979563c1ec4da7199.png)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210-263),字嗣宗,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曾为司马师、司马昭的僚属。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故世人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有济世志,但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阮籍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
他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如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虽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极端痛苦。
史传记载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二、作品作品内容: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咏怀诗》82首。
八十二首诗虽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因内容集中,风格和表现手法接近,能够看成五古咏怀组诗。
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抒写内心激烈的矛盾和强烈的忧生惧祸之情。
《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奠定了整个组诗的基调。
诗人用象征的手法,通过他夜中难寐、徘徊户外的一系列举动和眼前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既难以名状又难以排遣的深沉愁绪。
再如其十七“独坐空堂上”,写遥望整个世界空无一人,唯见失群的鸟兽惊惶奔飞,抒发了强烈的孤独感和忧生之嗟,给人以震撼。
有时诗人的内心情感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如其三十三“一日复一夕”直陈“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倾诉了在动荡不定、变幻无常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哀伤、焦虑、忧愤的心情。
这样的作品在《咏怀》中有相当数量。
二是讽刺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和专制残暴,批判维护世族统治的儒家礼法的虚伪。
这个类作品也往往不是对人物、事件作具体描绘,而主要是抒发由历史事实引起的盛衰之叹。
如其三十一“驾言发魏都”由古吹台引起联想,用战国之魏喻曹氏之魏,影射魏王只知歌舞行乐,不知养兵用贤,难免重蹈前人亡国的覆辙。
其十一“湛湛长江水”对楚国君臣荒淫误国行径的揭露,显然也是针对曹魏王朝的。
更多的盛衰之叹则是针对恐怖政治而发,但这类诗多用曲笔,写得更为隐晦曲折。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忧思深邃与时代挣扎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忧思深邃与时代挣扎](https://img.taocdn.com/s3/m/5728d2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e.png)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忧思深邃与时代挣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是其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作总计平生所作,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更是以其深刻的忧思和隐晦曲折的表达方式,成为后人广泛研究和赏析的经典之作。
一、作品原文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坐起来弹琴。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失群的大雁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不过是独自伤心罢了。
2、注释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此二句化用王粲《七哀诗》诗句:“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意思是因为忧伤,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就起来弹琴。
夜中,中夜、半夜。
薄帷鉴明月: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
薄帷,薄薄的帐幔。
鉴,照。
孤鸿:失群的大雁。
号:鸣叫、哀号。
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ù)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三、创作背景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1)文学赏析阮籍的《咏怀》第八十二首首是有名的抒情组诗,当中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
《夜中不能寐》是《咏怀诗》的第一首,它表现了诗人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内心苦闷,反映了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思。
三国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古诗词阅读理解
![三国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古诗词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fee4601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9.png)
三国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古诗词阅读理解
下列是对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A.本诗言近旨远,作为阮籍《咏怀诗》的第一篇,如同序诗,刻画出一个在深夜弹琴的孤独寂寞、高洁不群的作者形象。
B.“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运用了虚实结合,以静写动的表现手法,写出寂寞凄清的环境,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C.本诗中“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一句,并没有直接写明自己如何孤独,而是以此来营造凄清的氛围。
这样写,比直接写人如何孤独惯怅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D.“孤鸿”“翔鸟”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喻。
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政权的高压下迅速瓦解,诗人孤独压抑空前,感慨无处诉说。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技巧、语言以及情感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虚实结合”表述有误。
此处皆为实写,“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是所见之景,“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是所闻之声。
该选项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
题答案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呜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孤独忧愤(1分);高洁不群(1分)。
(2)以动衬静(1分)。
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
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
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2分)。
赏析
可叹!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虽然给阮籍带来了当
时士子热情的追捧和效仿;竹林名士的社会影响,尽管
给阮籍带来了当时统治者极力的保护和笼络,可每每夜
深人静,独自面对孤鸿悲鸣,翔鸟惊飞时,一代名士阮
籍的内心,却还是如死一般的落寞与孤寂。
正如他《咏怀?第一首》所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清?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这首诗是他全部咏怀诗的序曲,为其咏怀诗奠定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统观全诗,诗的主人公从夜中不寐而披衣弹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风动衣襟,再听到或想象到孤鸿翔鸟,诗人以情观景,以景衬情,正如王国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卷下),“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人间词话》卷上)。
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层层变幻,把那难言的忧思和愤懑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其抒情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