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抒情手法(课堂PPT)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PPT幻灯片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88f8fedb804d2b160a4ec050.png)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1 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 “月”色的描写(1分),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 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 寂和思亲的情感(2分)。
8
2. 以景衬情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9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通过写景来抒情 间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用典来抒情 抒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直接抒情
5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以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一)乐景写(衬)乐情
10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 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 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13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 有何区别:
•黄鹤寓楼情送于孟景浩:然诗之句广因陵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 融。明写李景白,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故人西辞黄鹤楼, (情东含船景西中舫)悄无言,
• 烟借花景三抒月情下:扬诗州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
8
2. 以景衬情
乐景
哀景
乐情
哀情
9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通过写景来抒情 间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用典来抒情 抒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直接抒情
5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以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一)乐景写(衬)乐情
10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 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 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13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 有何区别:
•黄鹤寓楼情送于孟景浩:然诗之句广因陵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 融。明写李景白,暗含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也。
故人西辞黄鹤楼, (情东含船景西中舫)悄无言,
• 烟借花景三抒月情下:扬诗州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7abd7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8.png)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其区别是,前者表面写景, 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
篮球比赛 是根据 运动队 在规定 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4.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 (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篮球比赛 是根据 运动队 在规定 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物抒情 4、用典抒情 5、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 贵的蔑视。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篮球比赛 是根据 运动队 在规定 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物
间 接古 抒 情事
篮球比赛 是根据 运动队 在规定 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长的托物讽喻诗。头一二句, 极其生动地刻画出了松树小时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 中渐渐成长的过程。它刚刚出土时,被周边的杂草深深地掩盖着, 尽管不被人识,它依然表现出了特异的品格,长着一个“刺头”。 一个“刺”字,就把它的不同凡俗的特质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而今渐觉出蓬蒿”,是说慢慢地慢慢地它已经崭露头角,比那 些不能成大器的“蓬蒿”要高出了一筹。三四句的议论,既是一 种讽刺和鞭笞,也是一种感慨和愿望。它讽刺的是社会对小人物 的成长缺乏关注与培养,大人物往往不能慧眼识人,在小人物还 胸怀凌云志的时候便将他选拔出来,感慨的是,为什么总是在小 树长成参天大树后才能被人发觉与接纳,为什么不能有伯乐,在 其弱小的时候便将它们挖掘出来呢?这首诗也是作者借用“小松” 来哀叹自己的命运,表达自己壮志凌云的志向和抱负。
篮球比赛 是根据 运动队 在规定 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4.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 (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篮球比赛 是根据 运动队 在规定 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物抒情 4、用典抒情 5、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 贵的蔑视。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篮球比赛 是根据 运动队 在规定 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物
间 接古 抒 情事
篮球比赛 是根据 运动队 在规定 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长的托物讽喻诗。头一二句, 极其生动地刻画出了松树小时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 中渐渐成长的过程。它刚刚出土时,被周边的杂草深深地掩盖着, 尽管不被人识,它依然表现出了特异的品格,长着一个“刺头”。 一个“刺”字,就把它的不同凡俗的特质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而今渐觉出蓬蒿”,是说慢慢地慢慢地它已经崭露头角,比那 些不能成大器的“蓬蒿”要高出了一筹。三四句的议论,既是一 种讽刺和鞭笞,也是一种感慨和愿望。它讽刺的是社会对小人物 的成长缺乏关注与培养,大人物往往不能慧眼识人,在小人物还 胸怀凌云志的时候便将他选拔出来,感慨的是,为什么总是在小 树长成参天大树后才能被人发觉与接纳,为什么不能有伯乐,在 其弱小的时候便将它们挖掘出来呢?这首诗也是作者借用“小松” 来哀叹自己的命运,表达自己壮志凌云的志向和抱负。
诗歌的抒情手段课堂PPT
![诗歌的抒情手段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ca84b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e.png)
直抒胸臆
❖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关, 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1
(二)借景抒情。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6
(六)用典抒情
7
(三)叙事抒情
❖ 秋思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杂诗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4
(四)托物言志
❖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
(五)借古讽今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关, 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1
(二)借景抒情。
❖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6
(六)用典抒情
7
(三)叙事抒情
❖ 秋思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杂诗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4
(四)托物言志
❖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
(五)借古讽今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课件(共56张PPT)
![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课件(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93d18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0.png)
2024年可用课件
12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融。诗人以乐景写哀 情,反衬出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2024年可用课件
13
《谢亭送别》唐代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2024年可用课件
6
情景关系: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感情寄寓在自然景 物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 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 之情悠悠难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 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
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
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
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
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
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
一体,“妙合无垠”202。4年可用课件
11
乐景哀情
古人这样说它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
2024年可用课件
17
④移情于景
•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 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
又如:赠别二首(其二)(唐 杜牧) 多情却似
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
垂泪到天明.
•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 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鉴赏诗歌抒情方式ppt课件
![鉴赏诗歌抒情方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56b95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a.png)
作者同情人民,告诫当今统治者。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借古讽今(抒怀)与用典息息相关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翻译] 你要是爱我思念我,就提起衣裳趟过溱河。你要是不思 念我,难道就没有别人喜欢我?轻狂的小子呀狂妄又笨 拙!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 诗。作者以石灰作 比喻,抒发自己坚 强不屈,洁身自好 的品质和不同流合 污与恶势力斗争到 底的思想感情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看下面几句诗,都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事,眉间心上,无计 相回避”,意思是算来 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 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 就是在眉头攒聚。
【注】①香砌:指花坛。 ②欹:倾斜。③都来: 算来。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全版.ppt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全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b869c7cc1755270622080c.png)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最新.课件
14
3、借古讽今: (喻今、伤今) 借古人、古迹来抒发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 古代的××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 的中的人(多指当权者)的××行 径。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 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
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
大义的高尚气节。
最新.课件
13
借托 景物 抒言 情志
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
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
最新.课件
2
直接抒情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 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 观地袒露襟怀,不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饰地抒发激 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 词、句。
最新.课件
3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
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 情操。
最新.课件
15
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它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台城曾经的繁华奢靡
景象与现在的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的鲜明对比, 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朝因纵情作乐、奢 靡浮华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寄托了吊古伤今的
最新.课件
14
3、借古讽今: (喻今、伤今) 借古人、古迹来抒发情感。
答题格式: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 古代的××事(人、古迹)来讽喻现实 的中的人(多指当权者)的××行 径。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说说诗歌是如何抒情的。
• 答: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用宁可在枝头枯萎也
不愿意飘落风中的菊花寄托了自己宁死不屈,坚守民族
大义的高尚气节。
最新.课件
13
借托 景物 抒言 情志
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
的特点,你认为怎样,说明理由。
最新.课件
2
直接抒情
判断直接抒情的方法—— 判断方法:诗人在其诗歌中比较直 观地袒露襟怀,不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饰地抒发激 情,诗句中有直接表明情感的字、 词、句。
最新.课件
3
如:
杜甫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 ,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
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 情操。
最新.课件
15
例:
阅读下面的诗歌,说说它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六 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台城曾经的繁华奢靡
景象与现在的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的鲜明对比, 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六朝因纵情作乐、奢 靡浮华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寄托了吊古伤今的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ppt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c277c45acfa1c7ab00cc42.png)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法。 《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 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 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 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 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
直
登幽州台歌
接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抒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情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 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 渺小、功业未就,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如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下垂的帽带,此指蝉低头。)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 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菊》(郑谷) 《画菊》(郑思肖) 王孙莫把比蓬蒿, 花开不并百花丛, 九日枝枝近鬓毛。 独立疏篱趣未穷。 露湿秋香满池岸, 宁可枝头抱香死, 由来不羡瓦松高。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①托物言志(象征);②以凤凰自喻(或“象
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 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移情于物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 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
直
登幽州台歌
接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抒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情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 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 渺小、功业未就,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如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下垂的帽带,此指蝉低头。)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 含的真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 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菊》(郑谷) 《画菊》(郑思肖) 王孙莫把比蓬蒿, 花开不并百花丛, 九日枝枝近鬓毛。 独立疏篱趣未穷。 露湿秋香满池岸, 宁可枝头抱香死, 由来不羡瓦松高。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①托物言志(象征);②以凤凰自喻(或“象
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 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移情于物
诗歌抒情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诗歌抒情手法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144b23b84ae45c3b358c55.png)
古代诗歌鉴赏之
抒情手法
.
1
预习成果展示:
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抒情手法: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直抒胸臆)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古讽今)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
⑤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借事抒情)
可。
.
9
巩固练习:
(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首)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 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 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 【注】(1)商风:秋风 (2)怆悢liàng:悲伤
答:借景抒情(步骤一)。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 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 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步骤二)。可谓“不着一字,尽 得风流” (步骤三) 。
.
5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衬哀情,请结合全诗作 简要赏析。
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
⑦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抒情)
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
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
用典抒情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
.
2
法 抒 情 手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抒情手法
.
1
预习成果展示:
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抒情手法: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直抒胸臆)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古讽今)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
⑤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借事抒情)
可。
.
9
巩固练习:
(20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首)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 夕栖山岗。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 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 【注】(1)商风:秋风 (2)怆悢liàng:悲伤
答:借景抒情(步骤一)。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 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 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步骤二)。可谓“不着一字,尽 得风流” (步骤三) 。
.
5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衬哀情,请结合全诗作 简要赏析。
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
⑦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抒情)
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
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
借古讽今是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
用典抒情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迹来表现。
.
2
法 抒 情 手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课件24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课件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b0fbe8a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0e.png)
表达技巧: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时 所采用的特殊方式。
1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2
表现手表法达技巧 对比、烘托、渲染、象征、用典、比兴等。
3 表达方式 抒情、描写、叙述、议论
4 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抑扬、伏笔等。
表达方式
概念
作用
举例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以景结情:(特殊的寓情于景)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 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 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 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④情景交融:(情景共存)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 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 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
(1)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之物的一 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感情、志向、抱负、操守、爱 好、愿望、要求等。
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借对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所蕴含的真理——品格 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依凭,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 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 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 件的发生、发展、变 化过程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 是非、价值、特点、 作用等所表明的观点
1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2
表现手表法达技巧 对比、烘托、渲染、象征、用典、比兴等。
3 表达方式 抒情、描写、叙述、议论
4 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抑扬、伏笔等。
表达方式
概念
作用
举例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以景结情:(特殊的寓情于景)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 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 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 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④情景交融:(情景共存)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 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 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
(1)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之物的一 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感情、志向、抱负、操守、爱 好、愿望、要求等。
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借对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所蕴含的真理——品格 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依凭,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 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 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 件的发生、发展、变 化过程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 是非、价值、特点、 作用等所表明的观点
诗歌抒情方式赏析ppt课件
![诗歌抒情方式赏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cd130c76eeaeaad0f33015.png)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作者运用托物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言志的手法,借“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上草”的顽强抗争,
尽情发出对自然规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最新版整理ppt
17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流莺
李商隐①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最新版整理ppt
30
参考答案: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 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 抑,黯淡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 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 好时光。
答:_ 最新版整理ppt
12
解析:作者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 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 触发了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吟成了这一千古 名篇。“情”与“景”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情和景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参考答案: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 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面上已经春 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实则以景衬情,昼夜 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
⑥故垒:指西塞山要塞。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 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
最新版整理ppt
23
这是一首“怀古”诗。前四句虚写晋将王浚伐吴,
截取攻破“千寻铁锁”这一历史画面。后四句抒怀,
是理解本诗的重点。“往事”不可泛指,实指东吴
和六朝破亡。“故垒”句的警世之意是针对时下虽
白居易
作者运用托物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言志的手法,借“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上草”的顽强抗争,
尽情发出对自然规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最新版整理ppt
17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流莺
李商隐①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最新版整理ppt
30
参考答案: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 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 抑,黯淡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 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 好时光。
答:_ 最新版整理ppt
12
解析:作者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 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 触发了作者心中的思乡之情,吟成了这一千古 名篇。“情”与“景”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情和景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参考答案: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 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面上已经春 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实则以景衬情,昼夜 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
⑥故垒:指西塞山要塞。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 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
最新版整理ppt
23
这是一首“怀古”诗。前四句虚写晋将王浚伐吴,
截取攻破“千寻铁锁”这一历史画面。后四句抒怀,
是理解本诗的重点。“往事”不可泛指,实指东吴
和六朝破亡。“故垒”句的警世之意是针对时下虽
《诗歌抒情方式》课件
![《诗歌抒情方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438d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6.png)
特点
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富有意境。
表达方式
描绘景物
通过对自然景物、景象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氛围和意境。
借景抒情
借助景物来暗示、寓含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对比映衬
通过景物与情感的对比、映衬,强化情感的表达。
代表诗人与作品
代表诗人
王之涣、杜甫、白居易等。
代表作品
《登鹳雀楼》、《春晓》、《赋得古 原草送别》等。
抒情方式的分类
直接抒情
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不借助任何外界事物或 景象,直接呈现内心感受 。
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或景象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 描绘景物来引发读者的共 鸣。
叙事抒情
诗人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借助 情节的展开来传达情感。
02
直接抒情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直接抒情是指诗人直接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不借助任何外界的媒介 或修辞手法,直接地表达内心感受。
04
借景抒情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借景抒情是一种诗歌抒情方式,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场景来 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特点
借景抒情强调景物的选择和描绘,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方式,使诗歌具有含蓄、深沉、细腻的特点。
表达方式
描绘景物
诗人选择与情感相契合的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 使景物具有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
寓情于景
特点
直截了当、明快热烈、感情浓烈。
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
诗人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不加任何掩饰和修饰。
呼告
诗人通过呼告的方式,直接向某个 对象倾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
内心独白
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将自己 的情感和思考直接呈现出来,不借 助任何外界的媒介或修辞手法。
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富有意境。
表达方式
描绘景物
通过对自然景物、景象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氛围和意境。
借景抒情
借助景物来暗示、寓含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对比映衬
通过景物与情感的对比、映衬,强化情感的表达。
代表诗人与作品
代表诗人
王之涣、杜甫、白居易等。
代表作品
《登鹳雀楼》、《春晓》、《赋得古 原草送别》等。
抒情方式的分类
直接抒情
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不借助任何外界事物或 景象,直接呈现内心感受 。
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或景象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 描绘景物来引发读者的共 鸣。
叙事抒情
诗人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借助 情节的展开来传达情感。
02
直接抒情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直接抒情是指诗人直接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不借助任何外界的媒介 或修辞手法,直接地表达内心感受。
04
借景抒情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借景抒情是一种诗歌抒情方式,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场景来 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特点
借景抒情强调景物的选择和描绘,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的方式,使诗歌具有含蓄、深沉、细腻的特点。
表达方式
描绘景物
诗人选择与情感相契合的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 使景物具有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
寓情于景
特点
直截了当、明快热烈、感情浓烈。
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
诗人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不加任何掩饰和修饰。
呼告
诗人通过呼告的方式,直接向某个 对象倾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
内心独白
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将自己 的情感和思考直接呈现出来,不借 助任何外界的媒介或修辞手法。
诗歌表达方式—抒情课件
![诗歌表达方式—抒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fe8a0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3.png)
“B.悲“秋感”到呼做应梦,般增愉添无悦限”人分生析况不味当。,从全诗来看,诗人当时的心 态是淡定中透着无奈与伤感。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① 杜牧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②懒,兀兀③仍添宁武④愚。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注】①卢中丞:字子强,歙州刺史。酝:指酒。②嵇康:嗜酒,工诗文,谓已 “性复疏懒”。③兀兀:昏沉貌。④宁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谥号为“武”。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 不可及也。”
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 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 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
忘帝力。②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春长相忆。
【注释】①动:近。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 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 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产生了很大变化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 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
现B(出“诗景人象对凄杨凉山残人败自”在错超,然从的诗田歌园看隐,此居处生描活写的欣的羡是D初.本春诗春写景诗,并人无与“友凄人分凉别残时, 祝败友”人之前感路) 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三山:地点,今福建泉州。 端仁:即陈岘[xiàn],字端仁,闽县人。 状元陈诚之之子,绍兴二十七年(1157 年)王十朋榜进士。曾先后任平江守、 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淳熙九年 (1198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
给事:官名,陈端仁。 题意:在壬子年间,辛弃疾在三山被召, 给事陈端仁为他设宴饯行,辛弃疾在饯 行宴上所作之词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① 杜牧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②懒,兀兀③仍添宁武④愚。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注】①卢中丞:字子强,歙州刺史。酝:指酒。②嵇康:嗜酒,工诗文,谓已 “性复疏懒”。③兀兀:昏沉貌。④宁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谥号为“武”。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 不可及也。”
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 徒然。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夷门二月 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
忘帝力。②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春长相忆。
【注释】①动:近。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 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 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产生了很大变化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 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
现B(出“诗景人象对凄杨凉山残人败自”在错超,然从的诗田歌园看隐,此居处生描活写的欣的羡是D初.本春诗春写景诗,并人无与“友凄人分凉别残时, 祝败友”人之前感路) 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三山:地点,今福建泉州。 端仁:即陈岘[xiàn],字端仁,闽县人。 状元陈诚之之子,绍兴二十七年(1157 年)王十朋榜进士。曾先后任平江守、 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淳熙九年 (1198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
给事:官名,陈端仁。 题意:在壬子年间,辛弃疾在三山被召, 给事陈端仁为他设宴饯行,辛弃疾在饯 行宴上所作之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直抒胸臆;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举 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借 代。
11
二、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 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 含蓄,耐人寻味。
12
二、间接抒情
物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托物喻理
间 接 抒
历史上的人、 用典抒情
事、物
咏史言志
咏史抒怀 借古讽今
情事
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景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借景抒情
13
间接抒情: 1.寓情于景(或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14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 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整首诗寓情于景,全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 亲眼所见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的景 色。在景物描写中, 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 的心情。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 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 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 _______的修辞方法。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 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19
5、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
通过写芍药的“无 格”,芙蕖的“少
情”,来反衬牡丹的
高贵富丽,表达了对
牡丹的喜爱、赞美之
情。
18
间接抒情 5.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 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 操守等。
“闺怨情” “诗人的羁旅之苦” “悲欢离合情” “对世事沧桑的感16
3、托物喻理
托物喻理的“理”重在道理,通过对事物的描 写来阐明客观存在的事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托物喻理,通过山峰不同的样子,写出
一个这样的道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 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7
物 4、借物抒情
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它
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 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见《一轮复习》P166 第7题
5
条理清晰 表述严密
答题要点:
(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 (2)作者通过写……内容,营造了…… 氛围,抒发了……感情 (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处
15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 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 “松风山月” “寒林残月” “中秋圆月” “长亭折柳” “空城落花” 叹”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乡思情” “隐逸情” “诗人的忧愁” “相思情苦” “惜别情” “对国势衰危的哀
7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8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 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先秦诗歌 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 较多。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之抒情手法
1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及相 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抒情手法的分析方法 及答题步骤。
2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这首诗歌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3
4
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
(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
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 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20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
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 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 情——哀景、乐景、愁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 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 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1
乐(哀)景哀(乐)情
谢亭送别 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6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
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 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 了诗人感伤之情。 (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 的艺术效果。
明人陈继儒在《唐诗三集合编》中评此 诗:“四句说尽荒凉,却不露乱离事, 妙。”
9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
“知骚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10
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
11
二、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 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 含蓄,耐人寻味。
12
二、间接抒情
物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托物喻理
间 接 抒
历史上的人、 用典抒情
事、物
咏史言志
咏史抒怀 借古讽今
情事
叙事抒情 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景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借景抒情
13
间接抒情: 1.寓情于景(或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14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 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整首诗寓情于景,全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 亲眼所见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的景 色。在景物描写中, 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 的心情。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 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 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 _______的修辞方法。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 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 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19
5、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 愿望、要求等。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
通过写芍药的“无 格”,芙蕖的“少
情”,来反衬牡丹的
高贵富丽,表达了对
牡丹的喜爱、赞美之
情。
18
间接抒情 5.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 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 操守等。
“闺怨情” “诗人的羁旅之苦” “悲欢离合情” “对世事沧桑的感16
3、托物喻理
托物喻理的“理”重在道理,通过对事物的描 写来阐明客观存在的事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托物喻理,通过山峰不同的样子,写出
一个这样的道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 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7
物 4、借物抒情
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它
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 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 诗。(4分)
见《一轮复习》P166 第7题
5
条理清晰 表述严密
答题要点:
(1)该诗采用了……抒情方式 (2)作者通过写……内容,营造了…… 氛围,抒发了……感情 (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处
15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 固定性,如:
“故乡明月” “松风山月” “寒林残月” “中秋圆月” “长亭折柳” “空城落花” 叹” “风雨落花,双燕孤飞”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 “梦后酒醒,烟柳断肠” “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
“乡思情” “隐逸情” “诗人的忧愁” “相思情苦” “惜别情” “对国势衰危的哀
7
万变不离其宗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这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 “情”,试分析本诗抒情的特色。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是否协调
8
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 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先秦诗歌 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 较多。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之抒情手法
1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及相 关术语。
2.掌握古代诗歌抒情手法的分析方法 及答题步骤。
2
“汝果要学诗 先懂诗家语”
这首诗歌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3
4
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
(05 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行即兴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
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 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20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
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 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 情——哀景、乐景、愁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 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 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 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1
乐(哀)景哀(乐)情
谢亭送别 谢诨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6
(1)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四句诗一句一景,通过写城下的茂盛的
野草,随意流淌的泉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 鸣,营造出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 了诗人感伤之情。 (3)本诗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 的艺术效果。
明人陈继儒在《唐诗三集合编》中评此 诗:“四句说尽荒凉,却不露乱离事, 妙。”
9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
“知骚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10
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杨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