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中外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课程论文题 目: 浅议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班 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夏丽芝成 绩:二○一三年○六月十二日 评分内容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目录一、园林艺术的起源 (1)二、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 (1)2.1、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 (1)2.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1)2.3、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 (1)2.4、成熟期宋、元、明、清(公元960——1911) (2)2.5、元代民族矛盾尖锐,战乱纷争,造园活动趋于停滞。

(2)三、园林艺术类型 (2)3.1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2)3.3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3)四、园林艺术特征 (3)4.1皇家园林 (3)4.2私家园林 (3)4,3寺庙园林 (3)4.4岭南园林 (4)五、典型案例 (4)六、结论 (4)七、参考文献 (4)摘要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

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关键字:园林艺术的起源园林艺术类型园林艺术特征避暑山庄一、园林艺术的起源中国古代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摘要: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园林之中的金典之作。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以拙政园为例从园林特色、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园林的发展与分类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地带,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与艺术,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 私家园林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谈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的重要性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叠石,理水,莳木,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韵致。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具有风格独特的外在景观,而且渗透着依托古代人文背景的内在精神,是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璀璨艺术珍珠,其中的多座园林都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们拥有的极佳的教学素材,而在现实的对中小学生的中国古典赏析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此部分的相关知识涉猎也较少,更缺乏系统性,对这一艺术珍品的赏析教育上存在缺口。

一、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中国古典园林的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也深深地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如在明清时期,许多画家就参与了园林的建造,他们依据绘画的理论和技法,将中国山水画的原理直接运用于造园艺术,形成了别具意蕴的中国古典园林。

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理想境界隐射着那个时代背景中侵润社会的儒道文化,其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和“出世”、“隐逸”的道家思想付诸现实的尽致表现。

因此,了解和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会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社会风气。

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其中的建筑,还是花木湖石都有着特别的讲究,其中所渗透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也常常远高于表象。

如其中常见的亭,其型式丰富,造型多变,其有供人停伫小憩和提供观景平台的作用,同时又可以作为园中一景,起到“点睛”的作用,而亭的命名也是很有韵味的,如沧浪亭,命名人的文学造诣和其追求也能有所领略。

这些不仅让人们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所了解,更使之与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亲密地接触。

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育,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相关的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知识,丰富其视野,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提供了解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精神追求的途径,更加直观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通过这种古典气息的熏陶,帮助启迪智慧,同时通过与其他所学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理解吸收,丰富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中小学生提升文化素养。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中的艺术感受论文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所谓“意境”是超越了具限的物象进入无限的四维空间,从而对人生、物象、历史等方面获取一种具有一定哲理因素的感触与领悟。

意境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人对实物空间—景的欣赏、感知而在人的心底产生的超出景物之外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思维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素有“形象的立体画”之称,其具有画的构图与神韵以及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追求“意”的优雅与“境”的深邃方面,是通过其本身的形象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景艺术手法,将感情寄托于构成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造园要素,产生其意境的美感。

这种意境的美感体现出人与景的情感交互,表达自然空间的境域内涵,从而给体验者无限的遐想与感触,引起共鸣。

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一)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以少代多我国古典园林善于模拟于自然,其在遵循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上,提取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象精华进行其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要素的空间组织与控制,使其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其意境感受的特殊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某些小型山石、水体常会给人以“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意境心理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常通过利用空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从而更好的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

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再如通过园林建筑、墙垣、假山、园林植物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

又如在很多狭小庭院的空间处理上采用多样的空间模式,扩大空间;利用云墙、月洞及曲廊等这样时闭时开的变化,使空间愈见幽深;利用各种物象进行组景与借景,对空间多样划分,从而可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

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消除人们心里上的空间压抑感,而且通过云墙、月洞、曲廊等这样的空间方式,增加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感。

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艺术赏析》结业论文系别:专业:姓名:学号: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意境美摘要: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特构,无论是对于诗词、绘画、音乐还是对于园林乃至盆景的创作来说,都能赋予灵魂,灌注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从而使作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意象含蓄,情致深蕴,从而以其特殊的美的魅力,引人入胜,耐人寻思。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审美艺术作品的意境首先是一个审美系统,它是由若干相关相生、互渗互补的元素所构成的完整统一的、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深邃的艺术空间。

园林的意境美更是如此,其构成的诸元素具有突出的相关性和内聚力。

然而,园林美的意境却有赖于两大序列诸元素的有机相关性和结构完整性,有赖于符合园林意境美的规律的意匠经营和整体章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

艺术美是如此,作为中国艺术核心的意境美,更是如此。

园林意境的整体生成,离不开造园家“经营位置”的艺术章法,离不开园林从宏观到微观的控制调配。

一、空间分割:方方胜景,区区殊致任何园林,它的实际空间面积总是有限的,而艺术意境则要求无限,要求具有似乎不可穷尽的性质。

一个古典园林要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多彩、各具个性的景观和层出不穷、含蓄不尽的意境,首先就得意在笔先,在宏观上加以把握,将整个园林空间分割为如下的景观或景观层次:大景区、中景区、小景区乃至个体景观、微型景观……其中包括过渡空间以及中国园林特殊的空间——园中之园。

在这个逐层分割的序列中,每个空间单位应有其不同的主题、风格和美。

这才满足人们的好奇求新的审美心理。

事实上,任何内容或形式的美,如果老是重复,人们就会厌倦、烦腻,使美感受到抑制,精神要求休息。

I相反,如换一种内容或形式的美,那么,人们又会精神兴奋,重新产生兴趣,更新鲜的感觉就会朝着美而上升。

园林中的景区同样如此,如果不断变换、生新,人们就会趣味无穷。

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

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园林艺术赏析选修课结课论文园林艺术是一门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综合艺术,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

进行园林艺术赏析对于设计出更好的园林艺术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园林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园林艺术赏析论文篇1浅谈园林艺术的风格风格一词广泛使用与艺术领域,风格是艺术作品所共有的一种特征,它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

园林艺术风格是指园林上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本体的意愿,利用山、水、林、路和建筑设施形成的整体风貌并给人一种总的感受。

园林艺术是以真实的自然材料来表现自然美的特征的,所以它的风格既有艺术风格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特征。

艺术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同为民族风格,因作者的个人阅历、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差别,而风格各异。

如文学史上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豪放词人辛弃疾;因时代的不同又有所谓的时代的风格,如“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

园林艺术风格也是多样统一的,在统一的民族风格下,也有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及地方风格。

现代艺术风格作为一种美学理论,主张从艺术本身出发,研究艺术品确定的内在构成元素和类别以及独特属性。

从一定时期来看,风格有相对稳定的一面,然而从宏观上看,园林艺术风格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风格也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总体趋势是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而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园林雏形—囿,园林的形式极其简陋,内容也较单一。

早期的园林是由物质实践活动转化而来的,尽管还是原始的园林艺术,但素朴、粗犷、富有野趣的早期园林艺术风格已初见端倪。

在秦汉皇家苑囿中物质与精神、君权与神权、珍禽奇葩共处一体。

秦汉时期园林风格可谓“珍物罗生,焕若仙境”。

2、西汉时期是我国美学过渡时期,审美情趣已由外部及道德转向主体的力量为魏晋人性复苏打下了埋伏。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浸润和渗透无处不在。

换言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物化现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易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名”。

孔子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动,仁者静。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亲近宇宙万物的自然观。

这种天人合一自然观体现在园林造园技法中,就是对自然的模拟。

小到一事一物,大到一山一河都极尽模仿之能事。

两晋、宋代以直观方式再现山川河流。

元明以后,还借助意境联想,用园林将自然之美人工化,绝妙地写意概括,达到诗化的境界。

在亲近摹拟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造福于人。

这无疑是对人天合一观念的积极诠释。

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西的城市园林化建设便是一例。

该时期西北郊水系得到彻底整治,引玉泉山水系汇入昆明湖,然后拓展疏浚西湖,在玉泉山南麓开凿水库,疏浚长河,使昆明湖蓄水量大增,北京西郊由此形成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可调控的供水系统。

礼乐相成的伦理观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和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件,层层渗透到中国园林艺术之中。

中国园林之礼(1)内外之礼。

墨子云:“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这种内和外,渗透到园林景观中,不仅仅是自然性划分的室内外空间,而且还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划分的公共与私密空间;(2)尊卑有序。

所谓男尊女卑、君尊臣卑、夫尊妻卑等。

这种带有封建伦理烙印的观念体现在园林景观构筑中就成为了一种等级标示功能,其显著标志就是在园林建筑中外化出一系列尊卑有序的建筑符号。

中国园林之乐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不偏则胃中,不倚之谓庸。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园林景观设计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

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

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

使山水的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

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

”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

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轩窗环水醉人心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

水,晶莹剔透,柔媚且强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无限的想象,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园林无水则不活,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真正体会到园林之美。

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

许多园林以“再现自然式山水园”为主要特征,以再现诗意中的自然水景为主题,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赋予了水更深的文化内涵。

临流映影“苏堤如带水溶溶,小阁临流照影空。

”万物之色,水色最淡,却能反映出形形色色的景物,也最富于色的变化。

庄子曰:“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

”水的无形无色正是“虚”的象征。

静水如一面明镜,看似虚无,却反映着天光云影,加强和扩大了园林空间的景致,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

在北海北岸有一组佛寺建筑,台顶有乾佑阁,被形容为“倒影入水,波光荡漾,如入水晶宫阙”,正是利用自然的水面而创造的一种水中仙境的形象。

计成在《园治》中用“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形象地点出瀑布落入湖面的清淡,远山青影入湖的沉郁。

水色在景中起到点色的作用,又含有冲破沉闷的价值。

碧潭涌泉“水绕城隅晓气凉,碧潭荡漾映清光。

”“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

”水,刚柔相济、动静结合,静水体现柔美,瀑水显示力量,是以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

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正是古人对园林静水的赞美。

杭州有一私家园林,取名为“鉴止水园”,也是源于对园中静水的描述。

古典园林中的动水,主要是指溪流及泉水、瀑布等,既呈现出水的动态之美,又以水声加强了园林的生气。

如济南的趵突泉,古人赞曰:“喷为大小珠,散作空蒙雨”。

有的园林利用水源与水面的高差,“引来飞瀑自银河”,形成瀑布景。

还有的利用容器蓄水,放于高处,形成人工瀑布与叠水,通过强化水“喷、涌、注、流、滴”等一系列动态特征,塑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

幽涧鸣佩“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长期在古代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由中国文学、绘画而来的中国园林所追求的境界和评价的标准便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重视景象但更注重意象交融,意在手先、气韵生动。

反映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文化思想。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华民族眼中从来都就是统一人与自然的,这样的思想基础同意了中国传统园林环境与天地自然必然有著天然和善的关联,就是具备“高度自然精神”的境域,这彰显在园林艺术中人们对自然山川之美的观赏、注重与整体表现,整体表现在共同组成园林的物质材料有如真正的大自然一样包罗万象:山、水、林木、花草、禽兽、洞壑溪涧。

在园林的建构中,人们抛弃了自然山水大体量的特点,将自然美在领悟的基础上展开萃取,然后分散整体表现在园林环境中,当人们漫步在柳暗花明、小桥流水的园林胜景中,吐出存有若自然的体会,犹如正游走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

纵观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表现出四种主要类型。

五个阶段分别是:1.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完整的自然山水丛林,以狩猎居多,兼供赏花,称作苑、囿。

2.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

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3.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予造园,以诗画意境做为造园主题,同时渗透到了主观的审美理想;画法坎坷直截了当,讲究趣味。

4.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并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5.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激增,园沦为单一制的技艺,园林沦为单一制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激增,皇家园林效仿私家园林,沦为私家园林的集锦。

山、水与隐逸文化魏晋时期战乱纷起、社会黑暗,士大夫阶层深表前途渺茫。

受到道家“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他们渴求在名山大川中谋求自身的证悟,于是自然山水沦为他们归隐、观看的理想之所。

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典园林赏析论文姓名:***11级汽车建筑工程系工程测量与监理三班中国古典园林的过去,同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息息相关。

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形式。

中国园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其受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其发展也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我国的园林到底从何时、何处发展而来?以往人们都认为是从商周王室的苑囿演变而来的。

近来又有人研究了古代诗歌,并参照考古证实了最早的园林应是原始村落住宅边的林木绿化以及苗圃等实用性的小块土地。

其实,艺术的起源本来就是复杂的,而非孤立的,往往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成。

应该说是村宅绿化与畋猎苑囿是我国古典园林源头的两股活水。

据考古学的科学推测,古代的纺织、制陶、磨制工具等活动多半在户外举行,再加上集会、祭祀、玩耍等需要,人们都会在村落中或者说四周的空地上植树,即可遮荫防尘,又可游戏其中。

这种以植物为主,依靠天然地形的简朴的早期民间园林似乎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有过不小的影响。

东晋诗人陶渊明《归田园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前檐,桃李罗堂前”正是接续了上古村宅园林的余韵。

而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是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正如园林家陈从周先生《园林论丛》中所述:如“柳荫曲路”、“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风景画,未始不从农村绿化中得到启发,只不过再经过概括提炼、以少胜多,具体而微而已……帝王苑囿的出现和上古贵族围猎活动是直接有关的,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很喜欢大规模的狩猎,古籍中多有“田猎”的记载。

除此之外,囿不定期有圈养以及作物种植的功能,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了,此外,帝王也将苑囿作为戏耍燕乐之地,使之具有狩猎宴饮双重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正好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园林建设,将园林视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进行园林设计、营造和管理,不断演变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如汉代的园林、唐代的园林、宋代的园林、元代的园林等。

其中,以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园林为代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性精品。

本文将从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景点特色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展开探讨。

一、园林的历史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展示。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建筑始终贯穿着自然、人文、艺术和信仰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均体现在了古典园林中。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

古代园林建筑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智慧与匠心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精髓的代表。

凭借着独到的文化思想与美学理念,古代园林建筑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提供了精神与思维上的启迪和冥想,使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古代,园林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

贵族们喜欢在园林中举办各种宴会和活动,分享彼此的文化、艺术和智慧。

同时,园林也是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体现,尤其是佛教园林和道教园林,如西湖边的灵隐寺和岳阳楼的道观等,深受人们的崇敬和赞美。

二、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展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传统美学。

其实现方式非常具象,即在一个有限空间中营造一个自然山水之美的人工园林。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往往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把人们带入到一个自然风景的场所中。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使用灰瓦、泥塑、木构、石雕等天然材料,运用传统的园林观念和造园技术,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为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和建筑美学的内涵。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石桥、曲径、廊庑、攀岩、亭台、假山、池塘等设计元素贯穿始终,它们被巧妙地布置在园林中,形成了奇巧玄妙的景观,让人们在细微处体验到园林建筑之美。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鉴赏论文

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

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一)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园林艺术欣赏论文

园林艺术欣赏论文

古典园林的山水一.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造园时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施工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蕴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构建出一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自然。

古典园林利用原有的地理环境进行加工,在有限的环境内再现各种自然景色,或按照风水等需求构建画面,叠山理水是其中十分常用的手法。

圆明园水能够将诸多风景收纳其中,也是靠堆山垒石、填挖水域才做到的。

二.由山水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先是创造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生境”,然后进一步上升到艺术美的“画境”,进而升华到理想美的“意境”,最后达到三者互相渗透,情景交融的高潮。

中国古典园林力图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以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由于山与水的密切关系,山嵌水抱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

园林内的山,有土山、土石山、石山之分,特别是石山,能够以小尺度而创造峰、恋、岭、岫、洞、谷、悬岩、峭壁等形象的写照,能够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

而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即所谓“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里”。

如带状水面是自然界溪流的艺术再现,它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

此外,为了求得变化,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宽窄对比,这样,泛舟于其间便可产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变化。

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着重于写意。

深受绘画艺术影响的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大自然的概括、抽象从而获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艺术成果。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园林艺术欣赏姓名:***学号:************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设计手法,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

亭台楼阁等是传统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

但在近代,中国园林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我们应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更好地发展中国现代园林。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特色现代园林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若把我国园林艺术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划分阶段的话,大致可分为:商朝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秦汉由囿发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园;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

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

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

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

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二.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一) 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它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姓名刘汉雨专业班级编导103 _______学号201002034325 ______日期2012年12月18日目录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 - 2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 .............................. - 3 -三、拙政园意境的组织规律. ................................ - 3 -四、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 - 4 -五、结束语........................ - 4 -参考文献......................... - 4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10 编导刘汉雨指导老师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18 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

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商丘学院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分院:风景园林学院专业:园艺班级:园艺本1101学号:**********:***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和造景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

就是因为这样我国古典园林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有多方面的旅游功能。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价值旅游观赏正文:㈠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

它们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

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

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

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

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

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

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㈡古典园林的选址一般的说,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

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

当然有时候客观条件并不是那么理想,有些园址不得不做基在地域环境和造园条件较差,甚至是被认为很不适宜造园的地方。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怡园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

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

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

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

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

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

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

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古建筑园林中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所以建筑在园林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所以在很多场合下人们把中国的园林说成建筑园林。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园林和建筑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权威的观点这么认为: 一种观点是确定了建筑的风格才能确定园林的风格,然后在园林风格中更好的体现建筑,使建筑融入环境,使环境更好的衬托建筑!也就是以建筑为主,园林为辅。

第二种观点认为两者园林和建筑是要相辅相承的,是平等的。

第三种观点:好的建筑是能融入环境的,园林是一种大的建筑,它更要求融入环境,和环境和谐的在一起。

从中看出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建筑的风格特征影响园林的风格特征.那么园林中的建筑在中国和外国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我们以前讲过,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

米开朗基罗说过:一个好的建筑雕刻作品,就是从上山滚下来也滚不坏的,因为他们的建筑和雕刻是团块的。

中国就很不同。

中国古代艺术家要打破这种团块,使他们有虚有实,使他疏通。

从而我们看到中国的建筑注重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内外相通。

而这种建筑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不难让我们想到作为艺术的一种园林和建筑毫无疑问尊顺一些艺术设计和艺术理论。

作为艺术内部很重要的美学毫无疑问对园林和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建筑艺术都有联系,同时也表明了古代艺术和生产劳动之间的联系。

这说明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古代的建筑园林艺术思想有关。

人与外界既有隔也有通,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思想。

有隔有通,就依赖着雕空的窗门。

有隔有通,也就是实中有虚。

这不同于埃及金字塔与希腊神庙等的团块造型。

例如山西晋祠,一座大殿完全是透空的。

这说明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思想乃是虚实相生的美学,乃是内外通透的美学。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园林艺术欣赏论文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园林艺术欣赏论文
学术园地 Xue shu yuan di
浅析园林艺术及美学思想
杨 青 马可静
(乌பைடு நூலகம்市园林局)
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由于时代、 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形式存在区别,又因优秀 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 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 纷、美不胜收的风姿。 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 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一、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 流派。 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 如西方人喜好雕塑, 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 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 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 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 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因而从一定的意义 上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又一表现形式, 从审美主体来说,长
造成上述差异的关键在于,三家上市公司对其所持有的 有限售条件股份的性质看法不同。 丙公司认为这些股份“在 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只是甲公司 认为取得这些有限售条件的股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近期内 出售或者说是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其进行管理。 同样的限售 股份,不一样的会计处理,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 准则中对该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在分类中各取所需,以迎合 其利益需求。
3.公 允 价 值 计 量 在 非 货 币 性 资 产 交 换 中 的 应 用 及 分 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 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 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计量 基础,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给予了公司更大自主 权来调整其会计政策,解决了原准则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 而产生的问题,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但也有人认为作为新 准则亮点的“公允价值”将难达公允,并及有可能成为利润操 纵的工具。 为此,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 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做了谨慎的改进。 比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计量基础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姓名班级中国园林-上海豫园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顺其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流传。

亭台楼阁等是传统园林的主要建筑特色。

但在近代,中国园林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我们应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再创中国园林的辉煌时代。

关键词:传统园林建筑特色现代园林上海豫园一.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要求而兴建的,若把我国园林艺术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划分阶段的话,大致可分为:商朝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秦汉由囿发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园;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已传入朝鲜、日本。

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

至今,它更成了五大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

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度出现了“自然热”。

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

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顺应自然的设计手法,在欧洲广为传播。

二.园林建筑的类型和特点(一) 亭亭子不仅是供人憩息的场所,又是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布置合理,全园俱活,不得体则感到凌乱,在山顶、水涯、湖心、松荫、竹丛、花间都是布置园林建筑的合适地点,在这些地方筑亭,一般都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

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它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挽联题对点景之地。

在我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

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二)园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门犹如文章的开头,是构成一座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园家在规划构思设计时,常常是搜奇夺巧,匠心独运。

如南京瞻园的入口,小门一扇,墙上藤萝攀绕,于街巷深处显得情幽雅静,游人涉足入门,空间则由“收”而“放”。

正所谓“景愈藏境界愈大”了,把景物的魅力蕴含在强烈的对比之中。

园林的门,往往也能反映出园林主人的地位和等级.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三)廊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厦内室、楼、亭台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子,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

廊的形式有曲廊、直廊、波形廊、复廊。

按所处的位置分,有沿墙走廊、爬山走廊、水廊、回廊、桥廊等。

廊的运用在江南园林中十分突山,它不仅是联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在划分空间,组成一个个景区的重要手段,廊子又是组成园林动观与静观的重要手法。

廊的形式以玲珑轻巧为上,尺度不宜过大,一股净宽1.2米至1.5米左右,柱距3米以上,柱径15公分左右,柱高2.5米左右。

沿墙走廊的屋顶多采用单面坡式,其他廊子的屋面形式多采用两坡顶。

(四)园林中的景墙粉墙漏窗,这已经成为人们形容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的口头语之—。

所谓景墙,主要手法是在粉墙上开设有玲珑剔透的景窗,使园内空间互相渗透。

在我国的古园林中,你要稍加留心,经常会看到精巧别致、形式多样的景墙。

它既可以划分景区,又兼有造景的作用。

在园林的平面布局和空间处理中,它能构成灵活多变的空间关系,能化大为小,能构成园中之园,也能以几个小园组合成大园,这也是“小中见大”的巧妙手法之一。

景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空窗、花格窗、博古窗、玻璃花窗等。

(五)桥种类繁多的桥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

在我国园林中,有石板桥、木桥、石拱桥、多孔桥、廊桥、亭桥等。

置于园林中的桥除了实用之外,还有观赏、游览以及分割园林空间等作用。

我园古典园林中所有桥梁的类型,在江南园林中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而且在每个园林,以致每个景区几乎都离不开桥。

各种各样的桥在杭州园林的平面与空间组合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广阔的西湖水面层次多变的空间关系,主要就是由苏堤六桥、白堤断桥、西冷桥等与长堤结合,把西湖水面划分成层次多处的空间,否则西湖水面就会感到空旷单调而无变化。

而桥的作用又可使水面空间隔而不断,桥上行人,桥下行船,丰富了西湖水面的变化。

桥又起到联系园林景点的重要作用。

杭州园林中的桥又由于它与文化历史或民间传说相结合,更给园林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中国桥是艺术品,不仅在于它的姿态,而且还由于它选用了不同的材料。

石桥之凝重,木桥之轻盈,索桥之惊险,卵石桥之危立,皆能和湖光山色配成一幅绝妙的图画。

(六)榭、舫榭与舫的相同处是都是临水建筑,不过在园林中榭与舫在建筑形式上是不同的。

榭又称为水阁,建于池畔,形式随环境而不同。

它的平台挑出水面,实际上是观览园林景色的建筑。

建筑的临水面开敞,也设有栏杆。

建筑的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梁柱结构,较大的水榭还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舫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建于水边,前半部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辑之感。

船首的一侧设平板桥与岸相连,颇具跳板之意。

舫体部分通常采用石块砌筑。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榭与舫的实例很多,如苏州拙政园中的芙蓉榭,半在水中、半在池岸,四周通透开敞。

颐和园石舫的位置选得很妙,从昆明湖上看去,好象正从后湖开来的一条大船,为后湖景区的展开起着景露意藏的作用。

(七)楼与阁一讲起园林建筑,人们很自然的会提到亭、台、楼、阁。

确实,在园林建筑中,楼与阁是很引人注目的建筑物。

它们在园林建筑中体量比较大、造型复杂,所以在园林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往往起到控制全园的作用,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

楼与阁极其相似,而又各具特点。

楼的平面一般呈狭长形,也可曲折延伸,立面为二层以上。

园林中的楼有居住、读书、宴客、观赏等多种功能,通常布置在园林中的高地、水边或建筑群的附近。

阁,外形类似楼,四周常常开窗,攒尖顶,每层都设挑出的平坐等。

阁的建筑,一层的也较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留听阁;临水而建的就称为水阁,如苏州网师园的濯樱阁等。

但大多数的阁是多层的。

一般来说,楼与阁相似之处很多,如比较轻盈、灵巧,一般多作二层,上层高度为下层的十分之七左右,重檐,四面开窗,平面多作方形或多边形,屋顶作歇山顶或攒尖顶,构造与亭相似。

(八)厅、堂、轩厅与堂在私家园林中一般多是园主进行各种享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从结构上分,用长方形木料做梁架的一般称为厅,用圆木料者称堂。

厅又有大厅、四面厅、鸳鸯厅、花厅、荷花厅、花蓝厅。

大厅往往是园林建筑中的主体,面阔三间五间不等。

面临庭院的一边,柱间安置连续长窗(隔扇)。

在两侧墙上,有的为了组景和通风采光,往往也开窗,既解决了通风采光的要求,又成为很好的取景框,构成活的画面。

加苏州留园中的五峰仙馆等。

也有的厅为了四面景观的需要,四周围以回廊、长窗装花厅,主要供起居、生活或兼作会客之用,多接近住宅。

厅前庭院中多布置奇花异草,创造出情意幽深的环境,如拙政国的玉兰堂。

荷花厅为临水建筑,厅前有宽敞的平台,与园中水体组成重要的景观。

如苏州怡园的藕香谢、留园的涵碧山房等,皆属此种类型。

花厅与荷花厅室内多用卷棚顶。

花篮厅的当心步柱不落地,代以垂莲柱,柱端雕花蓝,梁架多用方木。

馆与轩实属厅堂类型,有时置于次要位置,以作为观赏性的小建筑。

如留园的清风池馆,网师园的竹外—枝轩等。

《园冶》中说得好,“轩式类车,取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意思是轩的式样类似古代的车子,取其高敞而又居高之意(车子前面坐驾驶者的部位较高)。

轩建于高旷的地方对于景观有利,并以此相称。

四.上海豫园豫园坐落于上海市市区南部旧城的东北角,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来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

豫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开始兴建,至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完成,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

占地70余亩。

17世纪中叶,潘氏的后裔逐渐衰落,园林也逐渐荒废。

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由该地的人士集资购得豫园的一部分,并重新进行整理。

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的地方官通令各同业公所分管并作为议事的地方,共有21个行业各占一区,自行修葺。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盘踞在城隍庙5日,园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自1956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现在的豫园可分成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景色。

入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型假山,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完若真景。

假山以武康黄石叠成,出自江南著名的叠山家张南阳之手,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美誉。

“萃秀堂”是假山区的主要建筑物,位于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

自萃秀堂绕过花廊,入山路,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

到达山顶时有一个平台,于此四望,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从鱼禾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

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

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曾在点春堂设立指挥部。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

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

面对玉玲珑的是玉华堂。

玉华堂内是典雅的明代书房摆设,书房的书案、画案、靠椅、躺椅等都是明代紫檀木家具的珍品。

玉华堂前的白玉兰树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树。

内园原名“东园”,本来自成一体,现在辟为豫园的一部分,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占地仅2亩,山石池沼、厅堂楼观、亭台轩阁,样样俱全,园内的花墙、小廊等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晴雪堂”是该园的主要建筑物,装饰华丽,构造精巧,玲珑剔透。

堂东有溪流,与廊亭、花墙一起组成了一座小型的庭院,庭院内的景物布局紧凑,深具中国园林艺术的特色。

园门外还有湖心亭、九曲桥、荷花池,亦为豫园的胜景。

散布于豫园的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

《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