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年第二学期文化人类学试题
1、人类学古典进化论提出“文明(文化)是有等级的”,而博厄斯学派或功能主义学派则认为“文明(文化)是平等的”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
而人类文化的选择在于人类的意义,在这里以往进化论中强调的客观功能转换成为主观的意义,文化的在不同人群中的传播过程,就是意义选择的过程,具有相近的认知和记忆结构的人对于某种文化的选择往往是相似的,因此某种新的文化符号在一些族群那里容易被接受而在另外的族群那里则难以理解,当然这种解释并不排除文化中个人选择的差异性。纳入人类思维结构的文化基因群落共同形成个人的稳定意义体系,进而同一区域和民族的人群如果都具有某种相似性较高的意义体系,那么就出现了整体的文化模式(cultural pattern)。
在意义选择的条件下,文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异正是适应了某个群体共同意义结构的特殊进化。然而,在一个开放和多元化的环境中,相对非特殊化的文化,进化优势可能更大。因为当自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的时或者大量新型文化基因侵入时,人类的主观意义体系不得不进行调整,而特殊文化因为其精致和难以适应变化,消失或被取代就在所难免。
文化是进化的吗?这个困扰了许多人类学家很久的议题可能仍将持续下去,如果我们将进化这个概念中的道德偏见和种族优越感排除在外,从信息――文化基因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的角度来看,那么我认为是可以成立的,文化基因的数量、规模和传播速度是一个长期增长的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文化形式不断形成而旧的文化形式逐渐消失。以前的研究多认为人类文化的变迁应该归结于社会经济变化或者自然环境的变化,但是不要忘记,文化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类生态系统,也应当服从内在的自组织规律,如突变、混沌等。
将人类的种种文化特征看成基因来理解,也许仅仅是换了一种角度来理解文化,它可能并不能比现存研究理论提供更多的深刻解释,但是通过将文化特征看成各种文化的基因,我们就有可能将各种对于文化概念的纷争纳入一个统一的动态框架下,而非将各种文化视为孤立的互为异类的现象。
博厄斯认为文化是包括一社区中所有习惯、个人对其生活的社会习惯的反应,及由此而决定的人类行动。在他的文化概念中,特别强调文化的几个要素:历史性(historicity),强调每个文化在历史过程的发展,即是强调文化是透过历史过程来讨论文化为何及如何被建构出来,正可避免文化有清楚界线或异己之分辨所造成的限制与困难;多元性(plurality),文化是复数的;行为上的决定性,文化在生活上会影响人的行为,并由行为来具体呈现文化;文化是整合而相对的,各个文化要素在历史过程中整合为一整体,故每个文化都不一样而产生文化相对论。
这使博厄斯和他所对抗的单线进化论阵营有着基本的差别,最重要地,在解释人类差异上,他将“文化”与体质或生物性因素区分开来,并且特别着重前者的解释力。这已足以挑战当时西方社会普遍认为种族的优劣是天生的、生物性的看法。
博厄斯及其追随者提倡的一种人类学观点,有时也称文化决定论。是博厄斯反对进化论和种族主义的一把利器,他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应该从其自身角度被理解,如果以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类型学的“发展水平”为评估标准,将会从科学上误入歧途,对其他文化做出错误的
判断和排序。相应地,博厄斯也推崇历史特殊论,其观点是所有社会和文化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历史,而不能被简化成是某个普遍主义者的发展方案中的一个类别。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文化相对论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一种流行思潮,代表人物是赫斯科维茨及其代表作《文化人类学》(1964),他把文化相对论推到了极至。其主要观点: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准则,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对各群体所起的作用都是相等的,因此文化谈不上进步或落后。
2、人类学的功能主义学派内部对文化的功能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文化(制度)是满足个人的需要,另一种认为文化(制度)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请举例说明你对文化(制度)的功能的理解。
1. 马林诺夫斯基:
1).其理论来源:
直接受益于杜尔干的研究,受马赫的现象主义哲学,冯特的民俗心理学的启发。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经验实证主义,描述感觉经验并将之当成论证依据;另一是,马赫对经验的整体性的论述,对人类生活的共同精神特性的探讨。
2).观点:
文化是人工制品和传统体系组合而成的,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可以使社会团体和组织得到维系和延续。
文化是一种作用中的现实,以大大超过直接适应环境的方式来满足人的需要。文化是一种源自人类需要的工具性实体。人,首先是一种生物性存在,人类必须得到七中基本生物性需要满足,才能生存下去,即新陈代谢、生殖繁衍、身体的安全、舒适、运动、成长、健康。个人以文化而非自然的方法来满足这些需要的。这样,认为自己创造了派生的环境,即文化。文化功能的8个方面:(1)经济(2)政治(3)教育(4)法律和秩序(5)知识(6)宗教和巫术(7)艺术(8)娱乐
三因子(文化的结构):器物(物质)社会组织(制度)精神(思想)
制度就是在共同的任务中团结起来并受到特定环境制约的一个集团的人运用某些专门的机构,遵从一套法规。制度是文化的结构单位,只有研究了制度,才能了解文化内部社会组织的具体情况。
提出“文化迫力”概念
是在满足人的机体需要的文化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器具和消费品的生产和保存方式,行为的规范如法律、风俗、习惯、道德等,文化传承所需要的训练、教育和知识,社会的权威形态和权威的执行方式。它们的发展导致经济、社会控制、教育制度和政治的产生。
文化迫力的作用:保障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使他们既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会因为违背社会的意志而受到惩罚。
“功能”指文化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方式,或满足机体需要的行动。需要促使文化产生,文化又反过来满足需要。
“把有机体的需要转变成派生文化的需要和责任的理论。在调节结构的共同作用下,社会把个人塑造成文化的人。”
文化规律即存在于个人需要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要通过比较文化研究,从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适应情况来看文化,才能发现。
2. 拉德克利夫·布朗1).理论来源:
部分来自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更多来自杜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研究社会现象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