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原文: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⑩然。 • 注释: •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 •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④〔游〕玩耍。⑤〔子〕果 实。⑥〔折枝〕压弯了树枝。⑦〔竞〕争着。⑧〔走〕 跑。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⑨〔唯〕只有。⑩〔信〕果真。11.而:而且 《王戎识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 双语学子,后生可畏,血气方刚、文质彬 彬! • 须知任重道远,岁不我与,一定要当仁不 让、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择善而从、见 贤思齐;万不可华而不实、患得患失、怨 天尤人!一定要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有始 有终,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心安理得、尽 善尽美!浩瀚《论语》,博大精深;研读 《论语》,不亦乐乎!
拓展提升: 我们来自不同地方,为着一个 共同的目标,相聚在虎贲五班,我 们是最亲近的兄弟姐妹,说说我们 该如何相处?
修身做人: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颜回的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孔子这样赞叹说: . 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 人不知而不愠
心得体会:
• 1、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 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从 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 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从学习环境的角度: 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 于人才的培养。 • 2、“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 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 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 交的态度,实在过于片面。 • 3、管宁因朋友的一二细节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标准, 便断然绝交,未免苛求于人,也过于绝情寡义。 而但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 向往之心,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断。但是,他 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 早会割席!也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 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
启示: 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 行推理判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 译文: •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 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 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 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 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摘来一尝, 果然是这样。
• •
——语文老师赠予同学们 “论语成语大礼包”
管宁、华歆(yin)共②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③而掷④去之。又尝⑤同 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 故⑦,歆废书⑧出观⑨。宁割席⑩分坐,曰:"子非 吾友也⑾。" •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 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②共:一起③捉:拿 起来,举起,握。④掷:扔。 • ⑤去:抛去。⑤尝:曾经。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 的华 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 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⑦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⑧ 废书:放下书 。废: 停止。⑨观 :观望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 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⑾ 窥:偷看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⒀割席:割开草 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汗不敢出,汉语里的成语,读音是hàn bù gǎn chū,意思 是指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成 语出自于南朝宋的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 汗不敢出。”
• 钟毓、钟会稍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 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 栗栗,汗不敢出。” •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 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 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 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 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积极地集思广益
• 1、把自己的疑问点在小组内,商讨碰 撞思维。 • 2、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 向我们班的小“孔子”们虚心地学习 请教。
重点点拨: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为政》)
有:同“又”。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的。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来导航
• 1、扎实掌握“说”“愠”“而”等重点实词 和重点虚词,能够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1-6章语录的大意。 • 2、学习通过理解重点实词,联系上下文翻译 文言文的方法。 •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内蕴, 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享受愉 快的学习生活!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表示顺接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表示并列关系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 表示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走出文本,回顾自己所学,你从孔子 曾子等教育家思想家那里所学到的学 习方法有: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管宁割席(拼音:guǎn níng gē xí),出自《世说新语 德 行第一》,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不与 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友。 • 译文 •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 旧挥动着锄头不停,把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 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后来,他们同坐在同 一张座位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带着官帽的人刚好从 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 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再不是我的好 朋友了。”
• 选择你喜欢的一章,根据你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 温馨提示:
•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停顿,要读出古文 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 2、放慢速度,读出古文的抑扬顿挫,古色古 香。
陶醉地朗读
仔细地梳理
• 借助注释说说1-6章的大意。 • 温馨提示: • 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并写在 探究案相应章节的横线上。 • 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 打“△”。 • 我们要仔细地梳理重难点哦!
1.上课前准备好相关学习物 品(探究案、课本、工具 书、双色笔),把桌面收 拾整齐。 2.课前三分钟演讲。
流淌智慧,碰撞心灵, 展现自己最闪亮一面!
国学素养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谁能大声朗读?这些名言出自 何处?何人所说?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 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 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 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 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 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 找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 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们,你 们对孔子和《论语》有哪些了解呢?
•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 理编订家,修订《诗 经》,编纂《春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 子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 人。 •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 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 族的光荣”。
万世师表——孔子
《论语》
国学经典知多少
图片
百度文库
• 《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 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 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 人的必读书目。 •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 •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 二大畅销出版物。 •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 排行榜中排第11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