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感知觉138页PPT

第二章 感知觉138页PPT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感觉出的两 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K =△I / I
(3)阈下刺激的心理效应:
低于绝对感觉阈限的刺激,虽然我们 感觉不到,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 例如,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脑 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扩大。
1957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电影院中正在 播放一部电影,但是电影的胶片被处理过,加入 了“请喝可口可乐”,“请吃爆米花”的广告语 ,只是这两条广告信息播放的时间是3/1000秒, 非常快以至于人们根本就没有觉察到,但是比较 试验前后电影院周围的可乐和爆米花销量,人们 惊奇地发现:爆米花销售上升了58%,可口可乐 销量上升了18%。
错觉在生活中的应用
冷暖色调的应用
红橙黄、绿蓝黑、灰白紫 咖啡杯为什么常是红色?
横竖条纹的应用 商场音乐的选择 举例:
电影霓虹灯制作 日本桥面的设计 商场促销的合理应用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语言直观 电化教学
形象与语言结合时的注意事项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感觉出的两个同 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K =△I / I
心理物理法
第二节感知觉基本规律
感受性的变化
例子:调香师 感觉适应
刺激的持续作用带来的 感受性变化
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对比
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感觉性发生变化 的现象
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联觉
3、 感觉的种类 (1)视觉
适宜刺激: 400-760毫微米的 电磁波,即可见光
视错觉游戏
中间的确是个正圆, 不相信用仪器量!! !
视错觉游戏--“完好的圆”
【解析】虽然端点看 起来不连在一起,左 边弯曲部分也显得比 右边的小一点,但其 实这是一个完好的圆 。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精心整理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方法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才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使 其朝着达到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小班教案认识体育运动

小班教案认识体育运动

小班教案认识体育运动小班教案:认识体育运动导言:体育运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幼儿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等。

本篇小班教案将通过认识体育运动的内容,引导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认知,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态度。

一、目标1. 让幼儿了解何为体育运动。

2. 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态度。

3. 提高幼儿的动作技能。

二、准备1. 带有各种体育运动图片的幻灯片或图片卡片。

2. 空旷且安全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3. 各类运动器材,如球类、跳绳、花环等。

三、活动过程第一部分:认识体育运动1. 回顾幼儿已有的体育运动经验,询问幼儿是否参与过体育运动,通过观察法确认幼儿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2. 展示体育运动的图片,鼓励幼儿依次说出图中的运动名称,并与他们一同大声重复,加深印象。

3. 导引幼儿讨论体育运动的好处,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并给予正面肯定。

第二部分:体验体育运动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或多个运动器材。

2.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例如摇晃手臂、扭动腰部等,为接下来的体育运动做好准备。

3. 分别介绍几个简单的体育运动,如投掷球、跳绳、红绿灯等,并示范给幼儿观看。

4. 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实践,鼓励幼儿互相观摩、鼓励和分享。

第三部分:总结与归纳1. 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询问他们学到了哪些新的体育运动。

2. 引导幼儿总结体育运动的好处,帮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3. 结束前,提醒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参与的体育运动,并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四、延伸活动1. 邀请幼儿家长参与一次体育运动日活动,增强家校合作,提升幼儿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2. 定期组织体育运动比赛,鼓励幼儿勇敢表现和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小班教案,幼儿能够对体育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体育意识和积极态度。

运动心理学第二章 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运动心理学第二章  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平衡觉是有机体在做直线加减速运动或旋
转运动时,能保持身体平衡并知道其方位
的一种感觉。其感受器是内耳前庭器官。
前庭器官同内脏有密切联系,在前庭器官
发生超强兴奋的时侯,会发生晕船或晕车
病。失去平衡觉的人最初会难于调整姿势,
易摔倒,还可能感到眩晕。平衡觉对保持
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
运动平衡觉

运动觉是反映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 也叫本体感觉。其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 和关节中。人一般不能直接觉察到动觉信 息,但是对于优秀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对 身体肌肉、肌腱和关节的运动十分敏感, 他们对运动速度、动作准确度的估量和稳 定性有精细的自我感受。运动觉敏感是运 动员和舞蹈演员、杂技演员选拔的重要条 件之一。运动觉是人从事正常活动的保证。
返回
视觉
视网膜存在三种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分别 感受黑—白亮度、红—绿两色和黄—蓝两色。 每种锥体细胞感受的两种色光刺激,在光波 长度上各不相同。因此当每种锥体细胞在感 受色光刺激时,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作用。 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并可解释红绿 色盲。 视敏度:即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 细节的能力。
返回
首页 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把 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运动的现象。
①动景运动; ②自主运动; ③诱导运动
㈡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 ⒉自我知觉 ⒊人际知觉
继续
首页
动景运动又叫Φ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 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 人看到原
第一节 感觉系统与运动活动 第二节 知觉系统与运动活动
感觉、知觉过程 表象、想象过程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对 象

第二章 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第二章  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一、名词解释:1.感觉2.知觉3.动觉4.听觉5.平衡觉二、选择题1.单选题(1)人对刺激物整体属性的直接反映是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错觉(2)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是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错觉(3)下列不属于知觉的是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E机体觉(4)下列属于感觉的是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 E机体觉(5)表示绝对感受性可以用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相对感觉阈限(6)刚刚能够引起感官感觉的刺激量是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相对感觉阈限(7)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量是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相对感觉阈限(8)月明星稀这种现象属于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阈限 D感觉后像(9)感受性变化最根本的条件是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社会实践 D感觉相互作用(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社会实践 D感觉相互作用(11)从不同角度看足球门,其形状基本不变,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2)知觉时对象与背景会发生变化,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3)人知觉的信息往往比事物本身包含的信息要多这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4)不同人知觉同一事物获得的意义各不相同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多选题(1)感觉与知觉的共同特点有A属于感性认识 B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C同时发生 D发生又先后次序(2)感觉剥夺实验可以说明感觉与知觉A是认知的基础 B是知识的来源 C不能剥夺 D剥夺会造成心理功能受损(3)按物质存在的属性知觉可分为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错觉(4)外部感觉分为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肤觉(5)内部感觉分为A运动觉 B听觉 C平衡觉 D嗅觉 E机体觉(6)感受性可以分为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7)感觉阈限可以分为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8)感受性变化的基本规律是A适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社会实践 D感觉补偿(9)知觉的一般规律包括.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三、判断题(1)感觉是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2)知觉是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3)知觉的整体反映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4)感知觉都可以按分析器分类()(5)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6)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反比关系()(7)感觉阈限度量的是感官刚刚感觉到的刺激量()(8)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形成反比关系()(9)微弱刺激的持续作用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10)同时起作用的刺激可引起感官对另一种刺激的感受性的发生改变()(11)经验是影响知觉规律的普遍因素()(12)人的知觉主要取决于知觉对象的客观信息()四、简答题1、不同体育项目感知觉有什么差异?2、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影响感受性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1、根据你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一种测量专门化知觉的测验?。

初中运动感的表现教案

初中运动感的表现教案

初中运动感的表现教案年级学科:初中体育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1. 了解运动感的定义和重要性;2. 学习运动感的培养方法;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运动感表现。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感的概念,认识到运动感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感知和反应能力;3.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表现。

教学重点:1. 运动感的定义和培养方法;2. 实践活动中运动感的表现。

教学难点:1. 运动感的培养和提高;2. 实践活动中的运动感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运动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感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2. 提问:什么是运动感?它在体育活动中有什么作用?二、基本部分(20分钟)1. 教师讲解运动感的培养方法,如:观察、模仿、实践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3. 教师示范运动感的表现,如:快速反应、协调动作等;4.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运动感的表现;5.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2. 学生在活动中尽量表现出良好的运动感,如:快速跑动、准确传球等;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提出改进意见;4. 学生相互评价,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运动感的培养方法和实践经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3. 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感的理解和认识程度;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运动表现;3. 学生对运动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运动感的概念和培养方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有所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运动感的理解不够深入,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不够积极主动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对运动感的认识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我能力之间存在不平衡时,出现--2形成:
应激源--对威胁和知觉和评价--身心的反应 3控制的策略:
#认知策略 #身体技术 4体育运动与应激
紧张应激的表现
生理的
心理的
行为的
HR 升高
担忧
谈话速度变快
血压增加 觉得头脑中塞满东西 咬手指、手足无措
排汗增加
难以做出决定
踮前脚掌
脑电波活动增加 觉得思维混乱
体育心理学
基本内容
绪论 体育与心理的关系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运动技能学习 心理技能训练 体育教学心理 体育教师的领导行为 体育比赛心理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一章
第一节 回顾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三节 体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体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2.用文献综述法对体育与心理的关系进 行分析与评论(某一专项与某一心理品 质).
第二章 体育与心理的关系
体育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是在肌肉运动和训练比赛 中完成的,因此它同其它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有明显的 区别,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运动员在比赛和训 练中,需要更多地依靠肌肉运动感觉来感知、理解和 记忆,需要不断地根据对手和环境做出调整。需要更 多地利用形象思维和操作思维来快速分析和决策。 第一节 体育运动与感知觉 一、体育运动中的一般知觉问题 二、体育运动中的复杂知觉问题 三、专门性运动知觉
三、心理测量法
(一)纸笔测量 问卷调查、心理测验 (二)非纸笔测量 仪器、图片、游戏、积木
四、实验法
在明确的理论导向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 确定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进行实验设计 必要时对主试进行培训 实施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数据 撰写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
作业:
1.试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区别 与联系.

第八章 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第八章 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运动心理学》——第八章
内容提要: • 运动活动与感觉系统
动觉 视觉 听觉 触压觉 平衡觉
• 运动活动与知觉系统
空间知觉 事件知觉 运动知觉 专门化知觉
感觉是感受器及应对的神经系统从外 界环境中接受和表征刺激信息的过程;知 觉则是对感觉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 释的过程。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 特征;知觉反应的则是客观事物的整体特 征。感觉发生在前,知觉发生在后;感觉 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延续。
二、视觉
视觉是通过眼睛、视传入神经和视觉中枢产生的,对 波长约为380到74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产生的感觉。
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又称距离知觉或立 体知觉。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 的反映。视网膜虽然是一个两维的平面,但人不仅能感知 平面的物体,而且还能产生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的知觉。 这主要是通过双眼视觉实现的。有关深度知觉的线索,既 有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差等生理 的线索,也有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的 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习物体的大小等客观线索。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线索,单凭一只眼睛观察物体也可 以产生深度知觉。用视觉来知觉深度,是以视觉和触摸觉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联系为基础的。通过大脑的整合 活动就可作出深度和距离的判断。但个体在知觉对象的空 间关系时,并不完全意识到朵、听传 入神经和听觉中枢对频率约 为20-20000Hz的声音刺激产 生的感觉。听觉刺激可以通 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扩散 效应,诱发动觉中枢的兴奋,
从而产生节奏感,即听觉和
动觉的联合知觉。
四、触压觉
触压觉是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 分为触觉和压觉两种。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 微变形,引起的感觉叫触觉;使皮肤明显变形,引起的感 觉叫压觉。

体育心理学知识汇总

体育心理学知识汇总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理解有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理解使知觉更深刻,更有意义

不完整图形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 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稳定性。 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在网膜上的形
体育心理学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教研室 邓淑红



绪论 第一章 体育与感知觉 第二章 体育与记忆 第三章 体育与思维 第四章 体育与注意 第五章 体育与情绪 第六章 体育与个性 第七章 体育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第九章 运动技能学习 第十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心理 第十二章 体育比赛心理 第十三章 体育社会心理 第十四章 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四、运动知觉

1、定义 对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位移的知觉。 2、分类 (1)真正运动知觉 似动 (2)客体运动知觉 本体运动知觉 (3) 专门化运动知觉


真正运动知觉: 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 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 运动的知觉。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在静止的物 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 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二、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决定因素:物体照明强度、物体表面反射系数、与环境对比


2、颜色 3、视觉的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明暗对比、颜色对比)、边界突出和马赫带、视敏度


4、视觉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第二章)熊老师

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第二章)熊老师

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第二章)熊老师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一、选择题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2.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

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

A.抑郁症B.强迫症C.焦虑症D.恐惧症3.方老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好几所学校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研究B.个案实验C.描述性研究D.实验室实验4.江珊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他这种行为属于( )。

A.自我认识B.自我反省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5.在英语学习中,某同学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这种现象属于( )。

A.分化B.泛化13、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检验14、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

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A、不可逆性B、单维性C、自我中心D、集中化15、中学阶段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哪一个人格发展阶段相对应?()A、信任对不信任B、自主对羞耻C、勤奋对自卑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解析]心理学不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而且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2.D[解析]在公共社交场合出现情绪紧张、脸红等症状属于社交恐惧症。

3.C[解析]描述性研究指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描述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实验研究指在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特定的实验处理,并分析处理效果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实验、实验室研究、自然实验。

4.D[解析]自我调控指对自己的管理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调节。

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13
➢ 对外界物体运动的知觉
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成反比,即运动物体形状 越大,对其运动速度的估计越小。
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运动速度知觉的下阈限及上阈限成 正比。
14
有研究者用一固定窗口呈现画好的运动图形,比较窗口大小、图形大小 与速度阈限的关系,结果发现,注视窗口及运动物体图形大的,速度阈 限也大;反之,注视窗口及运动物体图形小的,速度阈限也小。
领域中的节奏最容易使人形成运动时间节奏知觉。听觉最适宜的 时间间隔是0.5秒至1秒,视觉最适宜的时间间隔是0.5秒至0.75 秒。在此范围内,运动节奏知觉效果最好。
12
▪ 运动知觉
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 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包括:
1、对外界物体运动的知觉 2、对机体自身运动的知觉
知觉阈限(cm/s)
488 400 364
引自李建周,1985
16
运动背景条件会影响速度知觉
运动背景条件如场地也会影响速度知觉。排球队员如果习惯于只能容 纳一块场地的小球场,那么,到能容纳四个场地的大球场比赛,技术 水平的发挥会受到干扰。因为场地越是宽广,对球的运动速度越感觉 慢,这种速度知觉的错觉现象,会直接影响动作的反应速度。
7
▪ 运动活动与知觉系统
空间、时间和运动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固有形式。 任何事物离开空间、时间和运动,就无法存在。
复杂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8
空间知觉对运动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
空间知觉
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形状、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 立体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4
球感与动觉密切相关
➢ 运动活动与感觉系统

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

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第一部分感知觉一、选择题1.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叫()。

A.前庭觉B.触觉C.视觉2.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岁时才达到最好水平。

A.5—6岁B.10—12岁C.14—19岁3.70%-75%的信息是通过()得到的。

A.听觉B.触觉C.视觉4.()岁婴儿的视敏度才接近成人A.1岁B.2岁C.3岁5.()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

A.5—7岁B.3—4岁C.4—5岁6.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来研究婴儿的形状知觉。

A.悬崖装置B.注视箱C.靶形图7.婴儿特别偏好下面()形状。

A.人脸B.宠物的脸C.长方形8.视觉悬崖的实验发现,()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A.6 B.7 C.89.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婴儿的()经验特别有关。

A.翻身B.爬行C.站立10.()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A.5 B.6 C.411.()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A. 4-5岁B. 5-6岁C.6-7岁12.多通道感知典型地表现在()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A.同一B.不同C.两个13.2个月与()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10 B.9 C.814.()是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A.感觉剥夺B.感觉轰炸C.感觉过多二、判断题1.嘴和手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两个重要工具。

2.婴幼儿的听力不如成人的敏锐。

3.新生儿怕热不怕冷。

4.女孩的肤觉比男孩敏感。

5.抓握是婴儿最初有方向的运动,是形成操作物体和发展成复杂动作的基础。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嗅觉具有个别差异。

7.20周的胎儿就已经具备听觉能力。

8.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10.幼儿年龄越小,视敏度越好。

11.儿童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12.色盲具有性别差异,通常男孩的颜色视觉比女孩强。

第二章 感知与注意

第二章 感知与注意
• 2.模象直观 • 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指通过图片、图 像、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 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 • 优点:可以人为地突出本质特征,不易受 时空限制,可以补充实物直观的不足。
三、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
• 3.语言直观(言语直观) • 语言直观是通过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形 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 提高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优点:灵活、经济、方便。
图二
图一 图三
二、知觉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 客观因素:(选择题) (1)刺激物绝对强度: 阈限范围内,越是强烈的刺 激,越是容易被选择知觉。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被选 择知觉。 (3)对象的活动性: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 易被选择知觉。如闪烁的霓虹灯容易被人知觉。 (4)刺激的新颖性、奇特性等。
三、注意
• 3.注意的功能 • (1)选择功能 • 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 的影响,避开其他与之竞争的各种影响。 • 由于注意的选择性,人的心理活动才能正确指向和 反映客观事物。 • (2)整合的功能 • 研究表明,人对外界输入的信息的加工整合作用, 往往发生在注意状态下。 • 个别信息特征输入既可在注意状态,也可在前意识 状态;但对信息对象的整合加工作用只能在注意状 态下发生。
二、知觉
• 主观因素:(选择题)
(1)有无知觉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容易选择知觉。 (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选择知觉。
(3)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知觉 定势等。
二、知觉
• 2.知觉的理解性 •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 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 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 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 程。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 感知觉的区别: • 感知觉的联系: • 3、感知觉与知识经验的关系:
4、一般知觉与复杂知觉
• 一般知觉: • 视知觉 • 听知觉 • 嗅知觉 • 味知觉 • 肤知觉
复杂知觉:
• (1)时间知觉 • 是客观事物持续性、速度、顺序性
在人脑中的反映。 • 长短时间知觉——长时估计与短时
• 例:三次考试 王某同学: 甲、甲、乙;李某同学:乙、 乙、甲。王某是意外,李某是侥幸。
四、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 1、感知觉的有益性和目的性提高 • 2、感知觉的精确性不断发展 • 3、出现逻辑性知觉 • 4、感知觉的不随意性、片面性、不
稳定性等特点依然存在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一、感知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 (一)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 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重视直观教具的应用 • 1、实物直观(通过观察标本、实物、演示性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 感知觉越生动、越精细,思维、记 忆就会越清晰、越深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 一、定义 • 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反映。
• 感觉剥夺实验
• 赫布(Hebb,1950)
• 感觉如被剥夺,人的认识活动甚至 心理的健康都会受到干扰。
感觉剥夺试验装置
• 后图:会动的画面
• 总也抓不住的小黑点儿 • • 德国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
威斯特于1997年发现勒索闪烁的网格 幻觉。 • 在知觉两个相对立的颜色时,这两种 相对立的颜色导致一种叫做侧抑制的 生理机制,由于在看图的过程中,眼 睛不停的跳动,使得侧抑制不停的产 生,从而使得上图中出现了闪烁的点。

• 观察力的培养: • 1、正确对待儿童的提问。 • 2、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目的。 • 3、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 • 4、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

体育心理学大纲

体育心理学大纲

“十五”大纲课程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

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

这门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二)课程设置目的1 .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和发展方向。

2 .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3 .使学生掌握运动参与的心理动力。

4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心理。

5 .使学生了解提高运动成绩的心理学方法。

6 .使学生了解运动中的社会心理。

7 .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心理。

教学内容与要求体育心理学“十五”大纲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四章运动动机第十四章运动中认知干预方法第五章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第六章运动归因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八章运动损伤心理致因及康复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差异心理《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21022)一、课程说明(一)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门课程是从事体育教学的心理依据。

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讲授体育运动中特别是体育教学中人的特殊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介绍心理机能的训练方法等,为培养合格的教师提供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为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和学校运动训练、竞赛活动提供心理学依据;通过教学实验、作业及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使他们了解某些心理实验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初步具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优秀教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优秀教案

第二章动物地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地运动(学案)教师寄语:生命在于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各种运动方式,知道动物所进行地一系列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地活动,都是动物行为.重点是理解动物地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然后通过做屈肘、伸肘动作,体会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地活动状态,理解骨、关节和肌肉地协调配合,并与机械杠杆活动原理进行类比,充分理解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难点是运动地完成除骨、关节和肌肉地协调配合,还依赖于其他系统地控制、调节或配合.2、认识动物地运动依赖于一定地结构,.3、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地意义.知识点精讲:一、在非洲草原上,一头母狮正在悄悄地潜近斑马群,这时,斑马会群起反击吗?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都是动物地行为,动物地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地动作.动物地运动依赖于一定地身体结构.(一)运动系统地组成:1、由已学动物地一些运动方式,想到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地呢?由自己做屈肘伸肘动作,从而猜想运动系统地组成;2、观察教材29页家兔地骨骼和关节模式图,并结合实物说出关节地组成?体会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地作用.3、取哺乳动物地前肢或后肢观察肌肉、关节、骨三者位置关系,思考骨骼肌在骨上地分布有什么特点?(二)骨、关节与肌肉地协调配合:1、了解肌肉结构及其特性.①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②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地特性.骨骼肌受神经传来地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2、每个学生做屈肘伸肘动作,体会运动地产生过程,同时用另一只手触摸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感受二者地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答: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正好相反,说明肌肉间地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运动.3、快速做下蹲运动,在运动中感受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等身体地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各类动物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地调节和控制下完成地.除受神经系统地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地参与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地整体性和统一性.(三)拓展创新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地作用吗?2、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这是怎么回事?3、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地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答: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地屈伸.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才能完成直臂提水这一动作.例题1 哺乳动物地运动系统是由()组成.A、骨和肌肉B、骨骼和肌肉C、关节和肌肉D、骨和关节变式训练:1、某人右上肢瘫痪,是由于().A、肩关节、肘关节不够灵活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受到损伤C、肌肉内地血管受损D、支配右上肢地神经受损2、你地屈肘动作地产生是由于()地结果.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二、课程延伸(一)蚂蚁是营群体生活地昆虫.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蚁后地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地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地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根据动物地行为为特点,分析回答.(1)蚁群中数目最多地是_______,繁殖后代地是_______.(2)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地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地点,蚂蚁不会发声,他靠_______传递信息.(3)小明说:“像蚂蚁这样地群体中地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你认为小明说地对吗?答:_______(4)像蚂蚁一样营社群生活地队伍很多,请举出其中一例.答:如_______(二)我们知道地球上地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地生活方式,有独居地,也有营群居生活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地吗?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地?(三)社会行为地特征(1)什么是社会行为?动物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共同维持群体地生活.(2)举例说明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点?(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地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地分工;(3)有地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2、分析一群金丝猴地群体生活(1)有一个最占优势地雄猴,是.(2)有下级、和.(3)首领地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4)首领地职责:负责指军整个社群地行动,并与其他雄猴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地不同,排成地等级社会.(四)群体中地信息交流1、探究:蚂蚁地通讯阅读教材第39-40页,结合自己地经验拟定探究计划,完善计划,成员分工,自主探究.(1)提出问题: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吗?(2)作出假设、制定计划.(3)小组内对探究计划进行讨论和完善.(4)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①蚂蚁地通讯是依靠气味吗?答:蚂蚁地通讯方式之一是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地触觉功能相互沟通.②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答:(1)蚂蚁地通讯方式之一是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地触觉功能相互沟通.例题2 具有社群行为地一组动物是()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蜜蜂④狒狒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变式训练:1.下列不属于动物地信息交流方式地是()A.蜜蜂地舞蹈动作 B.鸟类地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地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地墨汁2.蜜蜂地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课堂练习1、下列各项中正确地是().A、骨骼肌地组成包括中间地肌腱和两端地肌腹两部分B、骨地运动要靠骨骼肌地牵拉C、动物地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地控制和调节来完成D、所有动物地体内都有骨骼2、人地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A、动力作用B、杠杆作用C、支点作用D、调节作用3、下列关节中,灵活性最大地是().A、踝关节B、肘关节C、肩关节D、膝关节4、当下肢地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舒缩时,身体姿势不可能是( ).A.跑B.跳C.行走D.立正5.一个白蚁地社群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地是A.雄蚁B.雌蚁 C.工蚁D.兵蚁6.下列不属于动物地信息交流方式地是A.蜜蜂地舞蹈动作B.鸟类地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地特殊分泌物D.蜥蜴遇到敌害,断掉尾巴家庭作业:非选择题1. 某人下肢肌肉萎缩,但这些肌肉并没有受过外伤,造成肌肉萎缩地原因可能是.2、下图是人体地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地经历,脱臼是指[ ]______从[ ]______中脱落出来地现象.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腔中地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地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地撞击力.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地是[ ]__ _.(2)骨地运动要靠_______地牵拉;当________受到神经传来地刺激时,就会牵动_______绕____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3.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A表示_________动作,图B表示动作_________.①表示________,在图A中处于_______状态;②表示______则同时处于_______状态;图B中①和②地状态分别是_______和_____.刘春红是奥运会举重冠军,当她抓起杠铃时,她上臂地肌肉中,处于收缩状态是[ ]______,处于舒张状态地是[ ]____,当她将杠铃成功举过头顶稳定地那一刻,处于收缩状态是[ ]_____,处于舒张状态地是[ ]______.当你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①②均处于_____状态.(5)以上实例说明任何动作都反映出各种肌群之间地___________关系.4.昆虫传递信息地主要形式,是利用灵敏地嗅觉器官识别一些信息化合物.昆虫利用气味传递信息地方式,叫做“化学语言”.雌蛾用腹端腺分泌地性引诱外激素气味作为呼唤配偶地“甜言蜜语”,能被距离数百米以外甚至千米左右地雄蛾所感知.蜜蜂习惯过“大家庭”生活,其“家庭成员间地通讯联系”,甚至各种级别地分化和形成,不少与“化学语言”有关.请回答:什么是昆虫地“化学语言”?雌蛾能释放什么物质来作为“化学语言”?5、设计实验蚂蚁地通讯阅读教材第39-40页,结合自己地经验拟定探究计划,完善计划,成员分工,自主探究.(1)提出问题: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吗?(2)作出假设:(4)实施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所有的专项运动中,动觉是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
首页
三、社会知觉的偏差
⑴首因效应(prinacy effect)
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 响的现象。 实验:Jame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 指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我们 在最初接触陌生人的时候,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 此时印象最为鲜明、强烈。
首页 实验1:
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镜,使被试通过眼镜 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 告诉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状的?”结果有 90%的人都认为:“木棍是弯的”
几种视觉现象:
视觉后象: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 而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

机体觉是有机体内部环境变化,作用于内 脏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内脏器官活动状态的 感觉。也叫内脏感觉。其感受器分布于各 脏器壁内。它可将内脏的活动及其变化的 信息,经传入神经,传向中枢。机体觉一 般包括饿、饱、渴、痛、恶心、便意感觉 等。一般情况下,人的内脏活动不为人所 意识,也不受人的随意支配。只有在生理 节律发生超乎常态或处于病理状态下,才 能产生明显的感觉,而且常常带有不适感。 机体觉有保护性功能。

(1)形状知觉:指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靠视觉、 触摸觉和动觉来判断物体的形状。 (2)大小知觉:判断物体的大小,主要靠视觉,并 得到触摸觉和动觉的支持。


(3)深度知觉:包括判断观察者到物体的绝对距离, 即距离知觉,又包括判断一个物体不同部分之间 的相对距离,即立体知觉。深度知觉也依赖于视 觉、触摸觉和动觉来加以判断。
继续
首页 ⑵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 实验:改变Lichens的部分条件。Lichens提醒被试不要 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并将E、I两段文字 隔开呈现给被试。呈现一段描述后花5分钟让其做无关工作 (数学题、听故事等)。此种情况下,被试倾向于根据后面 一段描述评价Jame。
第一节 感觉系统与运动活动 第二节 知觉系统与运动活动
内蒙古师大体育学院
感觉、知觉过程 表象、想象过程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对 象
认知过程
认识活动 思维过程 记忆过程 意向活动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注 意
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 自我
气质 性格 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世界观
味觉: 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味蕾分布:舌尖→甜;舌中→咸;舌两侧→酸;舌后 →苦
首页 ⒋肤觉(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称为肤觉。包 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触压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 引起的感觉叫~。 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 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温度觉: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 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 痛觉:任何一种刺激当其对有机体具有 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
继续
⒊运动知觉:人脑对物体空间移动及速度的反映。
运动知觉依赖的条件:
(1)物体运动的速度; (2)离观察者的距离; (3)观察者自身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影响速度知觉的条件:
(1)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成反比。 (2)在一定范围内光线亮度与速度知觉成正比 。 (3)运动背景条件也会影响速度知觉 。 (4)物体或动作的运动方向对速度知觉有影响 。 (5)知觉者的主体状态对速度知觉也有影响 。
追星族的偶像
首页
戴恩等人(K.Dion,et al,1972)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 他们让被试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无魅力的、中等的和 有魅力的。然后,让被试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原本可能与有、 无魅力是无关的,但评定的结果却显示,有魅力的人得到了最高的评价,无 魅力的人得到了最低的评价。具体的评价结果见下表: 无魅力者 中等者 有魅力者

平衡觉是有机体在做直线加减速运动或旋
转运动时,能保持身体平衡并知道其方位
的一种感觉。其感受器是内耳前庭器官。
前庭器官同内脏有密切联系,在前庭器官
发生超强兴奋的时侯,会发生晕船或晕车
病。失去平衡觉的人最初会难于调整姿势,
易摔倒,还可能感到眩晕。平衡觉对保持
身体平衡有重要作用。
运动平衡觉

运动觉是反映身体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 也叫本体感觉。其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 和关节中。人一般不能直接觉察到动觉信 息,但是对于优秀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对 身体肌肉、肌腱和关节的运动十分敏感, 他们对运动速度、动作准确度的估量和稳 定性有精细的自我感受。运动觉敏感是运 动员和舞蹈演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杂技演员选拔的重要条 件之一。运动觉是人从事正常活动的保证。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
美国人 — 英国人 — 法国人 — 德国人 — 日本人 —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坦率 有绅士风度、聪明、守旧、传统 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 严谨、勤奋、呆板、聪明 爱国、尚武、进取、善模范
首页
㈢错觉(illusion)
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继续
首页 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的活动。并 进行不同顺序的编排,让被试评价他的性格特征。 文字(E)体现了Jame活泼外向的性格:Jame与朋友们 一起上学;在阳光下晒太阳;在商店与熟人聊天;与前几 天刚刚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 文字(I)体现了Jame沉默内向的性格: Jame独自放 学回家;走在街道荫凉的一边;在商店里静静地买东西; 与女孩见面不打招呼等。 E 95%认为Jame外向友好 I E—I I—E 3%认为Jame外向友好 78%认为Jame外向友好 18%认为Jame外向友好 返回
首页 ⑶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对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印象后,倾向于根据此推论 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戴恩实验) 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
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实质是在信息不齐备
的基础上建立的对别人的印象。 “情人眼里出西施”、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返回
首页 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把 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运动的现象。
①动景运动; ②自主运动; ③诱导运动
㈡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 ⒉自我知觉 ⒊人际知觉
继续
首页
动景运动又叫Φ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 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 人看到原
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
似动现象
返回
<4>专门化知觉(specialized perception):就是专项运动员 在运动实践中通过长期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 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
质如水、空气)做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与觉察。

特点:
1、具有综合性,往往依赖于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2、具有专项性,不同的的分析器依专项特点而在不同的专 门化知觉中起作用。
首页
二、知觉的种类:
㈠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⒈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 处理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包括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方向知觉与性格
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1)运动时间知觉:对时间长短、快慢、节奏和先后次序关系的反映。 (2)运动节奏知觉:大脑对运动技术动作时间节奏的直接反映。
返回
首页 凝视左边的十字约30秒,再看右边的十字, 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返回
暗适应:指由亮处到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指由暗处到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运动视觉
⒉听觉:
适宜刺激为20~20000赫兹的声波。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

中耳:鼓膜—受声音压迫机械振动,带动三块听小骨; 锤骨、砧骨、镫骨—将声音传到卵圆窗。
温度觉实验
运动触压觉
四、触压觉
首页 ㈡内部感觉: ⒈机体觉(内脏感觉)
机体觉由于内脏活动作用于感受器而产生的,包括饥饿、 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
⒉平衡觉(静觉) 平衡觉是由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 动时所引起的。 ⒊运动觉(本体感觉) 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 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继续
首页
第二节 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㈠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 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㈡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共同点 感觉 知觉 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映
区别 个别属性 整体
联系 知觉的基础 感觉的深入
首页




知觉的分类 一般知觉: 以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为 分类标准,把知觉划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 知觉、味知觉等。 复杂知觉: *空间知觉 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 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等。 *时间知觉 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 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 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
(4)方位知觉:指对空间方向、位置等属性的反映。 依靠视、听、触、动、平衡觉等协同活动,来判 别物体所处方位。

首页
A
B
C
场独立性(B)强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 独来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人的 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从事与人少有交往的职业。
场依存性强(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寻 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易接受 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从事与热闹打交道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