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城市规划中打造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主流。

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为了研究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首先说明了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然后对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智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前言: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是由三个网络系统构成的,分别是物联网系统、云计算系统还有智能电网系统。

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工作就是将物联网系统、云计算系统还有智能电网系统整合到一起,促进城市智慧化建设、管理和发展。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就是利用智慧城市的先进技术对一定区域内的国土进行空间上的安排,为各类建设活动打下基础。

1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1.1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主要是五个方面:1.空间资源为了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于国土空间资源要全方面采用数字化管理,将全方面的国土空间资源(比如类型、数量、质量等信息)的基本情况全部收集起来,建立大数据平台。

1.空间规划空间规划要严格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多规合一的要求,将土地用途、空间范围等规划项目进行统一规划。

1.编管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的编管协同要与政府部门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严格管控的“事前、事中、事后”编管协同体系。

1.空间管控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管控中,规划工作人员要将国土空间与空间资源一同进行编管协同,对国土空间管控全方面业务流程进行闭环管理。

1.空间治理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治理上,要以信息平台为依据,结合大量空间信息数据,对国土空间进行实时监测和治理,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协同治理国土空间。

1.2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建设首先,要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的方向。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析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析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智慧城市建设也越来越被提上日程。

文章着重分析了智能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改革;探索引言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一体化,对于中国城市发展而言,既是一种高难度挑战,也是一种难得的好机遇。

其致力于创造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案,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进行服务。

如今我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人民生活要求对于智慧城市规划的要求,相关人员需要了解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将从前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使城市轨道交通最终能够适应于城市社会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规划关系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以及综合安排城市各类工程建设进行研究的综合的部署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中为公共客运服务的一种快速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系统,通常来说,城市规划中包括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在城市工体规划中,城市轨道佳通规划通常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一部分出现,合理的轨道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通过布局轨道交通网络、站点的设置以及制定轨道交通政策等方面将城市规划中的目标原则进行体现,同时通过轨道交通的规划促进总体规划的部署和落实,可以说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规划直接或者间接的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空间结构、人口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产生着影响。

合理的轨道交通规划对城市结构的调整及公共交通结构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还是带动城市间交通发展及旅游业的源头,非常有利于统筹轨道沿线城乡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

具体来讲: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规划即引导又服务,直接或间接对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区域协调发展、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产生影响。

2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的要点2.1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应该适应当地城市规划计划一个智慧城市的规划基本可以分为市区和郊区两个不同的功能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自然需要在这样的城市规划现状上进行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建设思路研究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建设思路研究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建设思路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新型智慧城市概述 (7)2.1 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7)2.2 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与目标 (8)2.3 新型智慧城市的典型应用 (10)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 (11)3.1 城市建设信息化的现状 (13)3.2 数据共享与开放的程度 (14)3.3 智慧交通、能源与环境管理的成效 (15)3.4 公众参与度与满意度 (16)3.5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7)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研究 (18)4.1 数据驱动的城市决策机制问题 (19)4.2 跨部门协同工作的问题 (20)4.3 信息孤岛与数据安全问题 (22)4.4 公众参与与隐私保护问题 (23)4.5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问题 (24)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25)5.1 制定科学的城市战略规划 (27)5.2 推动数据共享与开放机制建设 (28)5.3 构建协同工作的城市管理体系 (29)5.4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障 (31)5.5 优化公众参与机制,保障信息安全 (32)5.6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绿色发展 (33)六、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 (35)6.1 城市概况与发展现状 (36)6.2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37)6.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0)6.4 对策建议与实施效果预测 (42)七、结论与展望 (42)7.1 研究总结 (43)7.2 政策建议 (45)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46)一、内容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新型智慧城市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编制探索与实践

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编制探索与实践

标准评析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编制探索与实践■ 朱荷欢 王芙蓉 孙玉婷 吴掠桅 武 文(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摘 要:在智慧城市和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国际标准组织纷纷开展了智慧城市领域国际标准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

本文重点描述智慧城市国际标准ISO 37166:2022《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数据集成框架》情况,包括该标准的制定背景、技术内容、编制过程和意义作用,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该标准由中国提出并立项,于2022年2月全球发布,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全程核心参与该标准制定。

该标准是智慧城市领域规划数据集成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国家标准走向国际的一次探索实践,为智慧城市领域其他国际标准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规划,数据集成,框架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19.021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Development forSmart CityZHU He-huan WANG Fu-rong SUN Yu-ting WU Lue-wei WU Wen(Nanjing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ies and standardization, variou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s have carried ou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research in the fi eld of smart cities and achieved a series of results.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smart cities, ISO 37166:2022, 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 — Urban data integration framework for smart city planning (SCP),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echnical content, development process, signifi cance of the standard, and summarizes and looks forward to its prospects. The standard was proposed by China, and was released globally in February 2022. Nanjing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participat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tandard development. This standard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planning data integration in the fi eld of smart city, and it is also an exploration practice for China’s national standards to go global,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the fi eld of smart city.Keywords: smart city, smart city planning, data integration, framework0 引 言智慧城市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均引起了广泛反响,也引发了全球智慧城市高速发展的浪潮。

多规合一技术方案

多规合一技术方案

多规合一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

咱先唠唠为啥要有这个“多规合一”呢?你看啊,以前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规划,就像一群小伙伴各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玩,规划部门有城乡规划,国土部门有土地利用规划,环保部门有环境保护规划等等。

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同一块地,不同的规划可能有不同的安排,这就像几个人对同一个东西有不同的想法,容易打架呀。

所以呢,为了让这些规划能和谐共处,就需要“多规合一”这个大管家来协调管理啦。

二、目标设定。

1. 协调统一。

咱们的首要目标就是让这些规划不再各说各话。

就像把一群性格各异的小伙伴团结起来,让他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要把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等等都协调好,让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开发强度、环保要求等都能在一个大框架下达成一致。

2. 提高效率。

以前因为规划不统一,项目审批的时候可麻烦了。

就像你要去不同的地方盖好多个章,每个地方还都有自己的要求。

“多规合一”之后呢,就像开了个一站式服务大厅,项目审批变得又快又顺畅,大家都节省时间和精力,就像坐了火箭一样高效。

3. 优化资源配置。

这就好比是合理安排家里的财产一样。

土地、空间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宝贝,通过“多规合一”,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哪里适合搞建设,哪里要保护起来,让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不浪费一丁点儿。

三、技术路线。

1. 数据收集与整理。

这是打基础的重要一步。

就像收集各种积木块一样,我们要把各个部门现有的规划数据都找出来。

城乡规划的地图、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环保的生态红线范围等等,把这些数据从各个角落里挖出来,然后整理得整整齐齐,就像把杂乱的积木按照形状和颜色分类好。

2. 标准统一。

每个部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可能都不太一样,这就像不同地方的方言一样让人头疼。

所以我们要制定统一的标准,把这些“方言”都转化成大家都能听懂的“普通话”。

比如说坐标系统要统一,土地分类标准要一致,这样数据之间才能愉快地交流合作。

3. 差异分析。

把各个规划放在一起比较,就像把小伙伴们的想法都摊开来看。

智慧城市相关规范、指南及方案解读

智慧城市相关规范、指南及方案解读

智慧城市相关规范、指南及方案解读智慧城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然而,要建设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指南和方案。

本文将对智慧城市相关规范、指南及方案进行解读,探讨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规范要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必须遵循相关的规范要求,以保证城市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目前,国内外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如《智慧城市技术规范》、《智慧城市数据管理规范》等。

这些规范要求涉及到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信息技术、物联网、数据管理等,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南和标准除了规范要求外,相关的指南和标准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指南和标准提供了更具体、可操作的建设方法和步骤,有助于统一建设思路、标准和流程。

比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智慧城市评价指南》,对智慧城市的评价与认证进行指导;又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的智慧城市标准,涵盖了从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到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

三、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解读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

这些方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表。

同时,方案还明确了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安排和责任分工,以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解读对于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和重点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四、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比如,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

比如,可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升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等。

只有有效地解决了这些挑战,智慧城市才能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陈庆杰饶琴摘要:智慧城市对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转型以及加强社会管理至关重要。

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和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指出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缺乏统筹规划、发展资源约束大、信息集成共享不足、保护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即以城市本身规划为依据,以人为本、吸引投资,整合信息资源,加快国家标准和评估体系建设。

关键词:城市;建设发展;智慧化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3-0130-02一、智慧城市的内涵深化1.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一个连接智慧人脑与精确联网计算机及大规模共享数字信息流的城市。

智慧城市通过嵌入城市物体的智能传感器形成物联网,实现对城市实体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交通、教育、医疗、安全、城市管理、生产、环境和其他城市需求的智能支持[1]。

智慧城市通过人与物之间的智能联系,实现城市“智力”与“情商”的同步提高,使人们的行为更加精确和高效,使人们的活动更加便捷通畅,让城市成为拥有技术、文化、灵魂、生命和思想的物质文化空间。

2.城市“智慧”的愿景。

一是智慧城市更智能。

城市中多平台能够协同联动,监控系统能够智能感知态势,决策系统更加科学高效。

二是智慧城市更无限。

千兆光纤入区、百兆光纤到户,每个小区都被感知联网,网络无所不在,人人随时在线。

三是智慧城市更有效率。

管理扁平化,时间银行化,学习个性化,运行智能化。

四是智慧城市更宜居。

生态能够进行自我修复,交通通畅,人口规模适宜[2]。

二、智慧城市的特征1.以技术为导向的硬件特征。

智慧城市的硬件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综合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处理、智慧服务和激励创新。

综合感知强调人们使用智能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城市物理空间的感知,获取城市各类信息进而对城市的核心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3];泛在互联强调移动互联网,电信网络,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整合,形成无处不在的网络承载系统,及时综合地实现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智能处理强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智能和人工智能等智能计算技术来准确有效地分析和处理数据,智能整合业务流程,主动响应,促进城市各关键系统和谐高效运行;智慧服务强调城市处理开发扩展数据、感知质量数据的能力,以达到为人们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化服务的目的;激励创新强调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城市各种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为城市提供持续的发展源泉[3]。

我国“多规合一”的难点及出路分析

我国“多规合一”的难点及出路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58期 1综述我国“多规合一”的难点及出路分析姚海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规划局,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摘要:当前,“多规合一”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但仅仅靠近期空间上的统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尤其是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

5年后,甚至不到5年,老的问题依旧会产生。

真正的“一本规划”不仅仅是“一张图”,而是成系统的对未来的不断修正的、进步的、细化的谋划。

关键词:多规合一;内涵;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8-0001-011 导言“多规合一”目前还面临法制、技术、方法、机制等诸多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和试点中逐步完善。

就环境规划而言,理顺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体系之间的关系,实现环保规划的内部融合,完善关键技术方法,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保护红线,是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进行“多规合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 “多规合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践探索中,仍有诸多问题制约着“多规合一”的发展,体现在:一是技术标准不一致。

用地分类标准涉及空间资源利用的技术标准不统一,规划间的用地规模、用地属性存在差异,技术协调的难度大。

二是数据基础和规划期限不同。

各类规划基准年和目标年、依据的空间单位、数据统计口径、界定标准等不同,评价、预测结果和制定的规划目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规划目标指标之间衔接协调的难度较大。

三是信息共享、部门协同难度大。

在现行规划体系和部门架构下,部门事权不同,立足点、思维方式不同,各类规划自成体系,编制过程接受各自上级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编制依据、法律基础及规划审批、监督、实施机制均存在差异,因此“多规合一”过程中信息共享、部门协同、规划内容的协调平衡将是一个难题。

四是“多规合一”成果的权威性无法保障。

“多规合一”在现行规划体系中如何定位、如何审批、如何建立可操作的动态实施机制等问题仍不明确,缺乏法律支撑,“多规合一”成果难以发挥作用。

探究“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探究“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探究“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运行模式。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正逐渐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城市规划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智慧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提高城市的效率、品质和可持续性。

在智慧城市中,城市的各个系统,如交通、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等,都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和智能化协同,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

那么,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城市规划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呢?首先,数据驱动的规划决策成为关键。

在过去,城市规划往往依赖于规划师的经验和有限的调研数据。

而在智慧城市中,大量的实时数据可以被收集和分析,包括人口流动、交通流量、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等。

这些数据能够为规划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依据,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城市的运行状况和居民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例如,通过分析交通流量数据,可以优化城市的道路布局和公共交通线路;通过分析能源消耗数据,可以制定更加节能的城市能源规划。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多规合一。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整合多个领域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等。

传统的规划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的问题,导致城市发展出现诸多矛盾和问题。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规划标准,实现多规合一,可以有效避免规划之间的冲突,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例如,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交通、产业和生态等因素,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智慧城市的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规划要更加关注居民的需求和体验。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居住、休闲、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打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作者:刘振伟张琳琳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20期摘要智慧城市是当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总结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云平台的建设内容、创新特色和应用效果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创新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为相关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引言面对城市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迫切需要在准确把握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现状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提高管理者科学决策水平。

智慧淄博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具备强大的地理信息感知能力,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对于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与管理运营,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长远规划和宏观政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建设内容(1)多维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在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收集历史、现状和规划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形成持续更新的、具备时间序列的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增加实景影像数据,倾斜摄影数据、持续更新全市精细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室内到室外和地上到地下的数据一体化;建设地理实体最小单元,作为空间信息的基本“身份证”,以地理实体数据作为地理空间信息与专业数据的桥梁纽带。

(2)动态更新的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

扩展物联网智能感知设备位置数据及其流式数据,实现地理信息由静态数据向动态数据的升级。

(3)内容权威的公共专题数据。

集中国土、规划、公安、民政和环保等部门的地理信息图层,构建统一的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标准统一、开放兼容的城市综合地理信息管理和服务,为各单位提供统一的全市地理信息数据的服务和管理,为各类城市精细管理服务业务提供地理信息支撑。

(4)安全灵活的时空大数据管理。

依托政务云环境,统筹管理时空信息资源,构建由汇聚、处理和管理三大数据区构成的全市统一的时空大数据中心,统一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汇聚、存储、处理、融合和服务化,形成全市大数据中心的时空分中心;建设时空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时空大数据的快速处理、成图和服务发布。

大数据时代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探索

大数据时代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探索

大数据时代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发布时间:2021-11-24T03:18:20.491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4期作者:杲健[导读]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杲健石家庄市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以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等理念为出发点,梳理大数据时代和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背景,探讨大数据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关键词: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应用探索引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社会经济发展、大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对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大数据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当改变过去“各部门专项规划多张图”的模式,变成“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多规合一模式。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当统筹各个社会单位部门的分散化数据,升级为地区城市级的大数据中心,从而把分散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内容提升到大数据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当中来,让大数据为国土空间规划及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1研究背景 1.1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上升,全球范围内各种行业都在开展信息化变革,几乎每个行业都在努力发现和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如今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领域,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为了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同时应对挑战,中国产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布局、制定战略规划。

1.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把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相融合,同时形成一个平台,即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全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建成⼩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城市管理能⼒和服务⽔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段。

建设智慧城市也是促进通化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创新社会管理、提⾼群众⽣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是通化融⼊核⼼城市圈、经济圈和不断激发增强城市活⼒与动⼒的重要保证。

⼀、总的⼯作思路2014年,按照住建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试点申报⼯作的通知》和⼋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件精神要求,通化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绿⾊通化、开放通化、集约通化、智能通化、平安通化”为建设⽬标,努⼒实施智慧城市项⽬建设。

成⽴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作组,建⽴以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各局委办相关机构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作组织保障机构和⼯作机制。

2015年2⽉,在省住建厅和科技厅等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推荐、实地考察和初审基础上,经住建部和科技部组织专家联合评审,已确定通化市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城市”。

4⽉初,与住建部、科技部及省住建厅和科技厅,签订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

为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是以“智慧强政、智慧惠民、智慧兴业”为主线,以3g或4g宽带⽹络为平台,充分利⽤云计算、物联⽹、⽆线光⽹等新⼀代通信技术,聚焦智慧城市管理,重点开展政务、⾦融、交通、医疗、安全、能源、⽂教、物流等领域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项⽬。

⼒争经过五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将通化市打造成较为完善的符合城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智慧型城市。

根据通化实际,坚持“多规合⼀”的规划思路,解决城市的空间问题、技术问题及产业发展等问题,打破⾏业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的综合调度及统⼀管理。

另外,规划要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及《通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

多规合一的概念

多规合一的概念

多规合一的概念
多规合一是指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将不同类型的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整合到一个综合的规划中,以实现协同发展和综合治理的目标。

多规合一的概念源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是一种综合、整体化的规划理念。

多规合一的目标是打破传统分割式的规划体系,减少不同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整合不同类型的规划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划体系,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

多规合一的实践要求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规划手段和方法,采用跨学科的研究和决策模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参与,以确保多个规划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同时,多规合一的落实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规划的监测和评估,提高规划的实施效果。

多规合一的概念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借鉴。

多规合一不仅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标准

智慧城市建设3项黑龙江地方标准1、智慧城市建设指南2、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3、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智慧城市建设指南DB23/ T XXXX—XXXX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智慧城市 (1)3.2 智慧城市建设 (1)3.3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1)4 缩略语 (1)5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 (2)5.1 建设原则 (2)5.2 建设目标 (2)5.3 建设内容 (2)6 智慧城市建设流程 (3)6.1 规划设计阶段 (3)6.2 建设阶段 (4)6.3 运维阶段 (7)6.4 评估改进阶段 (7)智慧城市建设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慧城市的术语、建设要求、建设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具体项目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6333-2018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GB/T 37043-2018 智慧城市术语DB23/T XXXXX-2019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3 术语和定义GB/T 36333-2018和GB/T 37043-2018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城市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3.2 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设计、实施相关活动。

[GB/T 37043-2018,定义2.1.5]3.3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从城市发展需求出发,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统筹协调城市各要素,开展智慧城市需求分析,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杆—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

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杆—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

标准目次
参考资料:
内容范围
国家标准《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杆—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GB/T 40994-2021)规定了智慧多功能 杆的总体要求、服务功能要求、服务提供要求和运行管理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广场、景区、园区和社 区等场景下的智慧多功能杆的服务功能设计和运行管理。高速公路等场景参照执行。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电科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路灯 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开发运营有限公司、云南华尔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华方智联 (青岛)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五零盛同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智能城市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 有限公司、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北京市城市照 明管理中心、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照明监管服务中心、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 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节能晶和科技有限公 司、杭州海康威视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灯光环境管理中心、江苏省飞花 灯饰制造有限公司、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华体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照明学会、佛山市华全电 气照明有限公司、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绿建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正河山标准化咨 询事务所(有限合伙)、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乔智创新(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 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智慧城市道路与桥梁专业委员会、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东来智慧交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优普新基建有限公司。

“三规合一”_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

“三规合一”_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

“三规合一”: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摘要:我国在现阶段当中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渐的加快过程当中,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最大限度的促进城市空间和土地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城市当前的各种规划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

在此基础上,就需要进行三规合一的实践工作,最终促进城市和城镇之间的有效融合。

在本文当中首先对三规合一的概念进行了概述;其次对我国现阶段的空间规划呈现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三规合一的理念方面提出了空间规划和调控合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三规合一;空间规划;调控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体系当中,可以分为多种类别的规划体系,从而服务于城市的发展,其中包括国民经济的规划、社会发展的规划、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规划等,在多种规划之间就会在一定程度形成信息的不协调现象,最终导致衔接不到位的现象出现,影响城市最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不断的协调,在达到城市的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的促进城市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三规合一三规合一,即为在对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城市空间的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融合,其主要的思想理念最先是在90年代进行研究的。

在三规合一的理念当中,需要包含四个关键性的步骤,其一是需要全方面的对每一个规划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梳理和整理,最终对其优先次序进行不断的确定;其二,还需要对每一个规划之间所存在的编制特点以及指标根据进行分析,最终根据其实际情况来对不同规划指标之间之间所存在的协调关系进行转化,实现关系的协调化发展;其三,还需要构建出包含关键性规划要素和指标的一体化技术平台,实现技术的有效融合;其四,还需要构建出和一体化技术平台相对应的行政创新体制和相对应的行政审批业务平台,实现制度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的空间规划的现状首先,在总体当中呈现出过于复杂的状态当中,集中体现在我国的空间规划总体当中种类比较繁多,并且在体系方面也呈现出相对庞大的特点,因此在城乡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利用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发展,来实现不同类型的具体规划。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痛点问题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痛点问题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痛点问题分析一、发展现状分析1、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从早期相关部门试点探索重点领域智慧化建设,到 2014 年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同推动,再到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方向。

例如,202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以数字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部署,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重点和方向与数字中国的要求高度重合。

2、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自国内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计划,各城市逐渐开始筹划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掀起建设热潮。

截至 2020 年 4 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 290 个;若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 749 个。

而且,众多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对社会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明显高于对产业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考虑。

3、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我国对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019 - 2022 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保持增长状态。

2021 年,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达到 21.1 万亿元,较 2020 年同比上升 41.6%;2023 年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达到 28.6 万亿元,较 2022 年同比上升 18.6%。

4、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城市中各种物体的联网数字化,比如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道路设施等,通过物联网采集数据,为城市管理提供依据,但同时也增加了网络攻击的目标暴露面。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用于城市的交通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为城市决策提供支持,比如上海的智慧能源系统通过对能源数据的分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调度。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刘华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刘华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刘华摘要:在城市发展中,智慧城市规划理念深受人民的普遍关注,其可以有效的改善和缓解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问题,这对城市规划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对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智慧;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城市建设更加具体化,信息技术的融入,对城市规划设计的仿真模拟、城市建设的管理与监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模拟修正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随着智慧城市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对大数据、BIM技术、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平台运营维护工作的改革创新,换言之,城市规划设计和智慧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分析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如何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1、智慧城市理念的成型城市规划理念与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有机结合是智慧城市理念成型的重要基础,城市的空间体系规划、绿化体系规划、基础设施体系规划过程中涉及到社会资源的整合优化。

社会资源整合本质上要实现城市规划的设计和管理与资本市场、广义的人文环境、城市的自然生态做到内在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对社会生存价值的改造和完善。

智慧城市的成型过程与产业革命的持续改革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关系,智慧城市规划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参与城市规划的设计与管理,进一步在社会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主义的生存需求等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中实现与产业革命发展方向相适应的目标。

智慧城市理念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智能化、效率化。

同时在改善城市发展潜力、提升城市定位、缓解城市矛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智慧城市的理念是城市生存价值以及人类精神价值在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民族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认识智慧城市理念成型的概念中要始终把握城市发展这个主体,才能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有效的应用智慧城市的理念。

大数据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研究杨晓磊

大数据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研究杨晓磊

大数据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研究杨晓磊发布时间:2023-05-27T07:31:19.70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6期作者:杨晓磊[导读] 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流通速度也在日益加快,人们之间有了越来越密切的交流。

人们开始对大数据的发展提高了重视,并且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了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其除了需要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提供良好的保障外,还应该能够促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得到发展,从而使城市得到进步。

本文主要对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智慧城市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智慧城市的基本策略。

保山市规划管理站 678000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流通速度也在日益加快,人们之间有了越来越密切的交流。

人们开始对大数据的发展提高了重视,并且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了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其除了需要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提供良好的保障外,还应该能够促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得到发展,从而使城市得到进步。

本文主要对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智慧城市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智慧城市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引言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项各业都开始进行了改革以及创新,大数据渗透在每一个行业当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同时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人们开始逐渐将发展的方式进行了改变。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所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智慧城市的构建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比如国土空间规划的设计越来越科学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速度开始不断加快。

一、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智慧城市的概述(一)大数据的概述从字面意思上可以认为大数据是所有数据信息的集合,是提高事物洞察力以及决策力的信息资产,通常需要站在全新的视角以及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对其进行充分开发与利用。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研究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研究

第42卷第10期2019年10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42ꎬNo.10Oct.ꎬ2019收稿日期:2018-05-07作者简介:赵舒扬(1993-)ꎬ男ꎬ辽宁沈阳人ꎬ助理工程师ꎬ学士ꎬ主要从事工程测量㊁地理信息项目的生产工作ꎮ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研究赵舒扬(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ꎬ辽宁沈阳110004)摘要:为满足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多规合一平台建设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求ꎬ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之一的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现势性必须得到保证ꎮ地下管线平台在独立运行基础上与多规合一平台对接ꎮ管线数据生产在满足约束条件下必须使既有数据资源的利用最大化ꎮ地下管线平台建设在综合选定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ꎬ进行系统支撑和平台架构及拟实现功能设计ꎬ在完成系统物理布置及系统集成后通过试运行来验证既定目标的实现ꎮ关键词:多规合一平台ꎻ地下管线平台ꎻ智慧城市ꎻ平台架构中图分类号:P20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19)10-0162-02StudyonConstructionofUndergroundPipelinePlatformofMulti-ruleinonePlatformforIntelligentCityConstructioninShenyangZHAOShuyang(Shenyang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SurveyingResearchInstituteꎬShenyang110004ꎬChina)Abstract:Inordertomeettheneedsofthebasicgeographicinformationdataintheconstructionof multipleplansmergingintoonearea platformofsmartcityofShenyangꎬthepresentsituationoftheurbanundergroundpipelinedataasoneofthebasicgeographicinformationdatamustbeguaranteed.Theundergroundpipelineplatformꎬwhilerunningindependentlyꎬisdockingwiththe multipleplansmergingintoonearea platform.Pipelinedataproductionmustmaximizetheutilizationofexistingdataresourcesundercon ̄straintcondition.Theundergroundpipelineplatformisbuiltonthebasisofsyntheticallyselectingthesoftwareandhardwareresourcesꎬandcarriesonsystemsupportꎬplatformarchitectureandfunctiondesignwhichintendstorealize.Aftercompletingthearrangementofsystemphysics-andsystemintegrationꎬthesystemistestedtoverifytherealizationofthesetpurpose.Keywords: multipleplansmergingintoonearea platformꎻundergroundpipelineplatformꎻsmartcityꎻplatformarchitect0㊀引㊀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建设是在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多规合一平台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ꎮ2012年ꎬ数字沈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完成ꎬ为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ꎮ沈阳市的基础地形图数据生产及数据库建设ꎬ早在20世纪80年代ꎬ采用的是航测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技术模式ꎬ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ꎬ整套技术成为国内首创并推广到全国各城市ꎮ沈阳市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早在2005年就已经立项ꎬ到2008年建设完成ꎬ当时普查覆盖范围为沈阳市主城区ꎬ面积290km2ꎬ普查总量11800kmꎬ其信息系统㊁数据结构及实施方案成为 沈阳模式 在全国推广ꎮ随着全国范围内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推进ꎬ尤其是多规合一理念在沿海城市付诸实施的实践ꎬ已为我国智慧城市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储备了足够的建设经验和可借鉴的成功案例ꎮ沈阳市于2015年多规合一管理平台已试运行ꎬ数字沈阳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已接入该平台ꎬ作为多规合一基础数据之一的地下管线数据已不能满足该平台多规合一审批的需求ꎬ表现在:①原有管线数据为当时2008年数据ꎬ数据现势性已不满足要求ꎻ②2008年数据格式亦不满足要求ꎻ③290km2覆盖范围的二环为主城区的数据不满足当今三环为主的455km2城区管线审批的需求ꎮ为满足多规合一平台对沈阳市455km2覆盖范围管线数据需求ꎬ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时机已经成熟ꎬ地下管线系统平台也是构成多规合一平台核心构成之一ꎮ1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目标与制约因素1.1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目标本项目建设目标主要是获取沈阳市三环以内地下管线现势数据㊁建立信息系统㊁实现动态全生命周期管线数据管理ꎬ系统建成后接入多规合一平台ꎬ在多规合一平台统一管理之下能实现独立运行ꎮ1)管线数据库建设ꎮ获取八大类管线现势数据ꎬ即给水㊁排水㊁燃气㊁热力㊁电力㊁电信㊁工业㊁其他ꎮ2)机房建设ꎮ包括基建㊁弱电㊁空调㊁消防系统ꎮ3)网络及支撑平台建设ꎮ系统支撑硬件设备包括应用服务器㊁数据库服务器㊁漏洞扫描㊁㊁磁盘阵列㊁交换机㊁防火墙㊁IPS㊁数据库审计㊁机柜㊁KVMꎬ在系统集成基础上形成硬件支持系统ꎮ系统支撑软件包括WindowServer企业版操作系统㊁Linux企业版服务器端操作系统㊁OracleDatabase企业版㊁WebLogicServer企业版㊁ARCGIS软件包(ARCGISServer㊁ArcGISDesktop㊁ArcGISEngine-RuntimePack)㊁SKYLINE(政府包)三维空间数据发布系统㊁空间数据转换处理系统㊁存储备份软件㊁反病毒软件ꎮ4)构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ꎮ实现地下管线信息数字化㊁网络化㊁三维可视化管理ꎮ5)建立公共数据交换服务平台ꎮ建立具有空间化㊁数字化㊁网络化㊁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操作体系系统ꎬ将地下管线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㊁存储㊁管理㊁分析㊁查询㊁输出㊁更新ꎬ建立公共数据交换服务平台ꎮ1.2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建设制约因素1)建设资金的有限性任何项目建设都必须受资金投入的制约ꎬ必须在有限的资金使用条件下进行资金的有效分配ꎬ项目资金分配项包括:①项目前期准备ꎻ②机房建设ꎻ③系统硬件ꎻ④系统支撑软件ꎻ⑤系统开发及应用软件ꎻ⑥地下综合管网物探㊁数据整合及数据建库ꎻ⑦其他费用ꎮ2)管线数据的多源性沈阳市三环内数据多源ꎬ包括2008年集中普查数据㊁测绘院常规探测数据㊁地铁等相关项目探测数据㊁非市本级财政出资区域探测数据㊁本次需探测三环内新数据等ꎮ上述管线数据存在ꎬ形成时间不一㊁数据结构多样㊁个别区域数据叠覆等现象ꎬ如对上述数据简单化处理ꎬ可能存在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金的巨大浪费或管线数据冗余等重大问题ꎮ多源数据的应用策略是ꎬ兼顾原有数据格式的基础上制定本次普查的数据标准ꎮ对三环以内的地区网格化ꎬ以网格单元为单位ꎬ采用人机交互方式逐条㊁逐段㊁逐记录进行筛查ꎬ内业存在疑问及属性字段不能确定者进行内业标注ꎬ作为外业核查依据与参考ꎮ严格按数据标准进行外业核查与探测ꎬ最后将数据进行整合建库ꎮ3)作业的复杂性沈阳市系高纬度地区ꎬ冬季漫长不适合作业ꎬ工期及作业模式设定ꎬ必需经过严密论证和作业试验ꎮ2㊀沈阳市地下管线平台系统结构和逻辑结构2.1㊀系统总体结构基于SOA规范ꎬ本平台由管线数据采集与更新系统㊁数据管理系统㊁数据共享服务平台㊁内网门户㊁管控一体化平台㊁和三维系统构成ꎮ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ꎮ图1㊀系统总体结构图Fig.1㊀Systemoverallstructure2.2㊀业务逻辑沈阳市地下管线综合数据库是整个数据流转的关键ꎬ是实现管线平台及多归合一实现的关键ꎬ系统业务逻辑如图2所示ꎮ图2㊀系统业务逻辑图Fig.2㊀Systembusinesslogic3㊀功能及设计3.1㊀平台架构本系统采用C/S结构设计ꎬ实现对地下管线空间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ꎮ考虑到系统的数据及运行安全㊁(下转第167页)361第10期赵舒扬: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平台之地下管线平台建设研究图4㊀电子地图功能模块Fig.4㊀Electronicmapfunctionmodule4㊀电子地图在其他方面的建设应用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现已建立了很多全国统一标准的大小比例尺的电子地图ꎬ使得很多企业㊁政府机关㊁个体等都可以把电子地图应用到自己的开发建设中去ꎬ例如ꎬ2016年伦敦奥组委㊁伦敦市政府等联合推出了为运动员㊁教练㊁观众服务的奥运场馆电子地图ꎻ孙煦骄㊁齐向明[4]等人提出电子地图在提高定位经度方面的构建应用ꎻ广州智能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的宋海明[5]提出来电子地图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ꎮ还有一些大型的公司ꎬ像阿里巴巴㊁百度㊁谷歌都已经开放了自己的地图服务平台ꎬ比如ꎬ高德地图开放平台㊁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等ꎮ总之ꎬ电子地图的应用已经成为人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化方式ꎮ5㊀结束语本文以智慧社区助老关爱平台V1.0为背景ꎬ简述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建设在该平台开发中的实际应用ꎮ首先ꎬ介绍了MYSQL数据库设计和实现ꎬ包括物理结构的概念模型设计㊁逻辑结构模型设计㊁数据库表对象及表之间关联模型的设计以及数据库应用实例ꎬ充分体现了数据库在存储二维㊁三维数据中的简单㊁实用的原则ꎮ然后ꎬ介绍了电子地图的制作流程㊁平台对电子地图的调用㊁电子地图的其他应用ꎬ为后期的智慧社区助老关爱平台V2.0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ꎮ参考文献:[1]㊀王珊ꎬ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述[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6.[2]㊀钱慎一ꎬ张素智.Oracle11g从入门到精通[M].第1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ꎬ2009.[3]㊀魏松ꎬ贺丹娜.基于MYSQL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ꎬ2012(14):207-209.[4]㊀孙煦骄ꎬ齐向明ꎬ刘东楠ꎬ等.以提高定位精度为导向的电子地图应用策略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14(4):47-50.[5]㊀宋海明.路径规划中电子地图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ꎬ2013(10):56-63.[编辑:张㊀曦](上接第163页)维护㊁更新及不同用户对系统需求ꎬ系统具备分层次分配管理权限的功能ꎬ使终端分别具备数据全部操作㊁部分数据下载㊁部分数据裁切㊁部分综合查询㊁部分表格输出等不同的数据管理权限ꎮ系统平台架构如图3所示ꎮ图3㊀平台架构图Fig.3㊀Platformarchitecture3.2㊀实现功能平台主要有文件管理㊁图层管理㊁地图操作㊁地图定位㊁打印输出㊁管线质检㊁管线编辑㊁工程资料管理㊁管线查询统计㊁管线分析㊁矢量数据管理㊁栅格数据管理㊁缓存数据管理㊁元数据管理㊁历史数据管理(矢量)㊁坐标转换㊁用户管理㊁日志管理㊁备份与恢复㊁系统帮助等功能ꎮ4㊀结束语沈阳市地下管线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历时3年ꎬ入库数据按管线长度计21000kmꎬ建成后为多规合一平台对地下管线数据应用提供可能ꎬ对沈阳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ꎮ参考文献:[1]㊀杨骏. 数字城市 中的空间本体数据库研究[D].西安:西北交通大学ꎬ2007.[2]㊀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ꎬ重庆市勘测院ꎬ上海市发展信息研究所ꎬ等.CJJ100 2004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04.[3]㊀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ꎬ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ꎬ建设部综合勘测研究设计院ꎬ等.GB/T201740 2008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2008.[4]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03.[5]㊀洪立波ꎬ李学军.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ꎬ2012.[编辑:任亚茹]761第10期王兵兵等: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在智慧社区助老关爱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取
析、智能应用 将城市物理系统与人类社会客 观、有机结合,智慧城市已然
数据来源少
问题
缺乏科学分 析
分析
运用
缺乏智慧决 策 应用水平不 高
是城市信息化的一种全新的高
展示与共 享
级阶段的发展形态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1
背景概述
CONTENTS
2 3 4
现状问题
智慧城市数据标准的建立
智慧信息平台建立
智慧监督管理
构建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化”的数据标准、标 准和平台的搭建,实现“多规”的真正融合,推 动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平台利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手段进 行架构,以数据集成为核心,以提高城市规划工 作效率为目标,确保各单位进行规划管理、编制、 实施中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1
背景概述
CONTENTS
2 3 4
现状问题
智慧城市视角的“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标准构建 结语
5
1
背景概述
现状问题
CONTENTS
2 3 4
智慧城市视角的“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标准构建
5
结语
内容精要
研究我国目前城市规划标准的现状,总结了我国现有城市规划标准中存在的自成标准、内容冲突、缺乏
造成“多规不合”的根本原因是多规之间没有一套统一统领的标准,要建立起“多规合一”标准,在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有必要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与方法,与规划标准的建立结合起
来,运用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信息技术手段探究推动实现“多规合一”的“智慧化”的标准构建。
采集
信息缺乏
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分
引言
从智慧城市与“多规合一”相结合的角度,探究在当前城市规划在智慧城市背景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 整的“多规合一”标准,推动我国城乡建设发展中的“多规融合”。 强化空间 规划 物联网 集约土地 使用 云服务 完善空间 规划标准 大数据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创新管理 流动移动性 人的行为
智慧信息平台建立
信息平台利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架 构,以数据集成为核心,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效率为 目标,确保各单位进行规划管理、编制、实施中能够 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从而实现规划的“一张蓝图”模 式。“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应该形成统一的规划资料 集成库,并且开放数据集成、信息反馈的接口,成为 城市规划运营的一个公众业务平台。
功能布局等最终集聚在一张图上,真正实现空间规划“一张蓝图”的目标。
人口数据 经济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 规划数据 ……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采集 梳理 集成 筛选 融合 共享 利用 服务
规 划 数 据 体 系
基础数据
音频 图像 视频 ……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居民活动 交通流量 生态环境 ……
基础数据 一个空间 一本规划 一张蓝图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划由于规划用途不同、
出自部门单位不同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由相关部门从不同的职能 出发编制的各类专业规划,包括交通 规划、水利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 态规划等。多类型的规划由于规划用 途不同、出自部门单位不同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01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 划(2014-2020)》
02
2014年4月,《关于2014年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意见》
03
2014年8月,国家四部委《关于开 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 通知》
02 一张蓝图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智慧城市视角的“多规合一”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智慧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是规划编制、实施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推动 “多规合一”工作进程中,应当建立统一的规划监督 管理。从不同职能部门的视角及时更新、扩充、调整
规划信息数据,掌握和对接不同类型的规划,实现管
理的实时化和精细型。不同的职能单位可以从顶层设 计的角度分为规划管理单位、规划编制单位以及监督
实施单位,在智慧城市时代背景下,与城乡建设相关
的各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网络技术、3S技术等先进 科技技术建设高效的规划管理标准。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1
背景概述
CONTENTS
2 3 4
现状问题
智慧城市视角的“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标准构建
5
结语
结语
“多规合一”是为了解决目前我国规划存在的自成、规划“打架”、机制不协调等问题,要实现“多规 合一”,“多规”数据融合是核心也是关键所在。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多 规合一”的“智慧化”标准,包括智慧数据标准的建立,智慧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及智慧监督管理标准 的建立,能够建立统一的“多规合一”标准,实现“多规”数据的采集、分析、筛选、应用、共享和服 务反馈,以期引领各类规划有秩序、保质保量的进行编制、审批、实施,进一步推进“多规融合”;同 时,“多规合一”标准的构建,有利于完善我国现有规划--真正实现“一个空间,一本规划,一张蓝
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
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 规划等以发展规划为指 导,对城市的发展战略
在土地使用、资源分配
等方面进行协调组织, 为各类专项规划土地开
包括交通规划、水利规
划、环境保护规划、生 态规划等。多类型的规
和方向,对各级政府城
市规划决策具有宏观指 导性。
和目标在空间布局上进
行落实,
发、使用、保护提供依
消费升级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文化履居 生产生活
1
背景概述Βιβλιοθήκη CONTENTS2 3 4
现状问题
智慧城市视角的“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标准构建
5
结语
我国现有规划系现状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规划
区域、城市经济社会发
城乡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专项规划
展的总领,以区域经济、
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 为主要研究内容,明确 区域、城市的发展目标
监督管理是规划编制、实施的重要工作之一,在 推动“多规合一”工作进程中,应当建立统一的 规划监督管理。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数据标准建立
实现“多规合-”,形成“一个空间,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必须要有规划数据支撑,以统一的
基础数据为支撑,推动各类规划底图数据的集成,使规划用地规模、用地性质、产业布局、空间
图”。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智慧城市背景“多规合一”研究
标准体系
推进多规合一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当前智慧城市建 设 的背景,从如何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与“多规合一”实现角度相结合,对推进多规合一的 方法策略及标准的捡利进行了研究,力求探寻一条实现多规合一的方法与途径。 本PPT基于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整理成 的模板,供各大家使用构思!
智慧城市视角的“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标准构建
结语
5
智慧城市背景下“多规合一”标准构建
智慧城市是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种新兴模式,它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整合信息数据资源、统筹业
务应用系统来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基于城市大数据的智能感知、信息云平台开展规划海量 数据信息的聚合,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支撑。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地将 城市客观存在的物理部分与人的行为、经济发展、人文社会等结合了起来,这将是城市规划建设的 一种新趋势,也为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一条可行之道。
衔接协调等问题,并认为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缺乏一套促使“多规融合”的标准。建立“多规合一”
标准关键的是解决“多规”之间数据不融的问题,这就需要构建多规合一数据库,搭建信息平台,建立
起监督管理,进而促进多规的融合。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多规合一
土地利用总体规 城市总体规划 划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存在问题
规划主体及内容不同,但有一定关联性
用途不同,各规划缺乏统一规划,融合衔接难
规划标准纷繁复杂,自成标准,各自为政
各类标准层级不清,横向纵向关系不明确
法律法规标准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协调
1
背景概述
CONTENTS
2 3 4
现状问题
智慧城市视角的“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标准构建
5
结语
“多规合一”的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