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学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科学趋向于建立城市各构成要素在空间层次上的作用与关联,强调平衡、协调、整合各社会利益团体对于城市发展的不同需求,社区及社区规划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和谐社会构建,需要规划教育领域的变革,尤其是需要向社会科学领域进一步拓展,增加城市社会学类课程,如城市社会学理论、城市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等。使城市规划成为一门更具综合性的学科,使城市规划师越来越多地拥有历史和社会责任感,拥有社会科学的洞察力,拥有足够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能够清晰地判定物质空间规划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提高自觉维护城市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意识和能力。
城市社会学作为规划学科的核心课程,不仅和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等理论一样能够扩充研究视野和提供技术支撑,而且在我国城市社会转型和规划研究"社会转向"的历史情境下,需要肩负起城市规划认知"社会转型"的责任,在教学任务上需要明晰城市规划的伦理价值,解释与阐述社会—空间互动规律,提供社会研究经验与方法。由于城市社会学具有空间研究的传统,其学科研究对象与城乡规划学有一定的重合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可以根据后者的社会需求来组织,具体可从属性认知、发展认知和方法认知三方面入手。
城市社会学在大多数规划院校都是作为基础理论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城市规划属性改变为公共政策,并对城市社会问题持续关注的现实情境下,城市社会学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无疑能够高度切合当前的学科发展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城市规划“社会转型”的责任。由于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等并行课程不尽相同,它不仅能够提供相关研究的支撑理论与方法,而且对社会、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理解能够深刻影响规划属性、规划课题、规划组织的学习。因此,按照规划认知和规划工作中的社会需求来组织教学是不错的选择,文中提到的属性认知、发展认知和方法认知只是其中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组织主线,而城市社会学的教学目的是有效全面地契入到城市规划学科,满足当前学科发展的“社会性”需求。
城市社会学经历了传统城市社会学、新城市社会学、全球化与信息时代三个发展阶段,从古典社会学的城市思考到注重经验研究的人类生态学,再到极富批判意涵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女性主义学派,直至现在研究世界城市的洛杉矶学派,完成了多次价值取向和理论范式的转向。其理论研究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社会文化、城市化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在吸取国外优秀理念之后,结合我国实际,很好的指导着我国的城市建设。社会学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城市,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城市社会现象,并指导于城市规划工作。在城市社会学的指导下,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和对城市规划的作用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
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载体有共同性,都是城市,使得一些城市现象和问题成为两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归城市化的关注、对城市人口结构的关注、对城市社会阶层分化的关注等。
2、每个时代的每个阶段都会有新的社会问题,一个合格的城市规划首先必须要反映出这些新的社会问题及其空间表现,并在规划中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
3、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理念非常重要。缺乏理念的和思想的规划就缺乏灵魂。城市经济学经过百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理念和学派,很好地扩展了认识城市的角度,丰富了规划师的规划思路。
以城市为共同的研究对象,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关系,城市社会学偏向对城市进行病理学式的问题解析,城市规划重在对城市进行临床治疗式的综合应对。基于这种学科关联,本讲座从城市规划的视角首先探讨了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继而在比较框架下着重阐析了当下中国城市主要的社会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