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视角下政治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的转化——以疫情期间的政府干预为例何子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政治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的转化——以疫
情期间的政府干预为例何子维
疫情肆虐以来,我国凭借政治制度的优势,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出色。

本文从公共经济
学的视角,采用“公共价值失灵”理论,利用“政府-市场-社会”分析框架,从公共价值失灵理论
的公共价值、公共利益和公共资源这三个方面,对我国政治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机制
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并给出后疫情时代如何凭借政治制度优势,通过政府干预,实现公平
治理效能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制度优势治理效能政府干预公共价值失灵
1.案例回顾与问题提出
当人类踏入21世纪20年代,迎接人类的是一场新冠肺炎大流行。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医
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疫情很快得到了遏制。

对比起西方国家,为何中国能在这次
疫情抗击中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有如此良好的治理效能?
本文认为,这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使然。

正是我国的制度优势,让我国能在疫情肆虐的危
急时刻,调配全国资源,保证了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政府干预,确保了疫情期间的社会公平,产生了良好的治理效能。

那么,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是怎么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呢?转化的内在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本
文将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对政治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机制进行探讨分析。

2.文献综述
目前学界对制度优势、治理效能和两者之间的转化机制的研究,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对政治制度向治理效能的转化机制进行探讨,先得对几个核心概念进行阐述。

2.1制度优势
王炳林(2019)认为,我国有三大政治制度优势:一、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坚持党的
领导。

三、民主集中制。

燕继荣(2020)认为,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协调性。

三、连续性。

四、高效性。

罗宗毅(2019)认为,我国有四大政治制度优势:一、协调、组织和动员能力强。

二、人民
当家作主。

三、集中力量办大事。

四、协商民主。

本文认为,我国具有如下四点政治制度优势:一、资源整合能力强。

我国能够充分调动资源,凝聚社会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政策连续性强。

我国政党执政稳定、连续,政策的制
定能够着眼长远利益。

三、行政协调能力强。

我国党政机关,中央与地方之间、上下级之间
都能做到良好的协调。

四、决策效率高。

我国奉行民主集中制,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前提下,
能做到高效决策。

2.2治理效能
罗宗毅(2019)认为,衡量治理效能的尺度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人本。

二、活力。

三、公正。

四、法治。

王炳林(2019)认为,要达到良好的治理效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占了
重要比重。

齐卫平(2018)认为,制度是国家治理依赖的工具,制度效能就是治理效能。

蓝志勇(2015)认为,治理效能分为四个方面:一、党要管好党组织;二、政府要管好政府
部门;三、政府要管好市场;四、政府要管好社会组织和社会人。

本文认为,衡量治理效能的尺度主要是公平与效率。

但是,公平仍然是最主要的衡量尺度;
本文主要以公平作为衡量治理效能的标准进行探讨。

2.3转化机制
上文明晰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相关内容,那么制度优势到底是怎么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呢?傅慧芳,苏贵斌(2020)认为,转化机制如下:一、全国一盘棋的决策机制。

二、综合协调
的组织机制。

三、高效运转的执行机制。

四、问题导向的监督机制。

王炳林(2019)认为,转化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一、坚持党的领导;二、群众广泛参与;三、借鉴外国经验;四、坚持人民导向。

齐卫平(2018)认为,可以通过下述三个方面让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坚持、加强
党的领导;二、加强更成熟的顶层设计;三、构建更完善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综上所述,学界分别对于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但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
效能的内在机制的研究,更多着眼于宏观的、顶层设计的层面,对于一些微观的问题涉及较少,以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去探讨的更是微乎其微。

3.理论分析
由此,本文拟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采用公共价值失灵理论,对我国于疫情期间凭借制
度优势,进行政府干预,并取得良好的公平的治理效能进行研究探讨。

3.1理论与框架概述
伯茨曼(Bozeman)教授于2002年提出了“公共价值失灵”理论,认为公共价值的建立基于公共利益,当政府和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法获得公共价值时,就会出现公共价值失灵。

对于公共价值失灵,伯茨曼提出了七个指标。

本文从公共价值失灵理论的公共价值、公共利
益和公共资源这三个方面着手,采用“政府-市场-社会”分析框架,对疫情期间的政府干预进行分析。

3.2公共价值缺失
当社会缺乏足够数量的公共价值提供者服务公共需求时,公共价值便得不到充分体现。

面对
公共价值缺失的情况,国家充分发挥政治制度优势,及时进行政府干预,利用决策效率高的
优势,对疫情中的种种突发情况做出快速应对;利用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优势整合、集中各地
的医疗物资运往湖北,号召、动员全国的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

3.3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短期行为可能会对长远公共利益造成威胁,市场得到短期的经济利益,但却可能换来长远公
共利益的损害。

面对长远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国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及时进行政府
干预,利用行政协调性强的优势,协调好各地之间的口罩数量供给;利用资源整合能力强的
优势,调配口罩资源,让社会获得口罩的机会尽可能公平,也避免了市场自制不合规格的口罩,哄抬物价。

3.4公共资源得不到有效重视
市场过于关注商品和资产的交换价值,但对一些特殊的公共资源,不能简单地用市场的价值
来衡量。

民众的生命安全是最宝贵的公共资源。

面对疫情,中国充分发挥决策效率高的制度
优势,进行政府干预,把疫情控制住。

4.对策探讨
疫情终究会过去,在后疫情时代,制度的优势仍然能让国家通过政府干预,在社会治理中取
得良好的公平的治理效能。

4.1提供公共价值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有可能会出现社会缺乏足够数量的公共价值提供者服务民众的公共需求。

党和国家应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决策效率高和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及时
对市场进行干预,供给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体现公共价值,展现公平的治理效能。

4.2维护公共利益
逐利性的市场环境下,存在着短期行为威胁长远公共利益的风险。

党和国家应发挥决策效率
高和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优势,对威胁长远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及时干涉,维护公共利益,体
现公平的治理效能。

4.3重视公共资源
市场对于商品和资产的交换价值的过度关注,可能会损害一些有限的、宝贵的公共资源。


和国家应发挥政策连续性强的优势,制定有效维护公共资源的法律,重视公共资源的维护,
体现公平的治理效能。

5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N]. 中国国门时报,2020-05-29(001).
[2]燕继荣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 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把制度优势全面转化
为现实的治理效能[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5-28(007).
[3]傅慧芳,苏贵斌.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危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及实现机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9-15+168.
[4]罗宗毅. 国家治理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N]. 学习时报,2019-10-07(001).
[5]王炳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J].中国党政干部论
坛,2019(10):23-26.
[6]齐卫平.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高度统一——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本质特征研究[J].人
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6):6-15.
[7]蓝志勇,郑国谋.从公共价值失灵分析视角看PPP合作——以澳门固定网络电讯服务为例[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38(04):95-104.
[8]蓝志勇,南平,吕朝颖.“公共失灵论”替代“市场失灵论”——市场监管理论的国外借鉴与创新[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5(12):9-1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