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形态学观察
吸虫绦虫线虫实验报告(3篇)
![吸虫绦虫线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3dff3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b.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吸虫、绦虫、线虫代表虫种的一般形态,熟悉吸虫、绦虫、线虫的形态构造特征。
2. 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吸虫、绦虫、线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它们在宿主体内寄生,引起各种疾病。
了解这些寄生虫的形态构造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和防治寄生虫病。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吸虫、绦虫、线虫的虫体标本。
2. 仪器:显微镜、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培养皿、镊子、吸管、酒精灯、酒精、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吸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吸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吸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口腹吸盘的位置和大小、肠管的形状和构造等。
(3)记录观察结果。
2. 绦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绦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绦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节片、生殖器官等。
(3)记录观察结果。
3. 线虫一般形态构造观察(1)将线虫虫体标本置于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挑取。
(2)在显微镜下观察线虫虫体的一般形态,包括形状、大小、口器、生殖器官等。
(3)记录观察结果。
4. 内部形态构造观察(1)将代表虫种的染色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主要观察口、腹吸盘的位置和大小;口、咽、食道和肠管的形态;睾丸数目、形状、位置;卵巢和子宫的形状和位置等。
(3)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虫虫体标本观察结果吸虫虫体扁平叶状,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和左右分枝的肠管组成,肠管终于盲端。
生殖系统构造复杂,雄性生殖系统一般有两个睾丸,输精管合并为输精总管后通入雄茎囊,雌性生殖系统有一个卵巢,通过输卵管连接卵膜,卵膜还与受精囊、劳氏管、子宫和卵黄管相通。
2. 绦虫虫体标本观察结果绦虫虫体扁平,由多个节片组成,生殖器官发达。
节片包括生殖节、生殖带、未成熟节、成熟节等。
生殖器官包括睾丸、卵巢、生殖孔等。
寄生虫病诊断
![寄生虫病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57b7ab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d.png)
虫卵漂浮法 原理:采用密度高于虫卵的漂浮液,使粪便中的虫卵或卵囊与粪便渣子分开而浮于液体表面,然后进行检查。
饱和盐水漂浮法(常用)
01
饱和盐水的制备:水中加入足够的盐,煮沸后有结晶析出,即达饱和;冷却后备用。
02
1
取大约10g粪便放于一容器内,压碎,加入适量饱和盐水搅匀,过滤,静置0.5小时左右,用直径0.5-1.0cm的金属圈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后镜检;
躯体
背面 :雄蜱有一几丁质盾板遮盖整个背面;雌蜱盾板只盖前面部分。 雌蜱 雄蜱
饱血前后蜱大小差异
疥螨外部形态 虫体小,近圆形,乳白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身体上有横、斜的皱纹。头、胸、腹完全合并在一起,可分为假头和躯体两部份。
假头 短而宽,蹄铁形,咀嚼式口器(由一对须肢、一对螯肢组成,无口下板)。
01
未成熟节片(或称幼节)
02
依发育程度可分为 成熟节片(成节)
03
孕卵节片(孕节)
04
成节 孕节 头颈节
吸槽
(二)假叶目 特点: 头节上无吸盘,通常为吸槽型;
线虫外部形态
多呈长圆柱形或纺锤型,有的呈线状或毛发状,两端尖细,一般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吸血者为红色,大小差异大,1mm-1m以上。
蠕形螨科螨病
蠕形螨科蠕形螨属的蠕形螨寄生于动物和人毛囊 和皮脂腺中引起的疾病。 形态特征 蠕虫样,分为头、胸、腹三部份。 头 口器(须肢、螯肢及口下板) 胸 四对足,短 腹 有许多横纹 生活史 卵→幼螨→若螨→成螨
毛囊蠕形螨 (Demodex folliculorum) 皮脂蠕形螨 (Demodex brevis)
05
留约为沉淀物1/2的溶液量,用胶帽吸管吹吸
第八章 实验二 畜禽主要吸虫病病原形态学观察
![第八章 实验二 畜禽主要吸虫病病原形态学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4e15f0a52d380eb62946da6.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畜禽主要吸虫病 病原形态学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肝片吸虫虫体以及肝片形吸虫、 华支睾吸虫、前后盘吸虫虫卵的形 态结构特征,认识和了解致病特征。
二、内容与方法
1.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
肝片吸虫、姜片吸虫、阔盘吸虫、矛形双腔吸 虫、华支睾吸虫、前殖吸虫、日本分体吸虫和 前后盘吸虫浸渍标本
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华支睾吸虫、前殖吸 虫患病器官
椎实螺
扁卷螺
中华草螽
二、内容与方法
2. 显微镜下观察
玻片标本:肝片吸虫、姜片吸虫、阔盘吸 虫、华枝睾吸虫、前后盘吸虫 制片观察:华支睾吸虫卵、肝片形吸虫卵、 前后盘吸虫卵
三、示范片
1.华支睾吸虫卵、肝片吸虫卵、前后盘 吸虫卵
2.华支睾吸虫、日本分体吸虫♀♂、前 殖吸虫、肝片吸虫消化器官玻片标本
130-150×85-97μm
矛形双腔吸虫结构图
矛形双腔吸虫虫卵
34-45×22-33μm
Eggs of Dicrocoelium dendriticum
胰阔盘吸虫
华 支 睾 吸 虫
血吸虫
Male: 10-20×0.5-0.55 mm Female: 15-26×0.3 mm
前后盘吸虫
四、作业
绘肝片吸虫虫体及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图, 并标明各部位名称。
五、实验用品
甘油水,瓷盘,平皿,载玻片、盖玻片、 擦镜纸、脱脂棉各适量,显微镜
肝片吸虫、姜片吸虫、华支睾吸虫、前殖吸虫 中间宿主
复 殖 吸 虫 模 式 图
肝 片 形 吸 虫 及 其 虫 卵 结 构
肝 片 形 吸 虫
姜片吸虫
口吸盘 腹吸盘 肠支 子宫 卵黄腺
吸虫幼虫观察实验报告
![吸虫幼虫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04b2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a.png)
吸虫幼虫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吸虫是一类寄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寄生虫,对宿主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吸虫的生命周期和特征,我们进行了吸虫幼虫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1. 观察和研究吸虫幼虫的形态特征;2. 了解吸虫幼虫的生命周期;3. 提高对吸虫防治措施的认识。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1. 已感染吸虫的动物标本;2. 显微镜;3. 盖玻片;4. 涂片;5. 双手套。
实验方法1. 将已感染吸虫的动物标本取出,并在显微镜下放大;2. 将所观察到的幼虫放置在盖玻片上;3. 用双手套将盖玻片覆盖在显微镜上,调整放大倍数,观察吸虫幼虫的形态特征;4. 将幼虫放置在涂片上,涂片后进行固定;5. 观察并记录吸虫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经过观察,我们观察到了吸虫幼虫的以下形态特征:1. 卵(Egg)吸虫卵呈椭圆形,具有薄而透明的外壳。
卵的大小约为0.08毫米。
2. 氨尾蚴(Miracidium)氨尾蚴是吸虫的孑孓形态,呈纺锤形。
它具有眼点、眼斑、尾蚴、柄等特征。
氨尾蚴体长约为0.15毫米。
3. 囊蚴(Sporocyst)囊蚴是吸虫的囊蚴期。
囊蚴外形呈圆柱形,体长约为0.4毫米。
在囊蚴内部,可以看到有很多细胞层状的壁隔,分隔出多个体节,每个体节内有一条尾蚴。
4. 尾蚴(Cercaria)尾蚴是吸虫的单尾清蚴形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具有尾部。
尾蚴体长约为0.3毫米。
实验讨论通过观察吸虫幼虫的形态特征,我们了解到吸虫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吸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两个宿主,分别是中间宿主和最终宿主。
中间宿主往往由软体动物充当,最终宿主则是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
在研究吸虫的生命周期中,囊蚴起着重要的作用。
囊蚴通过吞噬中间宿主的组织,从而进一步发育成为成虫。
在此过程中,囊蚴会释放出尾蚴,尾蚴通过寄生在最终宿主体内,从而完成生命周期。
吸虫寄生在人体内会引起各种疾病,例如吸虫病。
吸虫病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对人体的肝脏、肠道等器官造成损害。
吸虫的基本构造及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
![吸虫的基本构造及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4eb548fcc22bcd126ff0c04.png)
吸虫的基本构造及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寄生于畜禽体内常见吸虫的基本构造,并且能够在显微镜下或肉眼观察识别寄生于家禽体内的寄生虫的种类,寄生部位及中间宿主的种类,正确地诊断家禽的吸虫病。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病理标本、挂图或投影仪、解剖针、虫体染色封片、虫卵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一)虫体的观察对于虫体比较小的染色封片应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而较大的虫体染色封片应用放大镜观察。
(二)虫卵的观察取洁净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小滴虫卵保存液(内含有虫卵),在虫卵保存液上盖以盖玻片,置显微镜下一暗视野检查。
必要时,用解剖针轻轻移动盖玻片,以便能清晰辨认虫卵结构。
四、注意事项1.观察虫体时一定要识别其内部结构;2.观察虫卵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光圈的大小或灯的亮度,使视野的亮度适中。
五、实验报告1.绘出卵圆前殖吸虫及楔形前殖吸虫虫体形态图。
2.绘出卷棘口吸虫及虫卵形态图。
附:参考资料一、吸虫的基本构造描述及插图吸虫是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动物,包括单殖吸虫、盾殖吸虫和复殖吸虫三大类。
寄生于畜禽的吸虫以复殖吸虫为主,可寄生于肠道、结膜囊、肠系膜静脉、肾和输尿管、输卵管及皮下部位。
(一)、外部形态复殖吸虫具有扁形动物所有的主要特征。
虫体多背腹扁平,呈叶状、舌状;有的似圆形或圆柱状;只有血吸虫为线状。
虫体随种类不同,大小在0.3~75.0mm之间。
体表常由具皮棘的外皮层所覆盖,体色一般为乳白色、淡红色或棕色。
通常具有两个肌肉质杯状吸盘,一为环绕口的口吸盘(oral sucker),另一为位于虫体腹部某处的腹吸盘(ventral sucker)。
腹吸盘的位置前后不定或缺失。
生殖孔(genital pore)通常位于腹吸盘的前缘或后缘处。
排泄孔位于虫体的末端。
无肛门(anus)。
虫体背面常有劳氏管的开口。
复殖吸虫通常区分为七种基本体形。
1.双盘类(distom)。
双盘类为最常见的类型,有一个口吸盘和一个位于腹面某处但不是后端的腹吸盘。
吸虫形态学观察
![吸虫形态学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46ae62f647d27284b7351e3.png)
肺吸虫卵和曼氏迭宫绦虫卵的区别
肺吸虫卵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卵黄细胞 (80-118)um×(48-60)um 椭圆形,不规则 金黄色或棕色 较厚,厚薄不均,小盖相对端增厚 较大,数量较少
曼氏迭宫绦虫卵 (52-68)um×(32-43)um 纺锤形,较规则 淡黄色或棕黄色 较薄,均匀 较小,数量较多
姜片虫虫卵
1、金黄色,卵圆形,是寄生人体蠕虫卵中最大的。 2、卵壳薄、均匀,有不明显卵盖。 3、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中间宿主
媒介
荸荠
扁卷螺
茭白
四、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成虫雌雄合抱
1、雌雄异体,圆柱形,外观似线虫。 2、雄虫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睾丸7个呈串珠状排列。 3、雌虫灰褐色,居于抱雌沟内,卵巢1个,长椭圆形。
口吸盘
肠支
卵巢 腹吸盘 睾丸 子宫
1、椭圆形,似咖啡豆。 2、口腹吸盘大小相似。 3、睾丸2个,指状分支,左右排列;卵巢分6叶。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卵巢 睾丸
1、狭长,呈梭形。 2、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 3、睾丸2个,左右并列,长形有分支;卵巢形如珊瑚。
肺吸虫卵
1、金黄色,卵圆形,左右不对称。 2、卵壳厚薄不均,较宽端有扁平卵盖,与卵盖相对一端较窄且卵壳增厚。 3、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
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成虫压片,日本血吸 虫尾蚴,肺吸虫囊蚴,混合虫卵片。
示教标本:四种吸虫的大体标本和中间宿主、
肝吸虫尾蚴,肺吸虫尾蚴,日本血吸虫毛蚴、胞 蚴,肺吸虫寄生于肺部切片和大体标本,日本血 吸虫寄生于兔肝和肠壁切片,寄生于肠系膜大体 标本。
录像:《血吸虫》
虫卵的绘制
实验二 原虫和吸虫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原虫和吸虫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eb7c3afb0717fd5360cdc5d.png)
强,要抬高集光器,放大光圈,取得最大亮度。 2. 调焦距:将物镜移至中央对准标本,从侧面注 视镜头,并缓慢向下转动粗螺旋,使镜筒下降, 然后将视线移至目镜,一面观察一面向上慢慢转 动粗螺旋,待看到模糊物像时,改用细螺旋,直 至看清物像。 3.清洁保养:镜检完毕,将镜筒升起,取出标本 片,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干净。然后,将集光器 降下,各物镜呈“八”字形,放入镜箱内。
•
四、作业
• 按显微镜下所见之血吸虫卵绘图,并
注明其形态结构名称。
五、思考题
• 血吸虫生活史有哪些特点?
实验二 原虫和吸虫的形态观 察
一、实验目的
• 1、熟悉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2、掌握常见医学原虫和吸虫生活史各期的
形态特征,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
二、试验材料
• 生物显微镜、擦镜纸 • 标本片(鞭毛虫、阴道毛滴虫、溶组织内
阿米巴、弓形虫、肝吸虫卵、肺吸虫卵、 血吸虫对光。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易
家畜吸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
![家畜吸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932f468011ca300a6c39004.png)
家畜吸虫病常见病原的形态学观察一、实验目的要求能够在显微镜下或肉眼观察识别寄生于家畜体内的寄生虫的种类,寄生部位及中间宿主的种类,正确地诊断家畜的吸虫病。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病理标本、挂图或投影仪、解剖针、虫体染色封片、虫卵等。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同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四、注意事项同家禽吸虫的形态学观察五、实验报告1.绘肝片形吸虫及其虫卵图。
2.绘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其虫卵图。
3.绘出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虫体及其虫卵形态图。
附:参考资料1.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肝片形吸虫背腹扁平,外观呈叶片状,自胆管取出时呈鲜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
虫体大小为21~41×9~14mm。
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
头锥后方变宽,称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
体表被有许多小刺。
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口吸盘稍后方为腹吸盘。
在口吸盘与腹吸盘之间有生殖孔。
消化系统由口吸盘底部的口孔开始,下为咽,食道短,两条肠管左右分开,每条肠管上都有许多分支,外侧的分支特别发达。
生殖系统极为发达,雌雄同体。
雄性生殖器官包括两个分支的睾丸,前后纵列于虫体的中后部,每个睾丸各有一个输出管,两条输出管上行汇合成一条输精管,通到贮精囊,再由贮精囊通到射精管,其末端为雄茎。
在贮精囊、射精管和雄茎外包有雄茎囊。
在贮精囊与雄茎之间有前列腺。
雌性生殖器官有一个鹿角状分支的卵巢,位于腹吸盘后方的右侧。
卵模位于紧靠睾丸前方的虫体中央。
在卵模与腹吸盘之间为盘曲的子宫,内充满褐色的虫卵。
子宫与卵模相通,卵模外包有梅氏腺。
卵黄腺分布于虫体两侧,由许多褐色小滤泡组成,左右两条卵黄管汇合为一条卵黄总管通入卵模。
无受精囊。
体后端中央处有纵行的排泄管。
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褐色。
前端较窄,有一个不明显的卵盖,后端较钝。
卵壳较薄而透明,卵内充满着卵黄细胞和一个胚细胞。
虫卵大小为133~157×74~91μm(图4-1)。
吸虫幼虫观察实验报告(3篇)
![吸虫幼虫观察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37966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7.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吸虫幼虫的形态特征。
2. 掌握观察吸虫幼虫的基本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吸虫幼虫是吸虫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体形、颜色、大小、结构等。
通过观察吸虫幼虫,可以了解其生长发育过程,为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吸虫幼虫(如华支睾吸虫幼虫、肝吸虫幼虫等)。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解剖针、解剖盘、解剖剪、显微镜支架、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吸虫幼虫置于解剖盘内,用解剖剪剪去幼虫头端,露出幼虫的消化系统。
(2)用解剖针轻轻挑取幼虫内脏,置于载玻片上。
(3)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
2. 吸虫幼虫观察(1)用显微镜观察吸虫幼虫的形态,记录以下特征:体形、颜色、大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2)观察幼虫的肌肉、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等结构。
(3)观察幼虫的生殖细胞和卵黄颗粒。
3. 实验结果记录(1)记录吸虫幼虫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2)描述幼虫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肌肉、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等结构。
(3)记录幼虫的生殖细胞和卵黄颗粒数量及分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虫幼虫形态特征(1)体形:吸虫幼虫呈扁平椭圆形,体长约为0.2-0.5mm。
(2)颜色:幼虫体色呈乳白色或淡黄色。
(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胃、肠等组成,其中胃较大,呈椭圆形。
(4)生殖系统:生殖系统由睾丸、卵巢、输精管、输卵管等组成,睾丸和卵巢分别位于幼虫两侧。
2. 吸虫幼虫结构分析(1)肌肉:幼虫肌肉发达,分为背肌、侧肌和腹肌,有利于幼虫的蠕动。
(2)神经系统:幼虫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组成,负责协调幼虫的运动和代谢。
(3)排泄系统:幼虫排泄系统由排泄孔和排泄管组成,负责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4)生殖细胞和卵黄颗粒:幼虫生殖细胞数量较多,卵黄颗粒分布均匀。
3.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了吸虫幼虫的形态特征和结构,为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8fd7d3d10a6f524ccbf8539.png)
四、 吸虫形态观察的要点:
吸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吸吸 虫多为为叶片状,体不分节,有简单 消化道,无循环系统,无体腔大多数 种类为雌雄同体,纤毛仅出现于毛蚴 期;生活史发育经过复杂;几乎全部 吸虫的成虫都寄生在脊髓动物体内。
1、外形:
A、绝大多数 的虫 体呈背腹 扁 平的 叶片状 , 极 少数呈圆锥状或 线形;
子宫
卵黄腺 受精囊
卵模
卵黄管
梅氏腺 劳氏管
卵巢
排泄囊
口吸盘 肓肠 腹吸盘 雄茎囊 贮精囊 输精管 子宫 受精囊 咽
卵模
卵黄管 梅氏腺 劳氏管
输出 管
卵黄腺
卵巢
睾丸
排泄囊
片形科吸虫的特点:
虫体扁大,两吸 盘距离相近,生殖 器官都呈分枝状, 有的肓肠也呈分枝 状,睾丸前后排列 在虫体后端,卵巢, 位于睾丸之前(它 包括有片形属,姜 片属)。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吸虫的基本 形态特征,认识几种常见的畜禽吸虫。 二、 内容: 1、观察片形吸虫、姜片吸虫、阔盘 吸虫、前后盘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枝睾 吸虫、前殖吸虫、棘口吸虫的封片标本
2、观察以上吸虫的浸渍标本和 病理标本; 3、观察以上吸虫的中间宿主。 三、 观察方法: 用低倍显微镜、放大镜或肉眼观察。
咽
腹吸 盘
肓肠
排泄囊
5、生殖器官: 特别发达,除了分体科吸 虫(如日本血吸虫)外均为 雌雄同体。
雄茎囊
贮精囊 输精管 输出 管
睾丸
排泄囊
雄性生殖器官 有:睾丸(两 个)、输精管、 雄茎囊(其中 包括有贮精囊、 前列腺和雄茎 等)。后睾科、 分体科、异形 科、双腔科、 真环科无雄茎 囊;
雌性生殖器官有: 卵巢— 输卵管—受 精囊—劳氏管(是 退化了的阴道)— 卵黄管—卵模—外 包梅氏腺—子宫— 生殖孔等(生殖孔 开口的位置在分类 上很重要,如,前 殖吸虫开口于口吸 盘左侧,背孔科吸 虫开口于肓肠分叉 处)。
常见吸虫、绦虫形态观察
![常见吸虫、绦虫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138f3c0360cba1aa811da5a.png)
实验内容
1. 成虫大体标本观察
2. 中间宿主观察 3. 成虫内部结构及幼虫观察 4. 虫卵观察 5、鱼肉压片检查肝吸虫囊蚴
成虫大体标本观察
10~25 x 3~5 mm
20~75 x 8~20mm
10~20 x 0.5~0.55 mm 12~28 x 0.1~0.3 mm 7~12 x 4~6mm 20~25 x 8~13mm
2、作为一个非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的临床医生,对 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你认为应作哪些相关病原 检查?应与哪些疾病鉴别?若检获病原体确诊治疗 后,还需做哪些工作?为什么? 3、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在形态上有何不同?
实验二
常见吸虫、绦虫形态观察
吸虫:华支睾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日本血吸虫
绦虫:带绦虫
包生绦虫
实验目的
掌握:
1、华支睾吸虫卵、布氏姜片吸虫卵、并殖吸虫卵、日本血吸虫及带绦虫卵 的形态; 2、华支睾吸虫成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成虫、 带绦虫成虫、猪囊尾蚴大体标本的形态; 3、四种吸虫及带绦虫感染实验室诊断标本的采集、检查方法(项目)及注 意事项(相关认知诊断前的质控,以提高病原检出率);
作
业
1. 绘出吸虫、绦虫成虫形态并注明其结构。(见实 验报告二,可打印) 2、绘图并注明结构: 华支睾吸虫卵 布氏姜片吸虫卵 并殖吸虫卵 日本血吸虫卵 带绦虫卵
思考与讨论
1、列表说出实验所见形态在医学中的实际意义-实验 诊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感染虫期、感染途 径、感染方式、寄生部位、致病虫期、诊断虫期、 标本采集、检查项目)。
熟悉:
1、吸虫的生活史(各个发育阶段及中间宿主); 2、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形态的主要区别; 3、包生绦虫幼虫及头节的形态、病原学诊断方法。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7df33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8.png)
研究意义
吸虫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医学价值的 生物类群。对吸虫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生 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奥秘,还能为人类健 康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不断 深入的研究,我们有望发现更多关于吸虫的 新知识,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THANK YOU
实验五:吸虫的形态观察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简介 • 吸虫形态观察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观察吸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吸虫的形态结构。
掌握吸虫的分类依据,了解吸虫的种类和分布。
探究吸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径,了解吸虫对人类 和动物的危害。
实验原理
吸虫是一类低等动物,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 虫纲。
吸虫形态的共性
03
大部分吸虫呈扁平状,体色多为灰褐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细小
的颗粒或纹路。
结果解释与结论
吸虫形态的差异
不同种类的吸虫在大小、形状、颜色和表面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某些种类的吸虫头部较 尖,而另一些则较圆;有的吸虫身体较长,有的则较短。这些差异可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有关 。
实验意义
VS
实验体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 的严谨性和细致性。观察吸虫形态需要耐 心和细心,不能有任何疏忽。同时,我们 也认识到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微观世 界。
实验不足与改进
实验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样本数量较少,导致某些形态特征的观察不够全面。此外,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存在操作 不规范、记录不准确等问题。
淡水吸虫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如池塘、河流和水库等, 有些种类可以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海水吸虫则生活在海洋 环境中,主要寄生于海洋生物体内。寄生吸虫则寄生于人体 和其他动物体内,如肝吸虫、肺吸虫等。
吸虫形态学
![吸虫形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afd581be1e650e53ea996a.png)
2.吸虫组织结构
(在显微镜观察棘口吸虫皮棘,头棘) 体表有皮棘,通常具有两个肌质杯状吸盘,一 为环绕口的口吸盘,另一为位于虫体腹部某处 的腹吸盘,腹吸盘的位置前后不定或缺失。生 殖孔通常位于腹吸盘的前缘或后缘处。排泄孔 位于虫体的末端。
4)吸虫生殖系统(重点) 染色标本中生殖器官明显
吸虫的雄性生殖器官
在压片染色标本中睾丸和卵巢染成较深的红色 子宫和卵黄腺成咖啡色,有虫卵处色深棕色
(睾丸、卵巢位置)
2.吸虫的雌性器官
2.吸虫的繁殖---交配产卵(转动画)
2.吸虫交配产卵
5)吸虫的排泄系统 6)吸虫淋巴系统 7)吸虫的神经系统 看课本一般性了解即可
小结 吸虫鉴别的要点:
1、外形、大小、颜色 2、吸盘位置、大小比例 3、生殖系统各个器官的形态、位置 4、其它具特征性器官
1)吸盘--附着器官
口吸盘
电镜下可见吸盘、皮棘。
压片标本
腹吸盘
2)组织结构
。 在显微镜下观察吸虫横切面
皮肌囊
基底膜和肌层
器官 吸虫课件 实质
2)组织结构
(吸虫课件)
切下一块皮肌囊放大来看。
基底膜和肌层
皮肌囊
器官
实质
。
吸虫பைடு நூலகம்件
体壁
3)吸虫的消化系统
盲肠
大片形吸虫
在压片染色标本中消化器官染色较浅
吸虫形态学
1.吸虫的外形(实物形象)
首先看看各种吸虫的样子(看标本) 1)形状大多数扁平,呈叶状或舌状;或圆 柱形、圆锥形。
华支睾吸虫观察实验报告(3篇)
![华支睾吸虫观察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66bf1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华支睾吸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
2. 掌握华支睾吸虫的观察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寄生虫病防治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胆管内的寄生虫,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
本实验通过观察华支睾吸虫卵和成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活史和传播途径,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华支睾吸虫卵玻片标本2. 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标本3. 显微镜4. 低倍镜和高倍镜5. 载玻片6. 滴管7. 纸巾四、实验步骤1. 观察华支睾吸虫卵玻片标本(1)将华支睾吸虫卵玻片标本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水。
(2)将低倍镜对准载玻片,调整光圈,观察华支睾吸虫卵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3)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华支睾吸虫卵的细节,如卵壳、卵盖、卵棘、卵内毛蚴等。
2. 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标本(1)将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标本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适量的水。
(2)将低倍镜对准载玻片,调整光圈,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3)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进一步观察华支睾吸虫成虫的细节,如口吸盘、腹吸盘、咽、食道、睾丸、卵巢、卵黄腺等。
3. 实验记录(1)记录华支睾吸虫卵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2)记录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形态、大小和颜色,以及各器官的位置和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华支睾吸虫卵观察结果华支睾吸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褐色,卵壳较厚,卵的一端有小盖,另一端有一小棘,卵内含毛蚴。
在低倍镜下,华支睾吸虫卵的大小和形态似一粒芝麻;在高倍镜下,其大小如西瓜籽,形如旧式电灯泡。
2. 华支睾吸虫成虫观察结果华支睾吸虫成虫外形如葵花籽状,虫体较薄半透明,前端较细,后端钝圆。
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后者在虫体前端1/5处。
口吸盘下接咽及短食道,然后分叉,延伸至虫体的末端形成盲端,有口无肛门。
雌雄同体。
六、实验结论1. 华支睾吸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褐色,卵壳较厚,卵的一端有小盖,另一端有一小棘,卵内含毛蚴。
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f8cb2e781c758f5f61f6762.png)
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吸虫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虫除外)。
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消化系统不完整,缺乏肛门。
除血吸虫外,其他吸虫均为雌雄同体。
吸虫体壁和内脏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组织,即无体腔。
血吸虫的常见种类日本血吸虫(Shistosoma 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histosoma 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histosoma mansoni)间插血吸虫(Shistosoma intercalatum)湄公血吸虫(Shistosoma mekongi)马来血吸虫(Shistosoma malayensis)(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分布亚洲(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的74个国家我国流行日本血吸虫病2160年前已有流行(湖南/湖北:考古)Logan于1905年首次在湖南常德发现本病曾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南12个省,感染者1160万其中5省(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上海)已经消灭血吸虫,目前有病人32万形态MORPHOLOGY雌雄异体,圆柱形,似线虫;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
雄虫1-2cm,背腹扁平,腹吸盘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雌虫性成熟后居其内,与之呈合抱状。
肠管于腹吸盘前分2支,沿两侧后行,于体后1/3处合并,至尾端成盲管。
睾丸7个呈串珠状,居腹吸盘后,输出管,会合于输精管,通向储精囊,开口于腹吸盘下方的生殖孔。
雌虫圆柱形,前细后粗,长12-28mm,吸盘不明显;肠管含RBC消化后残留物而呈灰褐色。
卵巢长椭圆形输卵管与卵黄管合并成卵模,外有梅氏腺并与子宫相连,子宫开口于腹吸盘下方的生殖孔。
卵黄腺位于肠管周围。
肠支在虫体中部、卵巢之后合并,在末端以盲管结束。
89×67μm,淡黄色,椭圆形,无卵盖,亚侧位有逗点状小棘,卵壳表面常附赃物,壳内含有一个成熟的毛蚴。
生活史LIFE CYCLE在外界发育虫卵(毛蚴胞蚴(母、子)尾蚴)(粪)(水)(钉螺)(水)A.中间宿主是钉螺。
吸虫形态学观察实验报告
![吸虫形态学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c9512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0.png)
吸虫形态学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咱这次做这个肝吸虫形态学观察实验,主要就是想亲眼看看肝吸虫长啥样,了解它的基本形态结构。
就好比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得先知道他长什么样,有啥特点对?这样以后再提到肝吸虫,心里就有个清楚的印象。
二、实验材料。
1. 肝吸虫标本:这是我们观察的主角,就像我们要看一幅画,得先有这幅画才行。
标本有装在玻片里的,也有放在小瓶子里浸泡保存的。
比如装在玻片里的,能很清楚地看到肝吸虫的整体形状,就像把它放在一个小窗户里展示给我们看。
放在小瓶子里的,能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它。
2. 显微镜:这可是个重要的工具,就像我们的放大镜一样,能把肝吸虫放大好多倍,让我们看到它那些用肉眼根本看不见的小细节。
比如说它身上的纹路,一些小小的结构。
3. 镊子和载玻片:镊子用来夹取标本,就像我们吃饭用的筷子,把食物(标本)放到盘子(载玻片)上。
载玻片就是放标本的小平台,然后我们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三、实验步骤。
1. 标本准备。
如果是玻片标本,直接把它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就行,就像把一本书放在桌子上准备阅读。
如果是浸泡在液体里的标本,就得用镊子小心地把它夹出来,放到载玻片上,再滴上一滴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就像给它洗个小澡,让它舒展开来,这样我们观察的时候会更清楚。
比如说有的肝吸虫标本可能蜷缩在一起,滴了液体后就会慢慢展开。
2. 显微镜观察。
先把显微镜调整好,把低倍物镜对准载玻片上的标本。
这就好比我们要找对看书的角度,才能看得清楚。
然后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下降,眼睛看着物镜,别让它碰到标本,就像我们走路要注意脚下别踩到东西。
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上升,直到看到模糊的图像。
这时候再转动细准焦螺旋,让图像变得清晰。
比如说,一开始看到的肝吸虫可能模模糊糊的,像隔着一层雾,转动细准焦螺旋后,就变得清清楚楚,能看到它的身体形状是扁扁的,像一片小叶子。
找到清晰的图像后,我们可以移动载玻片,看看肝吸虫的不同部位,还可以换成高倍物镜,进一步观察它更细微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吸盘 肠支 卵巢
腹吸盘
睾丸
1、椭圆形,似咖啡豆。 2、口腹吸盘大小相似。 3、睾丸2个,指状分支,左右排列;卵巢分6叶。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卵巢 睾丸
1、狭长,呈梭形。 2、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 3、睾丸2个,左右并列,长形有分支;卵巢形如珊瑚。
肺吸虫卵
1、金黄色,卵圆形,左右不对称。 2、卵壳厚薄不均,较宽端有扁平卵盖,与卵盖相对一端较窄且卵壳增厚。 3、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
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成虫压片,日本血吸 虫尾蚴,肺吸虫囊蚴,混合虫卵片。
示教标本:四种吸虫的大体标本和中间宿主、
肝吸虫尾蚴,肺吸虫尾蚴,日本血吸虫毛蚴、胞 蚴,肺吸虫寄生于肺部切片和大体标本,日本血 吸虫寄生于兔肝和肠壁切片,寄生于肠系膜大体 标本。
录像:《血吸虫》
虫卵的绘制
实验目的:掌握虫卵的形态结构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口吸盘 腹吸盘
子宫
卵
黄
腺
卵巢
肠支
睾丸
肝吸虫成虫
1、狭长,似葵花籽 2、口吸盘略大于腹 吸盘,腹吸盘位于虫 体前1/5处 3、肠支分两支,沿 虫体两侧直达后端不 汇合,末端为盲端 4、睾丸1对,分支状, 前后排列;卵巢1个, 分叶状;子宫位于腹 吸盘后,充满虫卵
肝吸虫虫卵
肺吸虫囊蚴
圆球形或椭圆形,具有两层囊 壁,后尾蚴卷曲于囊内,可见充满 黑色颗粒的排泄囊,两个弯曲的肠 支。
肺吸虫尾蚴
中间宿主
川卷螺
三、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姜片虫成虫
1、肉红色,硕大,前窄后宽 2、腹吸盘呈漏斗状,较口吸盘大45倍 3、肠支在腹吸盘前分叉,呈波浪状 弯曲至末端 4、睾丸2个,前后排列,分支呈珊 瑚状;卵巢分3瓣
肺吸虫卵和曼氏迭宫绦虫卵的区别
大小 形状 颜色 卵壳 卵黄细胞
肺吸虫卵 (80-118)um×(48-60)um
椭圆形,不规则 金黄色或棕色 较厚,厚薄不均,小盖相对端增厚 较大,数量较少
曼氏迭宫绦虫卵 (52-68)um×(32-43)um
纺锤形,较规则 淡黄色或棕黄色
较薄,均匀 较小,数量较多
几种吸虫成虫形态比较
外形
口腹 吸盘
肝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狭长,葵花籽 椭圆形,似咖 梭形 啡豆
口吸盘略大于 大小相似 腹吸盘
腹吸盘略大于 口吸盘
姜片虫
硕大,前窄后 宽
腹吸盘呈漏斗 状,较口吸盘 大4-5倍
日本血吸虫
圆柱形,似线 虫,雌雄异体
均位于虫体前 端
肠支
分两支,沿虫 体两侧直达后 端不汇合,末 端为盲端
实验原理:蠕虫成虫排卵于粪便中,在粪便中查找 到虫卵可以作为重要的病原学检查依据。
材料和方法:显微镜,铅笔,镜下观察到虫卵并绘 制其结构图
实验记录:绘制日本血吸虫卵和肺吸虫卵(纵向编 排)
小结
1.几种线虫、吸虫虫卵的形态比较 2.几种吸虫成虫形态比较 3.日本血吸虫成虫形态结构特点
分两支,沿虫 体两侧呈波浪 状弯曲至后端 不汇合,末端 为盲端
同前
同前
分两支,至虫 体中部汇合成 单一的盲管
卵巢 睾丸
1个,分叶状 分6叶
1对,分支状, 2个,指状分
前后排列
支,左右排列
高度分支,形 分3瓣 如珊瑚
1个,长椭圆形
2个,左右并列,2个,前后排列, 7个呈串珠状排
长形有分支
分支呈珊瑚状 列
姜片虫虫卵
1、金黄色,卵圆形,是寄生人体蠕虫卵中最大的。 2、卵壳薄、均匀,有不明显卵盖。 3、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中间宿主
扁卷螺
媒介
荸荠 茭白
四、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成虫雌雄合抱
1、雌雄异体,圆柱形,外观似线虫。 2、雄虫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睾丸7个呈串珠状排列。 3、雌虫灰褐色,居于抱验教程》,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1 版,2005年,主编:张锡林 黄复生
推荐网站: 基础部病原生物学科网站:http://202.202.224.123 病原生物学网络课程:
http://192.168.10.21/mta/VirClass/VMGate.aspx?Classroo mID=808
吸虫形态学观察
教学目的: 1.了解:吸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2.理解:血吸虫病理切片的形态特征及与致病的关系 3.掌握:鉴别肝吸虫、肺吸虫以及姜片吸虫和血吸虫等四
种吸虫成虫、尾蚴和虫卵的形态特征 教学重点:
1.四种吸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特征与鉴别 2.认识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尤其是钉螺 教学难点: 肺吸虫虫卵与曼氏选宫绦虫虫卵的区别、血吸虫虫卵和蛔 虫卵的鉴别 教学对象: 护理三年制专科
1、淡黄色,形似芝麻,是寄生人体蠕虫卵中最小的。 2、一端较窄有卵盖,盖周围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 3、卵内含一毛蚴。
肝吸虫囊蚴
肝吸虫尾蚴
椭圆形,囊壁分两层,囊内为一 活动的幼虫。
似烟斗状,体部圆筒形,尾部不 分叉。
肝吸虫中间宿主
豆螺
麦穗鱼
二、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子宫
雄虫形态
雌虫形态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血管
日本血吸虫虫卵
1、淡黄色,椭圆形 2、卵壳薄,无小盖, 有小棘,卵壳周围粘 附坏死组织残渣。 3、卵内含一成熟毛蚴, 呈扁平块状或梨形。
日本血吸虫尾蚴
属叉尾型, 分体部和尾 部,体部可 见腹吸盘, 尾部分尾干 和尾叉。
中间宿主
钉螺
自学标本:肝吸虫、姜片虫、卫氏并殖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