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必做
课后练习题,练习册必做部分
选作
练习册拓展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一、盛况空前的中外交流
二、中日友好交往
1、日本“遣唐使”
2、鉴真东渡(753-763年
三、玄奘西游(627-645年)《大唐西域记》
教学反思
发掘课本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资料-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和玄奘西游求取真经的故事,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盛况空前的中外交流
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们中国在随唐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盛况空前”-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大唐王朝有交往。结合《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请问:从这幅图中我们能否分析出中外交流“盛况空前”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长安在交往过程中处于一种什么地位?当时中外交往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⑴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⑵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情感。
前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唐朝与当时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的历史,特别要强调的是中国在当时是处于非常繁荣发达时期,而且统治者实行了非常开明的对外政策:允许外国人士到我国来经商、生活等使得这一时期我国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在这时期我国许多有志之士为中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在中外交流的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过程

方法
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历史知识,发现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现象,解答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2、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是国家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接受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气魄。
展示《玄奘图像》和他西游的相关文字资料
教学
意图
教师指导
什么地方?从陆路出发去哪里走哪条路线?这条路上玄奘将会遇到哪些苦难?(沙漠、终年积雪的高山)历经18年(627—645年)返回长安。他的成就是什么?
玄奘西游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根据自己所知知识进行回答
其实在鉴真东渡前,就有一位高僧为中外交往作出重要贡献,他为了研究佛法孤身一人,向西游历不畏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自己宏伟的愿望,更为后人留下了动人的“西游记”故事的原型材料,只不过《西游记》中很多人物和事件被虚构了,
三、玄奘西游-《大唐西域记》
简要的介绍玄奘的情况(可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去讲述玄奘的故事。佛教发源于什么地方?《西游记》
从中总结经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充分发掘课本的文字资料
强化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发掘可用资料由《西游记》故事抓住学生的兴趣,并注意去分神话故事与历史事实的区别
这时期中外交往非常频繁,不能把所有的中外交往的故事一一列举,就从其中选择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事迹说起吧!
二、中日友好交往
1、日本“遣唐使”
日本以一种谦逊的态度和学生的身份来学习,那么我们泱泱大国又是以什么态度对待这样的学生做好一个老师的呢?
2、鉴真东渡(753-763年)
简介鉴真的生平,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强调:鉴真是中日友好交往的杰出使者。
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六次东渡日本最终到达日本,为宣扬中华文化,推动中日友好交往,促进日本文化进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引用郭老的诗歌。
学生分析:学生天生有着探究的动机任何神奇的、未知的事件都能促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所以当他们从影视文学作品中了解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事件后,各种疑问、奇思妙想也就随之而来。注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设计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的条件及与各国的相互影响。
唐朝具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人纷纷前来呢?从图中找到当时与我国唐朝有交往的国家有哪些?最远的是哪个国家?请设计去往东罗马帝国的路线图。(陆路走著名的“丝绸之路”-强调知识点;水路-广州出发)
思考:在交往的过程中,中外双方可以从对方哪里学到什么?(结合课本小字部分了解。)
概括的讲:中外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都能够向对方学到自己所没有或者不善长的东西。在随唐时期的中外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比较繁荣昌盛,所以更多的是我们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帮助。而且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积极到中国来学习中国先进的动。在中外交往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杰出历史人物和动人的事迹。
可以说在这时期中外交往过程中受益最得多国家当属我们近邻-日本了。他多次派出“遣唐使”(代表政府的使臣)和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到我国来学习我们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知识,回国后他们积极宣传唐朝的各种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改革,促进日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举例说明日本从我学到了哪些先进的文化知识?从日本学习我国唐朝先进文化的举动中,有什么经验或精神可以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方法
提问导学与合作讨论学习。
教学器材
多媒体幻灯片课件;课本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
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巩固复习已学知识注意抓住有利的思想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入新课。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增强学生空间概念。
进行简要的概括的点评潜移默化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随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内容的历史。请同学们从总体上对这一时期进行简单的评价?(政治上比较清明,经济上非常富足,民族关系上非常和睦。)那么这一时期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又如何呢?
阅读课文归纳总结,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所知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进步的经验教训。
感悟鉴真东渡的精神品质,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积极发言表示自己知道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并且也对西游记中的一些神怪人物进行质疑。
投影展示相关材料(《遣唐使船》鉴真图像,鉴真东渡的事迹表等)
投影展示《鉴真图像》和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表格资料,引用郭沫若评价鉴真的诗歌
南顶中学教案
课题
第20课唐朝的对外交往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孔玉新
授课班级
初一年级
授课时间
2008.11.17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对外关系,首先明确的是唐朝对外往来之所以能达到空前繁荣,是因为它具备了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海陆交通便利这三个客观条件和政府的对外开放政策这一主观因素,因此就出现了如唐朝与日本、天竺、中亚和波斯、食等国在人员往来、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盛况,既丰富了中国人民经济文化生活,也对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复习已学知识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观察地图从图中得出结论: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长安是东西方文化会聚的中心。
使用地图创设历史情境提高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
展示投影《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用《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指导学生进行分析。
教学
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注意正确的引导学生看待日本的发展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