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及作品介绍

105岁杨绛今晨逝世“我们仨”终成绝

凤凰文化讯据人民日报李舫、发改委周南等多方消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

与辛亥革命同龄的杨绛先生出身名门,天赋文才,不仅在文学上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还与因与文史大家钱钟书的美好婚姻而备受艳羡。钱钟书生前曾称其“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

名门闺秀:一星期不读书,一星期都白活

杨绛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未满百日,便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少年时代,杨绛在上海读书。从小就学习好,但最淘气顽

皮,曾因为上课说话被罚站示众,却因不服两人说话只罚一人而大哭到下课。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杨绛排行老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最贤的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钱钟书和杨绛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开学无期。杨绛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在即,不能坐等,就想到燕京大学借读,借读手续由她的同学孙令衔请费孝通帮助办理。2月下旬,杨绛等5人北上。路上走了3天,到北平已是2月27日晚。他们发现火车站上有个人探头探脑,原来是费孝通,他已是第3次来接站,前两次都扑空。入学考试结束后,杨绛便急着到清华大学去看望老朋友,同伴孙令衔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锺书。

杨绛初见钱锺书,只见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浑身儒雅气质,“蔚然而深秀”。而杨绛更有一番神韵。她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彼此竟相互难忘。

然而,孙令衔莫名其妙地告诉钱锺书,说杨绛有男朋友,又跟杨绛说,他表兄已订婚。钱锺书写信给杨绛,约她相会。见面后,钱锺书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说:“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

一天,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吵架”。费孝通认为他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了多年的朋友。费孝通此前曾问杨绛:“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杨绛说:“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这回,杨绛的态度还是没变:“假设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也很无奈,只得接受现实,跟杨绛做普通朋友。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懊悔娶她。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多年后,杨绛在文中幽默地回忆道:

“(《围城》里)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锺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随后,钱锺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锺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锺书的一生。“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是钱钟书曾写给杨绛的“赠语”。

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

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锺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两人关系处得不错。钱锺书想想好笑,淘气地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费孝通开玩笑:“我们是‘同情人’〔指爱上同一个人〕。”

钱锺书去世后,费孝通拜访杨绛,杨绛一语双关:“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最才的女:与钱钟书“势均力敌”的大家

才女杨绛

难得的是,杨绛在文学史上的身份,不止是钱钟书的妻子,更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用时下流行的话说,杨绛和钱钟书,有着世间罕有的“势均力敌”的爱情。

“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在一九四九年时完全可以离开内地的,为什么留下了呢”的问题,答道:“很奇怪,现在的人连这一点都不能理解。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当时离开有三个选择,一是去台湾,二是去香港,三是去国外。我们当然不肯和一个不争气的统治者去台湾;香港是个商业码头,我们是文化人,不愿去。”“很多外国人不理解我们,认为爱国是政客的口号。政客的口号和我们老百姓的爱国心是两回事。我们爱中国的文化,我们是文化人。中国的语言是我们喝奶时喝下去的,我们是怎么也不肯放弃的。”这确是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心里话。

上海于当年五月获得解放。这时,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据说,北平和平解放后,他们两人的老友吴晗和钱俊瑞受中共中央委托,对北大、清华实行接管工作。随后,吴晗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聘请杨绛夫妇担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出自吴晗的主意。

1953年,杨绛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又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洗澡》

本书是杨绛一部描写解放后知识份子第一次经受思想改造的书。主要描写的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即三反运动,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杨绛女士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外貌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书情节生动,文笔简练,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那个年代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们真实的思想壮志。本书语言简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解放后知识份子的思想感情读物。《洗澡》不是由一个主角贯连全部的小说,而是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所以是个横断面;既没有史诗性的结构,也没有主角。本书第一部写新中国不拘一格收罗的人才,人物一一出场。第二部写这些人确实需要“洗澡”。第三部写运动中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现。“洗澡”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假设说,人是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炼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这部小说里,只有一两人自觉自愿地试图超拔自己。读者出于喜爱,往往把他们看作主角。

干校六记

“六记”的首记是“下放记别”,写下放干校的别离之情,带出政治运动对人性和生命的残害。1969 年11 月,杨绛本来打算和钱钟书吃一顿寿面,庆祝钱钟书的虚岁六十岁生日,但等不到生日,钱钟书就得下放了。次年七月,杨绛也下放干校。送别钱钟书,有杨绛和女儿、女婿;杨绛下放时,就只有女儿一人送她,女婿得一已在一个月前自杀。得一因为不能捏造名单害人,含恨自杀。火车开行后,车窗外已不见女儿的背影。杨绛这样写:“我又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流入肚里。”

第二记是“凿井记劳”。杨绛被分配在菜园班,每天早出晚归,集体劳动,又参与掘井的工作,产生了“合群感”,从而有“我们”和“他们”的分别。“不要脸的马屁精”、“雨水不淋,太阳不晒的”、“摆足了首长架子的领导”,是“他们”;“我们”则包括各派别、受“我们”看管的人。这种阶级感情,不是基于各人的阶级背景,而是基于人性。但在贫下中农的眼中,“我们”又变成了“他们”,农民对干校学员都很见外,还常常把他们种的菜和农作物偷去。这种对农民的轻轻挖苦,当然是在文革事过境迁之后才能宣之于口的。

第三记是“学圃记闲”。在干校的工作其实不太艰苦,就是单调,或者是担尿挑粪等知识分子从来不会主动接触的劳动。杨绛专管菜园,菜园距离钱钟书的宿舍不过十多分钟的

路。钱钟书看守工具,杨绛的班长常派她去借工具,于是,“同伴都笑嘻嘻地看我兴冲冲走去走回,借了又还。“钱钟书的专职是通信员,每天下午要经过菜园到村上的邮电所。“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他们在风和日丽时,就同在渠岸上坐一会儿,晒晒太阳;有时站着说几句话就走。钱钟书平日三言两语,断续写就的信,就在这时亲自交给杨绛。杨绛陪钱钟书走一段路,再赶回去守菜园,“目送他的背影渐远渐小,渐渐消失。”传统戏曲中的才子佳人相会后花园,在这里有了新的演绎。

第四记是“小趋记情”。“小趋”是一头黄色的小母狗,在人与人之间难以建立互信的日子,与狗倒能发展出一段真挚的感情。这头瘦弱的小狗,因为得到杨绛和钱钟书的一丁半点食物救济,就成为他们忠实的朋友。后来干校搬家,狗不能带着走。有人传话说,他们走后,那小狗不肯吃食,又跑又叫,四处寻找。钱钟书说,那狗也许“早变成了一堆大粪了”,杨绛则认为,“也许变成一只老母狗,拣些粪吃过日子,还要养活一窝又一窝的小狗。”人与狗的境况何其相似?

第五记是“冒险记幸”,记三次冒险的经历。其中一次,杨绛在满地烂泥的雨天只身奔去看钱钟书。荒天野地四水集潦,几经磨难,冒险过河,总算到了钱钟书的宿舍门口,钱钟书大感惊讶,急催杨绛回去,杨绛也只是逗留一会,又只身而返,路上的危险也就自不待言了。杨绛这种“私奔”,当中包含了多少情意?这种情意用平常的语调道出,也就更见深厚了。

第六记是“误传之妄”。一次钱钟书听闻自己将获遣送返京,结果只是谣传。杨绛自然十分失望,她想到去留的问题,便问钱钟书,当初如果离国,岂不更好,钱钟书斩钉截铁的说不,他引柳永的词自喻,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幸而二人最后还是一起获准返回北京。

《干校六记》的书名和篇目,都源自清乾隆、嘉庆年间沈复的《浮生六记》。《浮生六记》记述作者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与其妻芸娘的鳒鲽情深,其中《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两章,均为世人乐道。钱钟书在书前小引说:“‘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那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如何以小点缀反映大背景,以小穿插说出大故事,这也是阅读本书的趣味所在。文革期间,政治混乱,批斗无日无之。在政治的最上层,这本来就是一场夺权的运动,弥漫全国的,就是互相猜疑、互打报告,乃至于文攻武斗的一种局面。在这场运动中,人性的尊严不但尽失,也受到了极大的扭曲,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页血泪史。但我们读《干校六记》,却读不到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控诉和谴责,字里行间只是平和的语调,或顶多是一点点淡淡的无奈和婉转的挖苦。只是,在仔细咀嚼后,也许会尝出一点辛辣的挖苦意味。

这部作品,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学“怨而不怒”的宗旨。杨绛和钱钟书的遭遇,虽然比不少受批斗的知识分子要好得多,但到底是一种屈辱,也是人才的浪费,杨绛谈到这段经历,并没有激情的呐喊。虽然说作者怨而不怒,但在字里行间,还是对人性的丑恶有所挖苦,每多言外之音。如“小趋记情”一章,隐然处处以狗和人相对照,人不如狗的婉讽跃然欲出。那种乱世中人与狗互相依傍的情意,也令人感动。又如“凿井记劳”一章,对农民似有所不满,但如果认为这就是对农民或“农民性”的鄙视,无异落入“唯阶级论”的窠臼。作者想说的,其实是人的贤愚好坏,并不应由其出身阶级等先天因素来决定。

此外,书中写夫妇之情十分细腻,这种情,也是在字里行间表达,而没有甚么激情的爱的宣言。在这六记中,杨绛处处显出对钱钟书的关心和了解,在“冒险记幸”中,为了见钱钟书一面,杨绛便不惜冒上生命的危险,在回忆中这些险境都写得稀松平常,但如果设身处地,回到当时境况,命悬一线的险状,其实令人不寒而栗。

《将饮茶》

这本散文集包括三类内容,第一类为回忆父亲杨荫杭和三姑杨荫榆的文章,第二类为详述钱钟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类为描写“文革”时期种种遭际的文章。

作者以细腻传神而又幽默幽默的文笔记人叙事,活画出了人物形象也绘描出了时代氛围,使全书在貌似轻松恬然中富于深刻隽永的人生意蕴和探赜索隐的史料价值。

《走到人生边上》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女士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女士提到,钱钟书先生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在杨绛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期间,杨绛还译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1978年,八卷本《堂·吉诃德》横空出世。

《小癞子》

在清华初期,杨绛翻译出版了西方文学史上首部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杨绛翻译的《小癞子》最初是根据法译本转译的,中译本于一九五○年由上海平明出版社初版,后多次重印,至一九六○年,杨绛又重新修订。十年动乱结束后,杨绛又根据富尔歇?台尔博斯克校订的一九五八年版西班牙原文本重新翻译,一九七八年七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三年后,杨绛又根据新版本重译,使译本日臻完善。

《堂吉诃德》

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特别是这个译本文字流畅,注释详尽,不仅受到我国读者的广泛欢送,而且还得到西班牙方面的赞誉,杨绛也因为翻译该书的奉献而荣获西班牙国王颁发的骑士勋章。

《斐多》

杨绛先生的译文,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防止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她在前言中说:“人名地名等除了个别几个字可意译,一般只能音译。一个名字往往需用许多字,这一长串毫无意义的字并不能拼出原字的正确读音,只增添译文的涩滞,所以我大胆尽量简化了。不过每个名字不管简化与否,最初出现时都附有原译的英文译名。”

牛棚岁月:我们老夫妇经常可在菜园相会

相依为命的十年

1966年“文革”爆发,杨绛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揪出来”。从此开始了受污辱、受践踏、挨批、挨斗的日子。造反派给她剃了“阴阳头”,派她在宿舍院内扫院子,在外文所内打扫厕所,住“牛棚”。余下的时间作检讨、写认罪书等等。3天后,钱锺书也被打成“牛鬼蛇神”。

1969年11月,钱锺书被下放到信阳地区罗山县。次年7月,杨绛也被下放到那里,被分配在菜园干活。菜园距离钱锺书的宿舍不过10多分钟的路。当时,钱锺书负责看守工具,杨绛的班长常派她去借工具,于是,“同伴都笑嘻嘻地看我兴冲冲走去走回,借了又还”。后来,钱锺书改任专职通讯员,每次收取报纸信件都要经过这片菜园,夫妇俩经常可以在菜园相会。“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了。”

当时钱钟书在邮电所,帮助那里的工作同志识别难字,寻出偏僻的地名,解决不少问题,所以很受器重,经常得到茶水款待。当地人称煮开的水为“茶”,款待他的却真是茶叶沏的茶。那位同志透露了一个消息给他。据说北京打电报给学部干校,叫干校遣送一批“老弱病残”回京,“老弱病残”的名单上有他。

杨绛喜出望外。她想:“默存假设能回家,和阿圆相依为命,我一人在干校就放心释虑;而且每年一度还可以回京探亲。当时双职工在息县干校的,尽管夫妻不在一处,也享不到这个权利。”

过了几天,他从邮电所领了邮件回来,破例过河来看杨绛,特来报告她传闻的话:回北京的“老弱病残”,批准的名单下来了,其中有他。

杨绛已在打算怎样为他收拾行李,急煎煎只等告知动身的日期。过了几天,他来看她时脸上还是静静的。她问:

“还没有公布吗?”

公布了。没有他。他告诉杨绛回京的有谁、有谁。杨绛的心直往下沉。没有误传,不会妄生希冀,就没有失望,也没有苦恼。

杨绛陪丈夫走到河边,回到窝棚,目送他的背影渐远渐小,心上反复思忖。难道自己的丈夫比别人“少壮”吗?她背诵着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感触万端。她想到了他档案袋里的黑材料,肯定是这份材料在作祟!

杨绛想起这事仍然心上不服。过一天钱钟书到菜园来,杨绛就说:“必定是你的黑材料作祟。”他说无聊,事情已成定局,还管它什么作祟。杨绛承认自己无聊:妄想已属可笑,还念念在心,洒脱不了。

回家的是老弱病残。老弱病残已经送回,留下的就死心塌地,一辈子留在干校吧。杨绛痛苦地联想着。

一天,钱钟书路过菜园,杨绛指着窝棚说:

“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钱钟书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杨绛认同: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舍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他箱子里只有字典、笔记本、碑帖等等。

杨绛问:“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

钱钟书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

在杨绛眼里,钱钟书向来抉择很爽快,好似未经思考的;但事后从不游移反复。而自己则不免思前想后,可是两人的抉择总相同。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到此也就死心塌地,不再生妄想。

一九七二年三月,在周恩来总理的特别照顾下,杨绛和钱钟书作为这一年的第一批“老弱病残”人员,离开干校,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北京。据说周恩来调钱钟书回京是以参加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工作为名,主要目的是怕他下放干校受折磨而死。

即便动乱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数最多的。

“文革”结束后,杨绛和钱锺书获得了自由,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浪费了整整10年的光阴,他们决定整天闭门自守,什么地方也不去,沉溺于自己的学问事业。

打扫现场:我的生平杰作就是一个钱瑗

我们仨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与钱、杨二先生相比,作为女儿的钱瑗实在是太普通了。直到杨绛的《我们仨》面世之后,爱女钱瑗才始为公众所知——她外语才能精湛,学识渊博,目光敏锐坚定,在大学任教时便勇于创新,开创了“实用外语文体学”。在杨绛眼里,“我的生平杰作就是一个钱瑗”。

因肺癌转脊椎癌,钱瑗1997年去世。还没有从丧女的悲哀中解脱,翌年12月,相伴了60多载的丈夫钱锺书又离她而去。遵循钱锺书遗嘱,后事一切从简。杨绛一直陪送钱锺书的遗体到焚化炉前,久久不肯离去,难舍难分。

两年间失去了两个至亲之人,只留下87岁高龄的杨绛孑然一身。这个打击几乎致命,但她以那羸弱的身躯挺过来了。这让杨绛对生、老、病、死有了透彻的领悟,希望自己能够“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锺书语〕。家里的一切都保持女儿和丈夫在世时的旧样。

晚年,杨绛开始“打扫现场”,以惊人的毅力整理钱锺书的手稿书信,钱锺书的手稿多达7万余页,涉猎题材之广、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手稿多年随着主人颠沛流转,从国外到国内,由上海至北京,下过干校,住过办公室,历经磨难,伤痕累累。纸张大多发黄变脆,有的已模糊破损、字迹难辨。重重叠叠,整理起来十分辛苦。2003年,《钱锺书手稿集》〔影印本,40卷〕能及时与读者见面,杨绛功不可没。几年来,杨绛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我们仨》

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绛写父女俩,钱钟书写他眼中的母女俩。到1996年10月,钱瑗已经非常衰弱,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续写了 5 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杨绛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劝她停一停。这一停,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钱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6天。女儿去世后,杨绛将残稿接手,续写完属于“他们仨”的故事。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管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此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容安馆札记》

1953年,钱钟书先生居住在中关园小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当时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锺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极少发表作品,以静静读书为主。以后屡次迁居,当时中关村小平房成为钱钟书“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也就取名为“容安馆札记”了。

钱钟书逝世后,尚有大量的珍贵材料保留在未付梓的读书笔记之中,这些笔记反映了一位著名学者一生的读书思考过程。杨绛以高龄之躯将亡夫浩瀚的笔记一点点整理出来,公之于众,其中《容安馆札记》以读书时的感想和思考为主要内容,是研究钱氏思想的重要材料,其中有一些观点后来经钱先生发挥,写成了专著,也有的内容当年先生有意扩展,终没有来得及做完。从笔记内容看,钱先生读书涉猎极广,除经史子集外,民俗俚语乡间野史,凡能搜集到的无所不读,凡读过的又无一不做笔记。

据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先生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养成的。因为该大学图书馆的书从不外借,故钱先生只得用铅笔边读边记。还有一些笔记是用毛笔写成的,显然是他后来“反刍”(杨绛语)追记的。

《钱钟书手稿集》

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简介

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简介 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澎湃新闻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对这一消息进行了确认。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绛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为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于1934年初发表于《大公报文艺副刊》。1940年代初,她连续创作了喜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这两部剧本写作和上演于抗战时期沦陷后的上海,当时引起很大反响。1980年代以来,是杨绛创作的“新时期”,她以散文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出版于1981年,畅销于整个1980年代,在港澳台均出版了繁体字单行本,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小说代表作《洗澡》(意即洗脑筋,系国内最早反映知识分子改造的文学作品),出版于1988年,在知识分子当中引起很大反响,作品亦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作为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写过多篇评析西班牙和英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如评论《堂吉诃德》、《小癞子》(Lazarillodel Tormes)和《塞莱斯蒂娜》(La Celestina)等的文章,以及论英国作家菲尔丁等。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Alain ReneLe Sage:)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plato)的“对话录”《斐多》(Phaedo)等。​跨入新世纪之后,杨绛先生在整理编订钱锺书遗稿之余,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难忘的一天》和《我在启明上学》等多篇忆旧散文;出版于2003年6月的家庭纪事散文《我们仨》,则因其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笔而深深打动读者,成为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2014年,103岁杨绛新书《洗澡之后》8月出版,这是杨绛先生在98岁后为其小说《洗澡》所写的续作。包括《洗澡之后》在内,数篇未发表的杨绛先生作品收入在2014年8月出版的9卷本《杨绛全集》中,《全集》共270多万字。

杨绛简介 著名女作家杨绛的生平简介

杨绛简介著名女作家杨绛的生平简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去世,这一消息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少人的震惊。这位年过百岁老人的一生非常值得人们尊敬。通过杨绛简介可以知道她原名杨季康,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简介杨绛先生出生于北京,她的祖籍是江苏无锡。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代表作品有《称心如意》、《我们仨》、《杨绛文集》,著名翻译作品有《堂·吉诃德》。 杨绛图片 杨绛在1911年出生在北京,随后她在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多个地方读书学习。她的学习成绩很优秀,1932年从苏州东吴大学顺利毕业。大学毕业的同一年,她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成为了一名研究生。也是在这一年,杨

绛认识了钱钟书。1935年她和钱钟书结婚,当年夏季,这对新婚夫妇就先后去了英国和法国留学。在英国的牛津和法国的巴黎,都留下了两个人美好的记忆。1937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他们给孩子取名为“钱瑗”。三年后,钱钟书和杨绛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到了祖国。 1938年,回到中国后,杨绛先后担任过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的教授。1953年,她又担任了多所文学研究学院的研究员。她先后创作了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90年代,随着丈夫和爱女的相继去世,杨绛也曾终止过创作。一直到她92岁的时候,她才重新创作了作品《我们仨》。 杨绛先生 一般来说,“先生”是对男性的一种尊称。杨绛女士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她为什么被人们叫做“杨绛先生”呢? 杨绛图片 事实上这里的“先生”是对有地位、或者有才华的人物的一种尊称。在这种

特殊的意义上,“先生”一次是没有性别之分的。杨绛女士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在文学创作和学术上称得上是大家,所以人们称呼她“杨绛先生”也是合情合理的。 杨绛先生于1911年出生在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随后三年的时间两人留学英法。1938年留学回国后,杨绛先生担任过多所学院和大学的教授。杨绛简介1953年离开学校,担任了多所文学研究学院研究员,并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和外国文学翻译。杨绛先生的作品非常多,类型也非常广泛。有剧本、小说、诗集和散文等等。她的代表作品有《称心如意》、《洗澡》等。杨绛先生精通英语和法语,为了翻译《堂·吉诃德》,她甚至自学了西班牙语,是当之无愧的才女。钱钟书先生也曾评价自己的妻子杨绛女士是最具才气的女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丈夫和爱女的相继离世,杨绛先生停止了各种活动。

杨绛及作品介绍

105岁杨绛今晨逝世“我们仨”终成绝 凤凰文化讯据人民日报李舫、发改委周南等多方消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 与辛亥革命同龄的杨绛先生出身名门,天赋文才,不仅在文学上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还与因与文史大家钱钟书的美好婚姻而备受艳羡。钱钟书生前曾称其“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 名门闺秀:一星期不读书,一星期都白活 杨绛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未满百日,便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少年时代,杨绛在上海读书。从小就学习好,但最淘气顽

皮,曾因为上课说话被罚站示众,却因不服两人说话只罚一人而大哭到下课。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杨绛排行老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最贤的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钱钟书和杨绛

杨绛先生的简介

杨绛先生的简介 杨绛(1905-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作家、诗人、 散文家、翻译家、学者。杨绛以能言善辩、博学多才、思维敏捷著称,被誉为“中国文坛上的奇女子”。 杨绛于1923年考入北平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1929年,杨绛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女子大学全校最年轻的讲师。之后,杨绛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1938年,她回到中国,投身于文学、翻译和出版事业。 在文学方面,杨绛写作内容广泛,代表作品有《干树枝记》、《古伦木》、《四个春天》等。其中,《干树枝记》是她最为著名的小说,讲述了一段半个 世纪的爱情史,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杨绛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散 文家,其散文作品独具风格,措辞简洁明快。 在翻译方面,杨绛的成就同样不可小视。她曾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十三部戏 剧作品,以及法国文学名著《马尔克斯家的女人们》等。杨绛在翻译上极为注 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化的传达,使之成为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出版方面,杨绛曾任商务印书馆副馆长、北京外文书店副店长等职,为 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绛在晚年时曾担任《南方人物周刊》编委、北京语言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她同时也是众多文学组织的重要成员,如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协会等。 杨绛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她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译文奖、法 兰西文艺骑士勋章等多项荣誉。在2011年,杨绛荣获了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 勋章,以表彰她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杨绛于2016年1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11岁。她是中国文学史上 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巨匠,她的成就已经跨过历史,成为了一座不可撼动的精 神丰碑。

杨绛《洗澡》内容梗概与作品鉴赏

杨绛《洗澡》内容梗概与作品鉴赏 读杨绛的《洗澡》有感 《洗澡》这本书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那时,解放后的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思想改造——“三反”运动,俗称“脱裤子,割尾巴”——割资本主义尾巴。知识分子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于是便上演了一出出那些解放前所谓的文人墨客们的改造故事。然而,杨老先生却更愿在人们“洗澡”前落下重笔,似乎,改造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生不逢时的一个误会,是无法预料的错误。但愿,这些都只是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我惊异于解放前风流无限,自恃才高的余楠却会为不能通过群众的“思想品德考察”而彻夜难眠,人老花瘦;我不解于“洗澡”前才高八斗,艰苦朴实的朱千里会为一场批斗而将自己贬得一文不钱,落魄余生;我更诧异于当年的校花级标准美人杜丽琳会为顺利通过批斗而翻箱 倒柜写“检讨”,与资产阶级出生的父母一刀两断??就像杨老先生所说“假如这种尾巴只生在知识上或思想上,也许是能清除的;假如生在人身尾部,连着背脊和皮肉,即使用浓浓的碱水,能把尾巴洗掉吗?”那些故事的主人公们,就像一个个装满水的皮球,在人群中被踢来踢去,被踢到的球不幸破裂,水洒一地,但没被踢到的球反而更显得突兀。于是人们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安栖之地,或将自己裹个严严实实,被人遗忘,或将自己的伤疤公诸于世,博得同情。当“自我”在那个年代如此来之不易时,人性中活脱脱透露虚伪和可悲。

看《洗澡》真的是感觉大于语言。之前,我曾经品读过钱钟书的《围城》。今天看来,二者或许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吧。许彦成和方鸿渐,姚宓和唐晓芙,杜丽琳和孙柔嘉,他们都只是那个时代为生活而默默无闻的知识分子,他们既敢于创新,却又时刻顾忌,敢于独树一帜,却也斤斤计较。或许人本来就是如此吧,只是我们不会那么轻易看破。 杨先生自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她是洗涤的经历者和旁观者。当这位睿智的老人用她犀利的眼光剖析人性时,更多了一封冷静,多了一份执著。当许彦成和姚宓最终难成眷属时,或许这才是最真实的结局。经历了才会有感动,当姚宓在那个月夜和许彦成分别时,彦成凄然说:“你的话,我句句都记着。”一语道出了人性的可敬。或许,生活真的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小河,即使是不起眼的浪花有时也会惊奇巨浪。《洗澡》中透露的人性,是可敬?可畏?可怜?可悲?我无法体量。只是,站在人生的边上回首过去,那些点点滴滴的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东西,难道真的会让我们一次次欢欣鼓舞吗?杨老先生给与我们的只是真实的现 实。她作为女性,那些细腻的观察和思考都化作了冷静。我不得不想到电视上那些为了“时代需求”而口出狂语的人们,就像钱老先生所说的“车子前进,都是我的力量”。强烈的个性色彩没有什么坏处,只是给与别人的时候,别人是否认同、接受了。当你在一个奔跑的时代,手握着似乎代表力量的某种东西的时候,你有没有冷静的

杨绛作品风格

杨绛作品风格 范文一: 杨绛作品的独特风格 杨绛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风格独特,见长于散文和小说创作。她的作品以轻松活泼、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杨绛作品的风格主要是以感情和人文关怀为主要特点,她注重人们内心的感受,剖析生命的意义。在她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一种温暖、亲切、慵懒、闲适的意象。作品中,作者善于描写家庭生活,以家庭作为表现平民生活的主要场所,能真实、细腻地把一个个平凡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展现出来,表达人间情感。 在杨绛作品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她的诙谐幽默,作者以简单而生动的语言转述生活琐事,揭示微不足道的人情世故,使读者对所述现象比较容易入手体会,读后产生共鸣的有趣故事。 在杨绛的小说《家——和气生财》中,她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琐事穿越到小说中,以简单的语言刻画小人物之间的情感,表现了一个大家庭和谐相处的状态,引导读者去关注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 在杨绛那灵敏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独具慧眼的观察,从而形成了一种洒脱、自在、想入非非的作品风格。

要点分析: 1. 介绍杨绛的作品风格和作品类型; 2. 探讨杨绛作品风格的主要特点,包括感情和人文关怀,家庭生活,诙谐幽默等; 3. 分析杨绛小说《家——和气生财》; 4. 内容流畅,用词贴切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论点明确。 范文二: 浅谈杨绛的文学风格特点 杨绛是几代人敬仰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韵味,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价值。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首先,杨绛的文学风格注重感情和人文关怀,她能充分挖掘人性的深层次,于平淡的人生中,发现真正属于每个人的自由与幸福。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了无处不在的真,给读者带来一份温暖,同时也让人反思自己的生活,对生命有了更深的领悟。 其次,杨绛的作品中,家庭生活常常是主要表现场所。她细腻地描绘了种种隔阂和和解的缘由,描写了平凡人的生活。让读者领悟家和谐、温馨和美好的珍贵品质。例如《我们仨》中,她用文笔揣摩时间,深入探究人生的价值,点滴叔嫂之情,邻里之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大批中国式家庭。

杨绛作品洗澡简介

杨绛作品洗澡简介 《洗澡》是杨绛的作品。她的才华被掩盖在丈夫的万丈光芒下,文章中的讽刺也不为 人察觉。钱钟书有如锋棱毕现的钻石精金,其珍贵自不待言;杨绛则是柔糯温润的田黄美玉,谦卑得容易被人忽视。 《洗澡》是女性的反击,是多年以后,对《围城》的回应。当年钱在《围城》里对女 性挖苦备至,独独对唐小姐留情。可是唐小姐作为一个人物,非常苍白,单摆浮搁地就放 在了那里,看着教人别扭。钱钟书声辩说自己是想借围城写出对人生的失望,可是却把希 望寄托在性格没有一点合理性的唐小姐身上,眼见得是心虚。杨绛的评论说,要是再写出 唐小姐的失望,才算把失望写到底。她没说的是,女人对男人同样失望,女性并非仅仅是“被看”之物,她同样会对人生失望。 杨绛,原籍江苏无锡,1911 年7 月17 日生于北京,原名杨季康。父亲杨荫杭为江 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民国时曾出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浙江省高等 审判厅长及京师高等检察厅长等职。杨绛年幼时随父母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上学,1932 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1933 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语系研究生,1935 年夏与钱钟书结婚并随之赴英、法留学,曾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旁听和学习。1938 年 回国后任苏州振华女中沪分校校长,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学校停办,曾当过代课教 师和家庭补习教员,也即从此而开始了较多的文学创作,写有小说、散文、戏剧多种,尤 以戏剧着称文坛。剧本《称心如意》、《游戏人间》、《弄假成真》、《风絮》等曾在京 沪等地出版和上演,其语言幽默诙谐,鞭笞了人间的冷酷狡诈和虚伪自私,显示了高超的 讽刺艺术才能。 1946 年秋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英文系教授,1949 年秋任北京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2 年调入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即现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任研究员至今。50 年代曾 翻译西班牙名着《小癞子》、法国勒萨目的小说《吉尔·布拉斯》等,70 年代着手翻译《堂·吉诃德》,1986 年获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晚年在散文创作方面 的功力日见丰厚,1981 年发表的《干校六记》以委婉、细腻的笔触深刻揭露了“”期间 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被海内外读者誉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杰作,有三种英 语译本、两种法文译本和一种日文译本。以后又有《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长篇散文问世,获得普遍好评。 《洗澡》其实是一部没有道德感和高高在上的小说。 为什么叫“洗澡”?引用作者的前言来说就是:这部小说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 受的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 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相当于西洋人所谓”洗脑筋“。 通篇小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北平国学专修社“的内部人事关系,二是知识分 子的洗澡,三就是姚宓和许彦成的爱情。作者用看似客观和平静的语言评价着一切,语言

杨绛传_精品文档

杨绛传 杨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学者,以其优秀的才华和杰出的贡献而闻名于世。作为中国著名作家杨绛的妻子,他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本文将向读者介绍杨绛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杨绛于1911年出生在中国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教授,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在长大过程中,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涉足文学创作。后来,她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院,开始了她的大学学习生涯。在大学期间,杨绛读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1942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成为了一对文学界的知名夫妻。二人以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学术贡献而闻名于世。杨绛在文学创作方面主要从事小说和散文的写作,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和人性的独特观察和思考。她的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犀利的洞察力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其中,杨绛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干校六记》,这是一部描写了她在干校的经历的长篇散文。通过对中国干校制度的描述,杨绛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揭示了在特殊背景下人性的抗争和追求。这部作品不仅文笔流畅,思想深刻,而且通过个人经历将普遍的社会问题引入到文学作品中,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此外,杨绛还以其散文作品而闻名。她的散文作品以深情和思考著名,他们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例如,她的散文《岁月如歌》描绘了她与丈夫相濡以沫的日子,用细腻的文字表达了她对长久的感情和家庭的渴望。 除了文学创作,杨绛还在学术研究方面有重要的贡献。她积极参与文学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评论和译介也具有很高的造诣。她的学术成就为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学术范例。 正是因为其出色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杨绛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作品塑造了一批深具人物感和象征意义的角色,激发了许多写作者以及读者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她的学术研究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贡献和推动力。 总结一下,杨绛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学者。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和人性的独特观察和思考,他的散文充满了情感和思考。同时,杨绛的学术研究为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作品和学术成就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绛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他的作品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和传颂。

《我们仨》:杨绛笔下的家庭温情

《我们仨》:杨绛笔下的家庭温情 杨绛是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妻子,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我们仨》以其温情感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 中的点滴幸福和温暖。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 纽带,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情和力量。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母亲和女儿构成了这个 家庭的完整画面。在小说中,父亲是一个温和善良的人,母亲是一个 贤惠体贴的女性,女儿则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三口之家虽然生 活平凡,却充满了温情和幸福。 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责任感强烈 的男人,对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人感动。在生活中,他默默 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努力工作以维持家庭的生计。即使面对困境 和挫折,他也从不低头,始终坚强乐观地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的坚 韧和善良让人感叹,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男人。 母亲则是家庭中的中流砥柱,她是这个家庭的精神支柱。母亲温 柔体贴,善解人意,无论是照顾家人还是处理家务,她总是尽心尽力。在小说中,母亲用她的爱和耐心包容着整个家庭,让每个人都感受到 了家的温暖。她的细心和关怀让家庭成员们倍感幸福,也让读者深深 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女儿是这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她是父母的骄傲和心头肉。在小 说中,女儿天真可爱,活泼聪慧,她是家庭的活力源泉。父母对女儿

的呵护和教导让她茁壮成长,也让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女儿的成长 过程中,父母始终陪伴在她的身旁,给予她无限的爱和支持,让她在 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整个家庭在杨绛的笔下呈现出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家庭成员之 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幸福美满的图景。在 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愈发复杂,人们往往忽略了家庭的温情和力量。而《我们仨》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让人们重新审视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通过阅读《我们仨》,人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情和力量。家庭 是每个人心灵的港湾,是人生旅途中最温暖的避风港。无论遇到怎样 的困难和挑战,家庭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正是家庭的温情和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不会感到孤单和迷茫。 在杨绛笔下,家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种真挚的情感 和无私的奉献。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让人感动,也让人深思。《我们仨》不仅是一部描绘家庭生活的作品,更是一部传递温情 和正能量的力作。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珍惜家庭,感恩家人,让家庭的温情永远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总之,《我们仨》是一部充满家庭温情的作品,它让人们重新审 视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带来的幸福和温暖。在现代社会的快节 奏生活中,家庭温情显得格外珍贵,我们应该珍惜家庭,传承家庭的 温暖和力量,让家庭成为我们心灵的避风港,让家庭的温情永远存在 于我们的生活中。愿每个家庭都充满温情,幸福美满!

杨绛简介我们仨简介

杨绛:“我们仨” 杨绛(1911年7月17日- ),女,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并认识钱钟书,二人结成夫妇。1935年至19 38年与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育有一女钱媛。1938年,回国后历任上海复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杨绛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著有散文《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译著《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

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剧本《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论集《春泥集》、《关于小说》。 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的《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 1980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中学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1990年代后因为钱钟书先生和钱媛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一直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写出了她目前最为出名的一部著作《我们仨》。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钟书和钱媛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杨绛的散文作品中的人生智慧

杨绛的散文作品中的人生智慧 杨绛,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大师,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 她的散文作品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智慧,反映了人类的命运和存在。本文将通过对杨绛的散文作品的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杨绛的散文既是对个体经验的反思,也是对大时代的感悟。她从自己的生活中 提取出普遍性的人生智慧,并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例如,在《洗澡》一文中,她以洗澡为线索,讲述了一位普通人的生活琐事。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场景中,她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启示我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真谛。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断体验生活的细节,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此外,在杨绛的散文中,她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 自然景色的描写,如《夜行船》中的月亮、《我的中国西北》中的天空等。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她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她倡导人们回归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物质追求的压力下,我们往往迷失了与自然的联系。杨绛的散文告诉我们,与自然共生共存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与自然对话,寻找心灵的宁静和平衡。 杨绛的散文作品中还蕴含着对价值观的思考。在《红灯记》一文中,她回忆了 自己年轻时的往事,并陷入对时间和生命的深思。她通过思考“人生有何价值”这一问题,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追求。我们常常为功利和物质而追逐,却很少思考价值和意义的真实。杨绛的散文提醒我们,在人生的追求中,不能忽略了人性的善良和真实。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挚,追求人类共同的价值和意义。 杨绛的散文作品还探讨了人性和命运的关系。通过描写人生的起伏和曲折,她 让读者认识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不确定性。在《小团圆》一文中,她以一个小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她告诉我们,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命运的起伏

杨绛作品最新word版

杨绛作品 简介资料一: 杨绛,原名杨季康,是杨荫杭之女,钱钟书之妻,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市。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擅长于翻译、文学著作、戏 剧等。一般来说,在公众场合,咱们就应对杨绛尊称为杨绛先生而 不是杨绛女士。 简介资料二: 杨绛,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 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 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 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丈 夫钱钟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 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 究生,并认识钱钟书,二人结成夫妇。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 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育有一女钱媛(1937-1997)。 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 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集《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领悟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八十年代以后的杨绛,没有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尔的写写散文,杂文,回忆短文一类的。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90年代后正因钱钟书先生和钱媛相继生病去世,杨绛基本停止了各种工作。在父女两人相继去世后,她更是隐入深居。一向到她92岁高龄之时,才重新提笔,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写出了她目前最为出名的一部著作《咱们仨》。其中不仅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钟书和钱媛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高)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主要著作译作 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记钱钟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丙午丁未年纪事》、《咱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

杨绛简介

杨绛简介 篇一:杨绛及作品介绍 105岁杨绛今晨逝世“我们仨”终成绝 凤凰文化讯据人民日报李舫、发改委周南等多方消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XX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 与辛亥革命同龄的杨绛先生出身名门,天赋文才,不仅在文学上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还与因与文史大家钱钟书的美好婚姻而备受艳羡。钱钟书生前曾称其“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XX年5月25日) 名门闺秀:一星期不读书,一星期都白活 杨绛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家中,未满百 日,便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少年时代,杨绛在上海读书。从小就学习好,但最淘气顽 皮,曾因为上课说话被罚站示众,却因不服两人说话只罚一人而大哭到下课。在苏州东吴大学求学时,杨绛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学养深厚,早年留日,后成为江浙闻名的大律师,做过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辛亥革命前夕,杨荫杭于美国留学归来,

到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教书。1911年7月17日,杨绛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杨绛排行老四,在姐妹中个头最矮,爱猫的父亲笑说:“猫以矮脚短身者为良。”杨绛八岁回无锡、上海读小学,12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 在父亲的引导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1928年,杨绛17岁,她一心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招收女生,但南方没有名额,杨绛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费孝通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有男生追求杨绛,费孝通便对他们说:“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最贤的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钱钟书和杨绛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开学无期。杨绛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在即,不能坐等,就想到燕京大学借读,借读手续由她的同学孙令衔请费孝通帮忙办理。2月下旬,杨绛等5人北上。路上走了3天,到北平已是2月27日晚。他们发现火车站上有个人探头探脑,原来是费孝通,他已是第3次来接站,前两次都扑空。入学考试结束后,杨绛便急着到清华大学去看望老朋友,同伴孙令衔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锺书。

浅谈杨绛作品《我们仨》

浅谈杨绛作品《我们仨》 关键词:杨绛;长篇散文;《我们仨》;家庭生活 内容摘要:《我们仨》是2004年7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绛。该书讲述的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本文主要从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创作内容的角度分析作品、并分享本人看完之后的感受。 一、文章的概述 (一)作者简介: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二)《我们仨》的创作过程:1998年,钱钟书逝世。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绛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我们仨》封面《我们仨》封面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女士写父女俩,钱先生写他眼中的母女俩。到1996 年10 月,钱瑗已经非常衰弱,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续写了 5 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杨女士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劝她停一停。这一停,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钱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6天。 (三)《我们仨》的人物背景: 1、杨绛作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为丈夫和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经典人物阅读题——杨绛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 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的《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80年代后,杨绛写一些散文、杂文、回忆短文,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和智慧。在92岁到百岁高龄之时,杨绛以她极富才华的笔触,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其中不仅仅用梦幻文学的方式讲述了钱锺书和钱瑗生前最后一段时光,而且回忆了很多当年夫妇游学欧洲以及建国后的种种往事。 【人物透视】 《围城》的诞生 上海沦陷时期,钱锺书先生被困,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写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钱锺书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锺书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收入便更少了。杨绛便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锺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锺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锺书笑,杨绛也笑,这便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的诞生与杨绛对钱锺书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素材解读】 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为了丈夫的写作,为了在事业和生活上给予丈夫莫大的支持,她毅然做出承担整个家庭的重任,遂使中国文坛有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杨绛以她对人生和事业的理解,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理解与支持,什么是爱与担当。 【素材链接】 为了爱,许广平选择了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了让鲁迅更好地写作,许广平常常替他查找和整理资料,替他抄写、校对文稿。每次鲁迅的文章写完后,她总是第一个读者和第一个评论者。每次读完之后,鲁迅都和她讨论、交流,虽然他们之间的学识有很大的差距,但鲁迅也常从与许广平的交谈中得到启发,对文章做一些修改。并且,对于鲁迅的一些重要的谈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