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四年制土木工程专业)
(共36学时)
编制:李金伟
昆明学院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系
2010年2月
昆明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方向)
(共36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的一门学科限选课。道路是一种带状的三维空间结构物,包括路面、路基、桥涵、隧道等工程实体。本课程主要研究汽车行驶与道路各个几何元素的关系,以保证在设计车速、预计交通量以及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下,行驶安全、经济、旅客舒适以及道路美观,实现人、车、路、环境的相互协调。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道路勘测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熟悉公路、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了解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任务和依据,掌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熟练掌握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建立在学生学完高等数学、三大力学、道路测量、道路建筑材料等相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的基础上,是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的一门学科限选课。道路设计可分为线形设计与结构设计两部分,本课程讲授线形设计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平、纵、横、平面交叉设计与计算能力,再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具备从事道路路线勘察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
(由课堂讲授,师生讨论,习题课等组成)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一)课堂讲授
第一章绪论
【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交通运输网络构成
(2)了解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3)理解道路的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
(4)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控制要素
(5)了解课程的研究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
道路的分类、分级与技术标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交通运输网络构成
一、国家的综合运输系统(网)的构成
二、公路运输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节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一、道路发展史
二、道路现状评价
三、发展规划
第三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一、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
二、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标准
第四节道路勘测设计的控制要素
一、设计车辆
二、设计速度
三、交通量
四、通行能力
第五节本课程的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
【目的和要求】
(1)了解汽车的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的行驶条件
(2)了解汽车的动力特性
(3)了解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4)了解汽车的制动性能
(5)了解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重点和难点】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汽车的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的行驶条件
一、汽车的牵引力
二、汽车的行驶阻力
三、汽车的行驶条件
第二节汽车的动力特性
一、动力因素和动力特性图
二、车速特性
三、汽车的爬坡性能
第三节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一、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二、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第四节汽车的制动性能
一、汽车的制动过程与制动力
二、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第五节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一、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二、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因素
第三章道路平面设计
【目的和要求】
(1)了解道路平面设计概述
(2)理解直线
(3)理解圆曲线
(4)理解缓和曲线
(5)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6)掌握行车视距
(7)熟练掌握道路平面设计成果及平面图的绘制
【重点和难点】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平面线形设计、道路平面图的绘制【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路平面设计概述
第二节直线
一、直线的特点
二、直线的运用
第三节圆曲线
一、圆曲线的几何要素
二、圆曲线半径
三、圆曲线半径的确定
第四节缓和曲线
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线形
二、缓和曲线的布设
三、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第五节平面线形设计
一、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衔接
三、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第六节行车视距
一、行车视距的计算
二、行车视距标准
第七节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二、路线平面设计图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目的和要求】
(1)了解概述
(2)理解纵坡及坡长设计
(3)理解竖曲线
(4)理解爬坡车道
(5)掌握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6)熟练掌握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7)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
【重点和难点】
纵坡设计、竖曲线计算、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纵断面设计方法、纵断面图绘制【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纵坡及坡长设计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二、最大纵坡
三、高原纵坡折减
四、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五、最小纵坡
六、坡长限制
七、缓和坡段
八、平均纵坡
九、合成坡度
第三节竖曲线
一、竖曲线的作用及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