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
2.1大学校园
2.1.1大学校园的含义
大学一词,从小的时候就被谈及,父母总是说某家姐姐考上了某某大学,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那时侯只是简单的认为大学就是小学中学后需要去的地方。渐渐的才知道,中学毕业后去的未必是大学,还有一些机构是在完成高中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包括高等科学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中后短期高等教育4种基本类型。
虽然高中毕业后可选择这么多的教育类型,但是大学还是吸引着每个学生,因为它更多的代表一种理想,为知识而聚集,为知识而交流,为一个理念,来自五湖四海的求知者们,在这里生活,学习,交流。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激发内在的潜能,认识自己,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吸引。“校园”是物质载体,是承载大学精神的环境。是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场所。
时代在发展,大学的理念也在发展,社会上很多教育机构冠以“某某大学”的称谓,其实质内涵却与传统大学相差甚远。如从大学的上课方式来看,有全日制大学,有夜校,有网上大学,有电视大学等;从年龄来看,大学又有成人大学,老年大学等;从培养的侧重点来看有研究型大学,综合型大学,社区大学,职业学院等。而本文所阐述的大学校园,是一种具有大学精神的场所,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可生活,可学习,可感受的知识传承的场所。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单元,是为学生,教师学习工作生活需要而建设的场所。
理念是一个哲学概念,哲学上的理念与观念同义,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本文中所提的大学多是种理念,是包涵大学思想观大学精神向往、大学的理想追求和大学的哲学信仰在内的一种理念。
2.1.2中国大学的历史变迁
不知史何以知未来,了解大学的发展与其校园的变化,为新时期的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中华民族是个重礼教重文化的民族,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是世界最早创立学校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奴隶制西周时期已有大学的建制,按设立的级别不同分为3种类型,一类是天子设立的大学称辟雍,一类是诸侯国建立的大学称学宫,另一类是天子王宫中负责天文,水利,建筑,制造等各种技术部门官吏们父子相传的教育形式称畴学。
中国古代的学校,分官学与私学。汉代以官办的“太学”为代表,至两晋的“国学”,明清的“国子监”均以培养从政人才为目的。官学受当时礼教封建思想的影响与制约,景观刻板严正,体现一种等级制度与儒家思想,不同的等级相应的不同场所与建筑形式制度。官学多建于城市,如太学,国子监设于京城或王城,府学设于地方首府。位置与个地方的文庙相联系,“左庙右学,前庙后学”指的就是这种形制。目的是加强儒家的思想教化,传播“学而优则士”的价值取向。除了作为教育学习场所外,由于每年举办祭祀活动和皇帝亲临讲学,学府也具有了一些城市集会和交流中心的功能。
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重要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政治经济的
多元化带来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春秋中期,私学兴起,本着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诸子百家的学术的完全有赖于私学的传递。私学由个人教授,多为灵活的家庭授课方式。孔子是我国私立大学的首创人物,创立的私立大学有教学活动的“堂”,有学生居住的“内”。
书院是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独特形态的古代大学,受老庄的虚无遁世,反朴归真的思想影响,不为“学而优则士”所动,追求山野林趣,远离世俗,少有人工雕饰。与同时期的民居建筑一致,没有特殊的形制,没有等级标准与建筑规定。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多依自然景观为依托。功能上校园除读书讲学外还是修书,校书,藏书的场所。清末教育制度改革后,书院改为各级学堂。
岳麓书院从一些文字纪载与实物上可见除选址有差别外,3种学校的整体规划呈中国典型的院落式空间结构与传统的轴线对称式布局。校园均以围墙与世俗隔离,形成内向,封闭,安静的环境,强调在自然中修身养性。
我国近代的大学教育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产物,洋务运动的推行,西方语言与技术进入中国传统教育系统,1914年由英国建筑师墨非主持设计的清华大学规划,有清晰明确的功能分区,道路组织采用规则的几何形式,在地形许可情况下,呈方形布局。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规划建设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重视自然风貌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如美国建筑师莫非设计的燕京大学,“因地借景”的武汉大学。同时也体现了西方先进的规划与思想,如美国建筑师莫非设计的清华学校,采用功能分区。
燕京大学1930年规划
燕京大学
清华大学1914年规划
解放初,受政治因素影响,教育体系进行院系调整,以苏联高校为蓝本,设立专业学院。这一时期的校园表现出明显的苏联模式。中轴对称,尺度宏大的大广场,体量庞大的高层主楼,分区布局,气势压人。
20世纪八十年代及其后期,随着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发展又进入一个新时期。规范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专业。有别于建国初期的校园形制,吸收国外现代大学的设计思想,结合各自特点,兼收并蓄。深圳大学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深圳大学
可见校园形态与教育的形制和教学的理念是相对应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校园形态。由轴线对称布局的传统封闭院落到中西合璧到全盘效仿莫斯科大学模式,到专业为单位的独立分散式周边布局到再教学区建筑集中,多层,高密度发展。
2.1.3.欧美历代校园模式
(这一章节借鉴了《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学University一词,在西方古中世纪称Stadium General,意指“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的地方”。而中古时Universitas一词指“一群老师宿儒或一群学生所组成的学术性的社会或行会”(引自金耀基《The Idea of a University---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2001。12,P1)
中世纪以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以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方式存在于古代文化中,当然大学就不会有属于自己固有的空间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常常在街头、教堂、或临时租借的房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