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

一.高性能混凝土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主要技术指标。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对以下性能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要求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二.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水泥: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熟料中的C3A含量≤8%,京沪高速铁路中限制C3A≤6%;碱含量≤0.80%,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应超过0.60%。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吸水率应不大于2%。

细骨料应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凝材料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细度模数要求≥2.3%。细骨料的碱活性就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压碎指标值应小于25%。

3.粗骨料: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

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二级级配碎石,C50 5-10mm,10-25mm, C30 5-16mm,16-32.5mm.

4.矿物外加剂:

用于改善砼耐久性能而加入的、磨细的各种矿物掺合料。品种: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灰、铁灰、稻壳灰、沸石粉。在高性能混凝土中,主要

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

强度等级不大于C50的钢筋混凝土宜选用国标I级或II级粉煤灰,但

应控制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5.0%,细度不大于20%;强度等级不小于C50的预应力混凝土宜选用国标I级粉煤灰,但应控制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3.0%。

粉煤灰常与矿粉双掺,掺量不得小于20%。

5.外加剂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

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外加

剂须经铁道部鉴定或评审,并经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

外加剂宜采用聚羧酸系产品,在施工时,应做减水率试验和含固量实验。

6.水

拌合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不得使用海水拌合和养护。

表1 拌合用水的品质指标

三.高性能混凝土对施工技术的要求

1.搅拌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掺合料±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

2.运输

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l/2初凝时间前入泵。全部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下,应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3.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2)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

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当采用塑料垫块时,塑料的耐碱和抗老化性能应良好且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

(3)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

(4)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5)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4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0~l00mm厚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6)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40min,终凝时间不得大于600min。

4.振捣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垂直点振,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混凝土较粘稠时(如采用斗送法浇筑的混凝土)应加密振点。

(2)混凝土的捣实,一般均应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构件顶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或其他薄层部位可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3)混凝土振捣密实的一般标志是混凝土液化泛浆后其表面基本不再下沉、气泡不持续涌出,泛浆、表面平坦。

(4)不得在模板内利用振捣棒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混凝土捣实后1.5h到24h之内,不得受到振动。

(5)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6)应根据结构尺寸和钢筋间距情况,合理选择振捣工艺,选择不同型号、振捣工具,如振捣棒直径、频率等。为确保钢筋保护层混凝土质量,应选用小直径的振捣棒或采用人工铲对保护层混凝土进行专门振捣和铲实。

(7)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寒冷地区受冻融作用的混凝土和暴露于干旱地区的混凝土

更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质量的保证。

5.养护

(1)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尽量减少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2)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灌筑结束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宜大于l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l0℃/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