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PPT课件,本课件将向您介绍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发展与历史、在中国的应用以及实践意义。让我们一起深入 了解这一重要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介绍
1 科学世界观
2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 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3 阶级斗争
4 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演变是通过阶级之 间的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 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追求消除阶级差别、实现人民共同 富裕的社会制度。
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应当享有相应的财富和权益。
公有制
马克思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实 现公有制的经济模式。
社会平等
马克思主义倡导消除社会阶级差别,追求社会 的平等和公正。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历史
1
列宁主义
2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相结合,
提出了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具
体应用。
3
马克思与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 义理论,并撰写了《共产党宣言》等 重要著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指导思想,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PPT课件

2021/7/24
6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4)
当《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1848年欧洲革命开始爆发。马克思、恩格 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投身于这场规模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了阐明无 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策略,指导工人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回到 德国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报纸停刊后,他们到开展革命的地区活 动,恩格斯还参与了起义并受到通缉。革命失败后,他们流亡英国,总结 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后来,马克思留在伦 敦开展理论研究,指导革命运动,恩格斯去曼彻斯特进入父亲合股的企业, 从经济上对马克思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从事理论研究和革命活动。马克 思开展了深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撰写了《资本论》手稿并出版了第一卷, 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2021/7/24
7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5)
19世纪60年代,当沉寂多年的欧洲工人运动再次兴起的时候,国际工人协 会于1864年9月在英国成立了。马克思是协会的灵魂,为协会起草了大量 的重要文件。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并成立巴黎公社,马克思代表第 一国际写出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工人的伟大壮举, 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该书与几年后他写的《哥达纲领批判》 一起,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876—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 《反社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2021/7/24
4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2)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是先知先觉的圣人,他们从小面对的也是一个充满矛 盾的现实世界,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也曾接受过那个时代的唯 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劳动群众渴 望解放的呼声,促使他们立志进行社会改革,并走上求索科学真理的道路。 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社会求索,特别是通过对工人生活和斗争的考 察和总结,实现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彻底转变。发表在1844年2月《德 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2024/3/24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27
0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02 能够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两个方面的优势,实现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0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 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024/3/24
18
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024/3/24
19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2024/3/24
22
06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024/3/24
23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历程
2024/3/24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以莫尔、康帕内拉等为代表,对理想社会制度进行 初步设想。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以梅叶、摩莱里、马布利等为代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提出“ 理性王国”构想。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协调 发展,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和方法。
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4
04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章课件
CHAPTER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为无产阶级革 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为人类社会进步指明 了方向。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 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章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应用 •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0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CHAPTER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条件 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01
02
03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发展 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 导。
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 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 了远景目标和奋斗方向。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 进步提供了价值导向。
检验和丰富。
0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CHAPTER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主 观反映。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 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 阻碍事物的发展。
CHAPTER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地原理概论课程ppt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地原理概论课程ppt第二章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 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 具有反作用,两者在实践中统一起来。
03
实践与认识
实践的本质和特点
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客观世界 的桥梁,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 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与实证主义哲学的区别
实证主义哲学强调经验实证和客观性,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
02
物质与意识
物质的概念
0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
0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
03
物质具有质量、体积、 温度、运动等基本属性。
04
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 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 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 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ppt第二章
•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 物质与意识 • 实践与认识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历史唯物主义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反作用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感谢观看
规律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分析和解决社会问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 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使我们能够 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检 更加深刻地认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验和发展理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 材料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 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 4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 )材料1 、2 、3 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 2 )材料4 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 l )材料1 、2 、3 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 1 、 3 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 2 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 2 )材料4 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优秀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优秀PPT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的原理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 然历史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揭示了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
13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劳动 劳动 劳 资料 对象 动者
实体性要素
科学 科学 技术 管理
渗透性要素
3.生产力的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1)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其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其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2)生产力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其诸要素
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现实地结合。
15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狭义——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生产过程 ▲广义——物质资料生产的再生产过程: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两者 的矛盾运动。
3.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基本上相适 合,但也存在不相适合的部分。这一规律是我国进 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依据。
27
真题练习
12年多选——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 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 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 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 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 歪曲,其表现为A(B )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C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 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 被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精选全文
矛盾的性质不同,其斗争形式也不同,有两种 基本形式,即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43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 发展中的作用
26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丰富而多样 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主导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科学实验
27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7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现实意义: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把握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38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世界的联系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 和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世界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世界发展的阶段性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发展的趋势
21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 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 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 运动的特殊状态。
15
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相互交织, 形成四种哲学形态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1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 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

马克思主义原理.ppt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 3、价值规律与价格 决定机制。 4、价值规律的作用。
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 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具体劳 动)与社会劳动(抽象劳动)的矛盾。
❖ ⑴、私人劳动 ❖ ⑵、社会劳动 ❖ ⑶、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 2、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影响(为什么是商
不能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 统直线式经济发展方式。出路在于寻找一条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3、社会问题
❖ 总问题: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困境与解放? ❖ ⑴、生存环境恶劣。 ❖ ⑵、贫穷。 ❖ ⑶、自主权力缺失。 ❖ ⑷、被剥削。
二、理论的选择
❖ 1、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广大人民群众 全面自由的发展。
15%
钢消耗 3.88亿吨
30%
水泥消耗 12亿吨
54%
1994——2004年中国、美国及欧 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较
温室气体排放 总量(亿吨)
年份 1994
2004
人均温室气体 排放量(吨)
1994 2004
中国 美国 欧盟(25国) 36.5 56.29 45.81
61 62.94 46.22 3.01 21.63 10.3 4.31 22.03 10.13
可选择的理论
②、历史的惯性;政权的强化;凝聚人心, 超越西方的梦想。
③、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日益壮大的 人民希望的旗帜。
④、反对腐败和制衡资本掠夺的思想武器。 ⑤、是中国模式的意识形态和理论基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
❖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和问题 ❖ 1、马克思主义创立及其发展的过程 ❖ 2、经典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 ⑴、社会背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马克思原理基础知识素材PPT课件

马克思原理基础知识素材PPT课件
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后兼任首席财政
大臣来和文的官巨部大大臣帮。助他出,任尤首相其后是,奠对工定党了大胆
进行革新,对原保守党政府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
系相,列他成调为整对英。人国20历0和1史年社上6月会首在位关大连选系任中的的再工次认党获识首胜相。,。连任首
22
23
关于马克思主义
“甚至在我们自己的党内(尽管程度要低得多) 有一种反对思想自由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不 觉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持续地联系在一起应受 到某种程度上的谴责。我曾不厌其烦地阅读马克思 的著作,我发现这让我在许多方面茅塞顿开,尤其 使我对人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发生 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返回
27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
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返回
28
因为: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 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 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 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 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9
因此: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并没有
——布莱尔 24
近几年来,世界流行“马 克思主义热”
“马克思网络评比热”、“马克思主 义思想研究热”(海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机构已达1000多家)、“马克思及马克 思主义图书出版热”、马克思故居、雕 像的参观及瞻仰热等等,就连英国前首 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季登斯也宣称自己 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25
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热”?
5
前面的话: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 前苏联解体(1991.12.25)和东欧剧变 (1989起)是共产主义的终结吗?
•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1978)是变相走资 本主义路吗?

《马原案例分析》课件

《马原案例分析》课件

1
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 之间基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的矛盾和 冲突。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之 一,通过阶级斗争,阶级关系得以调整 ,社会结构得以改变。
2
革命
革命是指通过暴力或非暴力的质是阶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是社会形 态的质变。
3 阶级斗争与革命的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01
02
03
产生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剩余 价值理论应运而生。
发展历程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 价值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 。
当代发展
在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中,剩余价值理论仍然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案例分析
阶级斗争与革命的案例分析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根源是封建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矛盾。法国 大革命通过暴力手段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叶,其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
03
案例二: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
剩余价值率
衡量剩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之间 关系的指标,反映了剥削程度。
相对剩余价值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 劳动时间,相对增加剩余价值的 生产方式。
01
02
剩余价值
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 值的价值,是利润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课件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继 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想和行动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03
个人的作用不能脱离群众,个人的成就和贡献是在群众的支持
和协作下实现的。
社会形态的演进
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包括原始社会、 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阶段。
社会形态演进的动因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社会形态的演 进。
价值与剩余价值
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 之间的经济关系。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 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基础。
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 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 体现,表现为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金融市场动荡等。
总结词
真理具有客观性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具有客 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 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与货币
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 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 职能。
社会形态演进的特征
社会形态的演进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同时也具有 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PPT课件

材料分析题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 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 ,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 ,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 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 ,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 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 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 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样的, 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 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两种。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 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 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 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认识过程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形式,循 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 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 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 一级的程度。
25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的唯一标准? (P77)
真理的本性: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 客观相符合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现实性。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 决定力量?(P95)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是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22页PPT

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22页PPT

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5)
19世纪60年代,当沉寂多年的欧洲工人运动再次兴起的时候,国际工人协 会于1864年9月在英国成立了。马克思是协会的灵魂,为协会起草了大量 的重要文件。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并成立巴黎公社,马克思代表第 一国际写出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工人的伟大壮举, 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该书与几年后他写的《哥达纲领批判》 一起,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876—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 《反社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9
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介绍及思考
(一)作文主要内容及背景 1835年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前期,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
考虑》的论文,主要阐明了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因素,怎样选 择职业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发表了一些 重要见解,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当时,马克思和他的同学就要毕业,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大家都在 考虑自己的前途。有的人希望成为诗人、科学家或哲学家,献身文艺和学 术事业;有的人打算充当教师或牧师,幻想天堂的幸福;有的人则羡慕资 产者的豪华生活,把舒适享乐作为自己的理想。总之,他们从利己主义出 发,把一个人的幸福作为选择职业的标准。
4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2)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是先知先觉的圣人,他们从小面对的也是一个充满矛 盾的现实世界,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也曾接受过那个时代的唯 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劳动群众渴 望解放的呼声,促使他们立志进行社会改革,并走上求索科学真理的道路。 他们通过不倦的理论求索和社会求索,特别是通过对工人生活和斗争的考 察和总结,实现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彻底转变。发表在1844年2月《德 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5ຫໍສະໝຸດ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3)
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尽管此前他们在《莱茵报》 编辑部见过,但这次会面是他们发现彼此的基本观念完全一致,并从此开 始了毕生的合作。他们先是在巴黎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后来又在布 鲁塞尔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后者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 组织“正义者同盟”的邀请,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其起 草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6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4)
当《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1848年欧洲革命开始爆发。马克思、恩格 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投身于这场规模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了阐明无 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策略,指导工人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回到 德国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报纸停刊后,他们到开展革命的地区活 动,恩格斯还参与了起义并受到通缉。革命失败后,他们流亡英国,总结 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后来,马克思留在伦 敦开展理论研究,指导革命运动,恩格斯去曼彻斯特进入父亲合股的企业, 从经济上对马克思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从事理论研究和革命活动。马克 思开展了深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撰写了《资本论》手稿并出版了第一卷, 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10
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介绍及思考 (二)感受(现实价值)
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
制作人:赵雨萌
小组成员:张琳、李润华、田倩倩、亓丽琴、杨扬、杨雯倩、曹悦、周文

1
引言:
• 1835年的秋天,马克思写下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的毕业论文,表达了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17岁的马克思以深 刻的语言,严谨的表达,缜密的思考,有力地论述了青年在选择 职业时应有的考虑。作为一名大一的青年,我们小组从这篇文章 中进一步了解了一位青年应该如何选择一门职业,也在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方面收获颇多。
8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6)
长期繁重的工作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但他即使在多病的晚年,仍没有停 止工作。他一边为各国工人运动担当顾问,一边继续写作《资本论》,同 时还向新的科学高峰发起冲击,写了几百万字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承担起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 并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源》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95年8月5日,恩格斯与世 长辞。
2
目录: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 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介绍及思考
(一)作文主要内容及背景(六个方面) (二)感受(现实价值) 三、对马克思的评价 四、结合自身的思考
3
一、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1)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的德国人,都出生在当时普鲁士王国的莱茵省, 这是当时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特利尔城 的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马克思先到波恩大学,后到柏林大学读书, 他博览群书,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为《莱茵报》投稿并成为该报的编 辑,在报上维护穷苦农民的利益,反对封建专制压迫。报纸被查封后,马 克思前往巴黎,接触到新的思潮,并参与工人运动。恩格斯于1820年11月 28日出生在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中学没有毕业就不得不遵从父命去 学习经商。但他酷爱学习,通过自学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在英国经商期间, 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英国工人阶级当时的状况,并参与工人运动。从优越的 家庭条件和卓越的个人才华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完全有可能跻身所谓的 “上流社会”,求得令人羡慕的个人前程。但是,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 个人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革命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